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涧沟五千年

孙秀群摄

水野餐厅(效果图)

水街廊亭(效果图)

涧沟广场(效果图)

安志宏摄

涧沟村打造的民宿涧沟村打造的民宿。。孙秀群孙秀群摄摄

——第五届邯郸市旅发大会之复兴区户村镇涧沟村

邯报融媒体记者安志宏孙秀群

说起涧沟村不得不从历史说起。1953年北京大学河北文物考古人员,在涧沟村北挖掘出龙山时代和商文化文物,因此就有了“先有涧沟村、后有邯郸城”之说。涧沟村位于复兴区西环路西侧,邯武大桥北侧。即将举办的第五届邯郸市旅发大会,这个小村庄成为其中的观摩点位之一。近日,邯报融媒体旅发小分队的记者走进涧沟村,感受这个小村的文旅之路。

五千年文化看涧沟

据《水经注》记载,因涧沟村地势两边为崖,中间有涧水,常流不枯,每逢雨季便会分为两股水系,向北注入沁河,向南注入渚河,涧沟村因此而得名。

涧沟村历史悠久,素有“先有涧沟村、后有邯郸城”之说,是因为1953年北京大学和河北省文物考古人员,在涧沟村北挖掘出龙山时代和商文化文物。涧沟遗址位于涧沟村正北,面积12万平方米,南北300米,东西400米,呈半椭圆形。遗址的东、北两面为沁河环绕,是丘陵平原的交接地带,顺东直下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既可渔猎,又宜农耕,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涧沟

遗址文化层厚0.3—1米,属龙山文化、商、周、汉四种文化堆积,而以龙山文化堆积分布最广,出土文物1347件。遗迹有灰坑、房基、陶窑、水井,遗物有陶器、石器、铁器、卜骨、卜甲、蚌骨、陶纺轮等,出土的陶纺轮、研磨器和窑址,反映了当时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

大约5000多年前,邯郸先民已在此定居繁衍生息,形成较大聚落,专家们认为这也许是邯郸城市的最早雏形。在涧沟遗址发掘的水井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水井遗址之一,堪称“华夏第一井”。1957年北京大学考古队和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共同发掘出来的涧沟遗址三口水井。井均为土井,直径2米多,深达7米 上。井底淤泥中有典型龙山文化特征的陶樽、陶罐和陶片。水井的出现,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在于标志着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人们已经由单纯的依靠河水,发展为可以开发、利用地下水,它是“农村”出现的标志物。

在涧沟遗址的发掘中,出现了房屋的遗迹。随着家族成员的增多、构建技术的进步,那种完全地穴式的居所已极为少见,半地穴式建筑成为主要形式。而且发现了已经调好的白灰浆凝固的白灰坑,证明了当时人类的居住条件已进一步优化、美化。人们在用石灰铺地以隔潮,用灰浆抹墙,以使房间洁净亮堂。

在涧沟遗址出土的陶窑中有很多彩陶,可以想象彩陶在当时已成为社会时尚。“红顶碗”是彩陶的象征性器物,它本身并未施彩,是靠严格控制窑火温度,使其在同一件器物上呈现不同的色调。就是这几片不起眼的瓷片,证明了5000年前我们先人的生活空间已经五彩缤纷。

涧沟遗址对研究龙山文化具有重要意义。1993年7月涧沟遗址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入历史的文化“通道

涧沟遗址发现的水井深7米多,口径约2米,是我国最早的水井之一。水井的发明和各种各样储水饮水的陶器出现,使人们摆脱了必须依河而居的限制,这对农田开垦的扩大、人口的繁殖,增加平原地带移居都有积极的意义。龙山文化时期,涧沟的先民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涧沟村村口就是华夏第一井形象墙,这里不仅还原了旧址,让人们看得见历史,还可以让游客体验农耕,留住乡愁。旁边道路使用旧磨盘、石板、碎石、鹅卵石、青砖等乡土材料,铺装生态自然,道路两边的植物以乡土植物野花野草为主。在墙面上使用夯土黄泥,用瓦片、瓦罐等传统元素装饰,来表现当时的龙山文化。

井苑乐玩吧位于华夏第一井景点区域内。玩吧占地16000平方米,以田园乡村为基础,汇集了户外拓展、乡野童趣元素,已成为亲子休闲旅游目的地。这里有秋千、拓展训练、攀爬等多个游乐项目,在游玩中,寓教于乐,进一步启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钻网、攀爬、障碍长廊、平衡木等设备,让孩子在玩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有农具体验,推磨盘、水井打水等,为游客特别是小朋友提供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乐趣和亲自体验劳动的快乐。井苑乐玩吧的建设,既带来了人流量,也带来了商机。目前华夏第一井形象墙区域即将打造完成,近期将与游客见面。

涧沟村借助旅发大会建设以及龙山文化的优势,着力打造半小时近郊都市农业示范样板,在此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

