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景点大全——中国民居艺术馆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 12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故里资寿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年来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为优势,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同蒲铁路、108国道纵贯县境,新开通的大运高速公路灵石出口距王家大院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王氏宗祠分上下两院,功能齐全,设计考究,祠前有精雕细刻的“孝义坊”。宗祠作为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1998年以来,已有数万名海外王氏后裔相继到此观光并拜祖敬香。

微纪录片《凝固的诗•探秘中国民居之美》春节期间即将重磅推出 中国民居

何以故乡

从老宅里找一个“思乡”的答案

就是那个你老想回去,

却总也回不去的地方;

就是那个你纵然回去,

却把你当客人的地方;

就是那个你老了死了,

去变回一棵树的地方。

——海桑《故乡》

不知从何时起,每当提及故乡,人们总会用很多形容词来堆砌自己复杂的情感,似乎那个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已经变得难以名状,甚至有些虚无缥缈。

曾经拼命逃离,如今近乡情怯。不可否认,破败、萧条,是如今不少传统村落和古民居的真实写照。然而,斑驳的墙面、古朴的老屋,又确确实实地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记忆和游子们的乡愁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搬出老宅,离开故土,走进都市去拥抱快节奏生活之时,故乡和老宅对我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2022年春节期间,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深度报道部特别策划的全媒体微纪录片《凝固的诗·探秘中国民居之美》重磅推出。通过探访全国各地特色鲜明的十处民居,主创团队将“乡愁”具像化,并以此为载体,探讨了传统文化传承、城乡发展、代际观念冲突等议题。

主创团队希望以精致的影像,呈现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诗”的艺术美感,并挖掘建筑所承载的人文底蕴和烟火气息,讲述“民”的故事,将建筑的“静”和“刚”,与人物的“动”和“柔”完美融合。

福建土楼摄制组

黔东南苗寨摄制组

西双版纳傣家吊脚楼摄制组

一群“90后”编导,辗转各大图书馆,在阅读了大量关于中国民居的案例和资料之后,与相关专家研究探讨,充分发挥年轻人丰富的想象力,用生动的、更加年轻化的镜头语言和讲述方式,让一幢幢建筑以新的姿态穿越历史,重现光辉。

河南陕州地坑院摄制组

项目从立项到播出可谓几经周折。2019年底,摄制组在完成了河南地坑院的第一次拍摄后,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项目的整体计划。但是,这丝毫没有吓退摄制组。接下来的两整年时间里,只要疫情趋于平稳,主创团队便会迅速调整状态,出发踩点、拍摄。

《凝固的诗·探秘中国民居之美》共10集,每集时长在13分钟左右。主创团队选取了被称为中国北方“地下四合院”的河南地坑院、承载着梦想与邻里温情的上海石库门、传承千年的云南傣家吊脚楼、满载责任与情怀的贵州黔东南苗寨、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福建土楼风景如水墨丹青的徽州古民居村落、以川文化为底蕴的“船型古镇”罗城古镇西南边陲的“侨文化珍珠腾冲和顺侨乡、兼具中国南北建筑精华的山西晋商大院、与园林艺术融为一体的苏式民居……

《与自然共生长》

传承千年的云南傣家吊脚楼

当大多数人住进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时,为什么还有年轻人愿意在雨林深处盖一座吊脚楼?

△在新落成的吊脚楼前跳舞的傣族年轻男女

该片跟踪拍摄记录一个年轻人回家乡建造改良吊脚楼的经历,并以延时摄影的方式,记录了这座建筑主体建设的过程。

△傣家吊脚楼拍摄现场

片中的一条支线,讲述了一名瑞士人对傣族传统建筑和生活方式的狂热,他对吊脚楼深入研究,堪称专家。通过两个主要人物的故事,人们对中国传统之美的热爱跃然眼前。

《向下生长》

河南地坑院,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

河南地坑院,人称“地下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千百年来珍贵的历史遗存。过去,人们用勤劳和智慧,在地面之下寻得栖身之所;如今,人们打破僵局,在一度凋零的空间里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河南陕州地坑院航拍全貌

摄制组在河南地坑院拍摄期间,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大雪对外景拍摄造成很大的困难,但是也让摄制组收获了大雪覆盖下,忙碌的人们对新一年到来的憧憬,以及守在老屋的幸福画面。

