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美食 | 孙国华:荞面疙瘩儿靓武乡

葱丝辣子通鼻香,荞面疙瘩儿靓武乡

这是武乡洪水一带流行的一句俗语,说的是九月九重阳节时,家家户户吃的一种传统的食品,这种荞面疙瘩儿,其实就是太原人们说的猫耳朵。武乡为啥在重阳节这天吃荞面疙瘩儿呢,九九重阳正是丰收之际,寓意着喜尝新粮之意,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九月九,荞面疙瘩儿吃几口”的说法。荞面固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在金色的秋天、硕果累累的秋天,人们食用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食俗是随着人事的交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推动演变的,但是,不变的是乡音、乡情和乡俗,以及乡土文化、优良传统和不可或缺的成长中的精神营养。

荞面是由荞麦磨成的面,荞麦的生成期特别短,从种到收大约三个来月时间,一般是割了麦子以后抢种一茬荞麦,收了荞麦以后,再种麦子。所以,荞麦是农作物中最省时最省地还不用打理的物种,它最懂的农家的辛苦,在空隙中奉献着自己的一生。荞麦一身是宝,荞麦面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有保健功能,能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降尿酸、明目护肝、美容瘦身,就连荞麦皮都是作枕头的最佳材料,荞麦杆还是生火做饭的好柴火。

高山峻岭之上,荞麦以丰腴的身姿婆娑摇曳,把媚眼抛向了故乡的上空,还有这块红色的土地。荞麦花开时节,朵朵奇葩、淡淡幽香 ,满满清气。人们喜欢荞麦花开的优雅 ,更喜欢荞麦面带给人们的味觉惊喜。它婉如月、素白、肃穆,像星光下的冷美人,着一身褐红色薄如蝉翼的纱裙。看着让人美在心里,美在骨髓里,美得让人室息。它的花瓣含情脉脉的竟相开放着,暗送秋波,像怀春的少女,温柔体贴,秀气可人。它又以青春的迷人诱惑,用斑斓的色彩获得人们的芳心。更像一幅幅烂漫无暇的油画,漫山遍野,一片雅粉,赐予人们美好的憧憬。它的美以它的叶绿、花白、茎赤、子黑、根黄,五方之色称霸植物界。它的体内藏着的精气、内涵,它给人类的无私的精神。它脾气好、温驯、顺眼、还长得也齐整。由着自己的性子,漫不经心的种,却见风就猛长,两三个月后,站在地头放眼望去,犹如万马奔腾,又似波涛汹涌。一则谜语说:“红杆杆,绿叶叶,开的白花花,结的黑蛋蛋。”这就是完美的荞麦。

荞麦分甜荞麦和苦荞两种,我们说的桥面疙瘩儿就是用甜荞麦做的,苦荞麦面一般是作灌肠的,现在的苦荞又有了新的市场,制作成苦荞茶,身价成倍的上涨。桥面疙瘩儿,太原人叫桥面猫耳朵,也有地方叫麻食或疙坨儿。在山西面食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更是山西面食中的姣姣者。武乡的荞面疙瘩儿的做法是,将荞面揉好后,搓成指头粗细的条状,掐成豆大小块,在左手心上搓捻成小花疙朵,叫“辗疙瘩儿”。吃桥面疙瘩儿时一定要配上葱丝辣子才算正宗。

武乡人都知道,葱丝辣子着实是家乡的一道传统佳肴,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妇孺皆知,老少咸宜,誉满武乡圣地。离开家乡之后,好久没有品尝过这道美食了,甚思想念,期盼时时。记得十多年前的正月,在鑫四海酒店参加过一次老乡聚会,组织人是徐国胜经理,那次有专门从武乡带来了枣糕、干饼子和葱丝辣子,都是正宗的武乡特产。当葱丝辣子端上来时,人们的眼睛都开了花儿,稳、准、狠一人一筷子就没了,尽管吃的不尽兴,但是勾起对家乡那种无限的思恋。

武乡的辣子,不仅是辣而且特别的香。是地处太行山脉旱地里长出来的,和武乡的人一样,有一种毅力坚强的品质,淳朴善良、豪爽耿直的性格,体现出娇人的内涵。

60种太原美食告诉你什么是山西味道

Hash:a5b864da2bc282ac1acf3ec3223e3f9ffa0b3f19

声明:此文由 太原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