礐石风景区

礐石风景区

AAAA级旅游景区

礐石风景区位于汕头海湾南面,由沿海台地和43座山峰组成,具有海、山、石、洞和人文景观等综合特色,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礐石风景名胜区,位于汕头市的濠江区礐石海南岸,与金平区隔海相望,是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潮汕地区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汕头八景之首。礐石风景区位于汕头海湾南面,由沿海台地和43座山峰组成,具有海、,礐石风景区,礐石风景区简介,礐石风景区-汕头市濠江区礐石风景区旅游指南[组图]

汕头十大秋季旅游景点排行榜 海湾湿地公园上榜,礐石风景区排名第三

每逢秋季,此时正是秋天气爽时节,登山、秋游成为汕头秋季旅游热门主题,那么,汕头秋天去哪里玩好呢?小编为你整理了汕头十大秋季旅游景点

1、南澳岛

骑行游观鸟海鲜4A景区

南澳岛是一个山海合一的岛屿,蓝天、碧海、绿岛金沙白浪南澳到旅游主色调,有风电场、海滨古镇、海上渔村,还有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青澳湾沙滩。秋季,正是南澳岛天高云淡的好时节,也是骑行游佳季节,南澳岛海滨路环岛68公里,一路骑行,可以欣赏海天一色的山海风光,是汕头秋季骑行游好去处,推荐骑行路线:南澳岛车轮渡码头→后宅海滨路→钱澳湾→宋井→青澳湾→金银岛→海上渔村→总兵府→黄花山。南澳是“广东十佳观鸟胜地”之一,为130多种海鸟生息繁衍之地,每年9月到次年3月,是候鸟迁徙来南澳岛越冬季节,可以悠闲自在地坐在船上,环岛观鸟,佳观鸟地点为南澳乌屿。秋季又是海鲜肥美季节,可以去海上渔村品海鲜、体验海上渔家乐。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

2、丹樱农业生态园

秋季花海采摘烧烤

丹樱生态园以“农业科普、农事体验、采摘观光、亲子游乐”为特色,园区以花海观光区、蔬菜瓜果采摘区、农耕主题体验、儿童趣味游乐区、休闲荷塘垂钓区、野炊烧烤区等。尤其是丹樱四季花海享负盛名,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观赏花卉,走在秋天丹樱花海田间地,一边打卡浪漫花海,赏秋日花海,一边闻着果香飘逸,是汕头秋季赏花的好地方,秋季可观赏的花有形似火炬昂首挺立的凤尾鸡冠花,金黄色的万寿菊,色彩斑斓的格桑花,还有硫华菊、香彩雀等花卉。秋季时节,瓜果成熟,可以带孩子来这里采摘瓜果,体验农耕活动及趣味农事等,还可以野炊烧烤、钓鱼、品农家乐美食等。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河浦大道中段南侧

3、礐石风景区

登山观景4A景

礐石风景名胜区为汕头八景之首,景区内有43座山峰,高是海拔198米的香炉山,是风景绮丽、丘峦簇拥、怪石奇峭,古朴的民居与殖民地洋楼并存,海湾环抱的亚热带植物为特色的滨海自然风景名胜区,以“海”、“山”、“石”、“洞”为景观构成要素,具有“雄”、“奇”、“秀”、“幽”特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景区内植被丰富、山林繁茂,地质地貌独特,富含负氧离子,是汕头市民休闲出游、接近大自然的好去处,也是汕头秋天登高爬山的好地方,秋高气爽的秋天,正适合来这里登山观景。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礐石街道海旁路4号

4、黄花森林公园

登山国家森林公园

花山森林公园是广东的海岛国家森林公园,又叫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主峰大尖山海拔高度588米,是汕头市高峰,这里三面环海,山恋重叠,林茂石奇,北回归线从中部横穿而过,拥有102科1440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被誉为“南中国海上天然植物园”,这里遍布年代久远的古迹,有石刻、炮台、纪念馆等,其热门景点有尖山浴日、长山夕照、龟埕景区等。秋天,秋高气爽时节,此时来爬黄花山再合适不过,是汕头秋季爬山的好去处,小编推荐汕头其他适合秋天爬山的地方:桑浦山龙泉岩、澄海塔山、大瞭望山青云岩潮阳东岩山、海门莲花峰等。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

