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我国连续三年三个文物大发现,甲骨文、敦煌藏经洞、汉简

前面讲过,19世纪末的1899年,一位拿着清廷俸禄的抱病官员王懿荣,偶然间从一味叫做“龙骨”的中药里,发现了中国甲骨文字,一下子震惊了世界。这个偶然发现的故事,现在早已经成为公众常识,很少有人不知道。

其实,19世纪最后一年的文物大发现只是个开头。谁能料到,一个又一个震惊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发现事件接踵而至。除了甲骨文,灾难深重却又转机无限的中国在20世纪最初两年,还有两次文物大发现: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一个令后人感到可恶更可怜的王道士,在偶然清扫时发现了藏经洞,震惊了全世界;时过一年,从1901年起,在新疆罗布泊楼兰民丰尼雅、甘肃内蒙的居延等遗址相继发现汉晋简牍(1)。它们加在一起,至今仍被学术界津津乐道为“三大文物发现”。巧合的是,它们也都是偶然被发现的。

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尽管中国文化遗产的处境多灾多难,但在跨世纪的前后三年里,积弱的中国却一年一个文物大发现,三年三个文物大发现。这不能说绝后,却是旷古空前的,说它难以轮回,无法重演,估计也不会有谁投反对票。因为在这些发现之前的漫长的两千年里,古代中国记录在案的,只有两次堪称文物大发现的事件:一次是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武帝初年,鲁恭王刘余为了扩建自己的宫殿,拆了孔子家的老宅,谁料想在被毁的墙壁中发现了数十篇古书。还有一次是河南汲郡一个叫不准的人,在西晋初年盗掘了魏王的墓冢,没想到发现了10万字的魏国竹简,后来被整理成《竹书纪年》,也叫《汲冢竹书》。我们现在使用的历史年表,远的不说,就是前几年刚刚完成的夏商周断代工程(2),也是把《竹书纪年》作为重点文献依据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重点工程使用了古代盗墓者的偶然发现,这话说起来不中听,却是实情,这是因为经过历代专家整理考证后的《竹书纪年》实在太重要了。

偶然的发现能改写或补写历史,如此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正如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所说:“的确,好多改变历史的发现,虽有一半来自人们有意的寻找与搜寻,却有一半就开始于这些偶然的事件。如果没有拿破仑的部下无意中撞着的那块石碑(3),如果石碑上没有那一半古希腊文,埃及的早期历史仍然可能在一片雾霭烟尘之中;如果没有安阳农民卖可以包治百病的龙骨,如果这些甲骨没有被王懿荣发现,人们可能至今还看不到《史记》没有记载下来的殷商社会生活,也可能看不到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的早期形态;也许还应该谈到的是,无论我们怎样讨厌敦煌那个贪财的王道士,但你没有办法改变一个事实,是他无意中叩了叩背后的墙,几万卷中古时期的写卷就重写了中国乃至于中亚的历史。”就学术发展观而言,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文中说得更为贴切:“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人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这些偶然的发现如何了得,学术大家们的评价俯拾即是。20世纪30年代曾师事徐志摩和闻一多的新月派诗人陈梦家,后来对古文字发生兴趣,并由此转入古史和考古研究,成果斐然。他曾说过:“在汲郡所出的《竹书纪年》,乃纪元前297至296年所作魏国的史记。汲冢竹简的发现,和安阳甲骨的发现,就古史的材料而说,有着几乎同等的重要性。”如果说陈梦家的评价还略嫌保守或谨慎,那么1925年7月,身为清华大学著名导师的王国维,有过一次被后人认为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演讲。在这个名为《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现之学问》的演讲中,他谈到:“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上最大之发现有三:一为孔子壁中书,二为汲冢书,三则今之殷墟甲骨文字、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处之汉晋木简、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及唐人写本书卷、内阁大库之元朝以来书籍档册。此四者之一已足当孔壁、汲冢所出,而各地零星发现之金石书籍,于学术有大关系者,尚不与焉。”

陈梦家和王国维先生如此兴致勃勃,更多的是从学术角度揭示了这些发现的重要性。可是放眼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我们就会痛心地看到,与这三大发现须臾不分的还有毁坏、劫掠和残破。其中敦煌藏经洞还与火烧圆明园清东陵乾隆慈禧墓被盗、溥仪偷盗故宫藏画和善本古籍一道,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文化遗产所遭遇的四大劫难。在那个时代,发现总是伴随着泯灭,惊喜总是浸染着悲痛,国厦倾覆之际,便是文脉断绝之时。

