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注沟,刘墉故里!韩信坝、小妹冢、顷王冢、清爱文化园......

走马注沟现代农业发展区看发展

这里有丰厚的历史底蕴!是清代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故里。

在潍河岸畔的韩信坝月驻足,遥想1800年前的潍河岸畔古战场,可想到当年战旗猎猎、驰骋拼杀的惨烈场面。想当年楚汉战争的潍水之战在潍水岸畔上演,韩信在潍河大坝上排兵布阵,借力潍水和巴山的“地利”让项羽第一悍将龙且惨死潍水河畔。如今,已成为潍河一大风景——韩信坝,仍是潍河上拦水泄洪的大型水利设施。

走近小妹冢、顷王冢旁,看着30多米高的坟上杂草丛生,槐林丰茂,脑海里禁不住再现出帝王兄妹上演的那段感人故事。闻知汉顷王刘璋病死后,其妹迁里迢迢,匆匆前来看望兄长,一路奔波劳累,可就要到达顷王府时,却因突然病死于离顷王府仅一里之遥的路上,无缘见到亲哥哥而抱撼离世。仅仅一里之隔的兄妹坟冢,如今成为了国家级文物保护遗迹

置身清爱文化园里,看着一面面介绍刘氏家庭清明廉政的展板,顿感清风徐徐。以刘统勋、刘墉父子为代表的刘氏后代,为官清廉,昭显史册,名扬天下。如今,位于逄戈庄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清爱文化教育园,成为了一大文化风景。

正是看到了这里的深厚文化积淀和现代农业区位发展优势,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于2015年成立了注沟现代农业发展区。如今,3年过去了,这里发展起了李家埠的千亩采摘园、东注沟的鲜食葡萄采摘大棚、前沙沟的荷塘月色等现代农业和创意农业发展示范园,借势浓厚历史文化的不断挖掘,如今,这片热土上的经济社会发展正风生水起。

下面从“历史沿革”、“现代农业”、乡村文化旅游、“民生事业”和“乡村建设”等五大篇章,带您走进注沟现代农业发展区。

注沟历史沿革篇

注沟现代农业发展区建国以来历史沿革

时间

历史沿革

1951年

高密县第十三区(方平)。

1955年

第十三区改为注沟区。

1958年

撤区改乡,撤销注沟区,成立注沟乡、水西乡;同年,注沟乡、水西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

1959年

红旗人民公社改称水西人民公社。

1982年

水西人民公社改称注沟人民公社。

1984年

撤社改乡(镇),撤销注沟人民公社,成立注沟乡(辖25村)、方市乡(辖20村)。

1994年

撤乡设镇,撤销注沟乡,设立注沟镇。

2001年

方市乡并入注沟镇。

2007年

注沟镇并入柴沟镇。

2015年

注沟现代农业发展区成立,原注沟镇45个村从柴沟镇划出,划归注沟现代农业发展区管辖。

1958年2月,撤销注沟区,成立注沟乡、水西乡

1958年10月,注沟乡、水西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

1984年,政社分开,成立注沟乡、方市乡

2015年3月,注沟现代农业发展区成立。市委、市政府出台意见,支持注沟现代农业发展区加快发展

现代农业篇

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引领模式,按照“培植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带动农户”的思路,着力培育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探索出打造现代农业高地的新路子。西部区域,发挥濒临潍河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潍河滨河大道特色农业景观带,发展特色林果、大棚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中部区域,沿纵贯南北的注田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示范带;东部南部岭地区域,发挥传统产业优势,以黄烟农场为依托,巩固发展黄烟生产基地。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培育流转主体,完善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培育发展了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李家埠村建设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发展特色林果种植,发挥现代农业示范作用

前沙沟长乐荷香田园综合体,集休闲观光、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农家乐等于一体。

东注沟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设潍水龙珠葡萄庄园

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巩固提升黄烟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注田路无公害蔬菜种植

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篇

坚持文化旅游与乡村旅游同步推进。重点围绕潍河特色农业景观带、李家埠现代农业示范园、长乐荷香田园综合体等,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休闲采摘、新六产等田园综合体,以节会、山会等形式,提高注沟旅游活跃度,乡村旅游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注重打“刘墉牌”,唱“文化歌”,挖掘以刘墉为代表的刘氏家族清廉爱民、官德家风思想精髓,打造了清爱文化园。保护开发顷王冢、汉墓群等历史文化遗迹,深度挖掘汉文化保护区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发挥潍河原生态优势,开发潍河旅游资源,依托“韩信坝月”、“淮沙落雁”等景观,打造潍河休闲旅游景观带。

