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宗乘之庙

AAAA级旅游景区

普陀宗乘之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四年后建成,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庙宇,因仿拉萨布达拉宫而建,俗称小布达拉宫。这座寺庙内大小建筑约60处,殿堂楼宇,星罗棋布,依山面水,巧于利用地势和景物衬托,布局灵活,又不失庄严肃穆。主体建筑大红台,通高43米,台中央万法归一殿是主殿,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极其雄伟壮观。底部因三层群楼合围,影阴暗,光照对比鲜明,造成了宗教森严肃穆的气氛,是宗教建筑上的瑰宝。近年来,在大红台上的“御座楼”隆重推出了民族宗教歌舞《普陀之光》它通过提炼寺庙落成、皇帝庆寿、和土尔扈特部回归等重大事件,用歌舞形式表现出“康乾盛世”时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及创建太平盛世繁荣中华这一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宏愿。目前,每天上午,游客均可在昔日皇帝欣赏歌舞的“御座楼”上观赏到《普陀之光》。

普陀宗乘之庙位于狮子沟北坡、须弥福寿之庙西侧,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据乾隆皇帝《普陀宗乘之庙碑记》所述,南海大士的普陀道场有三个,一在印度,一在西藏,一在浙江定海。乾隆皇帝本打算仿照南海大士在印度的最早的普陀道场形式修建,但难以考察,而西藏布达拉宫都纲法式具备,遂仿照它的形式修建了这座庙宇。“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所以也称为布达拉庙。

普陀宗乘之庙又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寺庙建筑疏密有致,依山就势自由散置,极富于变化和节奏感。过五孔石桥,跨越狮子沟,到庙前广场,眼前就是白台式山门和一对威武的石狮子。庙墙上有雉堞,其左右两端为白台隅阁,供守望之用。山门内正中为碑亭,重檐歇山顶,上复黄琉璃瓦,碑亭开拱门,下有石基栏杆,四出踏道。碑亭之北为五塔门,门上建喇嘛塔5座,形式色彩各异,分别代表佛教五派;红塔,小乘派;绿塔,密宗的一派;黄塔,密宗;白塔,显宗;黑塔,自我成佛派。门前,有石像一对,是佛教的大乘派的象征。进五塔门,沿自然石砌冰纹雨路北行不远,就是琉璃牌楼。牌楼前为月台,周砌“女儿墙”,正中及左右三面设踏道,台上还有石像一对。

自牌楼往北至大红台之间,是一片地形起伏的开阔地,时有巨石突起,苍松翠柏散植其间,石板路在山坡上曲折前伸,前后左右罗列僧房和白台。白台以青砖镶边,嵌以红色盲窗。台上有的建有小殿,作佛堂、钟楼用;有的安放舍利塔,有单塔也有五塔,均表示吉祥长寿。东罡殿内供密宗佛像,西罡殿内供吉祥天母骑骡馏金铜像。这些建筑,因借地形,参差不齐,高低错落,形状各异。整个院落庄严肃穆,苍茫怪古,极富西藏高原的野趣。

在广漠空旷的院落北部,便是拔地而起耸入云端的大红台,它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体建筑,巍峨高大,气势雄伟,使人感到佛法如天,高深莫测。大红台通高43米,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基座,称大白台,全用花岗岩大条石砌筑,白灰抹面,占地面积约万余平方米,高18米,容积达18万余立方米。白台正立面以红灰抹成三层藏式梯形窗(又称“盲窗“)。红台的上部,墙面抹灰后涂以红色,称大红台,墙面巨大,严整而又不呆板。红台墙面底阔近60米,上阔近60米,高25米,略呈正梯形,容积约9万余立方米。墙面从下到上列窗七层,上六层为真假藏式梯形窗,最下一层为汉式横长方形窗。红墙正中自下而上有琉璃佛龛六个,均饰以黄紫相间的琉璃慢帐,内置琉璃佛像。红台上周砌女 墙,墙上嵌黄琉璃佛龛,龛内置琉璃佛像。墙顶中央又置琉璃八宝、喇嘛塔。台顶女儿墙转角部分安置宝瓶,上插铁旗。

