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万寿山景区旅游攻略「秦皇岛万寿山景区简介」

导读:秦皇岛万寿山景区旅游攻略「秦皇岛万寿山景区简介」 急求五一秦皇岛旅游攻略 万寿山的资料或历史特点 万寿山的景区分介 万寿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

急求五一秦皇岛旅游攻略

来玩景点个人推荐住宿肯定在北戴河了。

因为北戴河的景点主要都是玩早晚,白天可以去其他的景区玩去,而北戴河是早晚最好玩的。

首先是看日出,北戴河整个东边海滩其实都可以,鸽子窝公园碧螺塔公园都可以看日出。

但是不推荐买门票进去看, 早上还可以挖螃蟹,捡贝壳海星的。

晚上奥林匹克大道公园的夜景,碧螺塔公园表演和景色都很不错。

还有红石路和老黑石路的也是是最热闹的地方,还有石塘路夜市。

北戴河的其他景点推荐去激发观光园,野生动物园。

海港区的海底世界的海豚馆不错的,还有公主号游轮,坐大船就推荐做这个,比较新的。

两个景点挨着很近,推荐一天去。

南戴河主要是南戴河娱乐中心,玩的项目很多,旺季人也很多。像这种排队玩的景点,

推荐大家不要赶着过节和旺季来。最适合玩这些景点是6月和8月底到9月中旬,那时候人少不用排队,玩的好,天气还舒适,不冷不热的。

南戴河其他的景点还有仙螺岛,戏水乐园,沙雕大世界等。

昌黎黄金海岸是沙子最好的地方,滑沙滑草,都是天然的。推荐喜欢拍照和玩水的去,

娱乐设施不是很多的,风景很不错。

山海关区只推荐燕赛湖景区和乐岛海洋公园

其他的都是长城类的,本人是没啥兴趣。

其他的景点还有青龙祖山,喜欢爬山的可以去。

最为主要的旅馆住宿问题。家庭旅馆是旅游住宿最为经济实惠的部分,宾馆到了旺季价格一

般涨的比较多,家庭旅馆就适合经济旅游的大多数人的需要。家庭旅馆在北戴河主要是几个区域,最火的

是刘庄。刘庄从中海滩浴场东京路到联峰路,育华路,红石路,老黑石路这一片都是刘庄家庭旅馆住宿区

。刘庄比较大,从联峰路分为南北两排。南边距离海边较近,公寓楼是最近的走到海滨浴场3-5分钟。其

次是刘庄北里只有号的大约5-8分钟,然后是多少栋多少号的8-15分钟能步行到海边。北排的比较远,像

是多少排多少号的,育华二区,育华三区,红石路北边的,步行到海边在15到30分钟左右。其他的家庭旅

馆区还有鸽子窝附近的赤土山家庭旅馆区,奥林匹克公园东边的单庄,平水桥和石塘路附近的草场,集发

观光园附近的古城等。

宾馆最好的价格也是 最贵就是中海滩路和东京路中间的那些,老虎石公园附近的相对比较实惠,便

宜一些。其他的还有东山宾馆区那里人比较少,很安静。旺季也是。

吃的方面北戴河季节性非常强,这就让餐饮业都不重视品质,反正也是不要回头客的。这就出现

多种版本的挨宰。其实北戴河的小饭店价格都还算可以的,不比北京天津小吃贵到哪里去。大排档是

一定宰人的,这都不用说,进去贵不说还吃不好。举个例子,螃蟹看着活的是空的,垫着沉得是坏的。

所以推荐大家去小饭店吃些小菜,海鲜可以去石塘路市场买,石塘路2楼就有海鲜加工的,价格不贵。

石塘路的海鲜基本上还是够秤的,可以放心去买。或者你想买什么海鲜找旅馆老板,每家都会有个一两

个熟悉的卖海鲜的,老板带你去够不够分量两说,但是东西绝对是好的。分量这东西,除非你自己带个

秤不然没法算的。一般的海鲜家庭旅馆也都可以免费加工的,当然这种加工只是煮熟而已。还有吃海鲜

的季节最好是9月和十一,那时候的海鲜都是海里的。五一只有皮皮虾是,当然节日期间价格不会低的。

万寿山的资料或历史特点

万寿山为燕山余脉,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临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山前建园静寺,清初,曾作宫廷养马的草料场。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建筑群依山而筑,现存的是英法联军烧毁后慈禧重新建造的。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接济漕运,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由此至明,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大。万寿山楼宇恢弘,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

