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清平旅游景点天气预告 绵竹市清平乡风景区天气

导读:绵竹清平旅游景点天气预告 绵竹市清平乡风景区天气 1. 绵竹市清平乡风景区天气 2. 绵竹清平旅游攻略 3. 绵竹清平旅游 4. 绵竹市清平镇天气预报 5. 绵竹市清平乡天气预报 6. 绵竹市清平乡风景区天气预报 7. 绵竹市清平旅游景点

1. 绵竹市平乡风景区天气

  不 用,你 说的可以 啊   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五字救,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五六互换三应平。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   注:本口诀以七言为例,同样适合五言。如"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就变成"小拗三字可不救,大拗四仄下三平"。   另;关于"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虽不严谨,但对初学者还是应记住的。   前面讲过了写绝句与律诗共十六种句式,大家记起来及参照写诗很杂乱。本人整理了如下句式就全部包括了。A,B,C,D共四种基本句式。例如;写仄起平收入韵式七绝,那么就参照如下B式句的"BDAB",(前四句)如写律诗就为"BDAB十CDAB"(全句)   如写五绝及五律,就去掉每句前两字既可。如A式句,就为"(仄)仄平平仄"   (A式)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B式)   B:(仄)仄 平 平 仄 仄平 D:(平)平(仄)仄仄平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 仄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平 仄 仄平   (C式)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 仄平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 平仄 仄 平   C:(仄)仄(平)平平 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 平   A:(平)平(仄)仄平平 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D式)   D:(平)平(仄)仄仄平平 B:(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 仄平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 平   一:《韵》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一韵到底应平声写格律诗要依平水韵,以《佩文韵府》为准。(今韵也可,但要注明),平声韵,一韵到 底。注意入声字   二:《声》   句内平仄相间错   1:句内平仄相错(既二,四,六分明),如"风光不与四时同"光,与,时为平仄平。   2:联内平仄相对,   联内平仄要对应   如:   "待月西厢下,   迎风户半开。"   联内的上句"月与风,厢与半"相对(平仄相反)。   3:两联之间要相粘,   两联之间粘相处   既上联对句与下联上句平仄相同( 二,四,六字),这里上联的"里","征","未"与下联的,"使","城","将"对应平仄相同。   4:中间两联对仗行   如是律诗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绝句可对可不对)   以。   这里中间两联对仗。颔联中的"斑"对"红"形容词对形容词,"竹"对"霞"名词对名词,"一枝"对"万朵","千滴"对"百重"是数量词对数量词。颈联中,"洞庭"对"长岛",地名对地名,"涌"对"歌""连"对"动"都是动词对动词。"天"对"地",天文地理。"雪"对"诗"名词对名词。所以这首诗,对仗很工。   三:关于拗救就四种情况;(以七言为例)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1;对句救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五字救,本上两句全救清。   A式句既"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笫六字可拗,第五字拗为小拗,第六字拗为大拗。既变仄,但一定在下句中第五个字为 "平"。这叫对句救。   如:"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何人无再青。"这里上句"一身报国有万死"为A式句,"有,万"二字应平,但用的是仄声,拗了。在下句"双鬓何人无再青"中"无"本为仄,用平字"无"补救了"有万"二字,这就是对句救。   2:本句救;   本句自救仄平脚,   三拗五救很轻松。   山。B式句中"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可拗,既变仄,但第五字一定要"平",这叫本句救,七言诗称"三拗五救"。   