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的地摊经济火了!摊贩和市民几多欢喜几多愁

摄影师,本地资讯创作者,旅游领域爱好者

8月5日,随着夜幕降临,娄底中心城区体育公园一幅热闹繁华的夜市图渐渐展开。灯光璀璨,人潮涌动,各色各样的小摊摆满整条街道,各种欢快的音乐夹杂着吆喝声此起彼伏,丰富的小商品、食物的香气和五颜六色灯光把这里装扮成一个“不夜城”,三三两两的市民汇集这里,尽情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物品,并感受美丽夜市带回的人间烟火气。

记者朱红专 摄

火爆的地摊经济

自“地摊经济”松绑后,摆地摊成为了一种新潮流。8月5日傍晚,记者来到体育公园地摊摆放点。夜市里摊位摆放成三条长队伍,摊位上各式的化妆品、清凉的夏季服装、精美的甜点、儿童玩具食品以及书籍等摊位可谓琳琅满目、一应俱全,市民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挑选着自己心仪的商品,欢快的音乐声夹杂着吆喝声,热闹非凡。

夏日的晚上,没有什么能比和家人朋友逛夜市更惬意的了。黄女士一家三口吃过晚饭后,开启逛夜市的模式,一家人时而靠近摊位,向摊贩询问价格,时而对新鲜的物品驻足观看。黄女士说家人非常爱逛夜市,大家能在逛夜市的时候找到与自己兴趣相投的物品,同时也散了步。她说自己比较爱在夜市里淘物美价廉的日用品或者是服装,老公爱看一些地摊摆放的娱乐项目,儿子则喜欢看玩具,“每次在逛夜市的时候,也能感受一下现场热闹的氛围。”黄女士说。

记者在夜市走了一圈,不少市民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忍不住驻足试一试,摊主们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市民刘琼经营一家淘宝店卖小饰品,疫情期间生意受到不小的影响,后来看到地摊经济非常火热,从来都没有做过线下生意的她也为此心动了,于是在夜市支起一个小小饰品摊。经营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很享受夜市摆地摊的过程,面对面的看着顾客挑选到心仪的饰品,她也格外开心。

正走着,一名正在唱歌的女士引起记者的注意,她的音响设备齐全,独自沉醉在歌声里。记者走进与其交谈,她介绍自己姓陈,因为有爱好唱歌的兴趣,所以就买了一套专业的音响设备,看到一些地方将音响设备搬到地摊经营唱歌,于是自己照搬这种模式,经营露天KTV,10元唱3首歌。她笑着说:“其实来这里摆摊,赚钱不是主要目的,希望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戒掉自己爱打牌的习惯。

”喜:摆地摊能缓解经济压力

夜市不仅仅是一个品尝美食、购置物件的好去处,更是众多摊贩再就业的舞台,这或许就是夜市的魅力所在。

图为市民在夜市挑选碗具

在夜市入口处,记者看到一名摊贩将自己的货车后厢摆满各式各样的陶瓷碗具,在车子旁,也摆了一些陶瓷碗具,不少市民围在车子旁选购碗具。该摊位的摊主告诉记者,自己是来自湘乡市的刘 星,今年38岁。往年在外主要是架高压线,由于是高危行业,所以平时能赚一万多一个月。但是今年受疫情影响,没有活做,“我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非常大,迫不得已,所以萌生出来摆摊赚钱的想法。”刘洪星无奈地说。他说自己是6月底开始出来摆摊的。针对国家支持摆地摊的政策,他很是感动,“今年的钱很难赚,摆地摊比租房做生意好,至少省去了房租费用、水电费用,无形中也是给我们减轻了一些压力。”他说自己每天都出来摆摊,有时白天就在市场内摆。谈起收入时,他算了算说,赚得最多的一天大概是500多元,最少的一天大概是100至200元,一个月大概有近5000元收入。他说这个虽然比不上之前的收入,但在特殊时期,勉强能缓解一下自己的经济压力。

