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驴”的乾县名吃:胜利驴蹄子面

国内爱吃面食的地区不少,而且各有特色。

山东吃面,讲究蒸发面“馍”,年节里山东人家里蒸的花馒头随便拍几张,那就是网红面点;河南吃面,讲究吃汤面,不仅仅有名声在外的烩面,就连“天方”、“南街村”、“大豫竹”等,满载了许多人童年回忆的国产方便面品牌,也是出自河南省。

到了陕西,出了各式硬面、半发面的烙“馍”,就是各色水煮后配上油泼或者打卤、加臊子的“面条”们了。

驴蹄子面”在陕西众多面食里并不突出,如果非要归类的话,从浇头上看应该算臊子面的一种。只是“驴蹄子”一名着实婉约,让人十分好奇的同时,也让人看着面前那碗面有些摸不着头脑。

刚上桌的驴蹄子面

这碗里翠绿的是韭菜,鲜红的是油泼辣子,酱里是肉臊子……那驴蹄子呢?看面条不就是一碗普通切面么!

如果你带着这点疑问,拌上几下,呼噜呼噜一碗面下肚。一抹满是油辣子的嘴,最终还是找不到答案。

要想找到答案,还得把面从碗里挑起来,循着面条尖从侧面一点看过去,就能发现,一条条的面,好像一条条带着尖尖驴蹄子的长腿。如果是面条尖点在韭菜上,中间微弯就更像了。

只是这场景实在难抓,而且非得俩人配合才能照清楚。我们折腾了半天,也没照出有实物直观上去更有情趣的画面,最终只好作罢。

说起来,这个名字应该属于前人的风雅情趣,虽然充满想象力,但也确实过于婉约、踪迹难寻。

关于“驴蹄子面”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最有美食传说的气息:

说是唐武周时期,武则天去视察乾陵修筑情况,回城途中偶遇大雨,便临时到乾县一户农家避雨。女皇来得急,女主人为了招待用家中最好的材料切了这样一碗面。武则天吃了很高兴,便叫人去问这个面的名字。

谁料此时农户家一头驴,不知是闻见面香还是见了生人兴奋,正巧把驴蹄子搭在槽上,女主人见状忙喊了一声“驴蹄子”。传话人误将此当为面名,以“驴蹄子面”回了武则天,就此这种面就有了这样一个名字。

第二种起源故事则更为朴实。说是过去乾县农村的农务繁重,晚上回家往往来不及擀面,就逐渐产生出这种“偷懒”的方法切面。用这种方法做出面条,方法简单、耗时短,而且面筋道、口感好。因为做出来的面条形似驴蹄子,筋道的口感又有“驴”的一身倔劲儿,故称作驴蹄子面。

第三种起源故事,是我在乾县的胜利驴蹄子面馆里看到的。

说是驴蹄子面大约起源于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的乾州地区。那时候渭北的“旱腰带”地区连年灾害,收成极少,人民大多以杂粮为主食。

乾州一代的农家为了改善生活,偶尔得到精细麦面的时候,就会将其配上大量杂粮搓成圆长条,然后直接切入锅中。因这种面煮熟后形似驴的蹄子(园小),故得“驴蹄子面”这一俗名。

以上三种传说无论是那种,可以确认的是驴蹄子面的做法由来已久,且起源于乾州地区的农家。是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食物。

肉拌菜

说起来,我们去尝驴蹄子面还是因为一位乾县的网友,早年在关于乾县小吃的讨论里的留言。

他说当年就住在胜利驴蹄子面馆对面的小区,小时候家人时不常带他光顾。他说老板勤快人也热情,妈妈还说这家店以后一定行,面做得好吃,老板又能干。

其实这本来是旅游前做美食功课的一个小插曲,我连店名都未留意记。没想到刚除了长途客运的门,我们就看见了这家店,实在是有缘分。因为住的地方离网友介绍的乾县豆腐脑店有些远,所以我们就先尝了这家的面和肉拌菜。

拌过的驴蹄子面

这一尝可不要紧,我们差点要放弃其他美食,多吃一顿这家的面。

平心而论,这家面除了面型,在我们这趟行程中吃过的臊子面中不算是最出彩的。但是好吃是真的好吃,油辣子、酱和臊子的平衡正好,该香的香,该辣的辣。性价比也不低。

像我们这样饭量一般的女性一大碗面加一小份肉拌菜,可以吃两人。

肉拌菜其实就是我们东北常说的凉菜,味道更具陕西特色。而且材料十分实惠。上面是各色蔬菜,底下净是猪耳朵、牛肉片等等肉料,吃到最后我们都有些吃不动了。

对我们这种闲散驴友来说,出门旅游,就是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吃吃当地人喜欢吃的食物。所以这家在当地开了二十多年的胜利驴蹄子面馆,绝对算得上是乾县本地人的吃食。如果你有天到了乾县还有肚子,不妨一试。

——————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你喜欢,记得点下关注。各种美食攻略、故事,关注“春秋儿絮语”不迷路。

参考资料:

宿育海,程鹏,陕人陕菜,西北大学出版社,2018.09

Hash:7ec2b1c9b3a80f5fbca31a915b4675f547ec33a2

声明:此文由 春秋儿絮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