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的红色景点 河南南阳的红色历史

导读:河南南阳的红色景点 河南南阳的红色历史 1. 河南南阳的红色历史 2. 南阳的红色革命遗迹 3. 南阳红色革命基地 4. 河南南阳红色事迹 5. 河南南阳革命历史 6. 南阳红色革命故事有哪些 7. 河南南阳红色文化历史 8. 河南南阳的革命先烈 9. 南阳的红色文化 10. 河南省南阳市红色事迹

1. 河南南阳的红色历史

南阳市位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日照充足、降雨充沛,白河穿城而过,市内还有多条小河、小湖泊,适宜绿化树木生长,为创建国家园林、森林城市,举办世界月季博览会,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组织种植了大面积园林绿化树木,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改善了生活和投资状况,大大提高了南阳市的品位和知名度。

南阳市城区园林绿化树种非常丰富,有高大乔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等,多达800多种,绿化地位突出、栽植面积大的树种主要有月季银杏红叶石楠、玉兰、法桐、香樟、大叶女贞、国槐、栾树、桂花五角枫紫薇、杨柳等10多种。

园林绿化树种为装点、美化城区起到了非常关键作用。其中南阳市的市花月季栽植量最大,分布在城区各主要街道、公园和白河游览区。月季自然花期4~9月,花大多色,由内向外发散,香气浓郁,美丽动人,深受南阳人喜爱。

法桐是南阳市栽植历史较长的树种,尽管其球果上的种毛,每年春夏之交会在空中漫天飞舞,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但它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极耐修剪,树干高大,树冠开阔,叶大浓密适于庇荫,有“行道树之王”之称的特性,现仍是城区保留最多的园林树种之一。

玉兰是南阳的市树,近年来在中心公园、各街心公园、白洒游览区广泛栽植,花由白色到淡紫红色,花型大而密集、浓郁芳香,先叶开放,艳丽美观,很受市民喜欢。

香樟是南阳市近10多年来引进的常绿大乔木,树冠开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可吸尘、吸毒,是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

桂花也是南阳人最喜爱的园林名花树种,点缀种植于城区各园林绿化小区庭院,它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尤其在仲秋时节,花朵怒放,香气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紫薇也是南阳城区主要的花卉品种,尽管有时易于发生病虫害,从而影响其美观,但紫薇以其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花期长,有“百日红”之称,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仍是市民喜爱种植的花卉品种,广泛种植于各绿化小区。

红叶石楠近年来也成为南阳城区重要绿化树种,其生长旺盛,新梢和嫩叶鲜红,色泽持久,耐修剪,萌发能力强,备受推崇。

此外,银杏、国槐、栾树、五角枫等品种,多年来在南阳市区栽植数量比较大,生长表现也比较良好。还有大叶女贞、杨柳、合欢等少数品种,尽管在城区种植数量也比较大,但是存在缺陷较多,如大叶女贞冠形不够美观、根干部病虫为害严重、冬春季鸟类叨食种子污染环境;杨柳树病虫为害严重,开花季节杨柳絮漫天飘飞,严重污染空气;合欢树干流胶病极为严重,近年来南阳城区已在逐渐淘 汰这些树种。


2. 南阳的红色革命遗迹

现存的历史遗迹是武侯祠


3. 南阳红色革命基地

当代南阳十个最美乡村

1、社旗县周庄村。周庄村位于社旗县大冯营镇西一公里处。近年来,周庄村因地制宜,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着力打造“文化周庄”“兰馨”品牌,文化周庄艾草香包销售火爆。

2、卧龙区达士营。达士营村位于南阳市北郊,距市中心7公里。该村支柱产业明晰,尤其是月季、盆景、树艺种植和玉器、艾草生产加工等产业发展强劲

3、唐河县张心一村。唐河县毕店镇张心一村是原中共鄂豫边省委书记张星江烈士的故乡红色文化浓厚。

4、南召县下关村。下关村位于南召留山北部。该村发展特色产业,种植花卉苗木1100余亩,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美丽蝶变之路。

5、宛城区袁老家村。袁老家村是南阳市的近郊村,位于溧河乡的东部, 2019年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进“厕所革命”。

6、西峡县东坪村。东坪村位于西峡县太平镇东部,近年来,东坪村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建设美丽休闲乡村为重点。

7、镇平县凉水泉村。老庄镇凉水泉村位于镇平城北部。该村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

8、邓州市习营村。习营村是邓州习氏发源地,拥有650年的悠久历史。

9、内乡县子育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村道路整洁,实现了绿化、美化和亮化,文化底蕴深厚,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较强。