潍河文化旅游节暨李家埠大樱桃采摘节

徜徉樱桃园,体验采摘乐

举办民俗山会,提升旅游活跃度

逄戈庄农民丰收节,共享丰收,记忆农耕

深入挖掘以刘墉为代表的刘氏家族清廉爱民文化,打造清爱文化园,该园区已被授予市级党性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

清爱文化园内景

潍河景观

潍河桥头公园

民生事业篇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灌溉条件,解决全域灌溉问题;新修潍河滨河大道、注田路南段、横一路西延段、9号路、大寨路西延段等道路80余公里,完善道路网格化,拓展发展空间。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投资4000多万元,实施了注沟中小学新建与改建,完善教学设施;筹集资金30多万元,设立了“崇学向上教育基金”,用于资助贫困教师和特困学生。投资110万元,改建了敬老院,新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刘戈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选派有经验、有能力的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对子,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扶贫脱贫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同时,扎实抓好了社保、救助、养老等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切实把好事办实办好。

新建的注沟中小学启用,进一步改善全区办学条件

首届崇学向上教育基金发放仪式

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建设老年活动中心

加强区内道路建设,拓展优化交通

新修建的滨河大道,成为潍河沿岸一道亮丽风景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农家书屋,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乡村建设篇

实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农民安居乐业幸福家园。落实“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要求,全区环卫一体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综合开展农村旱厕改造、畜禽养殖规范化治理、“小散乱污”整治等工作,进一步改善了村庄环境,保护了良好生态。按照“点、线、面”结合的要求,以美丽乡村示范点为支撑,规划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片区,加快建设核心路线景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李家埠美丽乡村示范点

推进环卫一体化,保持村庄环境整洁

加强村内道路建设,改善村民生产和出行条件

增植补绿,提高村庄绿化水平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进入新时代,注沟现代农业发展区党工委、管委会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带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继续开创注沟现代农业发展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新局面。

记者孙万前 通讯员郑健 刘奎德

北京又一条传奇胡同,传说刘墉曾在此居住,还是《大宅门》外景地 刘墉

前几天介绍东四胡同群的时候有朋友跟我提到了礼士胡同,它同样也是一条传奇的胡同,历史上住过名人、拍过电影电视剧,还曾作为外国驻华使馆驻地 。

礼士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南部,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南有支巷通演乐胡同、灯草胡同,北有支巷通前拐棒胡同,属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再往西过东四南大街对着的就是报房胡同。

之前听有的游客朋友以为,“礼士”这名字起得挺好,礼贤下士嘛。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儿。胡同明朝时属思诚坊,称“驴市胡同”,又称“骡市”。顾名思义,这里就是一个牲口交易市场,胡同因此而得名。清朝时属镶白旗,宣统年间驴市废除,人们觉得名称不雅,文人墨客就按其谐音改为“礼士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关家大院”并入,次年WG改称“瑞金路二十八条”,后又改回原来的名字。小小的胡同也展现了中华文化

胡同长723米,宽7米。清代镶白旗护军统领曾设于此。我打小就挨这片晃悠,小时候李保田老师主演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火得一塌糊涂,大家都说刘墉府就在礼士胡同,但是是哪个院谁也说不清。别说别人,我很多年一直以为129号院这气派的大宅子就是刘墉府。打我记事儿起就大门紧闭,听说经常有古装戏在里面取景。别说现在管得严了,我小时候也没进去过。若干年后才知道,电视剧《大宅门》第一部的部分外景就是在这里拍的。

很可惜,这个宅院不是刘墉府,也不是他父亲刘统勋的宅邸,而曾经是清末武昌知府宾俊的宅邸。民国时期日本投机商李彦青趁日本大地震之机贩大米发了横财,将宅邸买下,曹锟当政时找了个由头把李彦青枪毙,这座宅子也转手卖给了天津盐商李善人之子李领臣,李领臣请朱启钤的学生重新设计,基本上奠定了典雅的风格。解放后,这里还曾作为印尼驻华使馆,后又为中国青年报社和电影局使用。如今粉刷一新的宅门紧闭,挂着“谢绝参观”的铜牌,是北京文物保护单位。

123号原为清代大学士敬信宅邸,民国时作为蒙藏院。曾经是“礼士小学”,现在是灯市口小学低年级部。

那么刘墉府在哪里呢?官方在胡同西口的介绍上写“43号据说是清代大学士刘墉的住宅”。但是清末震钧所著《天咫偶闻》曾记述:“刘文清公(刘墉)故地在驴市胡同西头,南北皆是。”意为刘府在礼士胡同西头,占据了南北院落。他还记述曾经看到过宅子南面墙上有一块石头刻有“刘石庵先生故居”字样。另外一种说法是刘墉府邸在胡同的最西头,比129号院还靠西,旧址早已无存。

