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衙

内乡县衙

AAAA级旅游景区

内乡县衙,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城东大街,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历经明、清多次维修和扩建,逐渐形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官衙式建筑群。县衙座北面南,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中轴线上排列着主体建筑大门、大堂、二堂、迎宾厅、三堂,两侧建有庭院和东西账房等,共6组四合院,85间房屋,均为清代建筑。内乡县衙是我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县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享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称。

内乡县衙,位于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西沿内乡县城东街,坐北面南,

建筑群(7张)沪陕高速、312国道和宁西铁路穿县境而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

内乡县衙1984年被批为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0月与北京故宫、河北保定直隶总督府、山西霍州署联姻推出,中国四大古代官衙国际旅游专线,2002年5月被《中国文物报》评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博物馆之一,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世人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北有北京故宫,南有内乡县衙”、享有“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的美称。

历史沿革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历经元、明、清及中华民国,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占地2万多平方米,有院落18进,房舍260余间,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清代所建,并保留有元、明时期的实物,珍存文物近千件。县衙建内乡县衙

筑自南向北主要有“照壁、宣化坊、大门、仪门、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大堂、门房、屏门、二堂及两厢、刑钱夫子院、穿廊、三堂及两厢、东西花厅、东西库房院和后花园,有寅宾馆、衙神庙、土地祠、皂壮快三班院、典史衙、县丞衙,有膳馆、监狱、吏舍、主簿衙等。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清代官衙建制而建,建筑布局与《明史》、《青会典》所载建筑规制完全相符。体现了古代地方衙署坐北面南、左文右武、前衙后邸、监狱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

内乡县衙之所以能享誉全国,得益于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其中较重要的是它丰富的陈列展览。在中轴线大堂、二堂、三堂及东西花厅等主体建正门

筑搞复原陈列,再现古老县衙的真实面目和威严气势,以及佐贰官、书吏师爷办理公务、审理案件和家眷生活起居的真实场面;在东西辅线建筑内围绕县衙内容搞辅助性陈列,主要用实物和文字版面展示和介绍有关衙门文化知识。目前,县衙的单体陈列达到42个,展出面积达5400平方米,从不同角度演绎了县衙凝重深厚的文化底蕴。

她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从众多的楹联上得以展现。如大堂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二堂屏门“天理、国法、人情”匾额等都是非常精彩的。其中最为世人喜爱和称赞的,是康熙十九年知县高以永撰写的:“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楹联以朴素的语言揭示了官与民、荣与辱、得与失的辨证关系,得到-的高度赞扬,-在视察河南南阳时得知这副对联也给予极高的评价。这些楹联对于我们研究封建社会的吏治情况,了解各级官吏的思想道德,丰富封建社会衙门文化研究内容,都具有较高的借鉴作用。义门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距今已经有700年的历史,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清光绪二十年,知县章炳涛主持营 建,占地2万多平方米,有厅堂廨舍260余间,其建筑由中轴线及东西辅线组成。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清代官衙监制和堪舆学说而建,体现了古代地方衙署座北面南、左文右武、前衙后邸、监狱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建筑布局与《明史》、《清会典》所记载的建筑规制完全相符,是封建社会县级衙门珍贵的历史标本。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曾多次指出要切实保护好这一难得一见的历史标本,十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海外华人等国内外游客大批涌向内乡,使其名声大振。

“北京游故宫,内乡览县衙”。内乡以其唯一而独特的优势,珍贵的历史价值,丰富的文化内涵,封建时代地方官衙完备的建筑规制和南北交融的建筑风格,含意深刻的匾联内容,高雅庄重的文艺表演,成为镶嵌在中州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大堂