景区分介

后山景区

万寿山后山景区---香岩宗印之阁、嘉荫

香岩宗印之阁:始建于乾隆时期,为四大部洲之中心建筑,原为三层高阁。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改建为现状,阁内供奉三世佛与十八罗汉於内。

万寿山香岩宗印之阁

嘉荫轩: 始建于乾隆年间,因建于两棵古槐的绿荫之间而得名,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一九八九年重建。

万寿山后山景区---谐趣园、四大部洲、澹宁堂

谐趣园:乾隆十六年(1751)仿江南名园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取名惠山园。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改名谐趣园。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八年(1892)重建。方塘数亩,沿池建有楼、亭、堂、斋、桥、榭等园林建筑,并由三步一回,五步一折的百间游廊相连接,错落相间,步步有景,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

万寿山谐趣园

四大部洲:乾隆年间兴建的藏式宗教建筑群,分别为“南瞻部洲”、“北俱卢洲”、“东胜神洲”和“西牛贺洲”。一八六〇年遭英法联军焚毁,现在的格局是一九八〇年按原样修建的。

万寿山四大部洲

澹宁堂:始建于乾隆年间,是后湖重要的点景建筑,依山傍水,宁静清幽。一八六〇年被英 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颐和园时未予恢复。一九九六年经多方论证,国家批准,在原址上照原样复建,用以陈列颐和园明清宫廷家具珍品。

万寿山

后湖景区

万寿山后湖景区---寅辉城关

城关是颐和园内六大城关之一,始建于乾隆年间,东边石额刻“寅辉”,西边刻“挹爽”,与西部的“通云”城关遥相呼应,皆是苏州街的陆上关口。

万寿山后湖景区---眺远斋、妙觉寺、苏州

眺远斋:俗称“看会楼”,光绪年间兴建。整个建筑置于高台之上,北望视野开阔,是专为慈禧观看颐和园北墙外一年一度的庙会场面而建。

妙觉寺:始建于乾隆年间,是颐和园中最小的寺庙,由山门、围墙、旗杆和正房组成,寺中原供奉“诚救佛”。

苏州街:原称买卖街,乾隆时仿江南水乡而建,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的一条水街,一八六〇被英法联军焚毁,一九九〇年在遗址上复建。街全长三百余米,以水当街,以岸作市,沿岸设有茶馆、酒楼、药房、钱庄、帽店、手饰铺、点心铺等六十多个铺面,集中展现了十八世纪中国江南的商业文化氛围。

点景区

万寿山点景区---画中游、写秋轩、紫气东来城关

画中游:始建于乾隆年间,一八六零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

万寿山的景区分介

万寿山后山景区---香岩宗印之阁、嘉荫轩

香岩宗印之阁:始建于乾隆时期,为四大部洲之中心建筑,原为三层高阁。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改建为现状,阁内供奉三世佛与十八罗汉於内。

万寿山香岩宗印之阁

嘉荫轩: 始建于乾隆年间,因建于两棵古槐的绿荫之间而得名,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一九八九年重建。

万寿山后山景区---谐趣园、四大部洲、澹宁堂

谐趣园:乾隆十六年(1751)仿江南名园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取名惠山园。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改名谐趣园。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八年(1892)重建。方塘数亩,沿池建有楼、亭、堂、斋、桥、榭等园林建筑,并由三步一回,五步一折的百间游廊相连接,错落相间,步步有景,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

万寿山谐趣园

四大部洲:乾隆年间兴建的藏式宗教建筑群,分别为“南瞻部洲”、“北俱卢洲”、“东胜神洲”和“西牛贺洲”。一八六〇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整改后的格局是1980年按原样修建的。