△河南陕州地坑院摄制组遭遇极寒天气

本集讲述了一个漂泊者结束外乡打工生涯,回到家乡让地坑院重新焕发生机的故事。故事的背后,是黄土大地上的人们对故土割舍不尽的依恋,以及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传承和对未来的希望。

《老宅新生》

徽州古民居的“前世今生”

△徽州古民居

在徽州千年古村落,新的乡村建设实践让历经岁月沧桑的土地上延续着新的故事。

△在古巷内嬉戏的儿童

通过精致的镜头设计,本片将徽派建筑“三雕”中木雕建筑风格、文化底蕴、精湛工艺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本片中大量运用移动镜头,同时穿插了儿童生活、嬉戏的画面,象征着古老的建筑增添了新的活力。

△徽州古民居摄制组拍摄现场

木雕师傅的故事和碧山书局的发展,对应着徽州古民居的“前世”与“今生”。乡土中国的文化根基,儒家文化的和合之美,在这里绵延,生生不息。

家族之城》

“千人共居”的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位列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永定的土楼王“承启楼”更是闻名海内外。客家土楼既是一种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建筑样式和居住方式,更是华夏文明多元统一、融合发展的印迹。

△航拍福建土楼

本片以83岁老人江存忠的叙述为主线,详尽介绍了这座“家族之城”的历史和建筑特色。摄制组还辗转寻访,找到了“侨福楼”的初代楼主、93岁的江珍林老人。他对土楼建造的用材、技艺和自己家族的故事娓娓道来,令人印象深刻。

△在“侨福楼”下吹琴的初代楼主江珍林

《茶馆泡江湖

场镇文化熏陶下的“船型古镇”

四川罗城古镇的船型街

四川罗城的船型街是中国民居的奇观,它随山就势而建,两头窄中间宽。建筑上层为住宅,楼下是商铺,尤其是店铺门前的“凉厅子”,是当地居民休息娱乐、交流信息的公共空间,也造就了四川的独有的场镇文化。

△休憩中的茶馆主人

受疫情影响,摄制组“三顾茅庐”才最终拍摄完成。通过老茶馆体现出四川安逸闲适的民风和乐观通达的精神,“茶馆泡江湖”的别致韵味一览无余。

《“驮”回来的家》

西南边陲的“侨文化之乡”

南和顺,距缅甸仅70公里,古时是“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东南亚交互通联的商贸重镇。

和顺古镇的清晨

从400多年前开始,越来越多的和顺人走出国门,到今天的缅甸等地做生意。在当时,这被叫作“走夷方”。但是无论走多远,家族的“根”就在这里。和顺当地建筑的中式基底上,有了越来越多从外面带回来的洋元素。

△“混血”风格的和顺图书馆

本片通过三个“守家者”的故事,用精美的画面语言,展现侨乡民居独特的“混血”风格与融合之美。

△守护老屋数十载的李奶奶

从舶来建材与物品,到吸收融合外来先进的思想与文化,本片的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哲学和思想情怀。

△和顺侨乡拍摄现场

《枋柱之上》

用一辈子造一幢楼的苗家执着

在人潮汹涌的都市化进程中,有人依然在坚守着最传统的生活方式。营造一栋属于自己的吊脚楼,是苗家人毕生的追求。

△苗家人“一家立房百家帮”

为了这栋属于自己的吊脚楼,无数苗家人外出奔波打拼数十载;为了改变家徒四壁的破败景象,有人自学手艺花费十余年来装修自家房屋;不舍自家老宅因空置而逐渐破败,有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复兴老屋。

△自学成才的装房木匠潘志国

本片场面盛大,从“一家立房百家帮”的仪式,到“拦门酒”、“长桌宴”这样充满烟火气的民俗,再到苗历新年盛大热闹的欢庆场面,苗寨淳朴热情的风土人情得以充分展现。

△苗年跳芦笙

华夏民居第一宅》

兼具中国南北建筑精华的山西晋商大院

本集选择了有“华夏民居第一宅”之称的王家大院,从家族血脉的传承、建筑艺术的匠心和古建筑保护的困境三个维度,讲述了老中青三代与王家大院之间的故事。

△航拍山西王家大院

拍摄期间天气变化无常,导演在现场充分发挥调度能力,根据天气情况设计镜头场景,将王家大院的恢宏气势与匠人们精雕细琢的建筑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山西王家大院拍摄现场

