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烟雨滇东南,滋味别一般——建水古城

周末游建水

出发

建水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唐南诏时筑惠历城,汉语译为“建水”,隶属于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国时期属秀山郡阿白部。元时设建水州,明代称临安府。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建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云南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中,曾有着辉煌灿烂的一页。建水人文鼎盛,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武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年间建立建水州儒学。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行院,境内人才辈出。当时建水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要占半数,堪称云南之冠,故而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美誉,在全国亦不多见。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建水城内外留下了许多充满浓厚文化积淀的建筑物,古代寺庙、祠庵和楼台亭阁都是历尽沧桑,古迹斑驳,可称“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

建水火车站离古城稍远,但有公交往来,一下列车,就见一排六辆公交候客,客满即走。这里的公交是根据列车时刻表发车的。(后来发现蒙自市也是这样。)

当公共汽车经过朝阳楼就进入古城了。

朝阳楼是建水东门城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据说比天安门还早28年,是建水古城的地标,也是祖国边陲老重镇的象征。楼高三层,三重屋檐,登城需要20元门票,里面展出100多年前的老照片和影像,站在楼上可俯瞰古城众生相。

建水古城有三个城楼,除了东门朝阳楼,还有北门永贞门,西门清远门。

4:00到古镇,恰逢多云转雨,把我赶进了青旅,但5:00雨过天晴,晚霞熙熙,立马拦车(小巴3元)赶到十七孔桥,观著名的“双龙桥夕照”。

双龙桥坐落于建水城西三公里处,是一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现只有二阁)横亘于南盘江支流的沪江河,塌冲河交汇之水面上, 因两河犹如双龙蜿蜒盘曲而得名。此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只建成三孔,道光初年又续建十四孔,与原建三孔“雁齿蝉联”,故又名十七孔桥。是云南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多孔连拱桥。

要数清十七孔,须到桥的正面看,就会发现孔的大小不一。

双龙桥被《中国国家地理》列为云南最美拍摄地之一,桥中现有二座飞檐式阁楼,造型别致,工艺精湛,桥楼相映,布局得体,蔚为大观,不失为我国造桥史上极为珍贵的杰作。

一端阁楼略小,居中一座大而壮观,为三重檐方形主阁,高近二十米,边长十六米,底层为桥身通道

中间的的大阁雄伟。

拾级登楼,可远眺万顷田畴,千家烟火,群山起伏,波光鳞鳞之山青水韵,故素有“滇南大观楼”之称。可惜现在不让上去,但亦可看夕阳下的碧波村舍。

南端桥亭为重檐攒尖顶,檐角正翘,玲珑秀丽。

整座桥由数万块巨大青石砌成,全长148米,桥面宽3—5米,宽敞平坦。

生长在桥东迎水墩上的老树

夕阳下的双龙桥变幻多姿

建水双龙桥承袭我国连拱桥的传统风格,融桥梁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为体,凝结着滇南人民高超的技术和智慧,是我国古桥梁中的佳作,在我国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建水古城不大,主要是以临安路为中心的几条街道。城内最著名的是文庙和朱家花园,此外也有很多古老建筑值得驻足。一条主干道和很多条小路,都是石板路。各个景点就可以顺着大路走。建水古镇的商业化虽然不低,但不像丽江、大理那样自成一体隔离收费,而是与城市商业民居等融和在一起。

古城临安路是古城的主要街道,主要景点都在街道附近。

临安路夜景

古老的民居,和巍山白族的民居还是有差别的

建水最出名的小吃是建水豆腐。建水的街头巷尾,烧豆腐果随处可见。几个人坐在小板凳上,围着一个小火盆,上面架个铁架子,寸方的豆腐在上面烤成焦黄的颜色。

到建水必须要去的是临安路上的文庙,门票60。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

建水文庙南门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己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北京孔庙为第三大孔庙。建水文庙依照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原主要建筑包括:一池、一坛、一圃、二殿、二庑、三堂、三阁、四门、五亭、六祠、八坊等,现除射圃、尊经阁、魁星阁、敬一亭和斋宿亭被毁外,其余32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和恢复。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文庙有三个门:东门、西门和南门。游人一般都是从南门进入,东门外正对着孔子文化广场。