可不论何等的痛心与惋惜,毕竟三大文物大发现还是带给苦难的国人以杯觥之畅和击节之快。事隔百年,我们已经能够更理性地观察这些文物大发现的共同特点了:

一是发现的遗物都是带文字的。甲骨文是距今约3500年前刻写在龟甲、牛胛骨和人头骨上的;孔子壁中书、汲冢竹书和西域汉晋简牍都是距今两千年前后写在竹、木材料上的;敦煌千佛洞的经卷是千八百年前书写在纸本上的。我们的先人开始在竹木,后来是纸张的载体上写下的文献和描绘的书画,原本汗牛充栋,可到我们后人去发现它们时,却已是朽去大半,少得可怜。如果孔子壁中书和汲冢竹书不在一二千年前被发现,恐怕能不能保存到今天都是个问题;即便能保留到今天,能不能被我们发现同样是个问题。所以,当20世纪前后的这三次文物大发现,发现了足以改写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和中亚历史的文字性文物时,想要世界不受震动已不可能。古今中外文物考古发现的结果,有充分的理由辅证这种震动——那就是大概不少于95%的古代遗存发现是没有文字的,这是后话。

二是这些发现属于文物发现而不是考古发现。最简明直接的证据,就是它们被发现时,中国还没有考古这档子事。众所周知,考古学是在19世纪的欧洲出现的,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传入我国,这是三大文物发现20年以后的事情了。所以,学术界把它们定义为文物大发现,原则上没错。如果从专业上讲,考古发现就是用科学的手段获取古代实物资料的田野工作。再说得全面些,就是在获得资料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和解读。换言之,文物发现基本上不是用科学的田野发掘手段获得资料的,像上面几个文物大发现中的破墙、盗掘、挖龙骨、劫掠等活动,最糟糕的就是把文物原来存放的状态破坏了,古人编缀的可顺序读通的竹简被搞得散乱了,古人放置在坑中的甲骨也被不少一心想找龙骨卖钱的人挖得七零八落。

所以,文物发现和考古发现是两码事,这种例子随便找找还有不少。像前些年被北京中国保利博物馆收购回来的圆明园大水法上的猴首、马首、虎首、猪首、牛首铜像,在那些外国人的书房或博物馆里,仅仅是作为艺术品摆放的。离开了圆明园建筑本体的这些铜兽首,无论其藏主如何视之为家珍馆宝,其原生的历史文化信息已难以再现;而用一个国家的国耻来点缀的所谓文化品位,更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一种悲哀。稍微能抚慰我们心灵创伤的,是三大文物发现后的百年中,它们陆续成为了国际性的三大显学——甲骨学、敦煌学和简帛学。

萌趣甲骨文,瞬间觉得看懂了这些符号,可不要错过哦! 甲骨文

一说起甲骨文

总会联想到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

像这样:

或者这样:

而上述这些

似乎也只有专家们才能看得懂!

其实

甲骨文,也有很多字长得萌萌哒

就像是古人画的简笔画

不信?

先来看一组表情包

“斗” 一言不合就斗图

“服” 给跪了!

“骑”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

“左” 、“右”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

是不是 很萌?

其实,

你若是真的get到古文字的那些点

你会发现,

古人真的很——萌

有些字,你看上去,就会觉得它很“萌”

比如这个“ 龟”字:

一目了然,又萌萌哒?!

这不就是拿着手机侧拍、俯拍嘛!

它正是“龟”字甲骨文的两种写法:

乌龟的俯视图和侧面图。

还有▼,

“壴”(zhÙ)这个字,

陈列乐器的意思。

甲骨文里是这样写:

它的形体表现 一只鼓立在那里:

商代兽面纹鼓,怎么样?很像吧?

生活中,

我们有很多字都是以 “壴”来造。

比如“鼓舞”的 “鼓”,

就是一个人拿着鼓槌在敲打着鼓:

还有“喜庆”的“喜”,

就是表示 听到鼓乐的欣喜。

所以上面是个壴,

下面的“口”表示咧开口笑

还有▼

就是“彭”字:

击鼓发出的声音是什么?

