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淮海路全面焕新,上海广场独创“商办同圈”业态即将登场

在新旧交织之间,拥抱变化,向阳而生。

2020年的商业,自带着一层魔幻色彩,既有疫情停摆下的同舟共济,也有风雨过霁的复苏霓虹。对于淮海路商圈而言,这层色彩则更富有一丝深意。

2020年,是淮海中路辟筑的 120 周年。一街一巷,一店一铺,新旧交织,这是淮海路这条百年商业街的动人真意,而一条街的创新秉性,从一座商业体的改造中也能窥见一斑。

作为今年淮海商圈备受关注的存量改造项目,上海广场将于金秋如期面市。在城市商业复苏浪潮中,上海广场将以独创的“商办同圈”生态自循环模式,助力这条百年商业激发更多商业活力,向阳而生。

百年商业:浓缩上海的时髦情怀

淮海路一直是上海时髦的时代缩影,它见证并浸润着上海商业的摩登历程。从建筑风格到内部布局,从街巷楼宇到梧桐光影,淮海路总是散发着代表上海这座城市的海派摩登情怀。

民国时期的霞飞路,图据网络

△ 今天的淮海路,图据网络

一面是念旧,浓缩百年时髦的生活底蕴,在这里的梧桐树下述之有味;

一面是逐新,迎接兼容重生的城市活力与商业韧性,迸发心之所向的美好生活。

今天,上海正加速实现 2035 年整体目标:迈向全球的卓越城市。在这之下,商业必须尽快同步实现更迭。

其中,淮海路作为上海商业之中,亦转身踏入升级调整转型之路,从商业业态、街区形态、文化神态、消费生态着手,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优秀品牌首店、体验店的纷纷落户,以品牌虹吸效应,为存量改造带来更多元化的升级体验。

顺应百年淮海路这股不动声色的转型创新浪潮,位于淮海东路中段的上海广场,将在今年金秋迎来它的改造新生。

△ 上海广场整体效果图,图片来源于上海广场

这场商业的重逢,既需与淮海路区域的时髦基因遥相呼应,满足摩登白领社群的社交需求;也需迎合当下年轻潮流的社交互动体验。

于是,“商办同圈”的生态创新模式呼之欲出。它将以融合式的形态为淮海路输出全新的艺术文化场域价值。

由破而生:商办同圈的“设计协同”

位列淮海路东段的起始,这轮上海广场的调整升级,已经引发了行业内大范围的关注。

在今年4月,上海广场已正式官宣与放弃传统纯商业零售运营模式,以大体量联合办公品牌的引入,将上海广场“由破而生”形成“自我循环”的商业生态,由单一的零售功能中心转变为办公生活一体的价值体验地标。

要达成“由破而生”的蜕变,首当其冲便是这份“破”的决心。

△ 改造中的上海广场

成立于 1977 年的佩里•克拉克•佩里建筑师事务所(简称:PCPA)成为这场为上海广场担当建筑改造及室内设计的幕后操刀手。因设计了吉隆坡双子塔、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等标志性建筑,让 PCPA 享誉全球,斩获数百项国际知名奖项。

对于城市进化下建筑改造的价值与意义,PCPA 更是自有一套独到的心得,先后完成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布鲁克菲尔德广场、上海宝钢二钢原厂址等城市地标的改造更新,让建筑在充分沿袭历史格调及街区风格之余,加入现代技术,与整个时代的设计风格和谐融入。

△ 纽约布鲁克菲尔德广场,改造设计出自PCPA之手

这恰好对于上海广场而言,既能与百年淮海路商业街的历史风貌及布局和谐共生,也能将商业与办公各异的价值功能部分融入其中,为“商办同圈”创造生态循环根基。

溯源“广场”这一名称的历史意义,改造设计力图重塑城市公共核心的多样性、包容性和凝聚力。

在上海广场淮海路沿龙门路的外立面,PCPA 沿用了原建筑弧形立面,采用全玻璃幕墙配以渐变的丝网印刷釉点图案,虚实合一,不仅为办公提供了最大化采光和通透视线,同时兼具商业物业的标志动感。

△ 改造后的上海广场效果图

连接淮海路的商业入口采用了高能见度通透感的门头,让室内空间场地自然地延展成城市公共功能的景观互动平台。在面向金陵路一侧的建筑外观,整体以雕塑形、折线体呈现,鳞次栉比的白墙高窗与对面的上海音乐厅相呼应,让办公侧重区域更显和谐。正如在“商办同圈”想传达的理念,工作与生活变得边界模糊,切换更加自由。

