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燕国探秘: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的新发现

考古工作人员展示琉璃河遗址出土的铜簋。新华社记者 罗鑫摄

鼎口微敛、鼓腹、兽蹄形足,两耳外侧装饰有两头相对的龙纹,口沿下方装饰一周以扉棱为底的六组兽面纹……现收藏于北京市区的首都博物馆,重达40余公斤的“堇鼎”总是吸引着来往游人驻足观看。

这件北京地区目前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是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当年出土时因为体大器重,鼎足深陷淤泥,用人力根本无法取出,最后只好把绳子拴到鼎的两个“耳朵”上,墓上面架起滑轮,才把它吊出水面。

在曾出土过堇鼎的房山琉璃河遗址,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40多年后的再度发掘不仅有了更多新的考古发现,而且为进一步揭开古燕国的神秘面纱提供线索。

燕国是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诸侯国,为战国七雄之一。琉璃河遗址是周初燕国的封地所在,也是燕国最早的都邑,是燕国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

“琉璃河遗址还是北京悠久建城史的珍贵物证,它的发现将北京建城的历史推进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北京市文物局考古处处长郭京宁说,琉璃河遗址的再发掘,正当其时。

琉璃河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等文物。新华社记者 罗鑫 摄

2019年起,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对琉璃河遗址的城址区和墓葬区开展了考古工作。据介绍,近三年间,琉璃河遗址发掘西周早期墓葬5座、房址3座、疑似城外环壕1条,出土铜器、漆器、陶器、海贝、象牙器、丝织品标本等各类文物100余件。

郭京宁介绍,此次考古勘探采用普遍勘探、重点勘探、抽样勘探相结合的方式,对遗址范围有了新认知、遗迹形制有了新发现、聚落结构有了新认识。考古调查和勘探的成果体现在《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2020年-2035年)》中,遗址的保护区域范围为17.3平方公里,远超过此前对遗址的认识。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表示,本次考古工作为了解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分封制、葬制及葬俗、早期城址规划等相关问题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学术信息。

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王晶介绍,曾出土堇鼎、圉簋的大墓这次又出土了带铭文的铜簋,然而铜簋的器盖和器身铭文不一致,它的纹饰和圉簋相同,但是器盖和器身的铭文和圉簋恰好相反。考古人员推测两件铜簋铭文记载的是同一人,或将为西周的名、字制度研究提供帮助。

考古工作人员讲解考古过程。新华社记者 罗鑫 摄

在现场的文物展示台上,新出土的青铜面具、兽面形铜饰、成组的铜车马器、铜戈等整齐排列,只见它们纹饰精美、细节丰富。

“这些均为琉璃河遗址首次发现。而这件铜戈,后面方形的部分镂空,前部是一个三角圆形,从这种器形推断,有着来自南方的文化元素,这也说明墓主人的身份绝非一般。”王晶说。

郭京宁认为,此次出土的青铜器、陶器、漆器等文物进一步印证了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器物的形态在周代整个青铜器整体形态之内,但又有北方地区或者是华北地区地域性的特点。

“它能够体现周礼对于华北地区的跟踪,并且体现北京地区由于连接北方和中原地理位置上具有的重要性,说明了北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地区,凸显了它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郭京宁说。

考古工作人员对出土文物进行现场清理。新华社记者 罗鑫摄

据介绍,新一轮发掘实现了田野考古、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的有机融合。自2019年以来,琉璃河遗址首次在北京的大遗址中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将遥感考古、航空摄影、电法物探、勘探和发掘的成果统一到大遗址“一张图”中,并摄像记录了发掘全过程,逐层进行绘图、摄像、建立三维模型,全面收集信息。

