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杂格,这是来自故乡的独特味道,这是属于那个小城的风情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豆浆油条是原配,可是,对于我们阳城人来说,杂格和油条才是最佳搭档。或许很多人会疑惑,杂格是什么,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奇怪。对啊,其实它就是一种带着本土气息的美食,看那个小贩声音亮堂堂的来一句,杂格嘞,香喷喷的杂格嘞!那可真是香死个人喽!接下来,我就要给你们介绍一下杂格这个令人垂涎的美食。

它就是一种带着本土气息的美食

作为一名九五后,早就已经过完了懵懂的时期。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几毛钱的小零食都可以让我满足,更不用说几块钱的杂格,每吃一次,那都会无比的珍惜。每次都暗暗地搓搓手,双手殷勤的端着碗,仿佛怀里捧着个宝儿似的,眼睛瞪着贼亮,生怕那碗飞了或者跑了。只有当时懵懂的自己能想象得到,脑子里有多兴奋,幻想着我大开吃戒,香味窜鼻的情景。端上桌子,开吃喽,左手拿着筷子,右手拿着黄色的,又大又软的油条,仿佛一个战士拿着他的盾和剑,严肃而又认真,对呀,他和自己的食物进行着一场庄严的对决,这是饭桌上的一场考验。

他和自己的食物进行着一场庄严的对决

呀!它怎么这么香,扑入口鼻的就是浓浓的骨头的香味,香而不腻。这个骨头汤,是大爷大叔们早上早早起来,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去熬制,他们将所有的骨头精华全部都融于汤中,再将准备好的羊肉去除肥肉和筋膜,洗干净,切成丝,然后将萝卜洗干净,切成一个一个的薄片。紧接着,将早就准备好的宽粉和猪血连同萝卜,羊肉一同放进去,用小火慢慢地熬制。待熟了之后,你会发现粉条和萝卜的清香,猪血和羊肉的鲜嫩汇合于一体。爱吃辣的朋友们使劲儿加辣椒,钟爱蒜香的朋友们加蒜汤,然后再大声朝店家吆喝一句,来两个油条哎,那可真是舒服的紧!

浓浓的骨头的香味,香而不腻

杂格入口鲜滑多汁,油条的酥软和骨头汤的浓香搭配在一起,简直是人间美味。对我来说,最为推荐的吃法是将油条稍稍浸泡在汤里,拿出来的时候汁水四溢,稍稍咬一口,骨头汤的香味进入你的味蕾,这是一种殿堂级别的享受。左手油条,右手拿着筷子吃杂格,自有一种身处于闹市洒脱满足的意味。这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对你的味蕾最大的拷问和重击。吃到最后,只剩杂格汤了,端起来大口大口的直接喝下去,那怎叫一个爽字了得

自灵魂深处的,对你的味蕾最大的拷问

像杂格这种美食,它的高峰是在早上六七点,以及晚上的八九点。早上学生上学,成人上班,小摊的阿姨或者叔叔都很俭朴,他们仿佛生怕顾客吃不饱,所以,卖的杂格也是足够多的分量,每每都是那么大的一碗,足够支撑你很长时间。那么 的一锅杂格,浓浓的香味,带着那个城市的烟火气息,特别浓郁,学生家长都爱吃,热热闹闹的吃一碗,拍拍肚子兴高采烈地走,这也给他们一天似乎都带来了好心情。晚上下班或者放学,来吃一碗杂格,路上的寒凉之气瞬间被冲散地干干净净。一来一往,店家和顾客混的熟了起来,自然不需要顾客说什么,大爷大叔们自会知晓,这般的默契谁人能有?怕是其中的乐趣只有他们能懂。

那么大的一碗,足够支撑你很长时间

像这样卖杂格的小摊在阳城有很多,街上,小吃城里,巷子背后等等等等。杂格文化也是由他们所发展起来的,一代又一代,曾经的我傻乎乎的以为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等美食,这般美味,怎会有人不知晓?可只有长大了才知道,杂格是属于阳城的,是自己的。美食带来的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它承载着的是这个城市里许许多多的过客和故事,来来往往度着的是无数个日日夜夜,更是来自那个城市里骨子里的风情,哪怕我去了外面去上大学,依然是这样,这是骨子里所带有的,我所热爱的,跑不掉的。

我所热爱的,跑不掉的杂格

外面的世界真的特别美好,霓虹灯照亮的世界,天也很蓝,人很多,美食有很多,种类很多,名字很好听,叔叔阿姨同学都很热情。可我知道,我最宠爱的,还是故乡那一碗冒着热气腾腾的杂格;那个名字很奇怪,带着本土气息的杂格;那个让我看惯了霓虹灯照亮的小吃,到最后,依旧让我无法忘却,并久久驻足的那碗香喷喷的杂格。我终于明白,让我怀念的不仅是它的浓香,更是浸于其间,和它仅仅融为一体的可爱的人。三毛热爱撒哈拉沙漠,将其称为是自己的第二故乡。阳城自是我的最深爱的故乡,无可替代!

Hash:8b030d753c8fed72706f4e34fdf73f814495afb0

声明:此文由 慕烟庭风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