5、莲华乡村旅游

采摘乡村游4A景区

莲华乡村旅游区集生态、休闲、娱乐、民俗于一体,区域山清水秀,自然风光旖旎,万亩果蔬基地醉人,特色农产品远近闻名,拥有莲花山温泉度假村、大自然休闲农庄、盛安古寨等景点,这里一年四季可以采摘,春天的李子、夏天的杨梅、秋天的橄榄、冬天的草莓,秋季正是瓜果成熟季节,可以去大自然休闲农庄采摘瓜果。在澄海的莲花山温泉度假村,每年中秋都会举办烧塔民俗活动,还有文艺表演、舞火 龙、耍杂耍、台湾哪吒三太子同庆吉祥等表演,为市民与游客呈现一场独具特色的海滨乡村晚会,让广大游客体验烧塔这一独特的潮汕中秋民俗。在这里,你可以漫步在莲花山登山绿道,欣赏美丽山景,或是置身历史悠久的古村落群,还可以来一场温泉之旅。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

6、苏埃湾湿地

湿地游观鸟

苏埃湾湿地是我国三大候鸟迁徙区之一,每年来汕越冬的候鸟达数十万只,除了白鹭、雁、苍鹭、海鸥等鸟类外,有时还能见到黑脸琵鹭、中华秋沙鸭等世界濒危鸟类,这里碧波荡漾,连片的红树林郁郁葱葱,滩涂、水面、绿林等地方处处有鸟儿觅食、飞腾、嬉戏的踪影,形成一道人、鸟、自然和谐共处的迷人风光。湿地、白鹭、夕阳、是摄影爱好者创作的好地方,此外,还有大面积的芦苇、水葱茳芏、香蒲等湿地植物群落,秋天,正是苏埃湾湿地美的季节。据编辑了解,每年9月到次年3月,是候鸟迁徙季节,也是汕头湿地观鸟佳时间,秋冬季节可以来苏埃湾湿地登高观鸟。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南滨路南

7、海门莲花峰

4A景区

海门莲花峰有山石开裂如莲花,因而得名,是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旅游胜地。景区以名人胜迹和壮丽风景而闻名,是登高眺望、寻古问今的旅游胜地。秋天是登山的佳季节,登上主峰莲花峰,登高远眺,足以极目整个南海,可观赏到海色山光,秀丽多姿“莲峰海色”,还可观赏万人冢、终南石、忠贤祠、古炮台、奇泉井、三将军石、望夫石、文天祥雕像等人文景观。莲花峰东西侧有海滩,尤其是峰东侧海滩,沙白水洁,是天然的海边浴场,可以沙滩戏水、日浴、乘坐飞艇等沙滩游玩项目。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

8、中信高尔夫海滨旅游度假区

滨海游4A景区

中信高尔夫海滨旅游区是汕头集海滨度假、沙滩娱乐、高尔夫、酒店住宿等于一体的海滨旅游度假区,景区内有绵延数公里的海岸线和美丽的黄金海滩——龙虎滩。龙虎滩由于海岸线如卧滩老虎而得名,海滩水质清澈,沙白细柔,地势平缓又因海岸线外凸形成风大浪急,却是有惊无险的地带,是汕头一带较为刺激的海滨浴场之一,也是帆板运动的极佳海域,在这里可以下海游泳,还可以玩排球、足球、潜水、快艇等沙滩娱乐项目,这里还有篝火晚会、烧烤,是汕头户外烧烤好去处。秋天,秋高气爽时节,来海边沙滩户外烧烤也是不错选择。小编推荐汕头其他好玩的沙滩:北山 (露营烧烤)、南山湾海滩(露营烧烤/赶海拾贝)、妈屿岛沙滩、钱澳湾、东湖海滨浴场等。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

9、海湾湿地公园

海湾湿地公园拥有天然低洼水塘多处,湿地资源丰富,设置了童梦草坪、环湖步道、亲水平台、生态连岛、荷花栈道等主题景观,公园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多种天然野生水草如芦苇、水葱等,还种植了本地睡莲、荷花、落羽杉水杉,红树林等适应性和观赏性较强的种类,内有池鹭、白鹭、野鸽、䴙䴘等活动性和迁徙性很强鸟类,并以春、夏、秋、冬的开花植物,打造“四季皆有景,风情各不同”的景观效果。秋季的海湾湿地公园,不止有温暖的姜黄色,还有一抹靓丽的粉色,美丽异木棉每年9月底至10月初始花,一直到春节绽放,树如美人,花似娇颜,吸引了市民到湿地公园游览观赏,是汕头秋天游玩的好地方。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龙湖

