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片段丨游记

陕西法制网官方百家号,本地资讯创作者

去年十月,到西安呆了几天。这时候出门不舒服。捂个口罩憋得难受;为了不在路上吃东西,临行饱餐一顿,撑着了。我住在省政府的对面,每天早上被音乐叫醒,从窗户看是升国旗。一队军人正步护卫着旗子走过来。从来没在天安门看过升旗,在这看了个规模小一点的,也很正式。

同 学

开完了会,约同学到我住的地方。见一面少一面了呀!不握手不寒暄,他说了这么句话。这与我想说的一模一样。按说是不应该的,现在交通这么发达。可我们都有今日不知明日的想法。他说西安学弟今年已经死三个了。第一个突然去世;第二个当时还打电话给他表示了吃惊,谁知一周内猝死;第三个得病跳楼。我知道第二个的不幸,这位学弟是某机构驻陕负责人,还是个书法家。

谈起班上同学的近况,有出息的各有千秋,我们这样的也过得去,共同点是健康不佳,不是肌体出问题就是精神有毛病。好的方面,除了一个人因国安问题判刑外,多年反腐没人出事。那些感情丰富的,婚变多了个孩子,或是多了个孩子婚变,大都一地鸡毛。

他告诉我带了多少学生,我说养猪也不能这么多。博士以前还是值点钱的。那时规定博导必须有博士学位,一些老教授没学位,为了评博导,就去读已是博导的学生的博士,被戏称为“乱伦”。不过这些人的专业水平没问题,不像某些官员和老板“博士”。这个同学学术成就在西北数得上,还当过茅奖评委。早年东部一学校引进他,时间不长就回去了。我很奇怪,他说西北这个领域他大小算个人物,在东部不行,开会常遇到老师,没他说话的份儿;西北人对社科、文学啥的还有点尊重,东部光想挣钱,不感冒这些东西。我认为他很智慧。

在酒店大厅,请前台照了几张相片。发到同学群里,一会儿就收到了评论:

两个老梆子。

表情僵硬,一看就是酒前拍的,差评。

那谁戴个眼镜,装什么斯文呢?

他拘谨,正是显示了对学问的敬畏。

上次去西安,叫兽请了好几个美女作陪,你这待遇明显不行!

……

很欢乐。

天黑了,得去吃饭了。我说以前我们吃回民街,感觉很好,今天还去那里。他开着车转来转去,就是找不着正地方,还固执地不用导航。路上一直问我咋拐呢?往这拐行不行呀?我说你确定是在问我吗?他又说这个地方,我也七八年没来了呢,额住在乡下呢。直到他大喇喇地在钟楼前调头,我下了决心:你就近找个好停车、有特色的饭店请我老人家吃饭,然后你回家,回民街我自己去。他说要陪我转几个地方,我赶紧说算了算了,我上有老下有小!

回民街

要不是找到了那家“榜眼及第”高府,我真以为回民街换了地方。

以前的回民街感觉很窄小,两边房屋破旧,晚上黑乎乎的,招牌简陋,行人不多。现在街很宽大,好像扩展过,可榜眼府大门还是原来样子,旁边还是那个唱皮影戏的小院。到处灯火辉煌,招牌五光十色。路边的店,尤其是卖吃食的店一家连一家,记忆中以前从这家到那家还得走一段路的。这样街就显得短了。除了传统的牛羊肉、羊蹄、羊汤、牛髓汤、泡馍、肉夹馍包子凉粉、老酸奶酸梅汤外,又增加了许多吃的,有biangbiang面油泼面甑糕、镜糕,还有东乡手抓红柳烤肉铁板鱿鱼等外地食品;到处都是卖石榴汁的;制糖作坊的师傅街头表演,拉着一大条面快速进退;卖各种辣椒的,起名“辣财神”。服务员在门前招徕客人,好几个姑娘端着盘子,见人就塞上一块吃的。若想省钱,在这多转几圈能混个饱。想起来有个烟鬼,说他没带烟憋不住了,到机场吸烟室站两分钟也能管点事。商家态度比以前好了太多,以前我还是有点紧张。原来的老字号基本是一家,老孙家有分号不在这里,现在怎么这么多老字号啊?除了老孙家还有孙家老铺,老刘家、老米家、元盛祥都有好几个;老铁家直接改成了“铁志坚老街特产店”。我已经很饱了,可到这里不吃点不过意,就走进回坊大排档,要了一个麻辣羊蹄一碗羊肉汤。羊蹄是凉的,羊肉汤不错,就是贵。又喝了一大杯石榴汁。