承载艺术的涧沟水街

涧沟村内原有沟,经过数年慢慢填平。在此打造的涧沟水街总用地面积13000平方米,12栋建筑物,建筑占地面积6200平方米。涧沟水街是贩卖梦想的集市,旨在为各类的新兴设计师和艺术家提供开放 多元的创作环境和交易平台,推崇个人创新精神,尤其强调以文化、艺术、设计等为产品或服务,提供实用价值之外的文化附加值。重点项目策划包括餐饮、非遗传统文化产品、工坊店、手工艺品、艺术讲座、小型音乐会创意跳蚤市场。

记者在涧沟水街施工现场看到,水街正在加紧施工中,建筑钩机、建筑材料运输车辆在工地内穿梭,在火辣的阳光下,工人们早已汗流浃背,但顾不上休息依旧忙碌着。记者看到水街的建筑已经基本完工,一座座楼台或串联或并联,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群。

记者了解到,水街1#2#建筑为乡野餐厅。乡野餐厅呈现中心对称的设计。整个建筑有分有合,砌石托底,青瓦盖顶,整体风格统一,融入龙山黑陶彩陶文化,门窗结合龙山原始土屋元素与现代元素,让古今文化产生新的契合点。楼台之间的窗户非常有趣,临床喝茶可以看到街井,同时与对面楼台的窗户形成“对视”,甚至可以隔窗对话。

3#建筑为近水台。近水台临水而建,风格质朴素净。建筑提取土层沉淀断层纹路、龙山文化黑陶彩陶、甲骨文等元素,建筑下古上今,古今交融,夯土元素交错分布,让空间生动有趣,又富有文化惊喜,使观赏和互动相结

合。一楼二楼每间商铺均可作为饰品店、文创店等手工艺店以及茶馆咖啡馆等。

4#建筑为水野餐厅。通过现代文化与龙山文化的对比和统一而形成,在材质上主要选用混凝土与夯土材质形成对比。一层主要通过颜色表现当时的龙山文化彩陶;二层在墙面上运用了镶嵌的手法,来表现彩陶的形状;房顶的不规则形状也与龙山文化、现代文化相呼应。夸张的对比与统一,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冲击感。

此外,5#建筑是半“土”半“木”结构,这里可做餐厅、咖啡馆、文创店。6#建筑为沁水一品。建筑底层大面积应用古法夯土工艺,上层留白使用现代手法,拥有时代拼接感。一层二层用于手工艺品的制作,用来继承传统手工艺,三层创办创意工作室,发扬文化,在古人的智慧的基础上,增添现代人的创造力。7#建筑为涧沟印迹。整个建筑是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融入龙山文化所特有的陶器,夯土黄泥,陶器剪影花窗,使之延续历史感的同时,挖掘其潜在的龙山文化价值。可做文化品、配套商店使用等。

民居改造走出文旅创新路

在涧沟村,把改造后的农家院作为民宿用于村庄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了又一业态。记者在民居改造一号院看到,这套由村民老民居改造成的院落名为石榴小院。庄户人家都喜欢在院子里种上石榴树,以求多福,这红艳艳的石榴果是否也让我们想起来儿时家乡的味道。在院子影壁墙上写着“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无由一攀折,引领望全扉。”这首李白的诗,就是小院风景的写照。或许曾经院子里的男主人甘愿成为东南石榴树一个枝条,为辛勤劳作的妻子抚平衣裙,一起相守白头偕老。这就是生活之美吧。

涧沟村对7处农家院进行第一期民居改造。改造后的农家院作为民宿用于村庄 游产业的发展,整体实行“公司+村集体+农户”运行的模式,农户以个人房屋入股,村集体承担房屋改造所有费用,产权仍归农户所有。村集体聘请专业管理人员成立运营公司,公司法人由支部书记兼任,公司员工采取聘任制,按照营业状况进行薪酬管理,产生利润农户与村集体双方以4:6进行分红,期限为十年。初步估算7处农家院1年收益约为10.5万元,收益率为7%。

涧沟村未来可期。该村紧邻园博园,并拥有龙山文化,依托这一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涧沟水街”引来乡村野趣游,及以艺术、美食为主的踏青、文化体验活动。以“宿予”“谧舍”等试点民宿,体验特色乡宿主题活动、乡间野趣与大自然亲密互动,将乡村、乡旅、文创进行全面融合,游客可以在乡宿中悠闲漫步,领略庭院深深的乡村风貌。此外,还将举办“涧沟音乐会”“龙山摄影”等系列活动,制作推出邯郸系列菜肴、乡村土菜,促进主题特色餐饮,通过开展舌尖上的邯郸菜肴评选活动,促进形成邯郸舌尖消费市场,打造独具特色的乡食农家宴,以及涧沟非遗手工、美食、农产品伴手礼、蔬菜果品及定制文创产品等,打造具有龙山文化特色和完备旅游功能的文化景区。

来源:邯郸日报

Hash:b2049ce4e7e3f60a6bea5f940ef6335afb35baf7

声明:此文由 复兴网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