10、金寿生态园

户外烧烤

金寿生态园拥有山地田园近千亩,四季树木茂盛,苍绿清新,琳琅满目的天然景观,绿色环保的自然生态,犹如一幅幅美丽风情画卷,可尽情游玩观赏,生态园建有儿童天地、烧烤区、花海观赏区、高空观海悬廊、农家乐等,还种植各种果蔬、有机农场。在花海观赏区栽培了格桑花、万寿菊、一串红、猫面花、百日草、醉蝶、大丽花等不同花种供游人观赏。秋天,可以来这里户外烧烤、采摘果蔬、体验农家乐等。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南阳

隐于礐石百多年的官邸,俯瞰汕头湾日出日落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名家志

△ 潮海关副税务公馆旧址 - 鸟瞰图 马卡摄

解读礐石潮海关副税务司公馆旧址

1860年,潮海关创设于妈屿岛上,汕头就此开埠。

潮海关的设立是潮汕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也开启了潮汕经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时代。

位于礐石医生顶的潮海关副税务司公馆就是潮海关外籍高级官员(常关副税务司)的住所,也是该时期商贸繁华的一处见证。

| 建筑档案

坐落地点:汕头市濠江区礐石街道医生顶15号

重建年份:1898年

建筑面积:720.32㎡

历史时刻:2010年列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公馆选址

汕头开埠后,外国商人、领事先后选址到礐石,并修公馆、行栈,以致于原是沙浦、田园、坟墓及捕鱼桁澳、海坪等低贱近于荒废的礐石低价骤然升值。

1863年,因在妈屿岛潮海关存放的税银被抢劫等原因,新关署税务司多次呈请总税务司,请求移驻汕头市区。

△ 在潮海关关产示意图(1935年),标注B为潮海关副税务司公馆

1865年9月,总税务司得到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关于在汕头建新关、海关官员宿舍及礐石购地建造税务司公馆的批复。

同年,潮海关至市内铜山路口(现居平路)洋楼办公。

△ 潮海关副税务司公馆位于图中左侧,右侧为英国驻汕领事馆(1900年代摄)

后来,因英国领事馆和怡和、太古、德记等洋行住宅或写字楼落户汕头,形成一定经商环境和居住氛围,

而且当时汕头市区井少而浅水味咸,日用水都需要用小船往礐石汲取,水价昂贵。

△ 潮海关副税务司公馆 - 现仅存的正面图

1889年4月16日,经海关总署总税务司批准,潮海关通过公开拍卖,以3644.67关平两购得马丁上校在礐石“医生顶”地产一片12亩6分,作为副税务司公馆基地,

北面与东面以英国领事馆为界,南至稻田,西至英国领事馆终点。

2

几经变更用途

礐石副税务司公馆的基地敲定后不久,该地稍后建成潮海关单身帮办宿舍,1898年重建。

1898 年3月3日,鉴于该宿舍破旧不能住人,总署拨款5000元进行重建。

△ 潮海关副税务司公馆旧址 - 入口

△ 潮海关副税务司公馆旧址 - 入口前的石球湖

1898年由海关总署工程处监工重建,为二层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洋房,有餐室、书房三间卧室,配有家具和防蚊设备,挖有一口水井。该楼作为帮办单身宿舍和食堂。

1901年11月11日,五十里内常关划归海关税务司管理后,该帮办宿舍改建为常关副税务司公馆(外籍高级官员的住所)。

△ 潮海关副税务公馆旧址 - 西侧老石阶景观

△ 潮海关副税务公馆旧址 - 东侧石阶景观

1918年2月 13日下午2时10分,汕头发生强烈地震

震动持续约30秒钟,礐石副税务司公馆严重震伤,旁边小砖楼厨房受损程度较轻。

△ 潮海关副税务司公馆旧址 - 东侧石阶

1923 年前曾出租亚细亚火油公司,1923 年在与该公司所订租约期满之后,恢复使用,作为常关副税务司公馆。

1926年~1927年,潮海关又将该公馆出租给亚细亚火油公司。

△ 潮海关副税务公馆旧址 -窗饰

△ 潮海关副税务公馆旧址 - 围栏雕花

日本侵占汕头时,礐石关产被强行移至日籍税务司名下。

1945 年汕头光复,潮海关代理税务司黄志骞接管伪海关移交关产,包括礐石副税务司公馆。

△ 旧址外观 翁志雄摄、半圆式拱顶大窗

1949年10月28日,汕头军管会接管该公馆。1951年1月18日,接汕市府公函,介绍借与121师大军教导队住用。

1953年12月17日,汕头海关将其使用权移交给汕头市政府财政局。

△ 潮海关副税务公馆旧址 - 首层回廊

该楼后曾作为汕头戏曲学校校址,约于1981年左右交还汕头海关。

1982年经海关总署拨款,于1984年报经汕头市建委批准进行维修,作为海关培训楼。

△ 潮海关副税务公馆旧址 - 二层回廊

△ 潮海关副税务公馆旧址 - 二层回廊

1990年11月下旬,该公馆经有关部门核准,产权归汕头海关所有。

2010年3月被汕头市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 潮海关副税务公馆旧址 - 二层回廊 蔡海松摄