万寿山四大部洲

澹宁堂:始建于乾隆年间,是后湖重要的点景建筑,依山傍水,宁静清幽。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颐和园时未予恢复。一九九六年经多方论证,国家批准,在原址上照原样复建,用以陈列颐和园藏明清宫廷家具珍品。

万寿山

万寿山后湖景区---寅辉城关

城关是颐和园内六大城关之一,始建于乾隆年间,东边石额刻“寅辉”,西边刻“挹爽”,与西部的“通云”城关遥相呼应,皆是苏州街的陆上关口。

万寿山后湖景区---眺远斋、妙觉寺、苏州街

眺远斋:俗称“看会楼”,光绪年间兴建。整个建筑置于高台之上,北望视野开阔,是专为慈禧观看颐和园北墙外一年一度的庙会场面而建。

妙觉寺:始建于乾隆年间,是颐和园中最小的寺庙,由山门、围墙、旗杆和正房组成,寺中原供奉“诚救佛”。

苏州街:原称买卖街,乾隆时仿江南水乡而建,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的一条水街,一八六〇被英法联军焚毁,一九九〇年在遗址上复建。街全长三百余米,以水当街,以岸作市,沿岸设有茶馆、酒楼、药房、钱庄、帽店、手饰铺、点心铺等六十多个铺面,集中展现了十八世纪中国江南的商业文化氛围。

万寿山点景区---画中游、写秋轩、紫气东来城关

画中游:始建于乾隆年间,一八六零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是万寿山西部重要的点景建筑,中为八角两层楼阁,东西配置两亭两楼,后有白石牌坊和一座三间小殿,各有爬山廊沟通。由于建筑倚山而筑,视野开阔,循廊观景,仿佛置身画中,故名“画中游”。

写秋轩:建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一八六零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是万寿山前山东侧的一组建筑。正殿三楹,建于高台之上,两侧以爬山廊连接“观生意”与“寻云”两配亭。此轩隐于山间,幽雅清净,是观赏秋色的极佳之处。

紫气东来城关:始建于乾隆年间。南边石额刻“紫气东来”,源自老子出关的典故,北边石额刻“赤城霞起”,源自晋代文学家孙绰《 台山赋》中的名句。城关既是点景建筑,又是当年园内分区防卫的关口。

万寿山点景区---圆朗斋

圆朗斋:始建于乾隆年间,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年间重修。“圆朗”为圣仁明智之意 万寿山点景区---乐农轩、草亭、益寿堂

乐农轩:相传是慈禧太后为了体验“田园乐趣”而命人修建。青砖砌墙,石片盖顶,建筑虽追求农家院落的情调,但仍不失皇家园林里建筑的风韵。

草亭:建于光绪年间,是乐农轩景区的点景建筑,结构简单,顶部覆以茅草和云片石,既无油饰,又无壁画,有古拙质朴之美。

益寿堂:建于光绪年间,正堂五楹,名松春斋。此处原为皇家药房。一九四九年三月,毛泽东来园时曾在此休息。

万寿山点景区---重翠亭、意迟云在、湖山真意

重翠亭:始建于乾隆年间,为卷棚式敞厅,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既是点景建筑,又为观景佳处。

意迟云在:始建于乾隆年间,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为卷棚式敞厅。“意迟云在”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江亭》诗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的句子。

万寿山点景区---善现寺、云会寺、荟亭

善现寺:始建于乾隆年间,原为万寿山后山东部的一座寺庙建筑,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山门和一座配楼,其余殿堂皆剩残基。“善现”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

云会寺:始建于乾隆年间,主殿为方亭式建筑,名为“香海真源”,是遭英法联军火焚后园残存的木构建筑之一,内中供的毗卢佛铜像为清漪园原物。

荟亭:建于光绪年间,俗称“双亭”,由两个六角亭套合而成,既是点景建筑,又是观景亭。

万寿山点景区---景福阁、花丞阁、多宝琉璃塔

景福阁:原为清漪园时期名叫昙花阁的佛殿,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一八九二年改建为现在的景福阁。阁前部为宽大敞厅,慈禧太后曾在此赏月、观雨和接见外国使节。一九四九年四月,中共中央南京国民政府的和平谈判曾在这里举行。