她是历史的见证,是人间史鉴,是实物标本,是一座珍贵的文史资料库。县衙以其特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自身的魅力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被誉为“中华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古称菊潭古治。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由钦加同知衔正五品官章炳涛主持营建,占地27,000平方米,厅堂房舍260余间。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封建社会县级官署衙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县衙坐北朝南,存房屋98间,建筑面积2704平方米,有大门3间,大堂面阔5间。木制构件上全部有花鸟彩绘,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柱上嵌木联一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大堂中间悬挂“内乡县正堂”金字大匾,匾额下为知县审案暖阁,阁正面立一海水朝屏风,上挂“明镜高悬”金字匾额。三尺法桌放在暖阁内木制的高台上,桌上置文房四宝和令箭筒,桌后放一把太师椅,其左为令箭架,右有黑折扇。暖阁前左右铺两块青石,左为原告席,右为被告席。

大堂两侧有议事厅,内乡县衙

大堂后侧有平房两间,为衙皂房。过衙皂房即至重光门,门上悬挂“天理国法人情”金字匾额。回廊式的走廊,围绕两侧配房,过重光门,两侧有重檐双回廊配房,正面为琴房,面阔5间。堂后院落两侧有配房,前后檐下皆有回廊,正面为迎宾厅。出迎宾厅又一进院落,正面为三堂,左右为回廊式配房。

三堂两侧有东西花厅院,为眷属宅院。三堂后为后花园,已毁。衙内院落开阔幽静,气氛肃穆。院中现有一元代桂花树,树高9米,枝叶繁茂,另有一株南天竹,四季常青。这座县衙是我国保存最好的古代衙署。

内乡县建筑群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它在整体布局上严格按照清代地方官署规制,表现了“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狱房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同时,内乡县衙受主持营建者、浙江绍兴籍正五品县令章炳焘的影响,整个建筑群融长江南北风格于一体,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深邃森严,变幻无穷。

内乡县衙是中国封建社会县级政权衙门的实物标本和历史见证,是一座十分珍贵的文史资料库。

地址:南阳市内乡县县衙路88号

类型:古迹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377-65333488;0377-65332488

官方网站:http://www.nxxy.cn/

开放时间:

8:00-18: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80.0元

成人门票:80元,讲解费:80元。现役军人、残疾人、60岁以上老人持有效证件及1.4米以下儿童免费;学生持有效证件享受半价优惠。

内乡县衙、西峡恐龙遗迹园一日游

路线特色

内乡县衙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历经元、明、清,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建筑,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占地40000余平方米,有院落18进,房舍280余间。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清代官制衙署营建,建筑布局与《明史》、《清会典》所载建筑规制完全相符。体现了古代地方衙署坐北面南、左文右武、前衙后邸、监狱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因保存完整程度极为罕见,被专家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

西峡恐龙遗迹园

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以西峡恐龙蛋化石为主要展出特色,不仅有全国唯一一个以恐龙蛋化石为主要展品的西峡恐龙蛋化石博物馆,还有一座以恐龙蛋化石原始埋藏状态为特色的恐龙蛋遗址展馆。景区内设置有中原首座动感4D影院和以展示地球沧海桑田变化和生物复杂演化主题的时空隧道

旅途愉快

交通: 自驾

上午抵达内乡,参观【内乡县衙】,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县衙,感受古代衙门文化。参观结束后可在【内乡县衙古街】游玩、用餐。稍作休息后驾车上沪陕高速,走西安方向,在丹水站下高速,全程大约需用时30分钟,到【西峡恐龙遗迹园】,带你穿越白垩纪时期,感受远古时代的神秘世界。

内乡县衙旅游省钱攻略

带你走进丨“天下第一衙”——内乡县衙博物馆法治文化

北临洛阳,南望襄阳,东接南阳市区,西连陕西西安。从历史地理角度来看,这个地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里,就是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一衙”——内乡县衙博物馆正位于此。

内乡县衙正门

“菊潭古治”牌坊,内乡县古称“菊潭”

“北有故宫,南有县衙”