2015年12月,该公馆与海关宿舍大院副税务司公馆、高级帮办宿舍、华员帮办宿舍等五处潮海关建筑被广东省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与潮海关钟楼一并归并 为省级文保单位“潮海关旧址”;

2019年 10月16 日,这五处“潮海关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潮海关副税务公馆旧址 - 配套小花园

3

百多年藏身半山中

该公馆现位于医生顶15号。

“医生顶”是指原基督教浸信会医院遗址一带,为现在龙珠路通往金山中学右侧。

也因邻近的池塘及山坡均为海关的产业,公馆所面向的一带称为“海关顶”。

△ 从回廊望汕头湾日景 张权滨摄

△ 从回廊望汕头湾夜景 张权滨摄

据相关记载,五十年代小公馆的两侧,西侧是一条水势不小的坑沟,沟旁悦目的山花摇曳;

东侧为一条盘山而上的山路,旁为自南向北的石球湖。

大礐石与小礐石,汕头中西文化的大观园

礐石地处韩江榕江、练江三江汇流出海口,背靠濠江区,与中心城区隔海相望,对于汕头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礐石之于汕头,有如长沙岳麓山武汉的路珈山,哈尔滨太阳岛厦门鼓浪屿。早在汕头开埠时,礐石就因风景优美成为旅游胜地,得到洋人的青睐,是开埠时“外商”的聚居地,现景区内仍存有大小百年建筑十几处,多是融合了中西方建筑精华的各式洋楼,是洋楼文化的积淀地。

汕头开埠初期,礐石仍属潮阳县管辖,民国十年(1921年),汕头成立市政厅,才将礐石纳入汕头市政厅管辖范围。在地名上,礐石有大礐石和小礐石之分。大礐石位于礐石山脚的濒海一带,包括现在的海旁路、洪厝街、医生顶一带,汕头开埠后,英国人最先在此建设领事馆、货栈、医院等建筑,是英国人聚集的地方;小礐石位于礐石山腰,包括现在的金山中学、基督教礐石堂等一带,汕头开埠后,美国人在此建有礼拜堂、学校等建筑,是美国人聚集的地方。当时,洋人俨然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自己划分了势力范围。英国的商人、官员都住在大礐石,美国人基本集中在小礐石上面。

一、原英国领事馆和洪厝街

从汕头乘渡轮过海湾,走出礐石轮渡码头,正对着一条宽敞的石板路,石板路正对着的一栋古色古香的两层英式青砖楼,就是当年的英国驻礐石领事馆。原英国领事馆至今仍保留了当时的原貌。这座英式建筑的青砖楼,设有内走廊,为巴洛克拱卷外形,落地式两层木门窗,室内设有壁炉,室内外装饰全部为欧式建筑风格。建筑物底层全为石板架空,砖石墙体,瓦木歇山顶造型。那些兴建时均从英国运来的建筑材料,至今仍保存完好。除了这栋主楼,还配套有附楼、工人楼和后花园。有趣的是,青砖楼后面那个非常大的后花园,里面长满了参天蔽日的高大林木,尤如一个小森林

在原英国领事馆右侧的龙珠路头,长有一棵红豆树,粗壮而又笔挺的树干高高耸起,繁杂而又有序的枝叉自如伸展,葱郁而又密集的树冠重重叠叠,优雅而又宛如心心相印的树姿几乎覆盖了整个龙珠路的山道口。这棵苍劲挺拔、长势茂盛的红豆树,是礐石山麓林荫道上唯一的一棵,也是汕头中心城区唯一的一棵。红豆自古寄相思,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关于红豆的诗篇。红豆树的右侧,就是洪厝街,街口立有一组红褐色的雕塑,雕塑上刻有一段文字,介绍了洪厝街的由来。

