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仪陇朱德故居

朱德故居 红色经典 名扬天下

朱德元帅

共和国元勋朱德故居

朱德故居始建于清代嘉庆末年(公元1820年),是朱家先辈从广东入川的第二住地,至今己有190多年的历史

这里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土木结构房屋,典型的川北农家小院。朱德从9岁开始在这里住了14年,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屋内按照朱德离家时的原貌陈列着朱德及其家人使用过的物品,堂屋门楣上方的匾额系一代文豪郭沫若亲笔书赠。屋侧的“双柏树”、“琳琅井”是朱德当年劳动和学习的见证物。

▲位于四川南充仪陇县马鞍镇琳琅村朱家大湾的朱德故居。

▲朱德故居琳琅井

朱德故居。朱德故居纪念馆是1982年8月为纪念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朱德而建立。

朱德故居位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琳琅村朱家大湾。朱德故居为土木结构的三合院瓦房,四周有3300平方米的竹木园林。1980年朱德故居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有建筑面积2560平方米,园林面积13400平方米。

▲由郭沬若亲笔题写的“朱德同志旧居”馆名

▲朱德故居晒坝边的石碾

▲朱德的父亲母亲

▲朱德生父朱世林墓

朱德诞生地

▲朱德故居

▲朱德的住房和读书的地方

▲少年时期的朱德

▲青年时期的朱德

▲朱德故居纪念园

▲朱德回到故乡陇县马鞍镇琳琅村,与乡亲们亲切交谈

▲朱德故居纪念馆

在四川东北部峰峦叠嶂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座天然五角星形的山峰---琳琅山,因为孕育了红军之父、三军总司令朱德而名震天下。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就座落在琳琅山脚下的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马鞍镇朱德故里景区内。

朱德故居纪念馆于1982年8月1日落成开馆。2005年进行了改扩建,总建筑面积达3760平方米。纪念馆坐北朝南,采用川北民居和现代化建筑相结合的格局,配以园林花草点缀,显得古朴典雅、庄严肃穆。

走上百余级台阶,最先跃入眼帘的是位于纪念馆正门广场中央汉白玉朱德雕像,高4.2米,神情庄严、目光坚毅,右手挥向前方,伟人风采扑面而来。纪念馆正门上方“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9个金色大字,由邓小平亲笔题写。

整个纪念馆区分为五个展厅,包括勤劳勇敢的佃农子弟、投笔从戎、护国讨袁、寻求真理、旅欧求学、南昌起义、井冈会师、万里长征、抗战八年、解放战争、国务活动等单元,用丰富的图片、翔实的史料、珍贵的文物,讲述了朱德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朱德故居纪念馆正门前的朱德汉白玉雕

▲鸟瞰朱德故居纪念馆

▲朱德在井冈山

▲朱德的题词

▲朱德的专车

▲陈列在朱德故居纪念馆展厅内的朱德各时期的照片选

▲朱德元帅戎马一生

▲朱德

▲朱德元帅

▲陈列在朱德故居纪念馆正门大厅的朱德铜像,人民的光荣

▲毛泽东、朱德合影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合影

▲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合影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在延安

▲毛泽东、朱德在延安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在抗日前线

▲朱德在抗日前线

▲朱德在延安

▲朱德、邓小平合影

▲朱德、康克清合影

▲朱德、康克清与子女合影

▲陈列在朱德故居纪念馆展厅内的朱德书法作品选

毛泽东为朱德六十岁生日亲笔题词“人民的光荣”

冉兴富 彭纯伦在朱德故居合影

作者冉兴富

2021年10月于重庆

编辑:严京平

200年历史的朱德故居,朱总司令在此度过了14年青少年时光 朱德故居

【总司令朱德故居揭秘系列】朱德故居在四川仪陇县马鞍镇琳琅村朱家大湾,是朱德祖父于公元1820年左右(清嘉庆末年)所建,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朱家大湾老屋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土木结构三合院农舍,属典型的川北农家小院。整个建筑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36平方米

老屋分三个部分:正面是堂屋、歇屋和厨房,为原始的土墙壁;东厢房为客房、蚕房和煮酒作坊,全是土木穿戽结构建筑;西厢房是歇屋和猪、牛圈

大湾老屋一直属朱氏家族房产。1882年朱德祖父因给地主佃耕田地,率全家租住到李家湾丁家院子

1895年地主夺佃。朱德一大家人只得分居两处:朱德的生父母迁到了马鞍场插旗山下陈家湾;朱德因两岁时过继给了伯父,便随祖父和养父母迁回大湾老屋居住

9岁时的朱德随养父母迁回朱家大弯老屋后,一直到他1909年离开家乡,朱德在此整整住了14年,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1979年,仪陇县委决定筹建朱德故居纪念馆,拨专款将故居征收归为国有。1981年1月,仪陇县政府将朱德故居列为县级文物单位。1981年12月,经整修恢复原貌后的朱德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1988年1月,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06年,朱德故居进行落架维修,并修复了西侧的朱家老屋。2008年3月,朱德故居免费对外开放,每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以上

堂屋西侧第一间是朱德祖父母的卧室,楼上是朱德的卧室兼书房。厨房外隔壁是朱德养父母的卧室。堂屋东侧分别住着朱德三叔、四叔一家,那时挤在这座房子居住的共有14口人。图为朱德的卧室兼书房

现故居内按照1909年朱德离家时的原貌,陈列着朱德及其家人使用过的物品,堂屋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书写的“朱德同志旧居”匾额

在朱德故居周围,至今还保留了很多朱德少年生活时的遗迹:四方田,石碾、石磨,朱德栽植的嘉陵桑,掏挖的琳琅井,屋后竹林旁有朱德锻炼身体用来翻单杠的双柏树......