进入南门最引人注目的是孔子塑像后的巨大的泮池

“泮池”又称“泮宫”,是位于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古代“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四周环水,而诸侯之学只能南面泮水,故称“泮宫”。又因孔子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建“泮池”为其规制。《诗经•泮水》篇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等句,意指古时士子在太学,可摘采泮池中的水芹,插在帽缘上,以示文才。有的孔庙在池畔砖壁中央嵌着“思乐泮水”的石刻,便是出自这个典故。

建水文庙的泮池不同之处不仅是大,还在于一是基本是圆形;二是水中的“辟雍”学宫是座亭子:

池上一般有石桥,或拱或平、或三座三洞、或单座多洞不等,被称为泮桥。(如前文之巍山文庙泮池桥)科举考试时,学生过桥去拜孔子,称为“入泮”。这里的泮桥是从东面进入水中学宫,而不是从南面跨过泮池进入大成门,所以不应叫泮桥了。

文庙石坊前是个半圆形月台广场,立有“洙泗渊源”坊三楹,高九米。广场东西还有两石坊。

西面的石坊是“义路”

东面的石坊是“礼门”。 石坊前有下马碑,文武百官在此必须下马进入。

进“洙泗渊源”石坊后是东西两入口,皆由双重牌坊构成,即“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贤关近仰”、“圣域由兹”四座牌坊及碑廊。

棂星门,(又是一收费口)棂星门的四棵中金柱穿屋顶而出,高出屋脊两米余,柱顶上罩明代盘龙青花瓷罩,下段裸柱上有木制饰物,这是全国文庙中罕见的建筑形式。棂星门东西两侧为碑林,其间立有石碑数十块。

前行就是杏壇。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瓦,彩绘金龙和玺。

杏壇中竖明代“孔圣弦诵图”古碑

杏壇由12个盘龙石柱支撑

过杏壇是大成门

过大成门后长长甬道后面是先师殿, 大成殿即先师殿,因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任临安知府时,曾题书“先师庙”三个榜书大字而得名。

大成殿位于文庙建筑纵向中轴线后部的最高台了上,以突出其在整个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它是文庙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正堂内置龙宝座,供奉着孔子塑像。

文庙最吸引人的去处无疑是先师殿,它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先师殿建于明弘治年间,一字排开的五开间三进深单檐歇山顶五架抬梁式殿堂,四面环廊,七彩重昂斗拱,出檐深远,飞檐陡脊,拼图黄色琉璃瓦,彩绘金龙和玺, 28棵柱支撑全殿,前檐12棵为石拄,每棵高5米,重达5000公斤,用整块大青石雕成。大门左右2棵檐柱雕巨龙盘绕,称为"石龙抱柱"。正面22扇格子门所雕飞禽走兽,形态各异.玻璃瓦的屋顶,光彩夺目。庙宇周围古柏森森,显得庄严肃穆,雄伟壮观,有"金碧壮丽甲全滇"之美誉

石龙抱柱

文庙内还有从多的殿阁不一一说明了。需要说明的是文庙也是建水最大的游憩活动园林庭院,在这里可将远山近水,如画风光,尽收眼底,让人不由赞叹我国传统园林的奇巧与壮美。

出文庙南门往西走可以看到指林寺,旧有“先有指林寺,后有临安城”之说。据碑刻记载,始于宋,成于元,兴于明。指林禅寺始建于元年贞二年,后经明清两代的扩建重修,现已成为滇南最早的禅宗寺院。全寺原有1坊1阁2廊2塔,现在仅存指林寺大殿和指林寺牌坊,目前正在修缮之中。

出文庙往东走就是普应寺。

再往东走一点就是建水学政考棚,也称提督学院考棚,是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提督学院定期至此举行院试的考场。学政考棚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移至今址,光绪年间(1875-1908)重建。学政考棚坐北朝南,宽40米,长150米,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以甬道为中轴线,对称布局。其明代旧址在府城西北,清康熙年间移至城东南隅,光绪年间迁建于今址。