“彭彭彭”

右边五画的是甲骨文,

三画的是金文,

不论三画、五画,

都是表示“彭彭彭”的声音。

(后来又在“彭”的左边加了个“口”来专门表示这个声音,就是“嘭”。)

然而

最萌的是

这个“彭”写在陶器上的字形。

它长这样:

(你确定不是天线宝宝派来的救兵?!)

比萌▼,

还有这个字: “猱(náo)”

一种猕猴

甲骨文啥样?

答案:一只超可爱的小猴子!

还有这个

号称“ 甲骨文中最萌字”,

猜猜它会是啥?

什么?猫?喵!

不不不!

它只不过长的像猫而已。

其实

这个长得十分像猫,

神态也像猫的字,

竟然不是猫!

它是▼

古代用来吃饭的一种青铜器—— 鼎

上面的两只“猫耳朵

其实是提耳;

下面的四条“猫腿”

当然就是鼎足了。

所以,

想象一下,

如果在甲骨文里中写 “问鼎天下”

岂不就是 “问猫天下”;

“鼎足三分”VS“ 猫足三分”

……

好像明白了一件事:

喵星人在地球的身份

果然不简单!

除了像猫,

还有一些甲骨文还会动漫Cosplay。

比如,海绵宝宝里的章鱼哥。

甲骨文里面有一个字,

跟它的脸型一毛一样,不信请看图:

其实这是一个“斗”字,

画得是两个人在打架斗殴,

但是不知怎么,

居然和章鱼哥撞了脸。

无独有偶,

章鱼哥的“好伙伴”海绵宝宝

也和一个甲骨文字撞了脸。

看这个字的样子

我们就能猜出来啦,

它就是 “牙齿”的“齿”字,

你看像不像是四颗门牙?

古代人造字真是简单粗暴!

就连海绵宝宝的宠物小蜗,

也有一个撞脸的甲骨文字,

它就像是伸出两只大眼睛的“ 单”字。

这么萌的汉字,

谁能想到竟然是古代的一种 武器

在树杈两端缚上石块,

就能拿来砸人砍人了……

还有一些甲骨文字,

简直就是表情包。

比如这个“ 子”字,

怎么看都跟“摊手”表情是亲生兄弟!

下面这个甲骨文字

有没有觉得有点眼熟?

难道它就是传说中的奥特曼?

其实它是一个“星”字!

可能这个字

是在暗示奥特曼来自于外星球吧……

有一些甲骨文字

画的是憨态可掬的可爱火柴小人,

感觉就像是要动起来一样。

比如“ 天”字,

是一个脑袋被着重画出来的小人,

本义为“ 头”,

后引申为“天”,

大概是因为两者都是至高无上的。

最形象的

莫过于这个“屎”字,

古人能把拉屎这件事

画得这么直白,

还真万万没想到……

最后

来说说 “吴”这个字

(姓“吴”多注意啊)

甲骨文这样写:

上面是个“ 口”,

下面其实 不是“天”,

而是“ 夨”,这个字念侧,

表示头侧在一边。

什么时候头会歪一边呢?

跳舞的时候。

很开心,

所以上面的 “口”

和 “喜”字下面那个口的含义一样,

都是表示 开口笑的意思。

所以“ 吴”这个字的本义,

就是娱乐的意思。

这个字

其实就是 “娱”的本字,

后来

“吴”专门用作国名、姓氏,

就又造了“娱”这个字专表娱乐。

所以

字形里有 “吴”的字,

多与娱乐有关,

比如 “虞”,

本义就是带着虎头假面跳舞。

除了甲骨文

在古文字里,

就经常把“吴”的那个“口”

写得特别显眼,就表示特别开心!

像这样,嘴巴都笑出身体了

还有这样:

不过,

如果有不上心的吴姓同学,

把“吴”字写成了这样:

同学,你高兴归高兴,

别把脑袋当排球打出去啊!

硬核知识

事实上,甲骨文还有一个名字—— 甲骨卜辞。

之所以得到这个名字

是因为它有一个重要的功能: 占卜

那么,商代究竟是如何利用甲骨占卜的呢?