随后,记者来到一位卖凉粉的摊位前,见到顾客正在排队购买,老板边做边热情地向顾客介绍自己的手工凉粉的特色。记者站在摊位后约10分钟,就卖出了8碗凉粉

图为姚伟爱在制作凉粉 记者严伯霖摄

趁她歇息的空隙,记者对她进行采访。她叫姚伟爱,娄星区水洞底镇人,今年41岁,原本做建材生意,今年行业不景气,赚钱很难,家里2个儿子在读书,经济压力很大。于是就从朋友手里学了成都手工冰粉手艺,合伙一起晚上摆摊。两人是6月9日出来摆摊。她介绍自己除了卖冰凉粉,还卖杨家滩面条。她说摆摊之后,每晚能卖完一桶凉粉,大约能赚400元,在体育公园最多的一次是赚了680元。说起赚钱时,姚伟爱说这不是最多的,最多的是端午节那天,与朋友在杨市街上摆摊时,一天赚了1100元,“当时我们整整3个小时,没有停过一下,”说起当天的情景时,她满是开心。她细细算了一下近两个月的收入,觉得还是能给自己缓解部分经济压力。

在交流中,姚伟爱告诉记者她是一名癌症患者,也是一位贫困户。听完她的介绍后,记者有些吃惊,从她的精神和做事麻利的手脚,根本看不出来她是一名病患,在交流中她说,其实想将自己最阳光最健康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这些年党和政府给予我很多的关怀,我很感谢,这次还给予我们一个这样的赚钱平台,让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姚伟爱饱含泪水地向记者说道。

00后女孩刘晶与朋友在体育公园摆了一个小摊位,开始人生第一次摆摊经历,主要卖些饮料、手工麻辣、小饰品供市民消费。她介绍每晚有200多元的销售额,这让她尝到首次创业的喜悦。

忧:“地摊经济”还需放管结合

为搞活街头经济,重燃城市烟火味,今年6月初,市城管综合执法局按照“不扰民,不影响市容,不阻碍交通,不损坏公共设施”的原则,放宽夜间流动摊担的管控,在商业广场、公园广场周边设立跳蚤市场20余处。

随着“地摊经济”的放开,有越来越多创业者加入这支队伍。在采访中,大多数摊贩对“地摊经济”的松绑表示支持,但也有部分摊贩提出一些管理的建议。“我希望相关部门能对摊位的位置进行合 的管理,让每个位置好的摊位都轮着来。”姚伟爱谈到摊位的位置问题,立刻提出自己的建议。她说很多摊主为了占到一个好的摊位,下午1点多就要出来占位置,去晚了就只能摆到靠后的位置,生意自然就不会好,如果靠前的摊位每3天轮一次,那么摊主就不会为占位置而苦恼了。在采访中,有不少摊贩有着与姚伟爱同样的苦恼。

在夜市里,市民对“地摊经济”也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城区某中学教书的陈先生表示,摆地摊,首先给环卫工人造成大量的压力,希望不要占道经营,影响交通,或者垃圾随处倾倒。市民刘先生说,希望摊位区域要有管理人员,有统一的展示台,优美的环境,井然有序,方便休闲,整洁卫生,让每一个消费者来到地摊消费,都是舒心愉快的购物体验。

对于如何保障地摊商品的质量等问题,在娄底某单位上班的王先生略有担心。他说,这些地摊会不会卖“三无”商品、违规商品?从事食品销售的摊点经营者,食品安全有无保障?这些都需要监管部门考虑到,他认为让“地摊经济”点亮“城市烟火”,并不意味着随意占道摆摊。规范地摊经营,是为了更好地做好服务、保障民生,使城市的烟火味更旺、更健康,同时助推我市创文工作。晚报消息 (记者 朱红专)

来源:娄底晚报 记者 朱红专

Hash:341b7322c8580a9a6126dd463e4f982f0b92cdc3

声明:此文由 隆回视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