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四大小吃,记忆中老家的味道!

唐县碗肉

顾名思义,碗肉就是一碗肉,如同狗不理包子。实际上远远不是这个意思,碗肉的历史非常颠簸。听老年人讲过,碗肉来源于五八年,当时食堂盛行,经济匮乏,别说吃肉,平时锅里油水都很少见,过时过节杀个猪,羊,每一滴猪血都会被放在生产队一口庞大的铁锅,开饭的时候,食堂管理员颠着豁口铜勺,看见俊媳妇就肉多汤少,瞅着壮劳力就汤多肉少,人人一磁碗,所谓碗肉就是这个来历。虽然后来人们生活条件提高了,但印象中的那碗热腾腾,香喷喷永远吃不够的肉还是最香最解馋的好东西,有很大的怀旧情节在里面!碗肉的名字就这么流传了下来!成了一代人向往美好生活的烙印!

唐县碗肉是一种汉族小吃煎饼软糯可口,汤汁浓郁香辣

搭配唐县当地养的羊羔宰杀后的美味羊杂

那味道会让你回味无穷、唇齿留香。

煎饼一般都是玉米面做的,也有小米面的,一般家里做的还会有五谷杂粮做的,营养会更丰富!

羊杂、高汤,看似简单实则有秘密煨汤

一般情况下会加些香菜提香去膻,这样味道更美。尤其是在寒风凛冽的时候,滚烫的味道会让你遍体生温,身心舒畅。

羊头肉碗肉有什么特色呢?碗肉的灵魂——羊头肉、羊肠、羊肚! 碗肉碗肉,灵魂就是肉!唐县人吃羊肉最爱羊头肉和羊杂!

首先要食材选得精,清洗要严格,更要放上祖传的老汤,最后经过几小时的炖和一晚上的泡,不香都难!切肉: 别小看这切肉的功夫,碗肉好不好吃,跟肉的肥瘦配比有很大关系,碗肉师傅总要根据不同的羊头,选择下刀的方位。

浇汤: 老汤、各种调料,调制汤底。然后在切好的肉上一遍又一遍的过汤,一是把肉热透,二是让肉入味儿。再舀一勺辣椒酱,加羊油,泡上煎饼,就可以入口啦。

唐县碗肉的老汤,凝聚着时间带来的醇香,自制辣酱和羊油在汤中化身为一种独特的辣椒油,随着火红的汤气不断升腾,碗肉的香味充满了不大的铺子。

唐县烧饼

在唐县吃碗肉,饭店的邻居肯定是卖烧饼的!唐县县城是缸炉烧饼

“吃饱了没?没有的话,咱们隔壁有烧饼,可好吃了……”老板满脸笑容,总会热情的向你推荐!

缸炉烧饼是唐县特色小吃之一。以缸横卧,内壁贴饼,外温内烘是其独特的制作方法,缸炉烧饼呈圆鼓形,色焦黄、味鲜美,香酥可口,别有风味,是外地游人极喜爱的食品。随着时代进步,不少缸炉改进成铁桶的,更利于加热!加工工序不变!

古人有诗赞云:“城府千层四方方,芝麻万点心计长。奈何八卦炉中烧,纵到唇边更放香。”

用料相当讲究,必须用当年新产的精小麦粉!

加入新鲜的食用油

芝麻必须炒熟去皮

烧饼,作为一种大众化食品,深受大家喜爱,食品是否美味可口不但取决于原料的选取,而且还取决于其制作工艺,缸炉烧饼的制作方法,分以下步骤:手工和面、制油酥、用手插酥、揪剂子、做烧饼坯、拢火刷缸降温、贴烧饼、开火控温刷油,经缸炉外烘内烤均匀升温烤制而成。出炉后的烧饼呈园鼓形,散发着芬芳气味,色焦黄,味鲜美,香又酥可口,独具风味。

唐县焖子

吃唐县烧饼,老板还会热情的招呼您吃唐县的焖子!

唐县焖子是有名的汉族传统小吃之一,是一种肉类熟食。由精选的瘦猪肉和山药面粉灌制而成 ,不肥不腻,香味浓郁

精选的瘦肉加些许肥肉,和山药粉和一起,加入独家秘方调料,用肉汤熬制而成!

它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它由精选的瘦猪肉和山药面粉灌制而成 ,不肥不腻,香味浓郁。

传说及故事

焖子不仅今人爱吃,更有悠久的历史。据传说,焖子形成于宋代,为曾任定州知州的文豪苏东坡所创。

东坡在宋哲宗元佑八年(1093年)十月,来到定州任知州。苏东坡到任前,定州周边的曲阳望都、唐县、新乐无极等县入夏以来一直无雨、大旱,到了秋季却又连雨成涝。一年两灾,灾情严重。苏东坡到任后,一面向皇帝写奏折要款救济百姓,同时亲自率人带粮食和肉等深入到各村赈济灾民。

苏东坡每到一地,便为灾民煮粥煮肉。可灾民多,肉食少,为了让灾民都能吃到些肉,补补虚弱的身子,苏东坡望着煮肉的大锅想出了代替的办法。他命人用肉汤放稍许碎肉,再放进当地棱子面(荞麦面)熬制成块状,然后切块分给灾民。这样,有限的肉食能让更多的灾民食用。这种食物在赈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其做法便也流传了下来。后来,人们称这用肉汤碎肉与棱子面或红薯淀粉及其它面熬制的食品为"焖子"。

唐县焖子香味独特、加工考究、色泽美观,外表油光、结构紧密、有弹性,切开后肉和淀粉红白相间,入口香、糯、滑,加热后食用口味更佳,是唐县人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在唐县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爱吃焖子

焖子,在民间又称“灌肠子”是唐县人过年必备的美食,进入腊月杀年猪之后就是灌肠,自己做的淀粉,自家养的肥猪,宰杀后的鲜猪肉。煮肉之后的肉汤调和灌肠用的馅料。猪的大肠小肠早已洗的干干净净,刮除内壁的油脂,把肠子的一头提前用细绳扎紧,把已经调好的馅料灌入,灌满后另一头也扎紧,放入身边滚烫的开水锅里,煮熟了捞出来,放凉后就可以食用了,过年能吃灌肠,才是真正意义的过年,吃灌肠才是家乡的味道,记得每到过年,早就盼上了父母亲那锅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灌肠,母亲捞出第一根,总是要先共享老天爷和家里的祖宗牌位的,那是一份发自心底的尊重和感恩!孩子们则是迫不及待的不等到肠子凉下来就一人一根,那才叫香呢!

炸糕

金黄焦香的黄米面炸糕,是唐县人的最爱!

取当年的新黄米面和糯米粉拌匀

醒一段时间后再上笼屉蒸熟

取下来,反复搅拌!放入一定食用油

做成剂子

包入提前做好的红豆红枣馅儿

往油锅里一放“刺啦”一声,一股香气扑面而来!那香脆黏糯,让人心醉神迷的滋味儿!

唐县油糕,是以黄米为皮,枣泥和豆沙等糖料为馅,经油炸制成的食品,是很有特色的唐县小吃

因糕与高谐音,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人们往往在年节或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过生日,老人寿诞,起房盖屋时食用,故又称年糕,喜糕!

多年来,油糕伴随着人们送旧迎新,庆贺道喜,成为唐县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黄米面油糕的特色:此糕外脆里嫩,软黏滑润,香甜适口。

Hash:374b7a3723e21d343d1a83655fbb666ac09c8ce4

声明:此文由 指尖上的我们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