“这意味着,即使100年后,后人们也能很容易地找到我们发掘的点位,找到已知的分布点。”郭京宁说,“这张图”将随着考古发现不断更新。

技术的进步同样有助于文物的现场保护。例如,对一些漆器、丝织品等有机类的文物,能够做到现场第一时间提取;针对不同材质遗物,文保人员能够进行因地制宜的文物保护。

在这一轮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更加注重器物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和环境之间的联系,这些能为了解西周时期墓葬的下葬过程和丧礼习俗提供更多纯器物之外的信息。郭京宁举例说,此次在琉璃河遗址内外发现新的遗迹形态,确定了两种墓葬类型——居葬合一和单纯墓地,这加深了考古人员对墓地结构和族群分布的认识。(记者罗鑫)

内蒙古宁城县黑城遗址,战国时燕国在此屯田戍守建立右北平郡 燕国

文图/若愚

黑城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甸子乡黑城西南。1976年清理出城址,分内、外城。外城俗称罗城,呈长方形,东西长1800米,南北宽800米,城垣基宽16-20米,残高1-3米,城中南部王莽时期制钱作坊和窑址。内城在外城内偏北,俗称黑城,东西长700米,南北宽500米,垣基宽15米,残高8-9米,四墙开门,宽约9米,外设瓮城。内城西北部有夯筑小城,俗称花城,南北长250米,东西宽200米,垣基宽5-6米,残高1-2米。花城出土有战国绳纹灰陶片,内城有大量云纹瓦当、钱币等,外城有汉代陶片、坩埚残块、钱币、铁器及辽金遗物。据出土"部曲将"铜印以及"白狼之丞"、"渔阳太守章"封泥推断,为汉代右北平郡平刚故城。内城为辽代富峪馆址、金代富庶县。

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地处北方,国弱地小,常受邻国、邻族,特别是东胡的军事威胁。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国国君昭王招贤纳士,富国强兵,转守为攻,派大将秦开率军北伐,一举击破东胡,东胡却地千里,退居西拉木伦河流域草原地区。燕国屯田戍守,修筑长城并设右北平郡(郡址即今宁城县甸子乡黑城村。也是赤峰历史上首次设立郡县)。燕国长城东起襄平(今辽阳)西止造阳(今张北),经赤峰南部,境内长300余公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修筑的长城之一。

黑城,清代也叫青城,蒙语哈拉浩特。该地东距县城天义50 公里,南距河北平泉县城45 公里。城南为黑里河与河北黄土梁子河的汇合处,周围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南扼卢龙古道, 北通大漠, 为兵家必争之地。

平冈城位于黄土梁子河与黑里河交汇处的冲积平原上,是古代从燕出,通往燕山东北,以至去蒙古高原的重要通道关口。公元前124 年(元朔五年),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出高阙,游击将军苏建、强管、都尉李沮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出右北平,三路大军共击匈奴,都是经由这条古道进入匈奴境内;公元前121 年(元狩二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合骑侯公孙敖出北地郡,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公元前119 年(元狩四年),又派卫青、霍去病以十万骑兵为先导,数十万步兵随后,深入漠北作战,匈奴大败远逃。汉武帝几次对匈奴的大规模战役,都有兵马自右北平出击,足见当时右北平郡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平冈城自战国时期始建,秦汉两代沿袭使用,至西汉末年废弃,大约延续使用了400 余年。

公元1404 年,北平行都使司和大宁卫内迁,该城也随之废弃。明清两代称从喜峰口出关,经宽城平泉达老哈河流域的这条通道为喜峰口路,现今依然是赤峰至北京交通要道,现有省道平双公路贯通。秦汉时期的平冈城,为今黑城中的“外罗城”,呈横长方形,东西宽1800 米,南北长800 米,有南北两门,城墙残垣高1.5 米。黑城在外罗城内,东西长815 米,南北宽486 米,建有城门、瓮城敌楼等。城外还有护城河,当为辽时遗存。

