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AAAA级旅游景区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中文名:拉卜楞寺

外文名:Labuleng Temple

建立时间:1709年

所属城市: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特点: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所属国家:中国

景点级别:AAAA级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建议游玩时长:2小时

门票价格:40.00元

开放时间:全年(冬令时) 09:15-16:30;全年(夏令时) 08:00-18:00

景点地址: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镇人民西街

甘南神秘而底蕴深厚的拉卜楞寺,电影《天下无贼》真正的拍摄地

九 | 色 | 甘 | 南 | 魅 | 力 | 川 | 西 | 北

在最长的转经长廊寻找安宁

- 以前我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个好人!

- 现在你也没得选,哈哈哈哈哈哈Hiahia

《无间道》里的刘德华想做个好人,《天下无贼》里的刘德华后来也想做个好人,然而最终他还是没得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无论你做什么?都永远处于道德的最低点,所有的争辩和倔强都变得无力,做不到取悦所有人,就取悦自己吧。

甘南的诗人王小忠说:“当生命的末日来临,或死亡的丧钟,把我们的荣辱定谳,谁敢在平淡的生活面前,称自己是幸运或伟大的?”

《天下无贼》剧照——拉卜楞寺

大金瓦寺放射出的辉煌光芒,如同海市蜃楼般,象征着一个缥缈神秘的世界的召唤……

——《静静守望太阳神》节选

甘南的第一站——夏河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的日落

一抹温暖的斜阳

上高原,心里多少有些忐忑,小心翼翼的活动,独特的红墙经幡藏式风情,让一下车的我们耳目一新。

2005年的贺岁档,《天下无贼》的火爆,神秘而底蕴深厚的拉卜楞寺,被人们所熟知。

最佳的住宿是在西入口的地方,离晒佛台和转经长廊都很近。

夕阳照射下的晒佛台

拉卜楞寺,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

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其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

甘南的拉卜楞寺、日喀则扎什伦布寺青海塔尔寺拉萨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并称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

佛殿是僧众诵经和信徒朝拜的场所,其中弥勒佛殿俗称“大金瓦寺”,释迦牟尼佛殿,位于弥勒殿西边,仿拉萨大昭寺修建,亦为鎏金铜瓦屋顶,俗称“小金瓦寺”。

进入佛殿是不能拍照的,而深邃的信仰又显得过于厚重,我们并没有进入佛殿,只是穿行在拉卜楞寺的街巷里,与身着绛红色僧袍的僧人插肩而过,欣赏着独特的殿堂庙宇的外貌。

拉卜楞寺的建筑,大多下宽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

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部分殿堂还融合和吸收汉人建筑成就,增盖宫殿式屋顶,上覆鎏金铜瓦或绿色琉璃瓦

贡唐宝塔寺庙中间的一座三层楼的建筑,需要买门票10元,楼顶是看寺院建筑群最好的地方,也是拍照拍全景的好地方。

桑曲河畔,生命之轮和法轮暗合,合着顺时针的方向不住旋转,时间和空间的齿轮,被一线溪流打转,被信仰的虔诚拨转!

跟着摩肩接踵转动经轮的人群,紧紧地抓住轰然而转的经轮,一步一步毫无间隙地拨转拨响,生命在一分一秒地滑落。

——陈拓《六个人的青藏》

拉卜楞寺的一个最大的亮点,便是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共有2000多个转经桶,小的转经筒周长只有一米左右,而大的转经筒需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住。

绵延3.5公里的转经长廊,环绕整个寺院,喇嘛、藏民、游客,摩肩接踵的人群,依次转动这些转经筒,走完一圈据说需要一个多小时。

虔诚的朝拜者,就这么手持轻摇着经筒,口吟六字真言,在他们心中的圣路上永不停息的朝拜着。

正门入口附近一半的转经筒,正在修缮,只有西入口的一段是完整的,每当夕阳西下,或者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一半阳光洒在转经长廊里,是最佳的拍摄地和拍摄时间。

寺庙里随处可见的放生羊

整个拉卜楞寺,背靠凤山,面朝龙山,一弯大夏河,从拉卜楞中间穿过。

晒佛台就在龙山高山草甸的半山腰,每年正月大法会的时候,这里应该是最热闹的地方,正月十三日“晒佛”、十四日“金刚法舞”、十五日“酥油花展”、十六日“转香巴”等活动,它们集中展示了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和独特迷人的藏族风情。

不是节日的晒佛台,略有冷清,不过这是仍是观赏拉卜楞寺全景的观景平台,第二天起了大早,等待拉卜楞寺的日出

太阳慢慢升起,从晒佛台下来,继续在拉卜楞寺里闲逛,其实最好能在拉卜楞寺呆上几天,才能够融入到这里的氛围。

虽然只有大经堂需要门票,但是现在好像八点之后进去景区也是要门票的了,所以趁着工作人员没上班前,进去后千万不要再出来了。

寺院的大经堂,据说早上可以去听喇嘛上早课,傍晚可以看见上晚课的喇嘛,在广场上还会有辩经的活动,我们当时赶着去桑科草原,并没有看到,甚为可惜。

如同《天下无贼》的刘若言,多少人把源自于天堂的幻想,放置在了拉卜楞、大夏河……她们像一片拂动的经幡,在意识深处不断地飘扬着、翻卷着……

而我终究只是一个过客,匆匆一别!