位于海旁路的原英国领事馆

位于龙珠路头的红豆树

两百年前,这里原为浅海滩涂。十九世纪中叶,随着汕头开埠,英国在现在龙珠路的东侧设立领事馆后,澄海一姓洪的人被英国领事馆聘为师爷,便携家眷在领事馆西侧的滩涂上筑屋居住,后来,洪姓人家渐渐聚居在这条街上,人们便将这条仅三百多米长、四米宽的街道称之为洪厝街。当年的洪厝街由于是建于平坦的海岸上,居住了众多的当地居民,商业气息浓郁,蜿埏相连的骑楼下开着商铺,楼上住人,底层架空,二楼比底层稍为凸出,没有浇注钢筋混凝土,只能由房子与房子之间的土坯墙支撑,墻壁上不大有浮雕,山花、拱廊、窗框、门套等处的装饰也较为简洁,窗页大都还是木板的,并没有镶嵌玻璃。不过,有些门框和骑楼下的步道沿嵌有厚实的石条。

历史上,洪厝街这些中西交融的小洋楼经历过繁荣兴盛的时期。时过境迁,这些依山而建的旧洋房身披着历史的印记,默默见证着礐石的发展,至今仍让人感受到十九世纪的人文风情。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洪厝街的骑楼,不仅是大礐石开埠的历史见证人,而且也是汕头“百载商埠”的特色明信片。这些老房子尽管表面斑驳,却掩饰不住陈旧表面下曾经的辉煌,还在向人们陈述着汕头近代建筑具有的鲜明特点和历史风貌。

来到洪厝街,行走在当年热闹的街上,见到的,是门户关闭、家家没落的景象。行人稀疏的小街上,空空荡荡,仅留着残存的旧楼;那些古拙的山居,不知不觉中,青滕野枝已然爬上墙头;一切都显得那么清静,那么恬淡,又显得那么破败,那么没落。在隔邻挂着8号门牌的第一间骑楼,它的外表看起来,似乎还保存着昔日的风貌,二楼小阳台的窗花栏杆完好无损,楼下拱形五脚砌中间的大门铁将军紧锁,然而两旁相对向的两个侧门却豁然洞开,伸头探望,东侧里头二楼的阁板虽然完好,然而地上却堆满了垃圾;西侧二楼的阁板早已腐化崩塌,连楼梯也腐烂了。据在洪厝街出生,至今仍居住在这里的黄先生介绍,这户洪氏人家早年兄弟姐妹特别多,有的已远涉重洋,外出谋生,有的则迁至中心城区,现在的子孙,至少也有几十人,尽管这间祖屋还在,可是他们并不大关注,几乎少有光临。

来到洪厝街左侧13号,屋主林木兰是个租户,今年已经80岁了,她是年轻时随丈夫来到这里定居的,丈夫已经在十多年前去逝了,孩子也已经成家立业,屋子里仅居住着她一个人。走进去,顿时使人愕然。整个昏暗的房间里,靠里头打了一个床铺,就仅剩过道,进门的右侧就是一个没有门页的厕所,厕所的前头就是灶头。人家都讲究厕位与灶位不能相向,她这里不仅相向,而且还相连。就这样,她已经在这个不足十平方米的空间里生活了近半个世纪,也不知道当初她们一家子是怎么生活的。令人感动的,林木兰年轻时还曾经荣获过劳动奖章,这颗奖章一直保留至今,还找出来向人炫耀。谈吐间,她告诉,屋子的厝主是洪氏人家,现已定居香港,前段时间台风把二楼屋顶的瓦片掀翻,她的儿子叫人修好后,厝主托人带话,她可以在这里住到她离开为止。对于洪厝街的洪氏人家,她一直留有好印象。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物资匮乏时,生活在洪厝街的一些洪氏人家,因为有华侨,生活比较富裕,他们的穿着装饰都与一般人不一样,女的一头披头散发,男的一副紧身衬衣配喇叭牛仔裤,一下子便可把他们与其他人区分出来。

与原英国领事馆相邻的洪厝街

洪厝街19号的必达发屋

现在,生活在洪厝街6号至23号这十多间旧骑楼中的仅有4户人家,有两户是理发的,一户是裁缝的,还有一户就是林木兰这个孤寡老人。从这些不同的门窗、阳台设计风格看来,当初它们就是一间间各自砌起来的土坯房子。依照林木兰老人的租住环境类推,洪厝街的这些小洋楼,其实也宽绰不到那里去。它们尽管门窗都关闭着,透过一些破落的窗户,可以看出里面早先的主人,当年的生活也是十分拥挤。不过,郑板桥不是曾经书写过一副对联,叫“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吗?据19号必达发屋的主人回忆,洪厝街的洪姓人家在大礐石是大姓大族,有海外关系,在过去的年代算是土豪。由于台风多,雨水多,屋顶基本上都是相对倾斜泻雨的,导致骑楼十分低矮,只有一人多高,走道窄窄的,光线也不太好,然而,踏上木梯登上二楼后,不大的空间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出家人的华丽和洋气。在改革开放之前,厅堂里不仅摆设有十分罕见的家电,而且地上还铺设了实木地板。居住在这里的洪氏人家总是这样,会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舒适、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并且还会在厅堂里挂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书法