如:"眼见四朝全盛时"为B式句(只有B式句能自救)句中"四"字应平,但拗了,第五字"全"字平救了"四"字,这叫本句自救。   3;特殊句救:   特殊句式仄仄脚,   五六互换三应平。   特殊句式是C式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六两字可互换。但前提是第三字必须平。   如:"况是清平好天气"为C式句,"仄仄平平平仄仄"这里"好"应平,"天"应仄,但互换了,允许,第三字必须平,"清"字。   4:可救可不救,   小拗五字可不救。   在A式句中的第五字拗了,称小拗。可救可不救。以上就是孤平拗救的四种形式,掌握了,写诗时就宽松多了。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   综上三大点,记住了也就掌握了写格律诗的基本原   第四讲 韵律   先开个头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在于对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而已。诗词是最富音乐性的文体,欲使其歌咏动听,除平仄声调力求合律外,尚须押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诗词语体的基本特征,是诗词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独特的音乐美。诗词押韵讲平仄,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底蕴的闪华,她赋予诗词歌赋以跌宕起伏的旋律之美和高低错落的节拍,朗朗上口为人民大众传诵不衰。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而且不少新诗,就连当前流行的歌曲、小品、相声、对话、戏曲等各类文学艺术当中, 离不开它。因此,这是学诗的前提。   第一节 押韵的作用   一是串联作用。押韵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整之声调,使诗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吟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   二是便于记忆作用。诗之有韵,使人读之琅琅上口,即使篇幅较长,也易于背诵。   所谓韵书,就是人为把汉字按照拼音的韵母不同进行分类,便于学诗写诗者使用的书。押韵必须依照韵书。   1、《平水韵》   鉴于平水韵目前还要用,而且将来也不能完全废除,正像繁体字不能废除一样,因此,学诗的人还必须了解它。现在主要用于读古诗和依其用韵。   平水韵把汉字列为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共五大部分。其中的上平声、下平声,都是平声,并没有什么实质区别,只不过因为平声字多,书中分为上、下两卷来写罢了。   每个声类都包含若干个韵目。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韵目按次序排列,有固定的序号。如上平声的15个韵,是按照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这样排下来的。数字只表示排列顺序,没有其他意义。例如"四支",只表示"支"这个韵是排在第四的,并不是说除了"四支"之外还有其他五支、六支之类。支、枝、奇、宜、儿、知、词、期……这些字都属于"四支韵",或简称"支韵"。一首诗如果用"四支韵"。几个韵脚都必须从这个韵目中选字。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诗用的就是"四支韵"。韵脚"期"和 "儿",按现代普通话来读,是不押韵的,但按平水韵是押韵的,而且不出韵。如果按某些方言读,也押韵顺口,因为上海话把"儿"读作"ni",广东话则读作 "yi"。   为了大体了解《平水韵》,现把它的106个韵列出来。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雨、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槛   去声:一送、二宋、三绛、四真、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杩、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初学者看到这个列表,会感到摸不着头脑。其实对此只须大体了解一下,先不必硬记。这个韵目列表对查字典颇有用处。有些老字典、老辞海,对每个字都注明属于什么韵。如查"昔日"的"昔"字,老字典中会注明"陌韵"。对照上面的表,就可以知道"昔"是入声字,在平仄分类中属于仄声,不能作平声字用。   每个韵包含的字数,有多有少。因格律诗用韵甚严,每首诗的韵脚只有从一个韵中选字,所以包含字数多的韵(主要指平声韵)选字 余地大,比较好用,叫做"宽韵"。宽韵有:支、先、阳、庚、尤、东、真、虞。有的韵包含的字少,叫做"窄韵"。窄韵有:微、文、删、青、蒸、覃、盐。还有的韵,可选用的字很少,叫做 "险韵"。险韵有:江、佳、咸。其余的韵,称为"中韵"。   