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这座寺庙原来就是苏辙笔下的真如寺!

苏辙在谈论筠州禅寺时曾提到,唐朝中期,我国洪州禅创始人马祖道一来到洪州(治所在今南昌市)弘扬佛法之后,江西的禅宗佛教显得特别兴盛,仅一个小邦高安(即筠州)就有五大著名禅寺,其中之一就是高安的真如寺。

马祖道一为四川人,自幼学禅,年轻时出家,后拜于南岳衡山怀让禅师门下。怀让禅师有六大高徒,唯有马祖得到心传,继承衣钵。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马祖来到江西临川西里寺做方丈,继为赣州宝华山方丈。唐代宗大历三年( 768年)受邀到洪州开元寺讲法,一时慕名求教者云集,洪州便也成为江南禅学中心。我国著名的佛教南禅洪州宗就是马祖道一在此期间创立的。

马祖道一在洪州时还大兴土木,广建寺院,曾亲手开山创建禅寺三十多所,仅丰城一县就建了八座。这般大规模的建寺热潮,被历史上称为是佛教界的“马旋风”。受其影响,离洪州最近的高安,自然也少不了马祖道一亲建或由其徒子徒孙创建的禅寺。比如,高安的真如寺就是在这股“马旋风”中创建的,只是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高安真如寺到底是 谁创建,还有待考证。

据《宜春禅宗志·寺院篇》记载,高安真如寺始建于唐德宗建中元年( 780年),位于城南朝阳门外大愚山麓。此地距离锦江不远,故又名“滩头”。第一任住持是谁,同样没有资料可查,只知道真如寺建成后八年,即唐德宗贞元四年( 788年)的二月初一,年寿八十岁的马祖道一去世。此后又过了三十七年,到唐敬宗宝历元年( 825年),真如寺才换了个住持,法号“大愚”。

关于大愚禅师的生平,现有佛教典籍的记载不多,仅见《祖堂集》里有些零星披露,说大愚禅师是个性情沉稳,喜欢独居,不太合众的人。他和宜丰黄檗寺希运禅师是同道,曾与希运结伴去参拜马祖道一,不料赶到洪州时马祖道一已圆寂。听说马祖道一的灵骨安置于石门,两人就赶往石门去瞻礼。当时马祖道一的法嗣弟子、后任奉新百丈寺住持并创立《百丈清规》的怀海禅师正结庐于塔侧守墓,二人便参拜怀海禅师讨教马祖禅法。

在与黄檗希运禅师结识之后,大愚禅师又游历多处,最后归为庐山归宗寺住持、马祖道一亲授法嗣之一的智常禅师座下。由于在智常禅师门下修行多年也没能开悟,便想离开庐山归宗寺,到他地再寻名师。于是智常禅师以“诸方有五味禅,我这里有一味禅,为甚不学”的问题启发他,使大愚禅师一时陷入好奇:“何为一味禅?”。不料智常禅师劈口便打。顿时,大愚禅师得以开悟,高兴的说:“我会也,我会也!”。智常禅师说:“说来听听。”大愚刚要回答,智常禅师又是劈头就打。由此,大愚禅师获得智常禅师印可。智常禅师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 820年)圆寂后,大愚禅师来到高安,受聘住持真如寺。

当时的真如寺,脱离市区,隔绝尘嚣,背倚青山,面临锦水,古松遮月,竹林萧然,茶盛笋密,环境幽僻。每当日落西山,彩霞飘飞,寺院里僧人的诵经之声和木鱼之声便不绝于耳。此景曾一度以“大愚晚呗”为名列为高安“古筠州八景之一”。这样的环境,对于喜静怕闹的大愚禅师来说,真是最理想的弘法之所。因此,大愚禅师深居真如寺,不作宏论,不收门徒,安安静静的打理着寺院内务。

不过,作为一名寺院住持,终生不收门徒,不求业绩似乎也说不过去。所以,在与黄檗希运禅师游历求法分手时,大愚禅师也特意嘱咐说:“他后或逢灵利者,指一人来相访。”黄檗希运禅师也兑现了诺言,给他引荐了一名日后震动禅界的高徒义玄。义玄本是希运门下的高徒,因为多年修行不得开悟,黄檗希运便叫他到高安真如寺去拜访大愚禅师。在大愚禅师的点拨下,义玄不仅得以开悟,而且后来还光大了希运、大愚的宗风,创立了意义深远的禅门“临济宗”。

