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风穴寺

汝州风穴寺

AAAA级旅游景区

汝州风穴寺位于河南省汝州市东北九公里风穴山中,北靠玉皇、南眺汝水、东倚龙山、西偎黄鹿。群山环抱,苍柏叠翠,峰峦回转,飞桥泄瀑,宝塔高耸,殿阁巍峨,是一座风光如画,久享盛名的千年古刹。

据寺志记载:该寺创造于北魏,距今一千五百余年。初建时称“香积寺”,隋代为“千峰寺”,唐朝名“白云寺”,又因龙山上有大小风穴洞,故俗称“风穴寺”。历史上风穴寺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刹。寺院随时代沧桑,几经盛衰,明万历年间为鼎盛时期,曾拥有僧侣千余,土地两千余亩,禅舍殿堂三百五十多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分期整修,尤使该寺光彩焕发、面貌一新。1988年元月13日,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穴寺地理位置独特,营建布局特别。

(一)深山藏古寺,曲径通幽处。山口到寺院蜿蜒三华里,隐而不露;

(二)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寺院打破江北寺庙以中轴线对称分布的建筑格局,依山傍水而建,高低错落有致;

(三)九龙朝风穴,莲台建古刹。寺周围紫霄峰、纱帽峰等诸峰似九龙盘卧,环视四周,层峦环拱,壮若莲台,寺院正建莲台中央;

(四)冬暖夏凉,真山真水。君子、迎科、龙泉常年旱不减,涝不增,冬不结冰,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且流经大面积的野生何首乌地段,色洁味甘,可与“惠山二泉”相媲美。风穴寺周围景观星罗棋布,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称。风穴寺不仅自然风光如画,更重要的是保存了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现存唐至清历代建筑一百四十余间。唐开元二十六年所建“七祖塔”,高二十四点一七米,为九层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每层四角挂铃,外轮廓呈抛物线型,古朴秀丽,为全国现存唐代高塔的七分之一。宋代悬钟阁内悬挂一口宋宣和七年铁铸大钟,重量九千九百九十九斤,被誉为“中原第一钟”。中佛殿为金代建筑,建在一点五米高的砖台基上,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飞檐挑角。古朴大方,梁架结构,科学严谨。明代的汉百玉石佛和缅甸送佛像,肃穆庄严,栩栩如生。2003年观音阁又增添三尊汉白玉像。风穴寺的佛教传承是:唐代为天台宗和禅宗并举;自后唐长兴二年延沼禅师起,一直为禅宗的临济支。西山上的上、下塔林,原有一百一十五座,现存七十三座,元至清代皆有,且形神各异,是位居少林,岭岩之后的我国第三大塔林。

风穴寺周围还有唐著名诗人刘希夷先生的墓园;六百年之久,长达四百余米的八卦形古洞九妖十八洞;竹林庙、玄武庙、闻名中原的怪坡等多处景点,交通便利,食宿一体。寺内晨钟暮鼓,梵语喃喃,溶千年古建、佛教、自然风光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观赏和游览价值。

河南平顶山

地址:平顶山市汝州市

类型:古迹历史建筑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375-6979077

开放时间:

8:00-20: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30.0元

汝州风穴寺升仙桥的传说

河南汝州市风穴寺有座桥,叫升仙桥

传说从前有一个大官,叫费长房。他看到朝廷黑暗,官员腐败,民不聊生,有点厌恶官场。一天夜里,费长房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对他说:“官不官,民不民,风穴山上做仙人。”说罢哈哈大笑一声,扬长而去。

费长房醒来后,就把官印挂在衙门的大堂上,也不对家里人说一声,连夜出了官府,到四方云游去了。这一天,他来到汝州城北的一座山上,看见柏树成林,翠竹成片,一条小溪从山湾里叮咚流过,环境十分幽静,心中大喜,就问在地里犁地的老农:“这是啥地方?”老农说:“这是风穴山。”费长房忽然想起梦中之事,就顺着山路往里走,来到了风穴寺,在寺里一座悬崖下凿了洞住下啦。

费长房在石洞里日夜苦读佛经,整整三年没有过问人世事。成了一名高僧。这一年,汝州发大水,淹死了很多人,死尸堆得到处都是,埋都埋不及。大水之后,老百姓又有很多人得一种又吐又泻的怪病,谁得了这种病,连一天也不到就死了。不少人被这种病折磨死了。又没人能治这种病,大伙儿都很害怕,而又没有办法儿,就到风穴寺里烧香拜佛,求佛爷保佑

这时,费长房又做了个梦,梦中还是那个白胡子老头对他说:“官可不官,民不可不民,拐棍一根度仙人。”费长房梦中问那白胡子老头:“咋为民哩?”白胡子老头伸出一个指头往远处一点,费长房眼前现出一座山坡,坡上长满了一种开白花的野草。费长房一看,原来那山就是风穴寺的东山