用险韵作诗虽难,但也有的诗人故意用它来显示才华。   过去科举考试,一般是命题限韵作诗的。所谓"限韵",就是只准从指定的韵中选字押韵。诗人互相和诗,以对方用过的韵和字来作诗酬答,叫做"步韵"或"次韵"。   2、《诗韵新编(新十八韵)》   是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为基准,参照黎锦熙(1890~1978)先生在四十年代初所编《中华新韵》,分为十八韵部,每部分平、仄两类,平声分阳平、阴平,仄声分上声、去声及旧部之入声。   十八部中有些韵部可与某他部通押(下表中列于同一行),这样,与十三辙相近。而关于入声的通押,有两种主张,一主张分三组(麻波歌皆、支齐、鱼姑),各组通押;另一主张仄声字一律通押。   一麻:a ia ua   二波(通歌):o uo   三歌(通波):e   四皆:e ie ue   五支(通儿、齐部):i   六儿(通支齐部):er   七齐(通支、儿部):i   八微:ei ui   九开:ai uai   十姑(通鱼部):u   十一鱼(通姑部):u   十二侯:ou iu   十三豪:ao   十四寒:an   十五痕:en in un   十六唐:ang   十七庚:eng ing   十八东:ong   3、《现代诗韵》   秦拟(好像是语言学家王力的儿子吧)著《现代诗韵》一书,1979年修正版的。不仅着眼于现代的诗韵演变,又兼顾了古代的音律,尤其好的是,它还对每个韵的组词做了一定的归纳。   用现代汉语的韵母而言,韵可以分为以下十三类,术语称为十三辙,意思就是十三个韵部,为了让你好记,还从每一类韵部中挑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字来代替数字,这样比较形象--,如:一花;二歌波;三些;四姑;五衣、居;六开;七飞;八高;九收;十山、天;十一根;十二方;十三东声。   1、花部:a;ia;ua   2、歌波部:o;uo;e   3、些部:ie;ue   4、姑部:u;   5、衣、居部:i;ü;er   6、开部:ai;uai   7、飞部、ei;ui   8、高部、ao;iao   9、收部、ou;iu   10、山天部:an;ian;uan   11、根部:in;en;un   12、方部:ang;iang;uang   13、东声部:eng;ing;ong;iong   第四节 什么是韵和押韵   主要的直接就记下面四个基本概念好了。别的慢慢就会明白。   何为韵?何谓押韵?何谓"韵律"?何谓韵脚和白脚,二者区别?   1、何谓"韵"?答:"韵"的基本定义是,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的汉字,按照一定的间隔规律,放缀在不同句子的最末一个字的位置,以造成和谐、顺口、流畅的朗诵效果,这就构成了"韵"。   刘勰于【文心雕龙】说:"同声相应谓之韵"。换句话说,"韵"即是"同一收音"称之为韵。如"东、公、空、通、同、聪、烘、红、隆"等字,皆以ong为收音,即同属一韵。而取"东"字为代表,称之为 "东"韵。又如"先、天、填、年、千、煎、绵、延、前"等字,皆以ian为收音,亦同属一韵,而取"先"字为代表,称之为"先"韵。粗浅地理解,"韵"就是一系列韵母相同的字。   2、何谓"押韵"?答:在写作格律诗的过程中,把一些韵母相同的字(同韵之字),用在一定句式的固定位置(一般都是最末一字)出现,以形成一种节奏美和音韵美,就称之为"押韵",押韵也就是韵的使用方法。   3、何谓"韵律"?答:格律诗词中对韵 运用规定称之为"韵律",这和我们平时理解的韵律一词的意思不一样。韵律有两种解释,常见的某人跳舞很有韵律啊,韵律操啊方面等,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含义。但实际的解释就是:"平仄和押韵规范",所以在格律诗词中它就是专业的术语。   4、何谓"韵脚"和"白脚"?二者何分别?答:押韵必然押在那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就像人躺下来,放在脚底一样,因此有韵的那个地方(那个字)又称之为"韵脚",反之不押韵的那一句最后那个字就叫做"白脚"。很显然,"韵脚"一定是平声,"白脚"一定是仄声,这叫做"脚分明"。如果"白脚"写成了平声,就犯错误叫"踩脚"。   第五节 学韵律术语 知韵律规则   韵律术语在声律、对律、章律等几大律中算是最多的。上面介绍了一些,接着再集中介绍韵律术语,学习术语还可以了解很多韵律规则。   1、诗韵。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   2、韵部。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3、押韵。简单地说就是指两个韵母相同的句尾字相押。大家知道,汉字的读音是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的(少数字只有韵母)。如"汉"字,它的声母是h,韵母是an ,合起来读han (汉)。而押韵同声母无关,如"弹"字,声母:d,韵母:an 。虽然二字读音不同,但用的是把同一个韵母-an 运用到诗句的尾字中,以起到押韵的作用。格律诗押韵既便于吟诵或记忆,又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之美。   4、叶韵。