另外在清代嘉庆年间进士童槐撰写的《今白华堂诗录·咏怀》中曾描写:“海岱瞻山高,风尘苦身贱”。自注云:“海岱高门第,御赐刘文正句也,时寓驴市胡同刘氏之北宅。”指的是刘墉父亲刘统勋的故宅,今天看大概在礼士胡同70号的位置。

那么43号院呢?在胡同靠东头的位置,里面早已经被私搭乱建变成了大杂院,不好打扰居民也就没进去(而且我这么多年也没进去过)。门口狭小,也没有石阶,但是从两侧的上下马石和“石敢当”来看,曾经住在这里的也非常人。很幸运,从我小时候这里就有的上马石在数次改造过程中没被拆走。

PS:刘墉(1720-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是名臣刘统勋长子乾隆十六年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他的书法造诣深厚,是当时著名的帖学大家,有“浓墨宰相”之称。

======================

【作者:沙漠玫瑰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200余座城市。

刘氏家书影响了千万家长、老师的育子方针与教育理念,也改变了千万学子的人生态度和生命视野——《刘墉励志珍藏系列套装》 刘墉

作者:刘墉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7月

书籍简介:

刘墉以一封封亲切的亲笔信,写给刚考上纽约史岱文森高中的儿子刘轩,信中针对儿子每日生活所遭遇的事件加以发挥及引导,寄理于情的字字句句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教诲与期许。这些刘氏家书影响了千万家长、老师的育子方针与教育理念,也改变了千万学子的人生态度和生命视野。多年以后,当年的高中生刘轩已经长大成人,他首度“回信”给父亲,在每封信函之后,写下成年后的自己对父亲当年教诲的异样反思、多维解读。父情子心相互辉映,育子经典历久弥新……《创造自己(励志珍藏)》是影响千万人的励志家书,这是激励千万人的人生参考。

详见 八桂书香网:http://www.gxbgsx.cn/ebook/show-24757.html

刘墉自由行旅游攻略

  • 大美注沟,刘墉故里!韩信坝、小妹冢、顷王冢、清爱文化园......

    走马注沟现代农业发展区看发展这里有丰厚的历史底蕴!是清代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故里。在潍河岸畔的韩信坝月驻足,遥想1800年前的潍河岸畔古战场,可想到当年战旗猎猎、驰骋拼杀的惨烈场面。想当年楚汉战争的潍水之战在潍水岸畔上演,韩信在潍河大坝上排兵布阵,借力潍水和巴山的“地利”让项羽第一悍将龙且惨死潍水河畔。如今,已成为潍河一大风景——韩信坝,仍是潍河上拦水泄洪的大型水利设施。

    2022-03-16
    1630 93
  • 北京又一条传奇胡同,传说刘墉曾在此居住,还是《大宅门》外景地

    前几天介绍东四胡同群的时候有朋友跟我提到了礼士胡同,它同样也是一条传奇的胡同,历史上住过名人、拍过电影电视剧,还曾作为外国驻华使馆驻地。礼士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南部,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南有支巷通演乐胡同、灯草胡同,北有支巷通前拐棒胡同,属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再往西过东四南大街对着的就是报房胡同。之前听有的游客朋友以为,“礼士”这名字起得挺好,礼贤下士嘛。

    2022-03-16
    1188 97
  • 刘氏家书影响了千万家长、老师的育子方针与教育理念,也改变了千万学子的人生态度和生命视野——《刘墉励志珍藏系列套装》

    作者:刘墉出版社:接力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7月书籍简介:刘墉以一封封亲切的亲笔信,写给刚考上纽约史岱文森高中的儿子刘轩,信中针对儿子每日生活所遭遇的事件加以发挥及引导,寄理于情的字字句句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教诲与期许。这些刘氏家书影响了千万家长、老师的育子方针与教育理念,也改变了千万学子的人生态度和生命视野。多年以后,当年的高中生刘轩已经长大成人,他首度“回信”给

    2022-02-22
    1782 39
  • 礼士胡同的真假刘墉故居

    提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慢说是这里的老人,就连礼士胡同小学的小朋友,都以天天沾中国最著名的罗锅的仙气儿为荣。刘宝瑞的《君臣斗》和李保田的《宰相刘罗锅》尽管都是故事里的事,但刘墉住在这里却是正史。这个地方,就是礼士胡同。从东四路口往南,不多远,有条向东的胡同,叫礼士胡同,是京都小有名气的里巷。"礼士"二字让人想起"礼贤下士"这个成语,是很文雅的名称。其实,

    2022-01-10
    655 69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