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漳县立足生态优势 做足山水文章

潇湘晨报官方百家号

漳县:立足生态优势 做足山水文章

天蓝水碧,花香扑鼻。郁金香牡丹樱花丁香等竞相开花,夏日的漳县植物园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赏。贵清峡游人如织,一个个农家乐游客爆满,农民采摘的山野菜,成了热销商品。漳县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成了现实,百姓享受到了“生态红利”,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绿色之路。 生态为基 全域旅游让乡村更美丽

漳县自然资源丰富,境内风光旖旎,山清水秀,物产富饶,生态环境优良,全县有草原面积130万亩,林地65万亩,森林面积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1%,林木绿化率达38%。14年来,县上一届接着一届干,“咬定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开展义务植树、工程造林,让荒山披绿,让大地染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干部群众挥锨播绿、绿化造林和退耕还林,严格水资源和耕地保护,把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以绿色产业富民强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力攻克基础设施堡垒,实现了水、电、路、房、宽带、动力电全覆盖,让大山里的农民搬到条件好的地方生活,实现了户户有新房,贫困户稳定脱贫。135个行政村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坚持“一村一规划一村一景观一户一品牌”的建设理念,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干部群众清扫垃圾、美化环境、整治户外宣传标语牌。实施了村容村貌整治项目,村村有垃圾桶、垃圾斗、公厕、垃圾清运车,聘请了保洁员,实现了“户集村收、乡镇处理”的垃圾收集模式,农户有了新厕所。开展“户户共建美丽家园”清洁行动,引导农村妇女从自家做起,清洁房前屋后、庭院内外,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理想。如今,漳县实现了城乡“无缝对接”,基本形成“全域精品化、路线景观化、村庄景点化、庭院小品化”的全域大美格局。

文化是灵魂 提升美丽乡村竞争力

文化是乡村振兴之“魂”。漳县打造生态旅游胜地,以汪氏文化、漳盐文化等绚丽厚重的文化承载着未来。注重挖掘文化乡村文化内涵,将村庄保护、文化传承、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统筹规划乡村文化建设,保持原生态风貌和古树名木及古街 楼和人文景观保护,打造一村一品的文化品牌。打造历史文化,奇石文化等景观,并与现代新技术相结合,使美丽乡村更具竞争力。同时,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文明村、美丽少年等评选活动,传承文明火种,用正能量树立道德标杆。一阵阵文明春风扑面而来,精神文明之花为大美漳县增添了无限的光彩和魅力。

绿色产业 成为农民致富的“钱袋子”

漳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把沉睡的旅游资源转化为富民强县的旅游资本,通过和公航旅合作,提升产业链附加值,扶持农民发展农家乐,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生态脱贫致富的路子。

绿色是漳县的发展财富,也是生态文明带来的“绿色福利”。县上扶持发展蔬菜中药材油菜、黑木耳、蜂蜜核桃、牡丹、苗木等绿色产业,建立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参与经营,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依托绿水青山,把“风景”变成了“产业”。与省公航旅合作,投资3亿多元,建成了贵清山、遮阳山游客接待中心及9公里二级旅游公路、西溪水景工程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并扶持农民建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新寺镇青瓦寺村60多户农民开起了农家乐,把自家的土鸡、蜂蜜、蔬菜、采摘的野菜变成了游客餐桌上的美食。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农家乐360家,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大草滩镇新联村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称号。贵清山镇香桥村、新寺镇青瓦寺村分别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仅2019年第一季度,全县接待游客6.3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60.91万元,乡村旅游已成为漳县最亮丽的名片

【来源:中国甘肃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Hash:49ba3bd0e6194c2fe206b4c20059317e096b57f9

声明:此文由 潇湘晨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