除了食物,回民街添了些新玩意。新开了一家叫“大唐宝藏”的店,外面有人打鼓,门口喷着水雾,里面摆着似是而非的工艺品。花二十九块买了个“万次火柴”,出来发现街上的十块钱。类似名堂的店好几个,写着“网红打卡地”,假树上挂着许愿牌。不少来自成都的“采耳”店;小胡同里好几家做“鱼疗”的,便宜得离谱客人反而不敢去。一个画像的非要给我画一张,可我觉得这张脸值不了二十块钱。一妇人卖“土匪烟”,都交钱了,突然想起来我买过,一股臭脚丫子味,就退了货;她还有铁盒装的无牌香烟,正在闻,妇人说我看你像个老师,这话令我高兴,就买了两盒。这烟好抽,醇厚柔和。还是这老板娘有眼光,能看出我斯文来,比我那帮同学强多了。

半坡遗址

这里埋藏着一座久远的村落。1953年,在西安东郊半坡村的偶然发现,洞开了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公社的聚落遗址,6800多年前的人类印记重见天日。这就是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以前来过。大门还是原来的样子。院子更齐整了,种了许多花木,添了几处雕塑。正如同学所说,本来人就不多,情期间更少,可以细看。我前面只有一个团队,再就是零星的游客,博物馆里经常我一人,在院子还被照相的游客抓了两次差。半坡遗址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作坊区。居住区边上有条防护沟,内分两片,每片一座大房子带多个小屋。储物窖位于各家房外,说明了生产生活资料的公有性。遗址大致揭示了聚落的社会组织、经济形态、婚姻状况、文化艺术等情况。

新石器时代温暖湿润,人类告别巢居穴处生活,靠河流安家农耕定居。在渭河流域存在一些原始群落,半坡氏族即其中一支。遗址位于浐河(渭河支流)的二级阶地,东靠白鹿原,西偎浐河,南望秦岭,依山傍水,土地肥沃,鸟兽麋集,草木茂盛,宜生息繁衍。半坡人实行族外对偶婚,“知其母不知其父”,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生活,氏族成员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男女老幼之别。男人狩猎、捕鱼、制陶、建筑,女人采摘、纺织、农桑、育儿,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后由女酋长定夺。介绍说半坡人容貌、身高、脑容量与现代人基本一样,因生存条件差,寿命在四十岁左右。他们体质特征与现代华南人一致,只有少数与现代华北人接近。难道半坡人的后代迁到了华南?

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教授所写的《中国古代文明化历程的启示》,就刻在半坡博物馆的门前。这篇短文刊载于《人民日报》,是权威观点。李教授认为,中国古代文明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从社会复杂化到古国诞生;从古国向王国转化;从王国到帝国建立。依半坡氏族所处年代、社会组织及经济形态推断,他们生活在社会复杂化阶段之前。2002年以后,在遗址意外发现了祭祀遗迹。博物馆说半坡人用立石、火烧和掩埋象征性陶器祭天礼地,又说在祭祀地发现了墓葬。《礼记·祭法》云“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用骍犊。”可这里没有发现牛骨,那这些墓葬是不是人牲呢?博物馆语焉不详。其实仰韶文化遗存中,用人祭祀不是什么稀罕事。

我感兴趣的是人面鱼彩陶盆。在半坡这个盆算个明星,在许多讲古代文化的书刊上出现过,上次见到它,就觉得熟悉。我到这主要也是来看它。这个图的含义有各种解释,“图腾说”“祖先形象说”“权力象征说”“巫师面具说”等等。这些说法反而进一步增加了它的神秘魅力。类似的鱼纹陶盆,博物馆里好几个。见我在认真看这个盆子,一个保安过来说,还有个更典型的陶盆,原件放在国家博物馆了,这里有个复制品。我请求他带我去看这个复制品,他挥手指了个方向,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终南山观音禅寺

到终南山这个寺,是同学推荐的。它在秦岭山脚,好歹算是野外,况且建于贞观年间,实打实的千年古寺了。

寺离我有七八十里。我先坐公交车到了城边,然后找黑车。司机洛川人,拿出一个苹果给我,我不吃,他向我推销起来,我告诉他老家种这东西好几十年了,这才作罢。中间又捎上一个妇女,又向她推销。妇女说她是旬邑县医院的护士,抗期间公园对医护人员免票,她带孩子出来见世面,她家的黄桃也卖不了。司机兴奋起来,拿出一叠子单据说,他主要是卖苹果的,跑车是副业。他算了账,一箱苹果卖多少钱,收购价、纸箱钱、包装费、快递费,我粗粗一听,销售利润竟比收购成本高出几倍。司机说他做的是高档苹果,只要有人买利就不小,但必须保证质量。他在外面推销,弟弟在家发货,买家可以无理由退货,钱到了他才按比例分给弟弟,退货损失由弟弟负责。护士迫切地希望由他代卖黄桃,坐了个车竟达成了合作意向。妇女带孩子去了秦岭动物园,黑车送我到了古寺。司机说退给我护士坐车的钱,我没要,他就说我回城不管多晚他都来接。