一作"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还表示这里是押韵的地方(韵脚),叶音同协,表示与上面协调的意思。   5、邻韵。古代的韵分得比现代的严格,譬如"eng"和"ing"就分为两类,不过在现代的诗韵学说里,因为发音比较接近,已经归纳成一个韵部。当然,现代韵部中,还是有比较发音接近的韵部,譬如"姑部"和"衣居部",因此,这种比较发音接近的韵部,称之为邻韵。唐宋诗人用韵的情况,平声韵可分为几组,每一组都属于邻韵。①东、冬;②支、微、齐;③鱼、虞:④佳、灰;⑤真、文、元、寒、删、先:⑥萧、肴、豪;⑦庚、青、蒸;⑧覃、盐、咸。按此分类来掌握邻韵,是比较严格、比较正规的。但实际上,现代诗人对邻韵的运用已经扩宽。有人甚至把普通话押韵的字都当作邻韵来用,一般也认可了。   6、合韵。属于同一个韵部的韵脚,称之为合韵。   7、通韵。诗韵术语。邻韵的韵借来一用,这种做法称之为通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诗时通韵可以互押。如"平水韵"中"一东"与 "二冬"、"四支"与"五微"、"十四寒"与"十五删"等可通押。古体诗通韵较宽。通韵在填词中用得比较多,但在格律诗中,要求则很严格,即使有用,只限第一句,因为格律诗中都是隔句押韵(偶数句),至于第一句押韵不做强求(称之为可押可不押),既然不强求,借借邻韵来帮帮忙,也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8、换韵。诗韵术语。从这个韵部换到另外一个韵部,这种手法称之为换韵。"换平"就是指换成另外一个平声韵部,反之"换仄"亦然。   9、转韵。从同一韵部的平声韵(或仄声韵)转到仄声韵(或平声韵),就叫 转韵。所以"转平"或"转仄"就很好理解了。值得注意的,要和换韵分清楚,换韵是在两个不同的韵部之间换;转韵只在本韵部内转。归纳一下就是:"外换内转"。须知,格律诗中绝对不可以转韵或换韵,这只有在词中才有的押韵方式,至于怎样押,不用记忆,词都指定好了的。   10、宽韵和窄韵。属于同一个韵部的韵字,有的多有的少,多的韵部写起诗词来当然方便了,反之就有一定难度。因此,多韵字的韵部就称之为宽韵,反之为窄韵。   11、险韵。诗韵术语。指语句用艰僻字押韵,人觉其惊警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无凑韵之弊。唐宋诗人中也有故意押险韵以炫奇的。唐朝愈喜用险韵。宋苏轼曾用"尖叉"二字为韵,旧时推为险韵中的名作。   12、唱和。亦作"唱酬"、"酬唱"。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二是和韵。包括: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13、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吴乔答万季野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殴而自絷手足也。盖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   14、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及次第也。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次韵不成功的标志,则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想表达的意思不能通达,好比血脉横亘,句联意断。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15、用韵。就是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而成诗。   16、分韵。又称赋韵,旧时作诗方式之一。诗友相约赋诗,选定数字为韵,由各人分拈,而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做"分韵",一称"赋韵"。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之,后来并不限于联句。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17、限韵。数人一起写诗填词时,限定一个韵,依韵成篇。限韵有两种情况:①限韵不限字。②限韵也限字,即限定用某韵中的某几个字。   18、分题。旧时作诗方式之一。若干人相聚,分找题目以赋诗,称分题,亦称探题。大抵以各物为题,共赋一事。分题有时分韵,但不限制。   19、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一说,"叠"不是指前后字的叠,而是指前后句的叠,是指诗句中前后两句的末尾两字的押韵相同。也就是说"韵角"(末尾)两字有两个韵,最后一字是轻音节韵,这种韵式在诗词里也就更为罕见了,倒是在曲艺和儿歌中比较多见。如,   你我分别好久啦,度日如度三秋啦。   虽然朝思暮想啦,甜蜜却润心头啦。   末尾第二字(久`秋`头)三字押的是"由求"韵,尾字押的是"发花"韵,这就是所谓的叠韵。   重用前韵例,   20、抱韵。有的诗词作者还采取这样一种韵式,尽管不多见但时有出现。就是在四句一节的诗中,一、四句押韵,抱着二、三句的押韵。一四句押韵,二三句押韵。