在右北平郡城内发现过许多汉代文物,有“渔阳太守章”、“白狼之丞”、“卫多”等封泥,“部曲将印”、“假司马印”、“左门妇印”等铜印和“宜官”石印等印章;有大量新莽始建国元年铭款的钱范;有“千秋万岁”瓦当及卷云纹瓦当等建筑构件。这些文物都足以证明这座城市的重要地位。清初,康熙皇帝两次北巡都曾在此城会见蒙古王公。“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右北平郡曾经演绎了两千多年的战争与和平

重大考古发现:遵化古长城竟然始于燕国时期! 燕国

遵化市长城东起小厂乡洪山口,西至东陵乡上海村,沿市境绵延138华里,有9个关口,城楼240多个,一直以来人们认为遵化长城明长城,其中部分为北齐长城。但是,经过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发现,我市古长城原为战国时期燕国所筑。

著名长城研究专家罗哲文首肯遵化洪山口燕国长城。

化州志县志皆曰遵化“长城原为燕国所筑”。

一百四十六年前,遵化州人史朴说燕、秦长城皆遵化所必经。

遵化的老祖宗说

清同治十年(1871),遵化州人史朴在《重修遵化城记》中详细记述了遵化境内燕长城秦长城的走向:“其可取证者,长城当郡治北面,延百数十里,则燕所筑自造阳至襄平、秦所筑自临洮至辽东者,皆所必经,实州境建置,著于史传之始。”,遵化县志也说“长城原为燕国所筑”。

注释:史朴:字兰畦,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长期广东等地为官,两赴皇帝御赐鹿鸣宴,赏二品顶戴。

长城研究专家说

中国长城学会理事牛泽甫编著、著名长城研究专家罗哲文题写书名的《长城印话》说:“洪山口位于河北省遵化县,约在燕国时建关。”

小厂乡境内坍圮的燕长城

为了验证和延续遵化长城的历史,找到州人史朴说的“著于史传之始”的燕长城和燕国时建的洪山口关,遵化的一个团队穿梭在崇山峻岭中。

不辞辛苦的查阅州志、入村调查。

查阅州志

入村调查

入村调查

入村调查

经三年多艰难而又危险的探寻,2013年12月28日终于找到了湮没在小厂乡境内山脊上的古石墙——“跳石坎”、坍圮在山峰的古烽火台——“老台子”和头道城子,也就是史朴、志书和长城专家说的燕国长城。

小厂乡境内的燕长城

小厂乡境内的燕长城

“跳石坎”和“老台子”

在洪山口明长城南侧的锅顶山至刀螂山山脊上,有一道古老的石墙,它与明长城略成直角,经锅顶山、刀螂山、金牛山,断断续续奔鹫峰山而去。山里人过山脊去迁西必须跨越这道石墙,年长日久,跳来跳去,不知从哪辈子起老祖宗就管它叫“跳石坎”了。

顺“跳石坎”北上至锅顶山峰,有一已坍圮成圆鼓鼓大碎石堆的古烽火台,正中舒展展长着一丛灌木,远看像一巨大丰乳滋润群山,乡亲们都叫它“妈妈头儿”或“老台子”。据当地老人讲,这道游离于明长城、北齐长城之外,独成体系的古长城和烽火台就是燕长城。

小厂乡境内坍圮的燕长城

小厂乡境内坍圮的燕长城

小厂乡境内坍圮的燕古烽火台

小厂乡境内坍圮的燕古烽火台

孙志全介绍燕长城走向

冯山指点房山沟南梁燕长城

燕国长城的走向

燕国时期建的洪山口

由中国长城学会理事牛泽甫编著、著名长城研究专家罗哲文题写书名的《长城印话》说:“洪山口位于河北省遵化县,约在燕国时建关。”,他们说的“燕国洪山口关”在哪儿?顺“跳石坎”、“老台子”所经的锅顶山、刀螂山、牛角山,这个团队来到了一个叫“头道城子”的山村。

《遵化县地名资料汇编》说:“长城至此有两道城墙,该村位于第一道城墙附近,故取名头道城子。”按志书、《汇编》和《长城印话》的介绍,这离北面洪山口明长城还有18华里的“第一道长城”就应该是古老的燕长城了。