到了地方我想起来了,前几年我去大坝沟从这里走过,当时不知道有寺。古观音禅寺距今有1400年历史,贞观年间已颇具规模,文革败落,九八年由一游方尼师发愿复修,后逐渐扩建,目前尚不算大。因在终南山,风景很好。入寺参观要预约,我不知道,就当场扫码,算着进寺得傍晚了,沮丧中发现工作人员并不注意预约的入园时间,有绿码就放行,这样我就提前混了进来。

从入口到寺门有段水泥路,两边摆着地摊售卖秦岭特产,有葫芦灵芝核桃柿子,还有一种叫拐枣的东西,以前没见过。这里还是离城近,比秦岭深处要现代些,那里除了草药和野生小动物,还卖网兜装着的活蛇。这禅寺虽然很古,建筑却是新的,青砖黑瓦红门窗整整齐齐,有的墙上还抹了水泥。因为抗,各个殿都被栅栏封闭,烧香拜佛只能在门口。本来就不大,这样一会就转完了。有一面墙画着牧童寻牛,上有一诗“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一个僧人石像面壁打坐冥思。我觉得这诗奇特,回来查询是《禅宗十牛图》的第三图《见牛图颂》。十牛图是古代高僧“观众生之根器,应病施方,作牧牛以为图,随机设教”,我最终也没明白其复杂源流及深奥义理。

古观音禅寺的最大亮点是那棵银杏树,据传是李世民亲手所植,这树2019年成为网红,深秋通体金黄颇具皇家气派,国外都有名。许多人是为它而来。树在大殿后面台地上,要通过“浸月亭”才能上去。虽然有情,这里还是聚集了大量的人,好几个保安维持秩序,要求大家不要停留,可照相的人多,人流动就特别慢。我去的时间早了一个月,树叶还带着绿,也就没有满地黄叶,多只野猫盘踞树下。这银杏虽未达最佳形象,我总算看见了。银杏树后面有棵高大的柿子树,叶子已落,上面桔红满枝,一副丰收气象。

寺的出口是个小市场,主要是饭店,有些没见过的食物,犹豫半天还是没敢去吃。买了现做的牛皮糖梨膏糖。有不少摊子卖鸡翅木,价格便宜,可当地不产这个,就没买。本想坐乡村公交回城,人实在太多了,就打电话给那个司机,他还算仗义,虽自己没来,把我转给了另一辆车。

永兴

永兴坊是在魏征故居基础上新修的,离我住处才二里多,我晚饭后去了这里。

它是个“非遗民俗街”,里面挂着各色的灯笼。常见的圆灯笼少,多是圆柱体,颜色有红有黄。也许唐朝人喜欢挂这样的灯笼吧,看着很喜庆。民俗肯定包括美食了。这里虽有唱秦腔演皮影的,半天没动静,汉服集市关着门,“华清文创”没顾客,开门做生意的是一家扇子店,折扇纨扇花花绿绿各式的都有,有的很贵,我买了把最便宜的“陕西十大怪”。热热闹闹的都是各种美食店,省内各地特色食品基本全了,让人目不暇接,还有个陕西非遗美食博物馆。一个人能吃多少呢?客人多是边吃边玩,边吃边拍照。彬县御面馆的橱窗里摆着造型生动、色彩艳丽的面塑,感觉比胶东面塑还大气点,不输喇嘛庙里的酥油花。虽然晚饭吃了不少,我还是想吃点东西才不枉来一趟,买了两碗助消化的山楂酸梅冻,找个角落匆匆吃完,没品出什么味道。人最多的是喝“摔碗酒”的地方,碎瓦片一大堆,人得排队。这是陕南岚皋县接待客人的一种仪式,客人要把酒碗举过头顶,许下心愿一饮而尽,喊个“岁岁平安”,用力把碗摔碎,把一年的晦气带走。我瞅人少的时候也去喝了一次,不过啥也没喊,摔了一个碗,五块钱。那酒说是五度的桂花酿,喝后觉得不知是水里兑了什么,很难喝。可惜了那个碗。有个计数器,我是第8917999个摔碗的人,一个碗加上那点酒不知成本多少,怎么也超不过两块钱吧,这买卖赚头很大。临走了,我看到一种饼觉得很好吃,就买了几个,趁热吃了俩,剩下的打包。本来是去消食的,却又吃了一肚子东西回来。

同样食品,永兴坊要比回民街便宜。

< p>

作者简介:Laoch,垦利人。

作者/来源:东营微文化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ash:b28566a660a7073ce2ffb8ad1655a99bf6caadd1

声明:此文由 陕西法制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