10、淅川县磨沟村。磨沟村位于仓房镇北部4公里处,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A级景区香严寺和3A级景区坐禅谷所在地。


4. 河南南阳红色事迹

南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山河奇秀俊美,名胜古迹繁多,她的每一块土地都隐藏着一段神奇的历史,积淀着文化的瑰宝,自然也就引发了许多历史上的历史典故

  南阳佳气

  《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光武皇帝刘秀是南阳人,他在舂陵起兵。望气术士苏伯阿受王莽的派遣至南阳,遥望舂陵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后因用称帝王之气。宋·,哲理故事;曾巩《郡斋即事》诗之一:“依然自 昔兴王地,长在南阳佳气中。”亦作“南阳夫子气。


5. 河南南阳革命历史

河南省,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河南,简称“豫”。关于“豫”这个简称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河南为有象之地。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水源充沛、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被描述为人牵象之地,是象形字“豫”的根源。


另一种说法,河南古时为豫州,豫州是舒适之州。东汉·刘熙《释名·释州国》说:“豫州,地在九州之中,京师东都所在,常安豫也。”意思是,豫州地处九州中央,京城洛阳就在豫州境内,这是安康舒适之地。


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


竹沟镇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西30公里处,在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是革命老区,素有革命圣地——“小延安”之美誉。


竹沟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56年,由周恩来题写馆名,是全国建立较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2005年3月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竹沟革命纪念馆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新四军四支队八团队各机关和刘少奇办公室,李先念办公室,彭雪枫办公室等旧址和竹沟军政教导大队、豫鄂边军事会议旧址及陈列厅等。


南阳桐柏革命纪念馆


桐柏县,隶属南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南阳盆地东缘,桐柏山腹地,豫、鄂两省交界处。


盘古开天地,血为淮渎”,桐柏为淮河的发源地。


桐柏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城南叶家大庄,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桐柏革命纪念馆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行署旧址。


纪念馆由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馆名。纪念馆占地35亩,主展厅分为“淮源星火”、“红旗漫卷”、“抗日烽烟”、“中原伟业”、“桐柏霞光”五部分。


郑州二七纪念堂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人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2月7日在吴佩孚的命令下,湖北督军萧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镇压,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郑州二七纪念堂位于郑州市钱塘路中段82号,是1923年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普乐园会场旧址,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所建的革命历史建筑物。


二七纪念塔,也是为了纪念发生于1923年2月7日的二七大罢工而修建,位于河南郑二七广场,建于1971年,钢筋混凝土结构, 是中国建筑独特的仿古联体双塔


阳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坐落于秀丽的山城新县东南,依山傍水,仿古式现代建筑,主体为徽式风格,红檐橙瓦。其中英雄山由入口广场、红旗飘飘雕塑、铁索吊桥、十亩桃园等组成,主题雕塑“红旗飘飘”。2001年6月, 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陈列展览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


基本陈列《风云大别山》共分为四个部分:奋起斗争,鄂豫皖苏区初步形成;空前发展,新集成为鄂豫皖苏区首府;重组红军,坚持大别山的斗争;红旗不倒,迎接全国革命的胜利。


专题陈列分两个部分:《将军的摇篮》,共2个展厅,将军一厅是许世友、郑维山、高厚良等43位新县籍授衔将军的事迹陈列;将军二厅是吴焕先、高敬亭、张体学、张治银等50位省军级以上领导人的生平事迹陈列;《今日新县》,描述了新县人民发展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事迹。


河南不易,但他们很努力!河南具有很深厚的历史底蕴,有亿万勤劳朴实的人民,河南也终将有辉煌的未来!


6. 南阳红色革命故事有哪些

南阳有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等等好多名人。其中张仲景总结先贤智慧写下了《伤寒杂病论》,诸葛亮在卧龙岗发生的三顾茅庐的故事。


7. 河南南阳红色文化历史

特点是:

1、南阳樱桃苗树势强健,生长旺盛;萌芽率较高,成枝力较强,丰产性好;幼龄树短果枝少,结果较晚,逐渐转以短果枝与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花芽多着生在中位。。

2.果实性状,红南阳樱桃苗果个大,平均单果重9.2克,大果重12.5克。果实心形,阳面有红晕,果皮厚韧,抗裂果,果肉硬,甜味大, 食品质极优。6月底果实成熟。


8. 河南南阳的革命先烈

武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九十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二百七十万七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7%左右。据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武圣寅介绍,现如今,单单由邓州市十林镇大池陂延伸的武姓家族就分布覆盖了周边二十多个县、市、区。武圣寅为该家族的第二十一世后人。