头道城子——燕长城关

头道城子——燕长城关

如果这些记载和史朴的记述被重新认定,我们就又找回了被丢弃一千多年的遵化长城史,“跳石坎”、“老台子”以及头道城子原来所在的“燕国关”也就成了遵化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建筑。燕长城、燕烽火台和燕长城关口的存在和域内大量燕国的历史典故传说,使得遵化的历史和文化更加厚重悠远,因而也就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小厂乡境内坍圮的燕长城

小厂乡境内坍圮的燕长城

小厂乡境内坍圮的燕长城

依然悬着的长城

遵化还有悬着的长城?有!它在罗文峪。罗文峪关有三道城墙,一道是横贯东西的明长城,它是遵化九门雄关中的一道大关;一道是关里的重城;再就是关外约130米的地方,有道从山脚向东直通到山脊与明长城会合的古老残破的长城,这道残城除有10多米的矮小残墙外,其余全是断断续续的石土混合的垄脊。

2014年文物专家考证过这段长城,他们断定不是明长城,是北齐或更久远的长城,专家们没作定论,把它的身世给悬起来了。我想,既然遵化段北齐长城大部分被明长城给迭压了,那,这段比鹫峰山北齐长城更显沧桑残老的长城就应当是燕长城了。

罗文峪燕长城

罗文峪燕长城

罗文峪燕长城

马武占山与燕长城

鱼石关外、明长城北一华里的山顶上,有道416米长用碎石垒砌的长城和烽火台遗迹,长城墙体已被砌成层层梯田,而烽火台则被拆毁垒成一个似有院墙、通道、战室和两居室模样的特殊工事。山的承包者说,祖传刘秀手下大将马武占过这个山头,东边有座山叫“马武坡”,附近还有马武坟。(公元25年刘秀曾平流寇于遵化)。

从遗址的碎石看,它明显有别于巨石垒成的明长城和其附属工事,而北齐长城又被迭压在明长城下,那,这道游离于明长城之外,独成体系的早期长城和烽火台就应当是古老的燕长城了。

鲇鱼石关外燕长城

鲇鱼石关外燕长城

那么遵化何以筑建燕长城呢?

公元前663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应燕庄公之邀出兵打败了侵犯燕国的令支国王子密卢(《东周列国志》)。燕国将国界从北京一带东扩至迁西、滦县一带,北扩到今天的明长城一线,之后修了十八盘至鹫峰山一线长城,因燕国筑城于燕山也称“燕塞”。因而史朴才郑重告诉遵化后人“著于史传之始”的燕长城、秦长城皆遵化所必经。《热河志》:“令支及孤竹今卢龙迁安(含迁西)县地,自此以东、北皆戎境……”

战国时期燕国与孤竹令支交界地

战国时期燕国与孤竹令支交界地

在遵化燕长城一带还盛传着一则“老马识途”的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带相国管仲率大军在冀东一带大败山戎、令支和孤竹,得胜回师时,走入一个叫“迷沟”的山谷,方向迷失,不能出谷。管仲想,狗能从好远的地方找回家,那军中老马会不会也有识途本领呢?齐桓公从管仲计,让从无终国(遵化一带)征来的几匹最老战马,脱缰任行,很快把大军带出“迷沟”,顺利回师。自此,随着齐桓公在遵化一带大败山戎和燕长城的修建,遵化老马识途救桓公的故事一直盛传至今。

老马识途故事

鹫峰山下三堂坟又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是燕国筑长城时三位贪赃领监的坟。当时要修的燕长城经锅顶山至鹫峰山,这里山高峰险,国家不但拨发大批银两,还派定国公昌、平安侯吕玉和副将张伦领监,又从齐国聘来王总监,共同修筑这段长城。谁知三位领监暗中搞鬼偷工减料,克扣饷银。激愤的筑城士兵在王总监带领下,杀掉仨贪官,埋在鹫峰山下的山沟里,至今这里还有一条“杀臣沟”。