拉卜楞寺:融进血脉里的信仰

作为甘南地区曾经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青海塔尔寺合称为国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光是占地就有1000多亩。是一处非常宏大的寺庙。 “拉卜楞”是藏语中“拉章”的转音,意为佛宫所在之地。

与甘南地区的大部分庙宇一样,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709年)的拉卜楞寺也不是一处单独的庙宇,而是包含整整一片寺庙群建筑

这里所有的建筑均为红、黄两色,前殿供藏王松赞干布像,正殿悬有“慧觉寺”的巨型匾额,还有两座讲经坛以及藏经楼、印经院和数万件珍藏文物。除了18处佛寺和上万间僧舍,可容纳4000名喇嘛同时念经,在甘南、青海、西藏四川等地也都设有拉卜楞寺的子庙,总量甚至达到了108座。

别看300多年的历史年份不长,跟那些动辄千年的藏地古刹相比还是太年轻,可这并不能抹煞它作为藏地规模浩大的庙宇建筑之一的气势。按官方的说法,拉卜楞寺是格鲁派的最高学府,藏传佛教最完整的教学系统也保留在这里。

站在广场上举目四望,会发现这里的人大都习惯绕着白塔顺时行走。因为顺时是藏传佛教认可的方向,而逆行则为苯教。

在藏传佛教的造神传说中,万物起始于风,万字风轮顺着转动,宇宙运行和万物生长就有了原始的脉搏,信众们以一步一长头的方式赶到这里,无非是为了圆满心里最单纯的那份信仰。别管是穿着民族服装的老妇,还是头发乱成野草般的孩童,他们都像这里的一块块拼图,随便站在哪个地方,就有种完美的契合感。

拉卜楞寺能享有仅次于布达拉宫的尊崇地位,肯定是有足够充分的理由的。这里的晒佛仪式很壮观,这里的转经筒规模也很宏大,至于这里的辩经盛况,不是亲身经历过的人,很难体会其中的妙趣所在。

与汉地僧人不同的是,拉卜楞寺的喇嘛们在学习经论的过程中更强调交流的重要性。汉地僧侣们在学法过程中通常都是老师在坛上讲,学生们在下面听,听完自己回去思考,有不懂之处再去询问老师。

这种学习方式更多要靠个人的领悟能力, 至于学业精进了多少就不是外人能够了解的了。但是在藏地,除了认真听讲外,学生之间还需要就上课的内容互相问答,这就是所谓的辩经了。

大多数情况下,辩经活动都采用一对一的形式,一个站着问,一个坐着答,其余的同班同学就在周围坐成一圈观摩。不论是辩经的双方还是旁听的学生,没有人会在乎辩经的结果谁输谁赢,而是更多关注这一次的辩题到底要如何理解。一旦辩论结束,学生们都会回去翻阅相关的书籍,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在拉卜楞寺(包括其他藏传佛教寺院),辩经已经成为师生间增进知识、提高修为的唯一方式。每学完一部大论,或是在每年学期结束的时候,喇嘛们都必须参加辩经仪式,通过这种途径来证明自己已经学到了应该掌握的全部知识,具备了参加下一轮学习的资格。

一旦临近学成毕业, 喇嘛们就会迎来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次辩经, 也就是前后持续十天之久的“大辩经”了。在这段时间里, 即将毕业的喇嘛必须接受来自各个年级的学生们的考问, 也必须对各个年级需要掌握的知识做出全方位的论答。这就等于是通过一次辩经对全校师生作一次全面的知识汇报,只有合格后才能被准许毕业。

在拉扑楞寺外围,随处可见一排排的转经筒,环绕着整个寺院,据说有1700个之多,一圈下来足足7里地那么长。

都说经筒一转就能转去今生的苦难,转来下一世的幸福,站在一个个次第排开的金色转经筒前,每个人都会轻易地投入其中,陪伴自己的,只有同样风尘仆仆的那些身影,回荡在耳边的长号角,和经筒在转动过程中发出的嘎吱声。

就连《天下无贼》也曾经在这条转经长廊里取景,电影上映后,自然引得更多人慕名而来。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很“大方”,一掷千金更是家常便饭,至于有几个怀揣着虔诚与信仰,就不得而知了。

世代定居在此的大部分藏民,生活水平多数都很寒酸,只能在佛前拿出一两元供养钱的比比皆是。每每晒佛仪式上有活佛念经时撒下的米,等到仪式结束后都会有藏民俯身在地上,一粒粒认真地捡拾着。就是这些心思单纯的藏族人,愿意把几乎所有的个人收入捐献给寺庙,哪怕在新时代里这已不再是必须履行的义务,他们依旧选择这样去做,不是要坚持什么,而是对信仰的虔诚在支配着他们的一言一行。

也许只有如此单纯质朴的心灵,才能装得下这片广阔无垠的蓝天和草原,才能承担起世间的种种苦难,才能追得上吹过玛尼堆的那些醒世真言。对他们而言,这里就是独立在现代生活外的又一个世界,不需要他人去理解去懂得。

这是信仰带给人的力量,看不见、摸不着,看似虚无缥缈却又无比坚定,这种情感深深扎根在这些高原民族的思维惯式里,绵延至今,始终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