花丞阁、多宝琉璃塔:花承阁是乾隆年间兴建的一组建筑群,一八六〇年遭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多宝琉璃塔、石雕和其它建筑基址。多宝琉璃塔,高十六米,八面七级,塔身用七色琉璃砖瓦镶砌,下承汉白玉须弥座。塔前立有用汉、蒙、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乾隆《御制万寿山多宝塔颂》石碑。

万寿山前山景区---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为燕山余脉,高58.59米。传说曾有老人在山上凿得石瓮,因名瓮山。前临瓮山泊,又称西湖,即今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曾在山前建圆静寺。清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圆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造园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乾隆时期依山而建的建筑群绝大部分在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现存建筑大多为光绪年间重新建造的 。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宏丽的藏式佛教建筑四大部洲和耸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各式楼台亭阁,堪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集中展现。佛香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按原样重建。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通高36.44米,耸立于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气势雄伟,是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阁内供奉有铜铸金裹千手观世音菩萨站像。像高五米,重万斤,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造,在八根贯通全阁上下的承重铁梨木擎天柱的衬托下,美妙庄严,熠熠生辉,有极高的文物艺术价值。

排云殿:原为清漪园大报恩延寿寺大雄宝殿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在其废墟上建成排云殿,是为慈禧祝寿的场所。现殿内陈列的展品为当年王公大臣进献的寿礼。

万寿山前山景区---排云殿佛香阁景区

排云殿佛香阁景区是颐和园内建筑布局最完整、建筑形式最丰富的中轴建筑群体,殿、阁、廊、亭、桥、坊、碑等建筑约两万平方米。从临水的云辉玉宇牌坊至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层层升高,排列有序,气势宏伟,金碧辉煌,将园林、寺庙和宫殿融为一体。此景区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以大报恩延寿寺为主体,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改建成现在的规模。万寿山前山景区---五方阁、转轮藏、万寿山昆明湖石碑

五方阁:为宗教建筑,“五方”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佛教中有“五方五佛”之说。阁下石壁凹槽处是喇嘛诵经时悬挂佛像的地方。

转轮藏:建于乾隆年间,整组建筑由正殿,配亭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组成,是清朝帝、后贮藏经书、佛像和念经祈祷的地方。配亭为上、下两层,有木制彩油四层木塔贯穿其中,木塔贮经文、佛像,可以转动,以象征诵读经文。

万寿山昆明湖石碑:乾隆十六年(1751)立,用整块巨石雕造,通高9.8米,造型宏伟,比例匀称,雕刻精美。碑正面刻乾隆御书“万寿山昆明湖”六个大字,背面刻御制《万寿山昆明湖记》全文,记述了当年展拓昆明湖的目的和过程。

万寿山前山景区---宝云阁铜殿、智慧海、众香界

宝云阁铜殿:为清朝帝后祈福颂经之所,乾隆二十年(1755)建成,通高7.55米,重207吨。铜殿梁柱、斗拱、椽瓦、匾联等全部构件采用中国传统的“拨蜡法”和“掰沙法”工艺铸造并将表面处理成蟹青冷古铜色,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一八六〇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时,宝云阁铜殿是园内极少数幸存建筑之一,但内部陈设被劫掠一空,一九〇〇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破坏,并有十扇铜窗流失国外。一九九三年美国国际集团公司出资购得并捐赠予颐和园。

智慧海:清乾隆时期(1736-1795)建,结构用砖石发券砌成,不用梁柱承重,俗称无梁殿。建筑屋顶、壁画均用五色琉璃装饰,并嵌有无量寿佛一千一百一十尊,和殿内佛像均为乾隆时文物。一九〇〇年,壁面琉璃佛像遭到八国联军的野蛮破坏。智慧海和殿前牌楼正面和背面的石额题字组成“众香界、祗树林、智慧海、吉祥云”一首佛教的偈语。