其次,“破”的源动力并未止步在外立面的变化。内部商业与办公相结合的空间功能策略,让上海广场的设计充满更多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性。

螺旋上升的椭圆中庭围合出一个让人流连忘返、集合交流、探索、艺术、互动、共享等功能的综合空间,消化商业与办公共同的社交需求,成为生活与工作互为转变、社群塑造的契机。中庭一侧,重写传统商业的扶梯呈现,亦静亦动的无边界大楼梯让商业与办公的过渡节奏自动放缓,体会有趣的业态转化。

△ 椭圆中庭效果图

而另一侧由一组飞天楼梯从3层拾阶而上,不仅从视野上创造核心聚焦注意力,为室内的垂直空间带来交错的多层次视觉体验;更顺应及强化淮海路办公圈层的创意氛围,偶遇间灵感迸发、工作场景成为商业一景,让“商办同圈”这个概念在空间语言中注入新的精气神。

这便是上海广场破而新生的商办同圈理念,摆脱各层商业和办公空间固有的空间划分,以设计激活多样业态的交互可能性,成为淮海路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

食味玩乐:填充生活与工作的社交罅隙

尽管淮海路常年位居上海办公租赁市场前列,但共享办公空间数量众多,竞争颇为激烈。上海广场要在同质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在空间设计上做足考量,还需在“商办同圈”的理念中找出更多突破口,在社交空间的体验业态中寻求立足点。

区别于其他共享办公蚕食消化商业零售冷区的做法,上海广场是将3-6层大面积空间的核心部分拿出来,有规划地与商业进行匹配。

由此,更多共享办公的产品线得以同步呈现:既有灵活工位散售,也可大面积或全区域整租。产品组合随机灵活,从工位到配套服务,再到可满足不同行业需求的特殊功能空间的产品衍生,一应俱全。

基于富有差异性、灵活性的创意办公客群导入,使得上海广场1-2层的商业空间充分发挥出淮海白领的社交集聚功能。让人们跳出原本正襟危坐的紧张空间,让办公与憩息场景无缝衔接,从而在此获得公共场域与私人领地的微妙平衡。

△ 商场内效果图

在上海广场,“食味玩乐”将始终充斥在商业业态的社交互动中,既在原有星巴克、麦当劳及华为等传统连锁品牌上进行定制化体验升级,也为白领提供基本的商务社交及餐食场景需求,将有各类美食——美式快餐、日料、西餐、创意中式料理等异国佳肴在此汇聚,增添专属定制的升级概念,放大淮海路特定的时髦元素。

此外,颇受当代年轻人欢迎的网红茶饮甜品品牌也必不可少,如给生活增添些许仪式感的 EVERNAKED 裸蛋糕;同时,空间还将辟出艺术文化的专属空间,带来创意质感的设计与沉浸互动的体验,感受生活之美与意趣丛生。

当夜幕降临,上海广场还给出了一条工作与生活的新岔口,引入类似 M BOX 这类 Live House 的娱乐体验业态,为一成不变的生活增添夜晚互动的独特调剂。放缓回家的脚步,在这里相约谈天说地,真切地感受淮海路夜晚的活力脉搏。

从“食味玩乐”多业态,填充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呼吸距离,这便是上海广场以社交定位寻求“商办同圈”的立足点。

小结:

淮海路已经120岁了。

难得的是,在新旧交织之间,当掀开淮海路外的红砖墙,我们看到,它依旧透着的是年轻的时髦内里。新时代的商业越来越注重将文化全方位渗透消费者体验,而作为百年商业街的淮海路,依然在这股商业更新浪潮中担当先行者。

拥抱变化,推陈出新,勇于向前。

改造重生后的上海广场无疑是让人期待的。它在致敬淮海路百年繁茂的同时,将在新青年与新文化的交叉口赋予更多商业社交功能,寻求人与社群、创新办公、生活价值重合的机会点。

而破茧而出的全新“商办同圈”理念,也势必会为城市公共空间构建出具有文化价值的商业新场域,为城市更新提供可续动力。

Hash:d5e0e6610e326e9b4c97b072840cf4f874815866

声明:此文由 RQ商业观察室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