大红台建筑在山腰上,复杂的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处理成几个不等高的颊。大白台前东西两侧,沿登道到第一个平面大白台顶,上置四个大石雕幢竿座和四个大铸铁水缸。平台巨大,视野开阔。白台东有藏式的文殊胜境殿,西有汉式琉璃垂花装饰的千佛阁。绕大红台登踏道再上,就到达第二个平面,即东红台,其周围建二层群楼,群楼中心为二层瓦顶的御座楼。通过二层搂登踏道而上为第三个平面,即达到普陀宗乘之庙的中心建筑万法归一殿。在这个平面上,万法归一殿周围建群楼三层,群楼二层可达东红台北面的洛迦胜境殿和东北角的重檐八角銮金瓦顶权衡三界亭,群楼顶端西北角又建重檐八角壤金瓦顶的慈航普渡亭。这些殿亭,形式各殊,高低错落,殿顶都用銮金鱼鳞铜瓦复盖,金光闪闪,与红台、白台交相辉映,在蓝天、白云和重重群山的衬托下,空间轮廓极其雄伟壮观。

《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碑与《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碑—这两块碑文均为乾隆皇帝御笔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刻写,充分说明了象征着多民族建筑艺术杰作的普陀宗乘之庙,是我国清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历史的产物和见证。

吉祥天母:俗称“骡子天王”,是佛教里的-神。所谓“吉祥”,是说它每年除夕能除妖降魔,叫人过太平日子。这尊佛像原放在权衡三界亭内。像高5尺6寸6分,耗红铜约600公斤、头等金叶57两,计用6400个工日,共费1100百多两白银,佛像造型狰狞奇特,是国内罕见。

万法归: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殿,位于大红台中心,方7间,重檐攒尖顶,上覆镏金鱼鳞铜瓦,屋脊饰以波状镏金瓦。宝顶呈法铃状。殿顶用头等金叶14000余两。殿四周有三层群楼环绕,每层44间。群楼现存外墙的复建工作,正抓紧进行。该殿是供清帝和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顶礼膜拜的地方。

殿内屏风上原有长10米、宽3米的刺绣佛像一幅,惜被军阀盗走。迎门是铜珐琅菩提塔,中央紫檀反花佛龛内供弥勒佛。左右两侧为紫檀寿字塔,前供桌上的八宝、五供、珊瑚树等都是殿内原物。屏风前无量寿佛和两侧的八大菩萨、宗喀巴等铜像都是从群楼内移来的。铜像造型优美、神态生动,每尊重约半吨左右。

普陀宗乘之庙最佳游玩时间

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建筑错落有致,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是仿西藏布达拉宫建设的佛教庙宇,也被成为小布达拉宫,对佛教感兴趣的朋友们一定不要错过,那么普陀宗乘之庙的最佳游玩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1、最佳游览时间

四季皆宜,但考虑到其季节性的优美自然风光,以4-10月份为最佳

普陀宗乘之庙最佳游玩时间

2、游玩指南

“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外八庙”是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普陀宗乘之庙是外八庙中最大的庙宇。没去过西藏,又向往布达拉宫的,一定要来这座寺庙。

整个庙宇是在汉族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合了藏族建筑特点建造的,它是汉藏建筑世术交融的典范,俗称 “小布达拉宫”。

普陀宗乘之庙是乾隆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他母亲皇太后80寿辰而修建的。

五塔门上五个颜色的喇嘛塔代表藏传佛教的五个教派。

这是一座3间4柱7楼型的琉璃牌坊“普门应现”四个字是乾隆皇帝所写,意味观音普渡众生之门,背面写着“莲界庄严”意为观音菩萨道场。

大红台是寺庙的主体,布达拉宫的缩小版。

普陀宗乘之庙最佳游玩时间

登上大红台也有200多级台阶

大红台上有六个琉璃佛龛,内供无量寿佛,寓意乾隆60寿辰,顶上有99个黄色琉璃佛龛供奉无量寿佛,寓意皇太后以后的99岁生日。

大红台外墙和内部的大殿形成“回”字形,回字正中的“万法归一”殿有种与世隔绝的神圣感。

大殿的金顶用的是鎏金鱼鳞铜瓦,在阳光下金光闪闪。

普陀宗乘之庙依山建造,坐北朝南,整个布局分三个部分:前部包括山门、碑亭、五塔门;中部包括琉璃牌坊、白台、僧房等;后部是主体建筑大红台及周围其他建筑,庙内共有大小建筑60余座(现存40余座)。