前者用的是"一七"韵,后这用的是"人辰"韵,前者抱着后者的韵。这种韵式更为少见。   21、 韵。就是奇数句和偶数句各自押韵,即相互交替押韵。这种韵式最早见《诗经》,现代诗里也有,但不是很多见。   一三句用的是"一七韵";二四句用的是"中东"韵,这就是交韵。   22、变韵。一般的长诗很难做到一韵到底,因为过长的篇幅只用一个韵,使诗意的表达和词句的选择,会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诗词作者往往采取变韵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在一首长诗中,采取两个以上的韵,就叫着变韵。这个韵式在长诗中比较多见。   23、跳韵。这是较常见的韵式,跳一句一韵,也叫隔句韵或双句韵,就是每隔一句一韵,单句不论,双句必韵,也有起句也韵的。其特点是韵点分布工整,有较强的韵感。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象通韵那样句句必韵,这样可以省去一半的句子因考虑押韵而影响词句的选择和内容的发挥。   24、进退韵。亦称"进退格"。诗韵术语。邻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种。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进退格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第四、第八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寒"、"删"或"鱼"、"虞"等,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   25、辘轳韵。亦称"辘轳格"。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称。   26、葫芦韵。亦称"葫芦格"。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葫芦韵者,先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先小后大,有似葫芦,故称。   27、出韵。同一个韵部中出现了另外一个韵部的韵脚,而体裁中又没有这样的要求时,这就犯错误了,这种情形,就叫做出韵。   28、挤韵。同一句式当中或诗中不适当的地方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不论平仄如何,干扰了韵律效果,破坏美感,称为"挤韵"。这些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也可称为暗韵。   29、挤脚。一般指在本仄脚句中用了与仄脚字相同韵部的字。   30、踩脚。格律诗规定:韵脚一定是平声,白脚一定是仄声,这叫做"脚分明"。如果白脚写成了平声,就犯错误了,这个错误叫"踩脚"。   31、撞韵。不该押韵的白脚押了韵,叫"撞韵"(也叫"赘韵",累赘意思)。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白脚处使用了同韵部的仄声字,也叫"撞韵"或平仄通押,也有道理。撞韵与"踩脚"有区别。踩脚指的是在白脚处用了平声字,而非同韵字;如果用的是同韵字,则错误类型归为撞韵。   第六节 押韵的根据   格律诗必须押韵,押韵必须有根据,押韵的根据就是韵书。   现今按所依据的韵书分为旧韵和新韵两派。主张"诗依平水"的仍依据"平水韵"用韵,并自恃名门正派,自谓正宗。主张按普通话韵母,依据"新十八韵"、"现代诗韵"等书用韵的,自恃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目前,旧新韵并行,典型的双轨制。古代作诗用韵根据钦定韵书;现今作诗用韵并无官方规定韵书,而且自创新韵书很多。老叶的意见是喜欢哪种、习惯哪种,只要不触犯用韵规则即可,用就是了。但要做到使用新韵知晓旧韵,使用旧韵了解新韵,决不混用,互不排斥,理解万岁。   第七节 押韵的一般规则(通则)   格律诗押韵,既要有根据还要遵循一定规则。共计六大规则。   1、偶数句押韵。格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押可不押。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只押平声韵。格律诗正例是押平声韵,而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格律诗的体例,假如押仄韵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格律诗不允许。   4、首句入韵的诗,其首句的韵脚可邻韵。由于第一句押韵与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韵脚也可以不太严格,用邻韵也行。有个好听的名字-"孤燕入群"。这种首句用邻韵的风气到晚唐才相当普遍,宋代更成为有意识的时尚。若不押韵时,限用仄声字。   5、不允许一个字重韵。   6、脚分明。参见《声律》不赘述。   以上所述律诗用韵的严格性,只是为了说明古代的律诗。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