学政考棚照壁背面是放榜墙。据说每次府试共考五场,因四府生员集中在一起考试,故采取逐场淘汰方式,每天一场。考试时,应试者随考官的点名鱼贯进入号舍,鸣炮封龙门及号棚,至交卷时才开门。试中敲锣鼓报时。每考一场出一次榜,挂在大门照壁之上。

从榜墙到仪门的第一进,是侯考地方,来自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州)、普洱(今思茅市)四府的考生,在此候考。

两边是厢房,及鼓厅、号门(仪门)

过仪门到龙门是第二进,因为再次考试合格者才能到省城参加乡试,中举的学子们,更是由此走出边陲,步入中原,做官为宦,令人刮目相看,故称龙门。

进龙门到致公堂是第三进

东西文场为平房,用木板隔成单人考试房,设考场20余个,为国内罕见之保存完整的古代大型考场之一,是云南唯一幸存的考棚类建筑。

监考官的致公堂,再后面还有两进,到督学的官衙还在修缮中。

建水学政考棚的院试,为科举前的预备考试。凡被院试录取者,便可获得优厚待遇,从此步入国家科举选士的途程。此后再经乡试考中举人,经会试、殿试高中进士,就可被委派为官员,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

再向东走,在临安路和翰林街交汇处的牌坊(如图)处左转进去约50米可到朱家花园

朱家花园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素有“滇南大观园”之誉。

朱家花园是清末富绅朱谓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前后历经约30年,于宣统年间终告落成。该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并列联排组合民居建筑群体。房屋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整个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游客身在其间,虽有游览图指引,仍有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感觉。 如果细细游览得二三小时。

我也成了刘姥姥,在朱家花园绕糊涂了,聊发几张以窥一斑

花园东南角有一座怀远厅,厅内有《朱氏家族百年兴衰资料展》,以各种文字和图片资料展示朱家花园多舛的命运。

朱家花园不愧是“滇南大观园

”花园亭榭

到建水,建水古井是应该看看的。建水的井奇在一个“古”字,有自元初开凿至今还在使用的东井,有圈于明代洪武年间,志书称之“供全城之饮”的西门大板井……历经了千年的沧桑岁月,青石井栏上的绳索印痕已深多寸,有些甚至已被磨穿。古井不但记载着建水的历史,同时也是古城儒家文化兴盛的印证。

最有名的是大板井,井在西门外,是城区口径最大的水井。

坐落于建水县临安镇西门西正街旁的溥博泉——大板井,建于明洪武初年,是建水乃至云南最富盛名的一口井。大板井的“大”是名不虚传,井栏由六块石板镶嵌而成,井口直径三米有馀。至今仍然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般热闹,井水冬暖夏凉,甘甜润口。民间有大板井“水味之美,贯甲全滇”之说,被列为建水甜水井之冠,有‘滇南第一井’誉称。

清晨的井水雾气腾腾,打水的人开着拖拉机来拉水。

建水的水井很出名,不但数目众多,而且造型独特,五花八门。在建水的古老街巷里。还有龙井、红井、诸葛井、涌莲井、永宁井等。有人曾用一副对联描述建水的六大名井:“龙井红井诸葛井,醴泉渊泉溥博泉”。其中既有单眼井,又有双眼、三眼、四眼井,这是别的地方很少能见到的。

这是我找到的渊泉。

水井中养着金鱼以监测井水

建水水井虽好但难以找寻。我从城里走到城外,费时费钱不少,只找到这几处。

建水城外还有两个著名景点。一个是十多公里外的燕子洞,旅游旺季时有徒手攀岩菜燕窝的表演,现在冬季没有,所以没有去。二是十多公里外的团山村民古居,因在古城内看了太多民居,也放弃了。却不知建水东至团山居然有条小火车铁路线原是个(个旧)碧(碧色寨)临(临安)屏(开屏)寸轨(轨距0.6米)铁路的一部分,现在开辟成旅游小火车,票价来回100元,有点贵。遗憾。

(图文来源:蚂蜂窝 作者:xyq_eye)

(来源:建水古城)

Hash:cc9580f96c32f48c70cedfb3545c9e6500610b0b

声明:此文由 红河吃喝玩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