站在最高处能俯瞰周围的景色

3、游玩贴士

普陀宗乘之庙最佳游玩时间

①、近年来,在大红台上的“御座楼”隆重推出了民族宗教歌舞《普陀之光》它通过提炼寺庙落成、皇帝庆寿、和土尔扈特部回归等重大事件,用歌舞形式表现出“康乾盛世”时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及创建太平盛世繁荣中华这一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宏愿。目前,每天上午10:00,游客均可在昔日皇帝欣赏歌舞的“御座楼”上观赏到《普陀之光》。

②、这里还会定期举行佛教文化展,如果正好碰到,有兴趣的话可以听一下。

③、避暑山 及周围寺庙景区还提供联票,具体票价信息请参考官网。

④、可自带一些水和干粮,穿着舒适的鞋子。

【高端服务信息】:普陀宗乘之庙包含vip包船

普陀宗乘之庙在哪里 具体位置

普陀宗乘之庙迷你版的布达拉宫,寺院面积不算大,环境不错,幽静雅致的游玩景点,很有历史人文,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庙宇,那么普陀宗乘之庙在什么地方呢?

1、景区地址

地址:河北承德双桥区城北路附近

普陀宗乘之庙在哪里 具体位置

交通指南

承德市火车站乘15路公交车到避暑山庄站换乘118路公交车普陀宗乘之庙站下车

2、景区介绍

普陀宗乘之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狮子沟北侧,即避暑山庄正北的山坡上,始建于乾隆年间,是乾隆为庆祝自己的60大寿和母亲的80大寿而建的,也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较大者。“普陀宗乘”本是藏语“布达拉”的意译,是仿布达拉宫的形式修建的,因此民间仍俗称其为“小布达拉宫”。

说这里是寺庙,不如说这里像一座城堡,整体建筑依山就势,逐层升高,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整座寺庙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为山门、碑亭、五塔门,及大量平顶碉房式白台30余座,随山就势,错落有致,纵深自由布局,没有明显的中轴线,远观却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藏式建筑的特点。后半部是这座寺庙的主体建筑大红台,它位于山颠,气势雄伟,蔚为壮观。大红台内的万法归一殿是这座寺庙的主殿,殿顶用黄金鎏制而成,金光闪闪,被中外游客喻为金殿

3、主要建筑

普陀宗乘之庙在哪里 具体位置

山门

普陀宗乘之庙的山门,是一座清式与藏式结合的建筑,藏式三卷门白台之上筑清式五进间黄琉璃瓦顶阁楼。山门前有一对石狮,再南为五孔石桥,山门两侧设腰门,有围墙相连。

碑亭

山门的北面就是碑亭,亭内立石碑三座,中间为《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记述建庙背景及经过;东面为《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西面为《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碑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汉文为乾隆亲笔提写。

五塔门

碑亭以北就是五塔门,藏式三门白台,白色墙上画了三排红色盲窗,白台之上排列红、绿、黄、白、黑五色小佛塔,代表藏传佛教的五个教派。全庙共有三座五塔门,一座五塔门在中轴线上近入口处,其余两座五塔门分列中轴线左右近大红台处。五塔门前有一对石象,为大乘派象征。

琉璃牌坊

五塔门北面为琉璃牌坊,是一座清式三间、四柱、七楼、三卷门红黄绿琉璃牌搂。中楼匾额上有乾隆亲笔题写的“普门应现”,意观音显现普度众生之门。后额“莲界庄严”,意为观音道场。两个匾额各镶黄琉璃双龙戏珠图案,展示帝王建筑规格。

大红台

大红台是普陀宗乘之庙的高大主体建筑,六层楼高,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基座,称大白台,全用花岗岩大条石砌筑。内部是四十开间群楼围绕中间万法归一大殿,构成一回字形布局,群楼各层都有回廊。从承德避暑山庄的山区眺望,可见一座红色长方形的宏大建筑,巍然矗立在群山之中,这就是大红台,这里也是拍摄寺庙整体的较佳地点。听说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云彩从殿中散出来。大红台正面排列六排藏式窗户,中间一行嵌6个琉璃佛龛,供奉无量寿佛各一尊。红台四周由白台围绕著,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普陀宗乘之庙在哪里 具体位置