内乡县衙占地4万多平方米,房舍共280余间,整体建筑保存良好,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据馆内讲解员介绍,内乡县衙之所以能完整保留下来,很大程度上因为它躲避了战争的纷扰,并且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数十年间仍为当地县政府所用。院内那棵700年“高龄”的桂花树,见证了县衙经历过的风风雨雨。

4月初春,天气怡人,小编来到内乡县,走进朴素无华的内乡县衙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司法文化

这里,体现了古代官府的建筑模式。

内乡县衙坐北朝南,左右对称,是标准的古代官府建筑格局。县衙前半部分为审案、办事的大堂,后半部分是官吏居住的宅院,正是“前堂后宅”。县衙大堂前设办事机构“六房”,东为吏房、户房、礼房,西为兵房、刑房、工房,正是“左文右武”。二堂东侧为正八品县丞办公之地,右侧为正九品主簿工作之处,正是“以东为上”。房舍格局非常讲究,细细品味便知个中奥妙。

内乡县衙模型

有一处细节,更能体现县衙的地位:作为古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末端,县衙每处屋宇的“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上都装饰着押鱼、天马、海马三种小动物,这是在普通民房绝对看不到的景观。

下雪后内乡县衙别有一番景致

这里,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美学价值。

内乡地处秦岭以南、长江以北,恰是南北文化交融地带,其建筑亦有融合南北风格的特色。县衙整体院落属北方的传统四合院结构,威严、肃穆;宅院又呈现回廊宽阔的江浙特色,为县衙平添一份恬静——清代光绪年间,浙江绍兴人章炳焘在内乡任知县时主持修缮工程,引入了南方建筑风格。

更妙的是,夫子院内东西穿廊上方的“风火墙”属于典型的徽派建筑,雕刻技艺炉火纯青。多种建筑流派交融,看似普通的砖瓦展现丰富的建筑美学,叫人叹绝。

这里,汇集了古代高超的工匠技艺。

县衙二堂又称为“琴治堂”。什么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看正中悬挂着的“琴治堂”匾额就知道了:从正面看,这三个字似浮雕,向外凸出;从侧面看,却又分明看出是凹进去的。据讲解员介绍,这种雕刻手法叫做“阴字阳刻”,字体边缘浅刻,越往里越深,就能达到这种效果。仅是三个字的牌匾,就令人回味无穷。

在县衙三堂即三省堂右侧休息处,有一架清代时期保留下来的顶子床,据记载花了三年时间造成。这架床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全部采用卯榫(sun)结构,没有用一颗钉子连接,却非常结实。多种雕刻手法结合,将床的门面雕刻得层次分明,富丽堂皇。

这里,是楹联爱好者的天堂。

内乡县衙共有36副楹联,它们或警醒为官者要公正执法、疑罪从轻、为民着想,或提醒要选用德才兼备之人。它们分布在县衙每一处,时刻震慑着官吏。

大堂对联: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辜负老百姓,就是辜负了国家,怎能忍心?

大堂后是屏门,屏门背后一块横匾正对二堂,上书:“天理国法人情”。知县办案,要做到顺应天理,执行国法,合乎民情。

三堂有楹联一副: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官员要尊崇“民为贵”,更要淡化“官本位”,官与民、得与失、荣与辱的辩证关系充分体现在这44字中。这些朴素、简练的话语,寓意深刻,道出县衙公正公平办事的决心。

“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

在内乡县衙,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他们的目的各有不同:有的喜爱楹联,有的对建筑感兴趣,有的则是要感受古代县衙文化。

这里,更是古代基层治理的范本。

明清时期,如果说故宫代表最高统治秩序,那内乡县衙则代表着最末端的基层治理结构,正是“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

这里,处处都体现古代行政和司法文化。

内乡县衙正门外是“宣化坊”,过去每逢初一、十五,知县都会在宣化坊下宣讲圣谕,教化百姓。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这种“现场直播”的宣讲方式是县衙最常见的。

正门东边置一“喊冤鼓”,百姓击鼓鸣冤后,在大门口值班的吏役就会上前询问原因,然后上报知县,进入下步审讯程序。西边置两石碑,分别刻着“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提醒百姓不能诬告无辜者,更要按照诉讼程序,逐级上告,严禁越诉。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知县每月都会设立三天“放告日”,摆出“放告牌”,此时老百姓无需击鼓鸣冤,就可直接到大堂向知县告状。这种制度与今天的信访接待日十分相似!