1982年8月,在离朱德故居不远的地方,建起了规模宏大的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由邓小平亲笔题写馆名。

走进朱德故居,追寻伟人诞生之地的红色记忆 朱德故居

如果你有关注四川旅游新动向,那你一定知道四川新开了一处5A景区,而且还是免费的,那就是朱德故里景区。既然能被列入5A景区的行列,当然会有它的不一般之处。

朱德故里景区以朱德故居朱德诞生地、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为主体,融合丁氏庄园、川北大木偶等人文资源,由琳琅山、柏杨湖、蓬莱阁插旗山景区和马鞍古镇五部分组成。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是在1982年为纪念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朱德而建立,当时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纪念馆主体建筑3760平方米,融合了古典民族传统技芑和现代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展室使用面积2100平方米。大门正上方悬挂的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馆名,整个馆区由序厅、四个展厅影视厅、接待室组成,展厅通过文物、文献、图表、照片等反映了朱德的生平事迹。

朱德故居在清代时建立,至今已有190多年的历史。朱德在这里生活了14年,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朱德故居带有川北风格的农家小院,房屋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屋内按照朱德离家时的原貌陈列着朱德及其家人使用过的物品,屋子旁边中满树,这些都是朱德当年生活、学习的见证。

朱德诞生地位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李家湾村,1886年12月1日,朱德诞生在这里。北靠琳琅山,南对轿顶山,西依药铺垭,东邻丁氏庄园,形似圈椅的低山洼地,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该院始建于清乾隆末年,坐北朝南,是一座土木穿逗结构、青瓦房面的川北典型民居三合院。

朱德父母故居位于仪陇县马鞍镇琳琅村一社的柏林嘴名朱家院子。朱家院子坐东向西,总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5平方米,它是清代中叶修建的土墙壁,双椽檩、青瓦顶、宽阶檐四合院古老民居。后经多次培修添补,其住房达21间。后来对周边环境按当时的历史原貌进行了恢复,保持了川北农村田园风貌。

丁氏庄园,位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琳琅山南面轿顶山下,是清末民初当地首富建立的豪华庄园,占地面积达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集居住与防卫为一体,规模宏大,闻名川北,在民国时期号称“川北第一庄”。整座庄园为土木混合承重层楼式群体建筑,整座楼还保存完整,堪称川北客家民俗博物馆

近些年,朱德故里景区把“文化+生态”作为旅游发展的战略之首,努力将此打造成四川红色旅游的“佼佼者”。走过朱德故居景区,可以感受当时的历史。

朱德故居自由行旅游攻略

  • 参观仪陇朱德故居

    朱德故居红色经典名扬天下▲朱德元帅▲共和国元勋朱德故居朱德故居始建于清代嘉庆末年(公元1820年),是朱家先辈从广东入川的第二住地,至今己有190多年的历史。这里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土木结构房屋,典型的川北农家小院。朱德从9岁开始在这里住了14年,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屋内按照朱德离家时的原貌陈列着朱德及其家人使用过的物品,堂屋门楣上方的匾额系一代文豪郭沫若亲笔书赠

    2022-02-06
    1410 14
  • 200年历史的朱德故居,朱总司令在此度过了14年青少年时光

    【总司令朱德故居揭秘系列】朱德故居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琳琅村朱家大湾,是朱德祖父于公元1820年左右(清嘉庆末年)所建,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朱家大湾老屋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土木结构三合院农舍,属典型的川北农家小院。整个建筑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36平方米老屋分三个部分:正面是堂屋、歇屋和厨房,为原始的土墙壁;东厢房为客房、蚕房和煮酒作坊,全是土木穿戽结构建筑;西厢房是

    2022-01-19
    1508 78
  • 走进朱德故居,追寻伟人诞生之地的红色记忆

    如果你有关注四川旅游新动向,那你一定知道四川新开了一处5A景区,而且还是免费的,那就是朱德故里景区。既然能被列入5A景区的行列,当然会有它的不一般之处。朱德故里景区以朱德故居、朱德诞生地、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为主体,融合丁氏庄园、川北大木偶等人文资源,由琳琅山、柏杨湖、蓬莱阁、插旗山景区和马鞍古镇五部分组成。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是在1982年为纪念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朱德而建

    2022-01-19
    1296 56
  • 泸州朱德故居揭秘:青年朱德在酒城度过了最黄金的5年青春岁月

    【开国元勋朱德故居揭秘系列】中国酒城泸州,川南重镇。在近代历史上,泸州两次改变了中国命运的走向:一是1916年滇军北征的护国战争攻坚战在泸州获胜,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二是泸州用五年时间锻造了一位后来八一南昌起义的关键人物、共和国第一元帅——朱德1914年夏天,28岁的朱德奉调到云南陆军第1师第3旅步兵第2团任第1营营长,驻军云南临安县(今建水县)。详情请查阅本号此前发文《建水朱德故居揭

    2022-01-08
    108 1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