殷墟龟甲为例,大致为:

杀龟取腹甲部分(也有用背甲部分)

进行前期整治

削锯、修整、打磨。

在整治过的龟腹甲背面进行若干处钻凿。

凿是用工具形成略椭圆形、枣核形的凹槽,

钻是在旁用工具形成的圆形凹槽。

单组的钻凿(钻右凿左)示意:

钻凿一般以龟腹甲中缝(俗称“千里路”)为界,

左半部分钻在凿右,

右半部分钻在凿左,左右对称。

有钻有凿的龟背甲实物背面照片和拓片:

占卜时在龟腹甲背面钻凿处凹槽

以火(烧炽的硬木)烧灼,

即“灼兆”、“灼龟”。

由于钻凿处的甲已很薄,

一经高温烧灼致使正面对应处

出现“卜”形的裂纹,

即“兆纹”。

卜形兆纹示意图(下图),

兆纹分为纵向的“墨”

(也称为“兆广”、“兆干”)和横向的“璺”

(也称为“兆坼”、“兆枝”)两部分。

可以看到纵向兆干对应背面的凿、

横向兆枝对应背面的钻,

所以兆干兆枝方向也是以“千里路”为中线左右对称的:

当时的人认为占卜仪式上

龟甲正面这些烧灼出的卜形裂纹直接预示着吉凶。

最后便是根据裂纹所呈现的种种形态来

对所占事物是吉是凶做出判断,

并在龟甲上刻辞记录。

若用兽骨占卜,

一般是取牛等动物的肩胛骨进行

整治、钻凿、施灼、刻辞。

这些占卜用龟甲兽骨上的刻辞,

即后世所称的 “甲骨文”。

申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文章观点非本平台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及内容真实性请读者自行斟酌,如涉及侵权,请扫描文中二维码与商家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比甲骨文还早一千年,这些符号一旦破译,将极大震动历史考古界 甲骨文

甲骨文自由行旅游攻略

  • 偶然:我国连续三年三个文物大发现,甲骨文、敦煌藏经洞、汉简

    前面讲过,19世纪末的1899年,一位拿着清廷俸禄的抱病官员王懿荣,偶然间从一味叫做“龙骨”的中药里,发现了中国的甲骨文字,一下子震惊了世界。这个偶然发现的故事,现在早已经成为公众常识,很少有人不知道。其实,19世纪最后一年的文物大发现只是个开头。谁能料到,一个又一个震惊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发现事件接踵而至。除了甲骨文,灾难深重却又转机无限的中国在20世纪最初两年,还有两次文物大发现:190

    2022-03-19
    731 3
  • 萌趣甲骨文,瞬间觉得看懂了这些符号,可不要错过哦!

    一说起甲骨文总会联想到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像这样:或者这样:而上述这些似乎也只有专家们才能看得懂!其实甲骨文,也有很多字长得萌萌哒就像是古人画的简笔画不信?先来看一组表情包“斗”一言不合就斗图“服”给跪了!“骑”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左”、“右”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是不是很萌?其实,

    2022-03-15
    569 1
  • 甲骨文、毛公鼎中国书法早期的雏形品味

    在秦之前,并不存在书法之称呼。所谓的文字,也只是规模初创期的上流社会专属。为了将书法的源流了解清楚,我们有必要进行学习。殷商甲骨文是先祖。虽然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才发现甲骨文,但他确实是我国文字的雏形。这基本上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是上层社会才能使用的沟通天地人的方式。一般而言,只有到了甲骨文,文字才开始能称书法。因为甲骨文

    2022-03-08
    1146 32
  • ​甲骨文 | 近期出版新书

    甲骨文ioracode转载任何甲骨文微信公众号ioracode所推送的文章,请事先与本公众号取得联系。01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杨斌著译出版时间:2021年11月内容介绍★穿过传统中国史的缝隙,书写一部藏在海贝里的全球史★2021年度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入围图书★入选2021年度社科文献十大好书栖息在马尔代夫群岛周边海域的软体生物——

    2022-03-06
    1434 77
  • 杨牧青《以甲骨文境象漫游上古文化文明》为题在山西省长治市博物馆开讲座谈

    据艺界报/艺界网讯:2020年12月11日下午,杨牧青《以甲骨文境象漫游上古文化文明》为题在山西省长治市博物馆开讲座谈。博物馆郭爱霞书记致辞,馆内"金牌讲解员″杨艳英主持,市、区有关领导和文史科博专家、研究者一起交流,涉及甲骨文解读方法、考古出土器物断代及至神话故事、文化文明的重新认知与探究等内容。杨牧青说,摸着晋东南的文化脉搏,看着历代先辈和今哲的创造与奉献,思考万年的神州命运