南阳武姓起源于武承嗣的后人


武姓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250年的商朝,商王武丁继位时,国力衰弱,于是极力想恢复殷商当年的盛况,却因找不到贤臣辅佐而犯愁。相传,有一夜武丁梦到叫“说”的圣人会辅佐他,于是四方寻找,终于在山西平陆东面傅岩之地找到,此人即是出身奴隶的贤相傅说。武丁对傅说十分信任,君臣齐心协力,使殷商达到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武丁死后,其后人认为他功劳盖世,可与开国君主成汤相比,应有自己的姓,遂以其名为氏,称为武姓,奉武丁为武氏得姓始祖。武丁殷商的都城在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所以,此支武姓出自河南。


又据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风俗演义》,将武姓列入“谥号为氏”之类,并说“子姓宋戴公之后也”宋武公名司空,是宋戴公的儿子,宋国第十二位君主,公元前765年继位,在位18年,死后谥号“武”,史称宋武公。其子孙以祖上谥号为姓,就是武姓。宋国建于周初期,所以此支武姓也出自河南,与源于武丁者均是商王族的后代。


另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祖父武华为太原郡王,祖籍山西省太原府并州(今文水县)武陵镇武陵村。邓州市十林镇大池陂村在第六次续修家谱过程中,对武姓渊源做了大量的考究,他们认为:武孔穆的祖上是山西太原文水县武陵镇武陵村人,武孔穆是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的后人,在洪武二年强制性的大移民活动时武孔穆来到了南阳府。


南阳武姓始祖由山西移民而来


在大移民活动中,大池陂始祖武孔穆一家四口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由山西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下登记造册迁入河南。当时全家四口随洪洞移民南下,行至河南省伊川时,因妻子赵氏生病,武孔穆让妻子和小儿子留下,自己带着大儿子从善继续南下,约定到南方定居后再回来接妻子与小儿。


武孔穆到南阳后辗转几处,最后定居于邓县(今邓州市)西北十林的大池陂。时间一晃数年,因信息不通,武孔穆与妻子和小儿子失散。后代人一直流传着大池陂只有始祖爷,没有始祖奶,始祖奶留在了北边。机缘巧合下,了解到,洛阳伊川、汝州一带和南阳、邓州等处的武姓原本是一家。自洪武二年至今,已过645余年,自始祖武孔穆始,已传至二十五代,其后代分 布四省十六个县市。现如今,始祖武孔穆这一支的武姓家族分布在邓州市十林镇大池陂、邓州市十林镇大路武、社旗县饶良镇西夏庄村武家、内乡县瓦亭山南村武家凹武姓、湖北省老河口市秦集赵岗村武家等二十多个县、市、区。


河南省是当代武姓第一大省


武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九十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二百七十万七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7%左右。自古以来,载于史册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而在近代,最让人感动的一个,就是出生在邓州市张村镇程营村的武文斌。2005年8月武文斌以全团第一的成绩考入郑州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量与导航工程系士官一队,2007年7月分配到铁军师直属炮指连实习。2008年5月13日,武文斌原本被连队安排留守,但他积极请战,坚决要求参加抗震救灾。他全力投身救援行动中,先后参加了抢救遇险者、进村入户帮困解难、搜救失事直升机、支援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等任务。在安置群众与参与灾后重建中,他主动加班加点,终因劳累过度引发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于6月18日凌晨不幸牺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2008年6月21日,上级追封一等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7月14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武文斌同志“抗震救灾英雄战土”荣誉称号。


2019年11月14日,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武姓委员会成立大会及第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古都郑州隆重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武氏宗亲代表及嘉宾近200人参加本次会议。会上提到,河南是武姓的根亲文化圣地,是当代武姓第一大省。


9. 南阳的红色文化

南阳民间习俗很多,但最具特色的风俗有以下几种:

1.过年(春节)做各种仪式用面食最多,,供祖敬神的有大馍、枣馍、猪头、全猪等等.做年糕,切成近尺方块供神,又做许多面食,储存着留待正月间吃,做圆形面食,上端刻十二凹缺,叫“蒸月”,做圆仓形面食,叫“蒸仓”,做十二生肖面食叫“蒸属”,又蒸鱼、猪、狗、鸡、元宝等形状的面食分置家中各处,供节后食用.有于正月初一吃鱼的,图个“连年有余(鱼)”的吉利;流行范围最广的是正月初一早饭吃水饺,素馅,且包藏枣、栗子、糖、糕、硬币(从前是制钱)等物于饺子中.

