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精品丨鹿纹双耳彩陶罐(十八)

文物介绍

此件鹿纹双耳彩陶罐,陶质,侈口,束颈,略垂腹,颈部双耳,平底。施橘红色陶衣、黑彩。口沿上用黑彩绘出重叠三角纹,颈部用黑彩绘一圈斜向相交的短线网格纹,腹部以黑彩顺时针方向绘制了七只伫立张望的大角鹿。鹿角硕大而分叉,四肢短促并用力蹬地,描绘的形态十分生动,显示出高原动物独有的特性。

形象示意图

文化内涵

距今约3800年,中原地区夏商王朝更替,而今青海地区则进入了青铜时代。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及气候变化,居住于河湟谷地的原始居民逐渐由农业经济转变为以畜牧业为主,农牧兼营的经济生活形式。于是,他们也就迈开了征服青海广阔草原的步伐,从河湟谷地到青海湖畔,从祁连山下到柴达木盆地,许多地方留下了他们辛勤开拓的的足迹。

西山远眺卡约

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湟水流域、黄河沿岸发现了许多史前文化遗存。1923年,“卡约文化”因为首次发现于湟中县云谷川卡约村而被命名。

卡约文化遗址石碑

在卡约文化的墓葬中,习惯用粟和牛、羊、马、猪、狗和鹿的肢体随葬,从这些随葬物中,人们看到了先民的农牧兼营的经济形态。此时他们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制器具,器形比较简单,制作粗糙。究其原因,可能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关。由于他们的生活是逐水草而居,流动性大,大型器物不便于随身携带,所以制作一些小型的、便于携带的器物。如四耳或双耳低矮的罐,系绳后便于提携,骑马时也便于携带,成为先民喜欢使用的器具。这些陶罐上施用黑彩或深红色彩,图案多为几何形,如三角形纹、网格纹等。后来,也在上面描绘鹿、羊、狗、鹰等形象的纹饰。这一时期先民崇拜自然,也是自然崇拜的一种文化现象。

青海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青铜时代卡约文化鹿纹双耳彩陶罐,是卡约文化的珍品,器形美观,纹饰简洁、生动,布局合理,不仅是绘画历史上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古代先民生活的真实材料。

● 【文旅时讯】第十八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暨河湟“花儿”艺术周活动在西宁举行

● 【文旅时讯】安徽省原创黄梅戏《邓稼先》 在青海大剧院上演——信长星看望剧组主创团队

● 【文旅时讯】2021年安徽(青海)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推介会成功举办

供稿:青海省博物馆

图文编辑:厅信息中心

投稿邮箱:qhwlwx@163.com

刚刚!胶州牧马城外工地现大量汉代瓦片陶罐!现在已经…… 陶罐

9月20日,胶州市里岔镇牧马城遗址外东南部,经过青岛考古人员多天的勘探发掘,目前发掘出了大量的汉代瓦片、汉代陶罐,水井等多种遗迹,充分说明在汉代时期,这里比较繁华。

另据相关文献记载,牧马城原为汉代祓[fú]国都城,因明朝在此豢养军马而重修城池,名称也由此而来。也是青岛地区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遗址

“我们这里的牧马城遗址外正在进行考古发掘,已经好长时间了,每天工作人员都在工地上进行发掘,现场有很多的汉代青红瓦片,而且还从水井里发掘出来了汉代陶罐。”9月20日上午,有读者打来电话称,在胶州里岔镇牧马城遗址外东南方向的一处工地内,多名考古人员每天都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已经出土了大量的汉代瓦片和陶罐,并且还发掘出来两个水井,工地上的工人不得靠近,他们只能站在现场外围进行观看。

9月20日上午,在考古发掘现场看到,这处考古发掘现场长约50米,宽约30米的面积范围内,上面的土层已经被清理干净,已经发掘出来了2个水井,还有三个未发掘完成的坑,地面上摆放着部分汉代时期红色和青色的瓦片。这些已经发掘出来的瓦片上还刻有图案条纹。

现场的考古人员说,此工地位于牧马城遗址保护范围外,为配合基建工程,通过逐级审批,前期对这里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了几处汉代灰坑和水井,近段时间前来进行抢救性发掘。 其中还有一处正在发掘中,从现场的情况来看,这处坑中有一些汉代瓦片,而且摆放的非常规则,考古人员初步怀疑下面也是个水井,因还没有发掘完成,目前还很难定性。

考古发掘人员说,从目前已经发掘出来的水井内发现了一些汉代瓦片,而且还从一个水井中发掘出来了一个保存比较好的汉代陶罐。水井内的陶罐根据推测,应该是当时在水井内取水时不小心掉下去的,这个陶罐在水井底部埋藏了2000年仍然完好无损。