在丁字路口附近座南向北的一幢土拙房,在街口看,被一块硕大的石头挡住了,倾斜的巨石下仅见到一道狭窄的步道,走进去,按密码打开门锁登上阶梯,头顶还长着一棵老榕树。这幢依山而建的房子,不仅楼梯十分狭窄,房间也十分狭小,然而,登上二楼以后,简直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为房子后面的山崖是往里大为收缩的,不仅房间变得宽阔许多,有厅有房,而且还有一个可以眺望四方的大阳台,站在阳台上,不仅整条洪厝街的房子一目了然,还可以看到前方的海湾。据说,这些宽绰的地方都是近年来才断断续续扩建出来的,并且,住户也不是原来的洪氏原住民。当地人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家的居住环境都不宽敞,洪厝街南侧骑楼里的条件也不是太好。有一户洪氏人家处在通往医生顶的巷道路口上,房子就被道路劈成两爿。一侧是顺着山势搭建的简易青瓦房,另一侧就是与其它住户连成一体的临街骑楼。山崖下的小房是吃饭、休憩的地方,骑楼昏暗的楼下,仅见接待客人的茶桌和竹椅,狭窄的房间里,连木楼梯都没搭,上楼时,是用一把可移动的竹梯凑合着,尽量腾出空间来。二楼是卧居下塌的地方,由于人多居室小,连隔堵墙也没办法,只能拉布帘。

洪厝街丁字路口南侧,至今还保留着一道弯弯曲曲的陡峭山路,这道仅百多米长的山路,就是直接通往“医生顶”。途间站在坡道上,可以看到洪厝街那邻坡错落有致的居屋,有些屋子还凹居于坡坳中。

二、医生顶和海关

当年的医生顶,只是十几栋洋楼茕茕孑立,如今还是一样,人们早就习惯称呼为几号几号楼。走过两幢石头砌成墙基的楼房,在一株老榕树的后侧,就是顺着山势建造的10号楼。这座两层高,有着几根粗壮红砖柱支撑的红砖楼,门窗早已破败不堪,墙皮也早已全部脱落,露出一块块相迭的砖块,右侧二楼墙角上也长出了一株旺盛的鸟榕。左侧几级石阶,可以辨认出是当年的步道。整座大楼仅两层楼,一道走廊穿越几根砖柱串起了底层左右两个大套间,走廊里面还有两个大套间,一共有四个大套间,二楼也一样,楼顶的横梁青瓦已经崩塌。从破败的窗户观望,每个大套间里不是杂草丛生就是垃圾遍地,然而大门紧锁,无法入内。真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座败落的大楼既不修葺也不拆除。与周围的楼房相比,显得是多么的刺眼。跟正在大楼前修筑石篱的民工聊谈,了解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房间还铺设着木地板,有壁炉,有木门对开,样样俱全。由于风格独特,周末经常可以看到有三几位画家居于一隅的榕树下,对着这栋大楼挥笔写生。由此,不由得使人觉得,任何事物,必须能使人感到美才可能成为艺术。有时候,崭新的东西不一定就是美的存在物;靠技巧来表现和创造的美,它的存在物或许就是古旧的;甚至,一些破败的存在物也可以令人产生美的灵感。

与洪厝街相联接的医生顶山道

这幢红砖楼,就是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前身,原创办于1878年的益世医院,至今已有140年。它的后面,就是连绵不断,郁郁葱葱的山峦,想要绕个弯溜进去都没法子。翻阅以前礐石的旧照片,山上几乎都是光秃秃的岩石,少见树荫遮盖。没有封山育林这事的时候,那些荒山野岭,除了岩石,黑黝黝的土层,只点缀着稀稀落落的植被。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益世医院的主诊医生,是一个又高又胖的美国女人,大家叫她冯医生,她在礐石呆久了,居然能说些当地方言,而且每次出诊的时候都要由两名轿夫担轿出行。碰到一些家境贫困的患者,冯医生大多时候都能体谅病患者的难处,不收取费用。日本人占领汕头后她便离开,抗战胜利后她又回到礐石行医。

