高安这座不出名的洞山寺建于何时,有人了解吗?

洞山寺,在古代史料中记有两处,一处是宜丰同安乡的洞山寺,一处是高安城西北的洞山寺。两座洞山寺,以宜丰同安的洞山寺建造年代为早。

据史料记载,宜丰同安洞山寺始建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比高安大愚寺晚建79年,距如今的宜丰县城21公里,初名广福寺,今名普利禅寺,总占地面积约152万平方米,当然包括土地与山林在内。有民间传说,洞山寺占地之所以如此辽阔,是寺院创建者良价禅师以袈裟之丝线圈取的。

据说良价禅师向本地士绅雷衡求募洞山这片山场创建禅林,信佛积德,慷慨好施的雷老爷问良价禅师要多大的地方。良价禅师说:“一领袈裟覆盖之地足矣。”雷老爷问袈裟有多大,良价禅师说:“经线延纬线接。”雷老爷一听他出言不凡,就满口答允。结果良价禅师将袈裟的横纱直纱抽开接长竟然横直各达五里。于是,洞山一带横竖五里之地即属寺院所有。

良价禅师为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俗姓俞,自幼聪慧好问,一日跟着先生诵读禅经,一次就“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提了不少问题,弄得先生都没法解释,便向其父亲指点,要他拜求一位精通佛学义理的老禅师为徒。于是良价就此跨入佛门,成为小沙弥。在老禅师的指导下,良价很快对佛教“六根”“六境”的禅意有了悟性。

唐咸通五年(864年),二十一岁的良价在嵩山受具足大戒后开始云游四方,拜学名师。在池州(今安徽省境),他参谒了南泉普慧禅师;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他参谒了沩山灵佑禅师;在攸县(今属湖南)的一座岩穴里,他拜见了云岩禅师;到唐大中十三年(859年),良价又要离开云岩禅师云游他处了。临行,云岩禅师对他讲了一句似懂非懂的话。带着不解,良价一路东行,走到宜丰洞山一条小溪前,受溪水里自己的身影所启发,终于顿悟了云岩禅师离别赠言的含义。原来,云岩禅师是暗示他自己可以开山传道了,于是他在洞山小溪的源头处募得一片山林场地,建起了洞山广福禅寺

关于洞山寺与良价,民间还有一些传说。比如兴建寺院,良价是获得过唐宣宗李忱御准的。原来唐宣宗未登基之前,曾受前任皇帝唐武宗打压迫害的。为了躲避陷害,李忱跟随一位高僧到黄檗修禅,期间也到过洞山一游。李忱登基后,由于自己修禅学佛的经历,使他对佛教禅学有了感情。为了弥补武宗灭佛的损害,他很快就恢复崇佛重禅的风气,对良价的建寺请求自然也没有二话,当即御准。

寺院建成后,良价升堂宣讲他的修禅新法,深入浅出的阐述深奥的禅意。一时四方来朝,门庭兴盛,连日本禅师也远道而来,登门取经。法嗣弟子中,以他的高徒本寂最得真传。本寂到了曹山(属江西抚州宜黄境),扩大了洞山良价的宗风,又独城一体,从而创立了著名的禅学“曹洞宗”。因此,后世将宜丰洞山寺尊为曹洞宗祖庭。唐咸通十年(869年),良价圆寂,唐懿宗闻讯,即赐与他“悟本禅师”谥号,并敕建“慧觉宝塔”。于是,洞山成为著名的中国禅林。

