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区的文化

《四区民报》国民党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政报(社址即今市工商业联合会址)。民国三十年(1941)元旦创刊,商县解放前夕停办。初为间日刊,后因纸张短缺改为三日刊。由报社自办发行,月销售量700份。今行署档案馆收藏19期。《丹江日报》中共商县委员会机关报。1956年2月3日创刊,名《丹江报》,为五日刊(逢三八出版),八开两版。1956年5月交商县邮电局代办发行,1958年6月改为三日刊(逢三、六、九日出版),八开两版,社址由城内南街160号迁至西街154号。为贯彻省委、省人委《关于文教工作十二条奋斗目标》精神,实现“更大跃进”,1958年9月1日,由三日刊改为日刊(八开两版),并命名《丹江日报》。1961年2月4日奉命停刊,与《商洛报》合并。历时5年,出刊907期。月发行量5984份。头版通常是国际时事和省、地、县要闻,社论、专论、综合消息等。二版是农村工作、工业通讯、文化科学知识、党团生活和文艺副刊等。专栏有《时事讲话》、《政治理论学习讲座》、《农业技术指导站》、《新农民》、《新工具》、《红榜》、《鸣放会》、《新鲜事》和《山间歌声》等。1993年,《丹江日报》复刊,更名为《商州报》。《商洛报》中共商洛地委机关报。1959年3月2日创刊,初为日报,后改为周二刊。1959年10月交商县邮电局代办发行。1963年,月发行量4000份,1965年增至7000份。1967年更名《红色电讯》,月发行量2000份。1971年5月停办。  1988年6月,《商洛报》复刊,为周三刊。 商州区人一年十二月,月月都有节。辛亥革命后,公历通行,元旦、女妇节、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等皆从公历。春节、清明、端阳节、中秋节等仍从农历,但习俗不同于外地。春节正月初一至初五为春节,俗称过年,是商州区人最重视的节日。从上年腊月初,家家就忙着备粮备菜,添碗购蜡,缝制新衣。俗话说,“过了五豆,糊里糊涂”,“过了腊八,见啥买啥”。腊月三十日(小月为二十九日),家家贴对联,挂红灯,放鞭炮,全家老幼围坐一桌吃团圆饭,谓之“全年”。正月初一寅时起床,燃放鞭炮,祭天地祖先,老幼衣着一新,论辈次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给发压岁钱。早餐吃水饺。水饺馅中包一枚钱币,吃着钱币者,当年财源茂盛。从初二开始到亲戚家拜年,先丈人,后舅家、姑姨、世交好友,礼物多为点心、馍、挂面、酒,俗称“四色礼”。俗云“初一不出门,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访老邻。”移商的客藉人,初一由德高望重者(即族长)执族谱率全族人轮流到某家吃年饭,讲家史,传礼仪。初五称“破日”,取“破土动工”意。早亦放鞭炮,吃水饺,示年节过毕,各执其事。此日将春节间扫积的垃圾倒到十字路口,焚以香表,谓送五“穷”,即韩愈《送穷文》中所说的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山阳县岭 自初六起,长辈到给自己拜年的晚辈家族玩一日,谓“送礼”(回礼中有小孩玩的花灯笼)。人日正月初七谓“人日”。晋代董勋《答问礼俗说》:正月初一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九日为豆,十日为麦。俗逢人日,全家团聚,吃好饭,夜间点檐灯。人日后,开始扮社火、花鼓、狮子、竹马、龙灯,走村串户,一直耍到二月二,今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旧时十四开始,十六结束,后只十五一日。午餐丰盛,晚上必吃元宵,户户点红蜡,挂红灯,各村灯、狮、竹马、旱船会赛,通宵达旦。这天将出嫁姑娘接回娘家团聚,称之“躲灯”。中和节二月初二为中和节,又称“龙抬头”。民国前于是夜玩龙灯,现为当晚炒包谷花吃,谓为“憋疙蚤”。白天用草木灰在记屋周围撒放,在院落撒画人、农具等形状,征兆人丁兴旺、房屋安全、五谷丰登、虫害绝迹。

Hash:add4a1330f182ba71444ecc81f09072031356aa4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