(《遵化之旅》)

鹫峰山下三堂坟

鹫峰山下三堂坟

小葵花有话说:

去年12月份,我市成立了长城文化研究会,研究、保护、维修、宣传遵化古长城,弘扬以长城为象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对我市深入挖掘长城文化、加强长城保护、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古长城的研究、保护、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小葵花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构建起保护长城的这道“长城”,让遵化古长城焕发出更迷人的魅力。

高景生,男,遵化市美丽乡村摄影协会主席、遵化市摄影协会创始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长城学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平遥国际摄影艺术节“中国优秀画册”奖获得者(《走近清东陵》);《人民日报》1994年度全国新闻摄影24强;曾为十三位来遵化视察工作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摄影;美国UPS全球快递公司中国大陆指定摄影师;2002年应邀以专职摄影师身份随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访美,在美国会山为29位美国国会议员进行了肖像摄影;

先后创作出版了《走近清东陵》、《走进遵化》、《光荣的遵化》、《绿色遵化》、《时代足迹奋进遵化》等大型画册;中央电视台多套节目展示了他的清东陵、古长城系列摄影作品。

大家都在看

撰稿:高景生,图片提供:高景生。特此鸣谢!

编辑:高向南 宁川颉 张旭

校对:唐师师

总编:洪樱方

新闻热线:0315—6625562

投稿邮箱:zhkhdd@126.com

燕国自由行旅游攻略

  • 古燕国探秘: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的新发现

    考古工作人员展示琉璃河遗址出土的铜簋。新华社记者罗鑫摄鼎口微敛、鼓腹、兽蹄形足,两耳外侧装饰有两头相对的龙纹,口沿下方装饰一周以扉棱为底的六组兽面纹……现收藏于北京市区的首都博物馆,重达40余公斤的“堇鼎”总是吸引着来往游人驻足观看。这件北京地区目前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是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当年出土时因为体大器重,鼎足深陷淤泥,用人力根本无法取出,最后只好把绳子拴到鼎

    2022-03-19
    225 70
  • 内蒙古宁城县黑城遗址,战国时燕国在此屯田戍守建立右北平郡

    文图/若愚黑城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甸子乡黑城村西南。1976年清理出城址,分内、外城。外城俗称罗城,呈长方形,东西长1800米,南北宽800米,城垣基宽16-20米,残高1-3米,城中南部有王莽时期制钱作坊和窑址。内城在外城内偏北,俗称黑城,东西长700米,南北宽500米,垣基宽15米,残高8-9米,四墙开门,宽约9米,外设瓮城。内城西北部有夯筑小城,俗称花城,南北长250米,东西宽20

    2022-03-06
    1482 47
  • 重大考古发现:遵化古长城竟然始于燕国时期!

    遵化市古长城东起小厂乡洪山口,西至东陵乡上海村,沿市境绵延138华里,有9个关口,城楼240多个,一直以来人们认为遵化古长城为明长城,其中部分为北齐长城。但是,经过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发现,我市古长城原为战国时期燕国所筑。著名长城研究专家罗哲文首肯遵化洪山口燕国长城。遵化州志县志皆曰遵化“长城原为燕国所筑”。一百四十六年前,遵化州人史朴说燕、秦长城皆遵化所必经。遵化的老祖宗说

    2022-01-28
    1595 47
  • 古燕国探秘: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的新发现

    考古工作人员展示琉璃河遗址出土的铜簋。新华社记者罗鑫摄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罗鑫)鼎口微敛、鼓腹、兽蹄形足,两耳外侧装饰有两头相对的龙纹,口沿下方装饰一周以扉棱为底的六组兽面纹……现收藏于北京市区的首都博物馆,重达40余公斤的“堇鼎”总是吸引着来往游人驻足观看。这件北京地区目前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是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当年出土时因为体大器重,鼎足深陷淤泥,用

    2022-01-13
    81 47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