医生顶10号的益世医院旧址

现在的汕头市第三医院,就在大礐石洪厝街尾,附近曾经是“番仔坟”的旧址,每一个墓碑就有一段难忘的故事,有的还能牵出一个家族墓地整洁宁静,大理石砌成的每口坟,竖着十字架,刻写着我们看不懂的英文。墓地开满各种各样的山花,五颜六色,随风摇曳,蓝天之下,赏心悦目,一派异国情调。旧址中曾经埋葬有美国人、英国人、比利时人、荷兰人、德国人、法国人等。他们中除了有传教士、商人、学者,还有随着军舰停泊于此上岸玩乐的英美水兵。石碑都是由外国打造好之后运来中国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墓地被毁后,许多墓碑被人捣碎用来建造房屋,或丢弃荒野。后来收集起来的十块传教士墓碑,现安放在礐石堂的先贤园里,或直立或横卧,各式各样,风格迥异。墓碑上均有中英文两种文字,记述被埋葬者的生平。其中,就有较早来到潮汕传教的施饶理和玛坚繍两位牧师。

”番仔坟”埋葬着许多与汕头开埠文化息息相关的外国友人。汕头的开埠离不开一群有着坚定信念的传教士,他们把很多西方的文化带到了这里,让其落地生根,与原本的东方文化结合交融,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汕头开埠文化。而有不少传教士,就像他们所带来的文化一样,彻底扎根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直到老死,仍然魂牵梦萦,将遗骨留在了礐石山上。

隔着一道小溪,医生顶10号楼对面小山顶上,有一栋红彤彤的红砖楼,楼前是一片大花园,没有挂牌,大门紧闭,只能隔着门缝拍照。这就是海关顶15号,现在称为明月山庄。当年英国人在礐石开设的海关,就在这一带。这座已有120年历史的红砖楼,至今仍然富丽堂皇,是1898年英国人在礐石山上修建的副税务司公馆,收缴后成了部队设施的一部分,后来归还地方,早期挂的牌子是汕头粤剧戏曲学校。

礐石的医生顶就在洪厝街后的山坡上,医生顶与海关顶紧紧相邻,海关顶与小礐石只是背靠着背,小礐石西与金山中学又是毗邻,一句话,大礐石与小礐石其实是一脉相通的。2008年位于小礐石海关顶的汕头市金山中学收购了小礐石西的大部分片区,用于扩建校舍、教学楼,小礐石的大部分民居早在前几年已经迁移。现今,礐石上不仅番仔坟与许多洋房子已经被毁,连整个小礐石片区也所剩无几了。幸好,大礐石还基本完好,特别是医生顶沿湖建成的几幢新楼,令前来登山的汕头市民眼前豁然一亮,十分羡慕。

三、小礐石和礐石堂

从龙珠路拐进礐石堂的山路上,有百来米的道路好似进入隧道,那就是金山中学宽阔的过桥桥下。过了这段路程,见到小礐石居民的住房,大多已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几乎都是近年来才兴建或修缮的,当初那些泥砖瓦木结构或已消失,那些小礐石独特的小骑楼更是不见踪影。巷道依然还是石级山路,蜿蜒相通,而且门前大都有多级台阶。行走在蜿蜒崎岖的步道中,希图找几个人闲聊一番,结果不仅吃了闭门羹,还差点儿被人家豢养的家犬所追逐。

位于海关顶的原英国副税务司公馆

这条山道的左侧就是小礐石西

中国大陆罕见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礐石堂

小礐石这里原是偏僻山地,十九世纪中叶,珠浦村民到此捕鱼开垦。汕头开埠后,美国教会在此建教堂、办学校,人口渐多,因建村较大礐石迟,且范围较小,人们习惯称之为“后山顶礐石仔”。这里由于靠山,道路崎岖不平,地势起伏太大,除了主道可通汽车,小道多是用石阶连通,所有的房子建设时,也就显得低调多了。上世纪20年代《六十年来之岭东纪略》一书中第十章《外国人及其籍民之住址调查录》的记录,其中“小礐石街”全是美国人的住址,这些美国居民均为教会人士。传教士在小礐石除兴办学校外,还兴建医院,免费为中国人看病治病。当地居民从小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和道德教育,养成纯正的行为习惯。正是这样,当年的小礐石,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傍晚时分,不少家庭传出幽扬的钢琴声和悦耳的歌声,到处扬溢着一片欢乐祥和的情景,还拥有“小天堂”之美誉。

人总得有一点精神,精神既是品格修养,气概情怀;也是思想信仰,人生态度;更是道德理念,文化传承。有了思想信仰,才会意识到自己价值观上的缺失,才会不断去寻找、填补这个缺失,完善自己心灵的完美。