2.正月初七为“人日”,吃糕,吃面条.

3.农历正月初八是蚂蚁神的生日,要炒蚂蚁蛋,这节日食俗之一.民间有炒芝麻小米、玉米、黄豆吃的习俗,但不能吃完,吃时要地上掉一些让蚂蚁吃.

4.农历正月初十是石头神的生日,家家户户烙烙馍.烙馍,又叫“实牢馍”、“十烙馍”,节日食俗之一.吃了“十烙馍”,一年的运气就会实在牢靠.

5.立春日吃“春饼”,白面作薄饼,卷菜食之.吃“萝卜”,名为“咬春”.

6.正月十一日俗谓“庄稼生日”,要做干饭供天地众神,人也于 一天吃干饭.

7.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自做元宵的,团馅为丸,醮水,用簸箕盛糯米面,置丸其中,反复滚动,曰“滚元宵”.节前用豆面做各式灯盏,节间到处点燃,节后收残灯,切条代豆腐熬菜,味道颇佳.

8.农历正月十六,家家户户要蒸灯盏馍.灯盏馍,节日食俗之一.多用豌豆面(也有用白面、红薯面的),将其做成中间凹,边缘隆起的酒盅状,一般做两个.蒸熟后在凹处添上香油,中间插上灯芯点燃,放在门外两边的门墩上.孩子们可以将别人家的灯盏馍抢去吃掉,意为嚼灾去邪,如谁家的灯盏馍没孩子吃,便被视为不吉利,这种习俗称为“抢灯盏”.

9.二月二日,吃面条,名“龙须面”.用糖浸黄豆粒,晾干,炒食,名“炒豆儿”、“糖豆儿”或“咬虫儿”.有些地方要把过年(春节)时留的最后一点年糕切成块用油煎来吃,过罢此节即再也没有年糕可吃了.二月二也吃葱油煎饼.

10.清明节,吃煮鸡蛋,吃五样粮干饭.此日必吃高粱稠粥.

11.夏至,煮食新麦粒,或以青麦粒磨“捻转儿”吃.

12.五月端午,包粽子,煮鸡蛋.粽子,古称“角黍”,南阳民间做的都是甜食,中多包枣,因此又称“枣粽子”,有白米和黄米两种.粽子叶,多用宽苇叶或竹笋叶.端午节煮鸡蛋吃也连带许多风俗,有说此日吃鸡蛋不腰痛的,有说煮熟鸡蛋在小孩肚子上滚动可免除肚子痛的,等等,不一而足.

13.七月七日,做小面食,油炸,称为“花儿”,有民谣:“七月七,炸花吃.”七月七或七月十五(因地而异),用木模(榼子)榼磕小饼烙食,有的染为七色,有的以红色点染,名为榼饼、巧果、小果、“花儿”、“巧馍馍”.烙熟之后,用长线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挂壁间,以为装饰和零食.也有穿为一环挂小儿项间取乐的.面食有多样形式,其中必画剪刀图案一把.其他面塑如梨、茄、瓜、石榴、苹果、小鸡、小猪、小狮子、金鱼、蛙、蟹、虾等等,无物不可做,做来皆生动,七月初七,乞巧节,简直可以称作面塑节.

14.八月十五中秋节除吃市上卖的各种月饼之外,邓县、新野一带还流行吃干饼.那干饼通体圆形,下一层常做成十二个“月瓣”,“瓣”上插枣,上一层,或做“玉兔”,或做“猴”,又装饰许多面塑染色花果,此物用以供月、赠亲友,好看亦中吃.


10. 河南省南阳市红色事迹

火烧新野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诸葛亮第一把火烧博望坡,夏侯惇大败,曹操便亲自领兵伐新野。刘备放弃了新野,到樊城以避曹军。

曹操的部将曹仁领的兵到新野,见城门洞开,城中无人,便引军进城中驻扎。夜来时分,就被火烧了。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前两把火。曹仁引众将突烟冒火,寻路奔走,闻说东门无火,急急奔出东门。

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曹仁等方才脱得火厄,背后一声喊起,赵云引军赶来混战,败军各逃性命,谁肯回身厮杀。正奔走间,糜芳引一军至,又冲杀一阵。曹仁大败,夺路而走。


Hash:366b0caa456b89dcd830fa64b459d9fd31ac41a6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