万法归一殿

万法归一殿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殿,隐于大红台群楼之中,殿顶高出群楼,金光闪烁。底部因三层群楼合围,影调阴暗,光照对比鲜明,造成了宗教森严肃穆的气氛,是内地宗教建筑的瑰宝。这里引人注目的就是金灿灿的殿顶,你在裙楼的三楼就可以平视殿顶。目前这里是全庙举办集会和庆典活动的场所,每年7月11日还将在殿内举办佛教学位考试。

慈航普渡

慈航普渡亭是普陀宗乘之庙的顶部建筑,位于大红楼群楼顶平台西北角,是一座重檐六角形亭,上覆铜鎏金鱼鳞琉璃瓦顶。

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红色、白色和金色

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红色、白色和金色

承德普陀宗乘之庙是西藏布达拉宫的高仿版。还没机会去布达拉宫的,可以先去这个小布达拉宫过把瘾。

普陀宗乘之庙是承德外八庙中最大的一座。乾隆从乾隆二十九年开始在承德建庙,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殊像寺、 罗汉堂,一直到乾隆四十五年建须弥福寿之庙。前后十几年的时间,乾隆在承德里里外外的建。都说乾隆是“败家子”,但是否看到乾隆的智慧?几座寺庙,就把蒙藏地区拿捏得死死的,又是怎么地“节约”了各种成本呢。

在去年11月初去了承德。承德各寺庙在冬日的萧瑟中别有一番风味,尤其是普陀宗乘之庙。它依照山势,建筑错落有致。初冬,树叶飘零,把整个建筑布局清晰地呈现出来。站在高处,大红台那里,建筑一览无余。

普陀宗乘之庙是仿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分白宫和红宫,小布达拉宫也以白色和红色为主——下半部分以白色为主,大红台以上就是红色了。再加上正殿万法归一殿的大金顶,普陀宗乘之庙不愧是乾隆的手笔。

乾隆不好吗?多好啊!花了大清的钱,留给后世这样好的一件文化遗产,不仅是文化,效益为承德,也创造了不只千万吧!

普陀宗乘之庙的山门,藏式与汉式建筑的合体

从山门入后即可见颜色如此鲜艳的碑亭一座。里面是三通重要的石碑。

过了碑亭就是五塔门。此门是藏式白台,门顶有五座喇嘛塔。五座塔五个颜色,分别代表藏传佛教的五个教派。其实,乾隆“隔山打牛”的手法玩得很娴熟。比如在此放置五个颜色的塔,就把藏传佛教的几个教派全安抚了。

接下来是一个琉璃牌坊,标准的汉式建筑。这个牌坊看着有点厚重,没有北海等多处的“灵”。牌坊也是一个分割门,这下面很多大臣都可以到达,但可以过牌坊的就是需要更高的等级。

过了琉璃牌坊就是一系列白色建筑

现在这些白色建筑有些开放作为展厅,更多是关闭的

再往上走,大红台就呈现在眼前了

大红台南面正中嵌饰垂直琉璃佛龛六个,黄绿相间

镶嵌在红墙中的佛像精美

这红色建筑应该是一圈的,中间围着的就是万法归一殿。外面看像是实墙,里面是三层的圈楼。

大红台外墙顶檐处有一圈佛像

从大红台侧面的楼梯往上走,可以走到这个院落。这里有一个藏式的戏台,可以看藏戏。

群楼的二楼走廊

走上群楼的二楼天台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大红台外围顶檐的佛像

藏式建筑的色彩真不错。

藏式建筑的富丽堂皇

前面是大红台的外墙

权衡三界亭

从三层看权衡三界亭

乾隆的大手笔就是这里大殿的顶都是鎏金铜瓦,用金量巨大,14000多两

正殿为万法归一殿,群楼中间正方形大殿

殿内也非常豪华,看进门这个巨大的珐琅塔可见一斑

慈航普渡亭

慈航普渡亭内走廊

也不是全富丽堂皇,这才是真实

大红台面基层是白台

冬日也有暖阳

一张全景图。虽然没去过布达拉宫,这个看着还挺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