1872年,美国传教士约翰和耶士摩在礐石倡建了基督教礼拜堂,起初只有教徒十几人,其后人数逐渐增加,旧礼拜堂不够容纳多人礼拜,遂于1930年在美国教会的帮助下,由全岭东教徒捐款,在小礐石这里另建了一所教堂,叫做岭东基督教纪念堂。传教士除了带来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教育理念。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在这里先后兴办的教育机构包括礐石晨光女学、明道女学、礐石小学、正光女学、礐光中学、妇女宣道会、礐石神学院、家政学院等。其中的明道妇女学院,是世界上最早的妇女圣经学院。这所女学,专门招收40至75岁的妇女入学,据说还招收过一位年逾九旬的老妪入学,使当地妇女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她们除了学习宗教知识外,还兼学家政、手工等。据说,汕头有名的抽纱,就是当时来自北美的女传教士娜活女士教导妇女学习了欧洲传统的通花手工,结合本地的潮绣演绎出来的一门独特工艺,这一中西结合的精美工艺品后来成为西方人的至爱。在意大利,不少女性出嫁时都要寻求一套潮汕抽纱作为陪嫁。

由于居住在这里的居民都是直接受益或者服务于教会的基督教徒,小礐石地区见证了浸信会传教士进入潮汕地区的历史,在外国文化与本地文化融合中,形成独特的中西交融文化,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然而,由于历史上种种可想而知的原因,使得这些遗迹不复存在,亦几乎没有留下有价值的记录或考古资料。如今,金山中学的扩建又使得这个村子几乎消失。小礐石这个在独特的中西交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村子,似乎带着她的故事不留痕迹的逝去了。

能够弥补小礐石这个产生于中国开始与世界交融伊始的文化遗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生态博物馆,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份很有意思的记忆的,就是在潮汕百年史上独一无二的礐石堂。也许,许多人眼里并没有意识到礐石地区拥有这种独特的文化记忆;也许,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独特文化遗产:当年传教士在这片土地上的事迹,诸多外国人侨居于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至今已甚少能够找到历史文献,既没有当时留下的记录,也没有当地老人的口述史记,更没有传教士的记忆,没有侨民的记忆,只有礐石堂,成了探寻这些文化遗迹的重要标志。

来到位于小礐石的这座礐石堂,由于不是礼拜日,大堂的大门紧闭,见侧门有几个老人在聊天喝茶,进去一聊开,守门的老人可健谈啦。礐石堂的全称叫汕头市基督教会礐石堂,初建于1930年,是纪念基督教在这里开始设立七十周年而建造的,因而又叫纪念堂。这座中国大陆罕见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大型教堂,四周基座及墙体以花岗岩石砌筑而成,正门亭由六根花岗岩廊柱支撑,正门是三个纯西式落地式构造石框拱形门,门框上均饰以从美国运来的彩色玻璃,堂内木雕窗棂间本也以彩色玻璃装饰,门廊的建筑风格为西洋的多立克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顶,配以斗拱飞檐,顶上铺设绿色琉璃瓦。屋顶的大梁和堂内的栋梁是当年专门从欧洲运来的能抵抗白蚁侵蚀的优质原木,距今88年了,仍然完好如初。整座教堂占地约为4000平方米,颇具特色的中西融合的风格,使她显得气势恢弘也古朴典雅。在汕头近代建筑史中,礐石堂的价值是非常大的,她是凝固的历史,是有形的音乐,也是一部地方风物志,这座不朽的建筑,时时刻刻向人们诉说着流逝的时光,透露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在礐石堂里,有一位牧师珍藏着一幅西洋画的复制品,原画现收藏于香港汇丰银行。这是1879年还是小女孩的一位英国女画家戈登卡明,在如今礐石堂所在位置,望向汕头海湾所作的现场写生。这幅汕头全景图,详细准确地描绘了从礐石半山上北望所见的一切。画上,当时还是一片荒野间的龙珠石如今犹在,右边灰色建筑为英国领事馆现在依然保存完好,东边是德国领事馆,平静的礐石海海面如今已大桥飞架,船来车往,模糊不清的汕头市区如今高楼林立,远处还有桑浦山的淡淡的轮廓。 然而,站在礐石堂的位置,如今已经眺望不到昔日英国女画家所能看到的景色了,因为诸多建筑物遮挡了人们的视线。汕头有不少市民,每天都来礐石登山,对这里恬淡的风景早就熟视无睹。这些山石、老树和旧屋,它们曾经见证过岁月积淀下来的往事,就像一本被尘封的古籍,正等待着有心人将它打开,翻阅。

来源 | 美篇

作者 | 一帆在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