第二天,费长房早早起床,来到东山上,果然看见坡上长满了开白花的野草。他把那草挖出来。回到洞里洗净,放到锅里熬,熬了一个时辰,先让附近得病的人喝。一喝,还真有灵验,病立马就好啦。

风穴寺山上的野草能治怪病的消息很快传开了。老百姓都到山上挖草熬汤喝。病都很快好了。可是费长房身份大家也知道了,还传到了朝廷里。皇帝得知费长房原来藏在风穴寺做了和尚,很生气,马上派了个钦差大臣,召他赶紧回到朝里,继续做官

钦差大臣坐着八抬大桥,一路来到风穴寺。费长房拄了根竹拐棍儿,走出石洞迎接钦差大臣。谁知道他刚走到石洞前的小河上,就把手中的拐棍往河上一扔,竹拐棍就变成一座小桥。费长房脚刚踏上竹桥,只听“忽啦”一声竹桥变成一条青龙,背着费长房飞到了空中。费长房坐着那条青龙,飞到空中不见了。

费长房成了仙,那座桥被人们叫作升仙桥,到现在还在风穴寺,成了风穴寺的八景之一。(常法定 常文理)

82版李连杰《少林寺》外景之地汝州风穴寺,时隔多年依旧鲜为人知

一提起李连杰主演的那部经典82版电影少林寺》,大家一定都会以为全是在少林寺拍摄的,那一幕幕的经典场景:竹林提水、塔林练功、牧羊放歌等等画面总是那么的难以忘怀,而真正拍摄的外景之地时隔多年却依旧鲜为人知,这里就是汝州风穴寺,一座拥有1800年历史的千年古刹。

风穴寺始建于东汉初平元年(西元190年),毁于董卓之乱,重建于北魏,距今有18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因当时满山野花,芳香郁积,故名香积寺。又因寺北山林立,峥嵘奇秀,故名"千峰寺"。隋代又名千峰寺。后汉乾佑三年改为白云寺。北魏重建寺院时,寺院地点定在白马石沟中的银洞山下。传说当时物料齐备,正要破土动工时,一阵狂风将砖石木料刮到现在寺址,风点穴位,故名"风穴寺"。又据《风穴寺志略》载:寺东龙山阳坡有大小风穴两个,山因名风穴山,寺因山名。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齐名,被称为"中原大名刹",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穴寺保存了唐、宋、元、明、清历代的文物和建筑,被专家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其中最完整的三个建筑是唐代七祖塔、宋代悬钟阁和金代中佛殿,这三个建筑被称作是风穴寺的三大国宝。

风穴寺虽是北方寺院,却不沿中轴线布局,而是依山就势而建,具有江南园林风光。周围景观星罗棋布,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称。

风空寺院藏在山谷之中,入山口后,两山夹道,山侧仓松叠翠,流水潺潺,蜿蜒曲径。约走1.5公里左右后方能看见寺院,确有“深山藏古寺”,“曲径通幽处”的诗情画意。

风穴寺塔林分上下两个塔林,共有元明清三代83座古塔,基本都是历代僧人的墓塔,形态各异,价值极高,为中国三大塔林之一。

风穴寺在明代万历年间香火最为鼎盛,曾有僧众600余人,房舍300多间,土地2000余亩。相比如今的千年古刹,倒是略显得门庭罗雀,免不了一丝凄凉。

转念想想,能够远离世俗的尘嚣烦忧,这不就是佛家之地所需要的“在天地之间觅得一方安详,听风雨,听山语,听禅语”。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 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2016年 9月28日上午,河南·汝州2016旅游新闻发布会在汝州市委七楼会议室召开。会上,该市通过官方宣布汝州风穴寺正式取消门票,此举对于佛教文化更广泛的传播,更多的民众进入寺院这个佛教文化的大本营和传统文化的集散地,学习继承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风穴寺曾吸引过风靡全球的电影《少林寺》的导演张鑫炎的目光,当《少林寺》火热上映的时候,这座古老的寺院,也让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红墙碧瓦,终于拂去厚厚的尘埃,从历史深处向我们款款走来,展现出被历史熏陶过却依旧空灵的禅意。 如今,云禅小镇的开发建设,将洗尽风穴寺曾经的沧桑,拂去风穴寺昔日的黯淡,让一片红砖碧瓦,让一式翘角飞檐,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届时置身云禅小镇,竟让人不知是心动,还是风动?是云走,还是禅诵?