北宋咸平年间,洞山广福寺易名“功德禅寺”。天禧三年(1019年),宋真宗给天下大寺院亲书匾额,以“功德禅林”额赐予洞山寺。七年后,宋仁宗亦亲笔御书“崇先隆报禅寺”额。神宗熙宁年间,克文禅师受聘担任洞山寺住持,扩建寺宇,广收门徒。元初,宜丰人胡俊孚捐资维修寺院并铸大钟一口。元末,洞山寺大部被毁,仅剩藏经阁和僧房两栋。明景泰年间,曾任瑞州府都纲的宜丰人江喧,以八十岁的高龄,倾其积蓄,修复寺院。明嘉靖庚子年初,池源汪氏后裔捐资修建观音堂、塑造观音像。明崇祯年间,宜丰举人戴国士延请庐山高僧孤涯净聪到洞山,再修洞山寺,重树曹洞正宗,四方僧侣再度重聚洞山,香火重又兴旺。净聪因此被誉为”洞山中兴第一祖”。

清康熙十一年,洞山功德禅寺改名“普利禅寺”,四方信众捐款修复普利禅寺。嘉庆二十三年,洞山寺三十八代住持海寿和尚在后法堂悬起“佛在性中”大匾。清末,寺院大部寺产被变卖,只遗破屋数椽。享誉中华大地的曹洞宗祖庭从此彻底颓废。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省文化局,省宗教事务局才拨专款抢救性的保护维修遗存的后法堂和逢渠桥。九十年代初,由僧人筹措资金建造了大雄宝殿天王殿。后古道法师重建普利禅寺时将其拆除,改建新殿。1997年,时任洞山寺住持的妙忠法师先后募集善款300多万元修葺寺院。

2010年初,我国国学大师南怀瑾为洞山寺亲笔题字“曹洞宗祖庭”,力倡修复洞山普利禅寺,并委以少林福裕禅师下曹洞根本一宗,第三十三代法嗣古道永空禅师住持洞山,全力住持洞山普利禅寺的重建事宜。在宜丰县政府、广大信众的鼎力护持下,洞山普利禅寺于2014年8月底全面完工并隆重开光。

与宜丰洞山寺相比,高安洞山寺不大有名,建于何时也不得而知。清同治《高安县志》里有记载,但也只记了其地址和来历。高安洞山寺曾名清规寺,寺名“清规”,笔者认为大概是源于百丈怀海禅师创立的“百丈清规”。原址位于钟秀门外,就是今天瑞州西路以南,筠西郑家新村以东,赤土板路以西的政府二院住宅小区。小区所在地原是一座小山岗,其名“洞山”,就是源出宜丰的洞山。

之所以沿袭宜丰洞山之名,是因为宜丰在唐朝时曾是高安的属地,当年良价驻锡宜丰洞山,少不了也要来高安城了解了解佛学情况或是弘扬一下佛法,行脚时曾在此山岗憩息过。以前的人对著名法师的称呼,常以其驻锡地名称为号,如百丈怀海、洞山良价、黄檗希运、五峰常观等等,高安人因为良价的光临,就以其驻锡地名此山为洞山。为了区别于宜丰的洞山,高安的洞山一般前面得加个“小”字,称“小洞山”。

关于高安洞山寺,清同治《高安县志》里,主要记录的是明清两代的情况。明朝时,洞山上建有一座清风亭,是明景泰初(1450年左右)瑞州郡守夏昶建造的。明天启年间(1621-1627),洞山寺的住持是浙江人恒璞禅师,在任时对洞山寺“颇事修葺”。清朝时,顺治初僧人寂莲对寺院东寮有过修复;康熙年间,先后有知府孟命世、杨朝公、葛全忠,同知蒋允修捐资赞助,创建了正殿、韦陀殿、山门,还塑了金刚佛像;有寺僧德升在正殿旁建千佛阁,又买寺前私家鱼塘扩展寺院面积;有西寮寺僧嗣宗苦心修持,被郡守授为都纲(管理佛寺业务的官职),曾力募资金对寺院进行维修,将清风亭改名“洞山福地”。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自谢华平老师开设的公众号“高安寻古”(微信号:gaoanxungu),这是一个专为高安人寻根问祖、访古探幽、思乡怀旧而设的公众号。

投稿请邮件发至:admin@igaoan.com

Hash:e18fd4ec6d0a17f1c343f9f0cfe2f47227b982e8

声明:此文由 中国高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