在这处考古发掘现场的南部,考古人员又对一处位置进行探方,虽然在清理上面的表层土,已经发现了不少汉代碎瓦片。这些瓦片多为青灰色,少量红色,还有一些水缸的破损残片。考古人员说,从目前已经发掘的情况来看,从出土大量的汉代瓦片来看,这里又处于汉代的祓国都城东南一千米处,说明这里当时是一处农田,水井用于灌溉,发现陶片的地方地势较低,一些瓦砾残片堆积在这里。而发现的水井比较多,初步判断此处地势相对低洼,而且地下水源丰富,而此处属于汉代祓国都城范围外,这一片应该在汉代时期,是都城里的人前来取水之地,也应该是祓国都城重要的水源地。

此处怎么会出现大量的汉代瓦片?为揭开这个疑惑,考古人员说,在文物爱好者眼中,都喜欢秦砖汉瓦。所谓"秦砖汉瓦"是说明这一时期建筑装饰比较盛行,汉代瓦当是以动物装饰最为优秀,除了造型完美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外,兔、鹿、牛、马也是品种繁多;秦代瓦当以莲纹、葵纹、云纹最多;秦宫遗址出土的巨型瓦当饰以动物变形图案,与铜器、玉器风格十分相近。

西汉时形成了以"秦砖汉瓦"和木结构的完整的建筑结构体系,史称之为"土木之功"。 在历史发展中,这种大屋顶的民族形式又分成琉璃瓦、雕梁画栋的宫殿形式和青砖黑瓦、朴素简易的民居形式。

这里为何会出现大量的汉代瓦片和陶器,大量的汉代碎片和汉代水井到底还有哪些疑惑?汉代时期的祓国都城在当时有多么的繁华,相信随着考古发掘的逐步进展,这些谜团会逐步解开。

相关链接:牧马城

祓国,西汉诸侯国,俗曰肥城,即胶州市里岔镇驻地西北方向3里处。《增修志》载: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灭齐,置琅琊郡,始置黔陬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在秦置黔陬建立祓国,新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祓国改名纯德,更始元年(公元23年)王莽被诛,重又恢复祓国旧县,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祓国被撤销,祓国共延续156年之久,祓国被撤销后,由于人口外迁,交通不便繁华的城池逐渐被没落直到湮废。到了明代,胶州所辖范围与权限比以前扩大了,军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此在胶州择地养马以供军政需要。祓国都城虽然已废,但因其地处近丘陵平原,东西两侧胶水潆带,东南方有尧王山石马山为列屏,再加上水草丰美,原城略加修整,即成高墙围栏,成为养马的宝地。《增修胶志》载:"明择地养马,因旧而更新之",昔日的祓国故城在明朝成为"牧马城"。牧马城城郭方形,周长2公里,占地375亩,有东、南、西三门,但经过近两千年的风雨剥蚀,现只存城墙二、三米不等,昔日的繁华城池已荡然无存。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陶罐自由行旅游攻略

  • 馆藏精品丨鹿纹双耳彩陶罐(十八)

    文物介绍此件鹿纹双耳彩陶罐,陶质,侈口,束颈,略垂腹,颈部双耳,平底。施橘红色陶衣、黑彩。口沿上用黑彩绘出重叠三角纹,颈部用黑彩绘一圈斜向相交的短线网格纹,腹部以黑彩顺时针方向绘制了七只伫立张望的大角鹿。鹿角硕大而分叉,四肢短促并用力蹬地,描绘的形态十分生动,显示出高原动物独有的特性。形象示意图文化内涵距今约3800年,中原地区夏商王朝更替,而今青海地区则进入了

    2022-02-07
    853 32
  • 刚刚!胶州牧马城外工地现大量汉代瓦片陶罐!现在已经……

    9月20日,胶州市里岔镇牧马城遗址外东南部,经过青岛考古人员多天的勘探发掘,目前发掘出了大量的汉代瓦片、汉代陶罐,水井等多种遗迹,充分说明在汉代时期,这里比较繁华。另据相关文献记载,牧马城原为汉代祓[fú]国都城,因明朝在此豢养军马而重修城池,名称也由此而来。也是青岛地区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遗址。“我们这里的牧马城遗址外正在进行考古发掘,已经好长时间了,每天工作人员都在工地上

    2022-02-02
    1791 26
  • 韩建业: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亚洲中部地区的圜底陶罐

    本文所说亚洲中部地区,大致包括“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中国新疆、青海、宁夏、甘肃中西部、内蒙古西部,蒙古西部,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和萨彦岭地区,大体以阿尔泰地区为中心。这一纵横数千公里的广袤地区,在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的青铜时代晚期,普遍出现圜底或尖圜底陶器,尤其是作为盛储器或炊器的圜底或尖圜底陶罐,涉及齐家文化、卡拉苏克(Karasuk)文化、四道沟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