值得一提的是,大愚不仅点化了“临济宗”的创始人义玄,还自己培养了一位当时禅界少有的 比丘尼住持。“ 比丘尼”,俗称“尼姑”,即佛界女性出家人。这位比丘尼住持法号 了然,至于她的生卒时间,何时从师大愚,拜学多久,何时离开,史料均无记载。只知她获得大愚禅师印可后,选择了到上高末山天竺峰自立门户,开山布道。她借筠州百姓熟知的高安佛寺定林院作自己的道场名,称“ 上定林院” 。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大愚禅师圆寂。此后真如寺改名大愚寺,以示纪念。斗转星移,时光流逝,到了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 1016年),大愚寺已衰败至极,墙垣颓坏,粥饭不济。恰逢临济宗六世传人守芝禅师南游来到高安,见名声远播的大愚禅寺如此境况心疼不已,于是驻锡担任住持,白天不是在寺院升堂讲法,就是戴着斗笠游走乡间弘法,晚间不是闭关高枕,就是授徒机秘。住持大愚寺几年,便培养出著名禅师文悦,而文悦又培养出临济宗黄龙派创始人慧南大师,指点了黄龙派传人祖心禅师。

北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云门宗传人师戒禅师圆寂于大愚寺。师戒禅师是北宋著名高僧,长期住持五祖山(今属湖北黄梅),名声远播,僧徒汇集,大振祖风。他弟子众多,法嗣有名可查的多达四十人。到晚年,因为身体孱弱,导致一眼失明,此后就闭门谢客,不再收徒。后来为了保全寺院的声誉,师戒禅师主动退出住持位,南下到了高安大愚寺。赫赫有名的师戒禅师到了筠州大愚寺,远近造访者不计其数,师戒禅师也时常热情接待。然而毕竟年老,油尽灯枯,终在一日坐在僧堂前,谈笑而逝,据传其灵转世投生为后来的大文豪苏东坡

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学巨匠苏辙,因受其兄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高安监理筠州盐酒税,期间五年多次游览大愚寺。元丰七年( 1084年),其兄苏轼专程来高安看望苏辙,并与大愚寺结缘,留下“其前世为五祖师戒和尚”的美丽传说。

此后南宋时期,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有文学家、爱国诗人陆游来高安巡查灾情善后情况时参访大愚寺;宁宗庆元二年( 1196年),有金华学派代表人物吕祖俭因与奸臣相悖被贬高安,寄居大愚寺并逝于大愚寺。宋末元初,大愚寺被毁。

明神宗万厉三十六年(1608年),郡守鲁史延请四川僧人真全任住持,全面恢复大愚寺。在鲁郡守的干预下,还收回了被地方豪强霸占的大愚寺懒云窝旧址。此外,真全还在二十四都斜桥建有别院,名“本觉院”。

清朝顺治十三年(1656年),筠州施主信众迎请洞山六愚和尚到大愚寺担任住持,开堂说法。顺治十八年( 1661年),六愚和尚圆寂,县令黄令奎为其撰塔志铭。康熙五年( 1666年),六愚和尚法嗣遍鹏接替大愚寺住持,苦心募资集材,重兴大愚寺。乾隆十三年( 1748年)奉圣旨赐紫衣,命洞山寺文达璋禅师住持大愚寺。清朝末年,大愚寺被毁,此后沉寂无闻。

公元1998年,经高安市人民政府批准,大愚寺在北城西湖公园内得以异地重建,延聘毕业于佛学院的释心妙法师任住持。在心妙住持20年的苦心经营下,大愚寺园区已殿宇森然,香火缭绕,由昔日草深荆丛的野岭变成如今佛兴禅盛的宝地。整个寺院园区总面积约90余亩,建筑面积达25000平方米。寺院先后被评为全省五好宗教场所、江西省和谐寺院、江西省重点寺院。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自谢华平老师开设的公众号“高安寻古”(微信号:gaoanxungu),这是一个专为高安人寻根问祖、访古探幽、思乡怀旧而设的公众号。

投稿请邮件发至:admin@igaoan.com

Hash:f98b39f0c6b8373222ac280de099f90d05ffa6b6

声明:此文由 中国高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