众香界宗教牌坊:砖石结构,表面用五色琉璃瓦件装饰。在牌坊的正、反面石额和智慧海的前后石额上分别刻着:“众香界,祗树林;智慧海,吉祥云”,将这里比作佛门圣地。

清晏舫:原称石舫,建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舫身系用巨石雕砌而成,通长三十六米,原有中式舱楼,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九年(1893)重建时改为洋式舱楼,并取“河清海晏”之意,命名为“清宴舫”。

宿云檐城关:始建于乾隆年间,又称贝阙。城上原有楼,内供关羽银铸塑像,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掠走。光绪年间重修颐和园时改为亭式建筑,内供关帝牌位。

荇桥:始建于乾隆年间。桥亭毁于一八六〇被英法联军之劫,光绪年间重建。桥名出自《诗经》“参差荇菜,左右采之”之句。 【藏品名称】第一套人民币贰拾元万寿山

【发行时间】1949年7月

【停用时间】1955年5月10日

【票面尺寸】124 x64 mm

【图案及颜色】正面左侧六和塔和牛群图主浅蓝色 背面为花符主墨绿色

【藏品描述】

正面为万寿山佛香阁图,浅蓝底,蓝色调;

背面图案为花符,深绿调。该币于1949年7月发行。

寿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

万寿山为燕山余脉,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临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山前建园静寺,清初,曾作宫廷养马的草料场。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建筑群依山而筑,现存的是英法联军烧毁后慈禧重新建造的。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接济漕运,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由此至明,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大。万寿山楼宇恢弘,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

景区分介

后山景区

万寿山后山景区---香岩宗印之阁、嘉荫轩

香岩宗印之阁:始建于乾隆时期,为四大部洲之中心建筑,原为三层高阁。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改建为现状,阁内供奉三世佛与十八罗汉於内。

万寿山香岩宗印之阁

嘉荫轩: 始建于乾隆年间,因建于两棵古槐的绿荫之间而得名,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一九八九年重建。

万寿山后山景区---谐趣园、四大部洲、澹宁堂

谐趣园:乾隆十六年(1751)仿江南名园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取名惠山园。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改名谐趣园。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八年(1892)重建。方塘数亩,沿池建有楼、亭、堂、斋、桥、榭等园林建筑,并由三步一回,五步一折的百间游廊相连接,错落相间,步步有景,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

万寿山谐趣园

四大部洲:乾隆年间兴建的藏式宗教建筑群,分别为“南瞻部洲”、“北俱卢洲”、“东胜神洲”和“西牛贺洲”。一八六〇年遭英法联军焚毁,现在的格局是一九八〇年按原样修建的。

万寿山四大部洲

澹宁堂:始建于乾隆年间,是后湖重要的点景建筑,依山傍水,宁静清幽。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颐和园时未予恢复。一九九六年经多方论证,国家批准,在原址上照原样复建,用以陈列颐和园藏明清宫廷家具珍品。

万寿山

后湖景区

万寿山后湖景区---寅辉城关

城关是颐和园内六大城关之一,始建于乾隆年间,东边石额刻“寅辉”,西边刻“挹爽”,与西部的“通云”城关遥相呼应,皆是苏州街的陆上关口。

万寿山后湖景区---眺远斋、妙觉寺、苏州街

眺远斋:俗称“看会楼”,光绪年间兴建。整个建筑置于高台之上,北望视野开阔,是专为慈禧观看颐和园北墙外一年一度的庙会场面而建。

妙觉寺:始建于乾隆年间,是颐和园中最小的寺庙,由山门、围墙、旗杆和正房组成,寺中原供奉“诚救佛”。

苏州街:原称买卖街,乾隆时仿江南水乡而建,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的一条水街,一八六〇被英法联军焚毁,一九九〇年在遗址上复建。街全长三百余米,以水当街,以岸作市,沿岸设有茶馆、酒楼、药房、钱庄、帽店、手饰铺、点心铺等六十多个铺面,集中展现了十八世纪中国江南的商业文化氛围。

点景区

万寿山点 区---画中游、写秋轩、紫气东来城关

画中游:始建于乾隆年间,一八六零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

Hash:6c4a7baa8d5e0fa5c6015044ede79d418b955d47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