古代知县有六大职责,其中尤以“听讼断案”为重,所以县衙的“法庭”——大堂是整个建筑群里最高大的,也是三座公堂里最靠前的。

一般来说,如案件事小,知县当即升堂审理;如案情重大,知县首先询问单方供词,并指挥各房配合工作,查办相干人等。县衙六房中的刑房,协助办理案件,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检、法、司等部门。大门外的“三班院”是衙役听差待命的地方,他们相当于今天的法警、武警、刑警。古代一线执法人员就在大门边上,时刻准备执行任务。

大堂中央的设施叫暖阁,有朝南摆放的三尺公案,知县正是坐在这里审案。两侧摆放着堂鼓、仪仗、铜锣等县衙常见用具。公案上放着审案用的文房四宝与“红绿头签”,绿头签下令捕人,红头签下令动刑。公案前有两块明代保存下来的跪石,东跪原告,西跪被告。考虑到被告可能不止一人,被告石被原告石更长一点。

暖阁正面屏风上绘的是“海水朝日图”,图中飞鸟叫白鹇(xian)——这是正五品文官的标志。明清时期知县一般是正七品,内乡知县却是正五品。这说明在当时的政治版图中,内乡县地位十分重要,且管辖范围较大。

二堂是知县预审大要案的地方,同时审理、调解一般民事案件。在内乡县衙二堂两侧,摆放了清代的法定刑具。我们后人最熟悉的,莫过于“廷杖”“夹棍”和“拶(zan)子”。

“廷杖”,一头方一头圆,用于棒打臀部。该处穴位少,不至于打成残疾。过去知县审案前常常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原被告上公堂前都要各打四十大板,以示法律尊严。

“夹棍”和“拶子”,前者专夹男性案犯脚踝,后者专夹女性案犯手指。古时男耕女织,伤害手脚将直接损害他们的劳动能力,属于重刑范畴,在使用前要先呈报南阳府衙,同时规定同一案件同一人不得使用超过两次。这种逼供的手法十分残酷,但重刑需经由上级机关核准的制度,也体现了古代司法的谨慎。

清代留存下来的刑具

“中华法制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我们内乡县衙就是一个实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景良表示,“中国古代对于刑罚的使用是非常慎重的,过去强调在审讯案件的时候,要有儒家的仁政仁爱思想,我们在内乡县衙大堂里可以看到清、慎、廉等字,其中的慎就是慎刑,就是要慎重地使用刑罚,尤其是对待死刑犯人。慎刑是我们古代留下来最重要的一项制度,我们内乡县衙在此也有很多的反映。”

案件审理完毕,确定案犯罪行及刑罚后,若需收监,则前往位于仪门西侧、县衙西南方的监狱。仪门两侧各设立一道小门,案犯只能通过西门进入监狱。

内乡县衙监狱是国内仅存的清代监狱,牢房包括内监(死牢,命案要犯)、外监(普牢)和女牢。监狱房屋、门、窗等均比一般院落要低,在建筑角度上对正义与罪恶作出了区分。从结构来看,古代监狱已经相当完善。

内乡县衙是明清时期基层法治建设的神经末梢,是古代司法行政的重要历史标本和生动展示,如今虽已不再使用,而是转型为博物馆,但其承载的古代优秀基层司法文化理念和制度设计,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任凭岁月变迁,不变的,是这份历史沉淀。(冼小堤)

来源:中国法院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