作为明清古建筑群,王家大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如今,后人用匠心和智慧,让伟大的建筑屹立不朽,将流淌的文脉代代传承。

《游园“今”梦》

景观“甲天下”的苏州园林式民居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园林,是苏州人的花园

△苏州园林

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居闹市而享山水之幽趣”,苏州人的生活态度嵌入并滋养了园林。

△嘉树堂王惠康和儿子儿媳的家宴

本集分两条故事线。大学教师为了拥有一座园林住宅,将给儿子准备的婚房变卖。两代人的矛盾能否调和?祖孙三代都是园林匠人,传统手艺如何融入现代建筑工程?

△苏州园林匠人薛林根、薛东父子

△苏州园林摄制组拍摄现场

因为苏州人刻在骨子里的那份精致和专注如一的匠心,故事的结局终究会圆满。

《“海上”梦想“家”》

承载着梦想与邻里温情的上海石库门

住客更迭,弄堂错综复杂。百年前,石库门的出现是上海在当时作为移民城市的必然;百年后,这些建筑也依然是不少异乡人来上海落脚的第一站,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当年外国建筑师专门为中国人建造的“混血”民居,在百年的时光里似乎也沉淀出了别样的韵味。

本片选择了上海“丰裕里”、“步高里”两处典型的石库门,从东西方建筑的融合切入,介绍了石库门的历史、结构、功能、居住特点。

△上海石库门拍摄现场

通过几个主要人物的故事,体现了石库门居民间的邻里温情。不同地域的人在这里相聚,不同国别的文化在这里交融,既有海纳百川的气概,又有不断创新的活力。

△上海石库门拍摄现场

《凝固的诗·探秘中国民居之美》于2022年春节,1月31日起在东方卫视、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ICS外语频道、看看新闻客户端等多平台播出,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旗下外宣平台SHANGHAI EYE及其推特、脸书账号也将同步推送。2月15日,《凝固的诗·探秘中国民居之美》将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在日本的首映式。

乡愁,就凝固在那一砖一瓦之上,烙印在一枋一柱之间。无论我们走多远,总记得它的味道。

解锁更多精彩视频↓↓

2月2日起每晚23:15

微纪录片

《凝固的诗•探秘中国民居之美》

承载人间烟火 记录世事变迁

强势关注

夏养山西(五)|中国民居瑰宝就在郭峪古城 中国民居

夏养山西

在山西境内绵延数千里的黄河长城太行山环环相扣,完美构成了山西边界的围合物,更以极其厚重的自然和人文历史积累成为中华民族的三大丰碑。当前我省正举全省之力,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加快构建山西文化旅游发展升级版。“夏养山西·太行旅游养生体验季”的启动,标志着我省康养旅游带动、强势塑造“康养山西品牌”全面展开,这是举全省之力锻造三大旅游板块的重大举措,也是山西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黄河之魂在山西”“长城博览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晋城市作为夏养山西体验地之一,在太行山的最南端,是山西通往中原的南大门,800里太行留给了晋城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山水画卷。作为国际花园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如今的晋城正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皇城相府为代表的太行古堡景观群;以王莽岭为代表的太行山水景观群;以炎帝陵、羊头山为代表的始祖文化旅游区;以司徒村、大阳镇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示范区。接下来请随我们一起走进郭峪古城,漫步悠长的古巷,走访寂静的老院......

郭峪古城位于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是太行山麓一座唐初建置的城堡。郭峪村历史久远,为郭氏家族所建,以姓氏命村名。郭峪始建村当在唐初。明朝时,郭峪为里,到了清朝,又称镇。民国六年(1917年)实行编村制,郭峪里改为郭峪村。城堡依山傍水,城墙雄伟壮观,城头雉堞林立。城内豫楼高耸,古庙森严,官宅豪华,民居典雅,是中国乡村独具特色的古代建筑。占地面积17.9万平方米,现存老狮院、小狮院、陈氏12宅、王家13院等明代民居40院1100间,是一座典型的城堡式村落。现存古堡墙高12米,宽5米,长1400米,堞楼、城垛、城门、水门俱全,堡墙上开凿有三层628眼藏兵洞,居住与防守功能兼而有之。城内古老的巷道以石条铺就,曲径通幽。巷道两边均耸立着两层楼高的明代民宅。豫楼底层墙厚2米,设有石碾、石磨、水井等生活必备设施,通过石门暗洞,可进入两条暗道分别通向城外。二层设有炮眼,三层以上均为住所。顶层墙厚0.8米,设有垛口和堞楼。