2. 绵竹清平旅游攻略

绵竹清平童话小镇门票30元。清平童话小镇,崇山峻岭间云缠雾绕和无比清爽的空气,是初到于此的最好见面礼,洗眼洗肺,整个人立刻神清气爽。

这里动植物十分丰富,有珙桐水杉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植物,对于一个园艺爱好者我仔细观察了所种的植物,近期除了到处种满了银杏红枫,还种了许多樱花海棠梅花,还细心的进行了季节开花植物以及色彩的搭配。据说到了秋天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可以想象以后这里应该是摄影的好地方。

3. 绵竹清平旅游

九顶山国家地质公园  九顶山位于岷山山系龙门山脉中部,最高海拔高达4989米,属龙门山脉群峰中最高点,地处茂县境内的石鼓乡、南新镇之间,与绵竹清平接壤,距成都市120 公里,是一处以自然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和以国际地史、野生动植物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川西地区新兴旅游胜地。其独特的风光是将草地、雪山、原始森林佛光、幻影、云海等自然景观、地史景观、天像景观融为一体。景区内有动物化石之称的国宝大熊猫和植物化石之称的珙桐、银杏等300多种动物和3000多种植物,可谓地史奇观的自然博物馆,不仅具有极强的旅游观光价值,而且还有极高的科学与审美价值。沿山观光带  绵竹沿山观光带是国家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它北起绵远河,南至石亭江,跨越广济、土门、遵道、九龙、汉旺、拱星6镇14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沿山生态旅游定位是: 山地乡村度假、花海温泉体验为主题,以沿山乡村生态旅游带为辅助,以绵竹民间文化为亮点,以震后遗址纪念体验、宗教文化为补充,形成的兼具山地平川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带和特色乡村旅游圣地。   其具体项目包括:以沿山公路为主轴线,形成万亩玫瑰观光度假区、卧云坡旅游区、半月湖(原困牛山水库)山地探险旅游区、棚花村乡村文化旅游区、莲花湖乡村旅游区、清泉乡村旅游区、新开生态观光旅游区、汉旺地震遗址旅游区、白溪山生态旅游观光区及涵养区"一线十一区"。 诸葛双忠祠  诸葛双忠祠,是四川省重要的蜀汉遗迹之一,在汶川地震中破坏严重,经江苏江阴市修葺,现已焕然一新。绵竹双忠祠的塑像是祖孙三代,前殿祀诸葛瞻父子,启圣殿祀诸葛亮。绵竹双忠祠展示了诸葛亮祖孙三代忠贞无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后人景仰,多有题咏。

4. 绵竹市清平镇天气预报

九顶山位于岷山山系龙门山脉中部,最高海拔高达4989米,属龙门山脉群峰中最高点,地处茂县境内的石鼓乡、南新镇之间,与绵竹清平接壤,距成都市120 公里,是一处以自然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和以国际地史、野生动植物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川西地区新兴旅游胜地

5. 绵竹市清平乡天气预报

黑鱼,鲶鱼草鱼等。

绵远河,因其源远流长,故名绵远河。明、清时称绵阳河,民国29年(1940)更名绵远河。属长江支流沱江上游一级支流,为沱江正源。发源于四川省德阳市西北部绵竹市清平乡,与茂县接壤的九顶山,一说轿壁山(九顶山东北)南麓,其源头大盐井沟海拔3060米(一说老鹰窝梁)。绵远河汇山间溪涧细流,至绵竹汉旺镇出山口,自西北流向东南,经绵竹汉旺、拱星、兴隆、绵远、富新、什地等乡,从红岩寺入德阳旌阳区,经柏隆、广富、略坪、袁家至黄许镇转而南下,经德阳城东、旌阳、八角,至东河乡入广汉市境,经连山镇,沿双象、松林乡续向南流,于三水镇易家河坝与石亭江汇合后称北河(古名后江),至金堂县赵 入沱江。绵远河全长133.6公里。

6. 绵竹市清平乡风景区天气预报

平乐古镇位于成都市西南93公里、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平乐古镇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发源于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平乐古镇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青石铺成的街道、一望无涯的竹海千百年来共同培育了古镇人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涵养着平乐古镇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

平乐古镇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了集镇,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公元970年为火井县治所在地。闻名遐迩的“九古”风华,承载了平乐道不尽,说不完的文化风韵——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坊、古道、古风、古歌……平乐古镇的“镇外之景”更令人叹为观止:芦沟自然风景区、金华山风景区、金鸡沟风景区、花楸山风景区和秦汉古驿道风景区,无一处不是人类文明之经典。

7. 绵竹市清平旅游景点

驾车路线:全程约35.7公里

起点:绵竹汽车站

1.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沿德茂公路行驶4.6公里,直行进入孝德大道

2.沿孝德大道行驶2.7公里,稍向左转进入高兴街

3.沿高兴街行驶1.1公里,过左侧的三孝园约80米后,直行进入德茂路

4.沿德茂路行驶61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新寿路

5.沿新寿路行驶13.9公里,朝罗江方向,左转进入京昆线

6.沿京昆线行驶3.5公里,直行进入白马立交桥

7.沿白马立交桥行驶250米,朝绵阳方向,左前方转弯进入白马立交桥

8.沿白马立交桥行驶38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京昆高速

9.沿京昆高速行驶7.5公里,在罗江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400米,

11.行驶40米,左转

12.行驶5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雨村西路北

13.沿雨村西路北段行驶690米,到达终点

终点: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Hash:7f4d94b8ccc4c8a86b30dcb645f3ecc8d988e72f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