规划形成:“莲界佛国”、“佛拂涟漪”、“须弥山”三大主题概念。以佛文化为核心,自然山水为依托,通过佛教之中的“莲界佛国”、“佛拂涟漪”、“须弥山”三个概念展开。整体犹如佛手拈花,外围花瓣纷落,寓意借花献佛。打造云禅十八景:石生莲花、云禅商街、花世界、观湖、古洞寻遗、礼佛广场、禅武学院、君子湖、桃花涧、风穴寺、上塔林、下塔林、开元谷、千峰谷、香积谷、白云谷、望风亭、虎山梅林。

云禅小镇核心区范围内共分为4大功能分区。设计依托现状地形及资源条件,合理安排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规划形成:核心门户区、禅意居住区、宗教朝圣区、禅修感悟区。

围绕礼佛广场轴线区依山而建佛禅武学院、佛文化交流中心、新风穴寺。北侧结合观湖设置禅修学院。本区域提供宗教朝圣、佛文化深度体验(禅修、过堂、听经)、慈善活动、节庆活动、禅学教育、对外交流等功能。整各区域依山就势,园林式低密度开发。

风穴寺,一座沉睡千年的古寺,终将在汝州市全域旅游的跨步发展中,重焕光彩!

汝州风穴寺水牛塔传奇

据传,一千多年前,风穴寺口有个黄庄,黄庄有个黄老实。他有几块薄山地,喂着一头老水牛,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倒也舒心——因为他的那头老水牛,有灵气。

黄老实孤寡一人,一年四季,日里夜里,老水牛不光为他耕地拉车,还时时地陪伴着他,让他少了孤寂。黄老实把老水牛当作自己的老伙计,春夏秋冬,都想办法割来最好的草让它吃。农忙的时候,村上的穷人常常求黄老实去帮忙,黄老实没有推辞过。

那时候,不兴工钱,黄老实赶着老水牛为人家犁地、耙地、拉庄稼,回来的时候,被帮的人心里过意不去,总送给他点黑豆、黄豆的,一来是一点报酬,二来是想让老水牛吃些好料。

开始的时候,黄老实把别人送的粮食拿回来,磨成粗面,拌在草里喂水牛,可老水牛每逢这时候,总是不想吃。不时还哞哞叫几声。黄老实说,老伙计,你咋恁憨哩,豆料香喷喷的你不吃,真是和我一样的穷人命。每当这时,老水牛就会长长地叫一声,还用力地摆摆自己的头。黄老实不知道那是啥意思。有一次,黄老实又为一家人犁了一块地,临走时,人家又送给他一升黑豆,老水牛走过去,用牛角一下把升子拱到了地上。这时,黄老实知道了老水牛的心思,它是不接人家的粮食啊!从此以后,黄老实和老水牛更亲了,乡亲们更是觉着老水牛就是神牛

过了几年,官府里要在山里修建大寺院,黄庄这里热闹起来了。送木料的、送砖瓦的,来来往往的工匠们,黄庄的路上像赶会一样。黄老实的几间草屋就在山口的路边,大清早,老水牛一见干活的人走过来,就哞哞叫个不停,像是迎接客人,又像是急着走进人群里。

有一天,黄老实在山上放牛,突然来了一阵大风,大风过后,下起了大雨,黄老实赶紧拉上老水牛往家走。可不管怎样拉它,老水牛就是不走,还硬是拽着黄老实往山坳里建寺院的工地上走。黄老实拗不过它,只好跟它走。老水牛走到一堆木料旁,那堆木料在山沟的边上,眼看着要被洪水冲走。老水牛走到木料堆靠沟的一边,一下子就卧了下来。黄老实一下子明白了,老水牛是怕木料被水冲走啊!黄老实没有再去拉它,找个山洞避雨去了。狂风大雨直到天黑才停下来,黄老实才牵着水牛回到了家。

打那以后,黄老实也听说了,这里建的寺院是敬佛祖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神仙的,他还听说,这两个神仙是要人学好,要人光做善事不做坏事的,于是黄老实每天都套上老水牛,为寺院拉一车东西。然后再去干自己的活。一天不拉,心里就不是滋味,老水牛就哞哞叫着不好好吃草。

寺院建起了,来寺里上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们也多了起来。寺里要做饭,油盐酱醋好多东西要从城里买了往寺里拉,寺里的方丈就把这事托付给了黄老实。

开始的时候,黄老实赶着水牛去赶集,一天一天,一次一次,也不知去了多少次。

有一天,黄老实得病,就找一个识字人把要买的东西写下来,连同银两装在一个山布袋里挂在牛角上,想让水牛独自试一试。天快黑的时候,老水牛真的把东西如数买回来了。打那以后,黄老实就不再跟车了,买东西的事就交给了老水牛。也不知过了多少年,也不知老水牛给寺里赶了多少集,老水牛老了。

有一天,老水牛又拉了一车东西从城里回到寺内,快到寺院的时候老水牛一头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太叫人伤心了。后来,寺里在老水牛累倒的地方建了一座水牛塔,纪念老水牛。(常法定 高留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