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七大小吃:其中沙县小吃占大半,你还知道哪些呢?

三明市,福建省辖地级市,位于福建省中部连接西北隅,东依福州市,西毗江西省,南邻泉州市,北傍南平市,西南龙岩市。三明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今天给大家介绍三明七大小吃,看看你知道哪些。

1 沙县拌面

沙县拌面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点,属于闽菜系沙县小吃的一道招牌菜,一般与沙县扁肉搭配成餐,具有香味浓,色泽鲜,原料简单,烹饪方式易掌握的特点。沙县拌面用的面条是最讲究的原料,一定要选择高筋面粉或者优质中筋面粉,加适量的水和少量碱与盐发酵而成的。

2 沙县扁肉

沙县扁肉是由馄饨演变而来的,是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的一种传统地方名点,属于闽菜系。各地对馄饨的叫法不尽相同,比如四川称“抄手”,广东称“云吞”,武汉称“包面”,江西称“清汤”,江苏称“淮饺”,新疆称“曲曲”等等。南北扁肉有很多,而大多数食客都觉得沙县小吃很有名,在沙县琳琅满目的美食中,扁肉是最有人气的小吃,它早在1997年就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称号。

3 夏茂芋包

夏茂芋包是一道三明的地方小吃,夏茂芋包独具特色,名闻遐迩,这同夏茂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出产的芋子特别嫩有关。锅加水烧开,入芋包煮熟捞起,加酱油、味精麻油、猪油、红酒拌均,加葱花即可食用。或捞起盛入加好上述调料的汤碗中,加入少许醋、胡椒粉做汤菜吃亦可。

4 郑湖板鸭

郑湖板鸭是福建沙县的一道特色名吃,属于闽菜系。沙县板鸭其中又以郑湖板鸭最为著名。郑湖板鸭是沙县板鸭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是沙县小吃的特色产品。郑湖板鸭用农田中放养的半番鸭制成,肉质优良,营养丰富,用料考究。用传统方法加工的板鸭成品肉质结实,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很有嚼头。其特点,一是肉厚,一般要用2250克以上鸭子制作;二是风干时表皮抹上一层芝麻油,增加香味;三是:烘烤时用茶籽壳,成品香气浓郁。

5 沙县烧麦

沙县烧麦是福建省著名的小吃。沙县烧麦于山西太原,古称“稍梅”,因收口处褶皱簇拥,形似梅花,故名。后制作师傅移居沙县,传承至今,因语音变易称为烧卖烧麦)。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喷香可口,兼有小笼包锅贴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

6 沙县鱼丸

沙县鱼丸,福建沙县小吃之一。沙县鱼丸在当地独具特色,自成一家。 鱼丸,又称“鱼圆”、“鱼腐”、“鱼脯”,是用鱼肉斩茸,加蛋清、淀粉搅拌上劲,挤成小丸子,入微沸水中煮熟而成。传为北宋名相王安石家厨江西赣州人曹春仔所创。有的还包上猪肉馅或虾肉馅,十分鲜美。

7 宁化生鱼脍

宁化生鱼脍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名肴,属于闽菜系。产自福建宁化而得名。鱼生不仅是宁化的名吃,也是中国的传统名菜,至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了。在古代,它被叫做“生鱼脍”,《诗经》中“庖鳖脍鲤”即是明证。为了消除生鱼肉的腥臊,古人用调料佐食,如周人春天食脍要加葱,秋天食脍要添目芥酱,即《礼记》中记的“脍,春用葱秋用芥”。而唐代食“生鱼脍”已发展为一种时尚。当时不但诗人文豪都有一手绝妙的制作鱼脍技艺“操刀响捷,若和节奏”,后来甚至连唐玄宗李隆基也是能手。

Hash:04c64075b593137e54a9762e5ac66711e6f08469

声明:此文由 小鸟话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