    2022-03-06
    700 69
  • 晋国国号来源之谜,甲骨文揭开秘密,难怪晋国被称为晋国

    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在中华文明史上,晋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曾经几乎连续称霸春秋百年,但如此重要之国的国号来源,却一直是个谜团。《汉书·地理志》记载:“唐有晋水,叔虞子燮为晋侯,是燮以晋水改为晋侯。”也就是说,晋国因地而得名,貌似符合古代国号来源传统,因为商周汉唐宋国号都从地名而来,但问题在于晋水在如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一带,春秋之前是戎狄活跃之地,唐叔虞之子燮不太可能在

    2022-03-05
    1691 29
  • 妇好墓探秘:甲骨文记载的神秘女将军安睡于此

    妇好墓探秘:甲骨文记载的神秘女将军安睡于此妇好墓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该墓五米多长,约四米宽,七米多深,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据说享堂原是商王武丁为祭祀妻子妇好而修建的宗庙建筑,尊其庙号为“辛”。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妇好墓位于河南省安

    2022-02-21
    641 3
  • 田野考古中走出来的学问——在夏商考古中辨识商代早期和夏代甲骨文

    作者:李维明《光明日报》(2019年12月02日07版)【学者手记】甲骨文发现与研究经历120年学术历程,经几代学人传承,以甲骨文与殷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甲骨学进入全面发展、深入研究时期。1928年以来的殷墟科学发掘,不仅增加了甲骨文材料,而且为甲骨学研究提供了地层和共存遗物等参照依据。北京大学教授邹衡认为,考古发掘出土的古文字属于考古学文化遗存,应看作考古材料分化出来的古文字材


    2022-02-06
    1835 22
  • 河南发现大型商周遗址 出土甲骨文记载的罕见人祭遗存

    这是在河南济源柴庄遗址发现的灶(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这是在河南济源柴庄遗址出土的卜骨(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这是在河南济源柴庄遗址出土的原始瓷片(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这是在河南济源柴庄遗址发现的罕见人祭遗存(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2022-02-06
    1480 78
  • 河南发现大型商周遗址,出土甲骨文记载的罕见人祭遗存

    在河南济源柴庄遗址的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在遗址内发现大量墓葬及晚商祭祀遗存。其中,一处独特的人祭现象引发业界关注。这是在河南济源柴庄遗址发现的灶(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柴庄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梁法伟说,“这具保存较好的人骨,形如‘坎’字的甲骨文。像这样呈跪姿,且可与甲骨文中的字形对照上的人祭现象实属罕见。”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朝盛行祭祀文化,先民用“社

    2022-01-28
    794 12
  • 不得了!咱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有重大发现——甲骨文!

    昨日,记者从宁夏考古研究所姚河塬商周遗址考古队了解到,2017年度,彭阳县姚河塬商周遗址发掘出土卜骨3件。在遗址灰坑内发现无字卜骨两件,圆钻形。12月底,甲字形墓葬M13墓道的填土中出土1件刻有甲骨文字的卜骨。质地为牛的肩胛骨,正反面均经刮治上光,正面右下部分有单钻未灼的钻穴,上部有三个经背面烧灼而开的兆痕,正面的左侧兆痕旁有刻辞两行,33字,合文2,共35字。卜骨刻辞内容是卜问派遣名臤、

    2022-01-24
    352 74
  • 美国岩画遗迹刻有中国甲骨文?中国人比哥伦布早2800年到达美洲

    即使在今天,许多人仍然相信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是在1492年登陆时“发现”美洲的人。这种想法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土著居民已经在那里生活了至少2万年,而其他非土著居民已经对美洲进行了探险,比哥伦布早了几百年,有些人甚至在那里建立了定居点。古希腊人、中国人、维京人和威尔士人都被认为是1492年著名航行的先驱。那么谁在哥伦布之前到达那里呢?中国人一个有趣的论点表明,中国探险家到达

    2022-01-22
    1760 62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