郭峪古城内至今仍有村民居住,其原始的古城面貌也得以保存至今。进到城里,幽静的街道和被岁月打磨得光滑而凸凹不平的青石板路延伸开去,几百年前的古宅从身边闪过,散坐在墙边条石上打发下午时光的老人和妇女悠闲自得。一张张纯朴的笑脸,折射出民风的纯良、古村的遗风。城墙、城门、角楼、古屋、老街,浓郁的古风古韵扑面而来,那种超凡脱俗的原生态风貌,仿佛飞逝的时光在这儿趋缓了、放慢了。当你走街串巷地步入一个又一个古朴的院落时,仿佛和500年岁月锻造的气氛息息相融,每走一步都怦然心动……

郭峪古城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及风土人情,吸引了很多影视剧组将此作为外景拍摄基地,《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文化站长》等电影都曾在此拍摄。

.:

中国民居自由行旅游攻略

  • 山西旅游景点大全——中国民居艺术馆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故里资寿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年来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为优势,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同蒲铁路、108国道纵贯县境,新开通的大运高速公路灵石出口距王家大院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2022-04-28
    1825 30
  • 微纪录片《凝固的诗•探秘中国民居之美》春节期间即将重磅推出

    何以故乡从老宅里找一个“思乡”的答案就是那个你老想回去,却总也回不去的地方;就是那个你纵然回去,却把你当客人的地方;就是那个你老了死了,去变回一棵树的地方。——海桑《故乡》不知从何时起,每当提及故乡,人们总会用很多形容词来堆砌自己复杂的情感,似乎那个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已经变得难以名状,甚至有些虚无缥缈。曾经拼命逃离,如今近乡情怯。不可否认,破败、萧条,是如今

    2022-03-07
    1488 42
  • 夏养山西(五)|中国民居瑰宝就在郭峪古城

    夏养山西在山西境内绵延数千里的黄河、长城、太行山环环相扣,完美构成了山西边界的围合物,更以极其厚重的自然和人文历史积累成为中华民族的三大丰碑。当前我省正举全省之力,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加快构建山西文化旅游发展升级版。“夏养山西·太行旅游养生体验季”的启动,标志着我省康养旅游带动、强势塑造“康养山西品牌”全面展开,这是举全省之力锻造三大旅游板块的重大举措,也是山西旅游业实现高质

    2022-03-06
    459 46
  • 山西太行古堡之天官王府——中国民居第一村

    天官王府中国民居第一村WangTianguan'sMansionTheFirstVillageofChineseFolkHouses专家誉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AbrightPearlofResidentialHousesintheNorthofChina天官王府是明王朝重臣王国光及其家族数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筑群。它涵盖了我国

    2022-03-05
    405 53
  • 云南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居建筑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城子古村

    城子古村城子古村,地处两州(红河、文山)三县(泸西、弥勒、丘北)鸡犬相闻之地,距泸西县城25公里,属泸西县永宁乡。拥有云南最具特色彝汉结合的的独特古村落景观,土掌房规模巨大,历史悠久,有明代昂土司府遗址,由于昂土司府的存在,使城子成为当时滇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城子古村位于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距泸西县城25公里,是云南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居建筑发展史上的“活化石”,至今仍

    2022-02-10
    585 88
  • 占地25万平方米,这座中式宅邸,号称"中国民居第一宅"

    在我国山西省灵石县,有这样一个宅邸,它的占地面积,达到了25万平方米,在占地面积上就碾压了绝大多数的民宅,所以,自清代建成以来,就有"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美誉。这处民宅就是王家大院,它其实是由历史上灵石县内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所建,占地面积如此之广,而修建时间亦是如此,王家大院经由王氏家族修建了300余年,横跨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方才建成,它囊括了五巷六堡一条街,堪称是清代民居建

    2022-02-04
    1678 37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