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寨,失散红军的“第二故乡”

作者:泽中 红旭

太阳寨,失散红军的“第二故乡

太阳寨,失散红军战士尉贤禄之墓

【尉贤禄之墓立碑人“ 周国瑞 ”】

《太阳寨,失散红军的“第二故乡”》 一文,发出后在“太阳寨”周边引起较大反响,读者或回忆往昔红色故事,或探寻红军战斗遗址,或帮助寻找相关线索,特别是村党总支书记 郑新革 等人辗转联系上当年收留红军失散战士 尉贤禄 的周氏后人——退休后定居黄州的原黄冈市委党校副校长、党委书记 周志科 ,还有定居罗田县城的他弟弟周志平 。

原来他们几乎每年都低调回乡祭祖,并为“尉伯”尉贤禄扫墓!

从周校长转来的留言里,不难还原出一段凄美的故事——

太阳寨,失散红军的“第二故乡”【周氏后人留言】

【周氏后人留言】:“尉伯,这是我们对他的尊称,听我父亲讲,他是安徽六安人,右眼和蹆上有枪伤,为掩护红军转移负伤被抓 (极有可能是下面文章 《 散落太阳寨下的星星月亮——失散红军 》 提到的那场战斗) 。当时敌人要处死他,他不怕死,叫骂不停,我家老人见他还小花钱买通敌军官,保下他领回家养了几年伤。伤好后就没有走。尉伯终生没结婚无子女,跟我父亲 (即周国瑞先生) 关系很好,去世后由我父亲安葬并立碑,我父亲逝世前交待我们,每年清明如果给他扫墓,必须要给尉伯上香扫墓。尉伯是红军,一生性格刚直,直到去世前还给生产队养牛。遵循父亲交待,近三十年了,每年清明我家只要有人回老家都会给尉伯扫墓。”

周校长还提到另一位女英雄人物丁仲兰——

太阳寨,失散红军的“第二故乡” 【周氏后人再次留言讲述】

【周氏后人再次留言讲述】:“丁仲兰(女)罗田平湖人,大革命时期红军妇救会长,当时被敌军夏斗寅部追捕,被当地老百姓掩护在一个山洞里住了几个月,后敌军撤后才出来,他直到解放一直与地下党有联系,应是一个交通点。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有一对红军夫妇牺牲后留下一个红军后代,一直由她养育成人,改姓胡住平湖乡胡家嘴早去世,胡的小名叫滚团,胡的儿子后来也参军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父母在平湖医院工作,她来我家,我家三个小孩(即周校长、他弟弟、妹妹)都是她带大的,当地人都叫他二姐,我们尊称她为二爷。小时常听他讲李木匠、陈大脚的故事,长大后才知她讲的是李先念和陈少敏,大革命时期她与他们有交往。一九八一年二爷逝世,我父亲把她送回老家安葬,年年清明给她扫墓,我们也给我们的后人讲,尉伯和二爷都是当年的红军,要记住他们。”

太阳寨,失散红军的“第二故乡” 【周氏后人留言 之三】

【周氏后人留言 之三】:“经了解,红军遗孤改胡姓在丁仲兰二爷的照顾下,在当地老百姓的维护下躲过了敌人的一次次追查,解放后才公开身份并成了家。子孙安分忠诚,一生务农,一男孩长成后参军报国,退伍后回乡务农。一家人一生低调,从不向当地政府伸手张口,他们叫二爷为母亲和奶奶。二爷去逝后,我家通知了他,滚团(小名)在二爷坟前跪了很久,默默诉说感恩养育之情,代表红军遗孤对一位老红军的缅怀思念。后听说他回家没几年就去世了。尉伯和二爷都是这样的人,从不在人前讲自己的过去,只要有提起红军、共产党,眼神放光,容不下对红军和共产党的不敬。我们家人深深感受到他们对共产党、红军的真爱,也教育了在他们身边长大的人。”

巧的是,据周校长介绍:他的父亲周国瑞先生(当地有名的医生)曾受业笔者姥爷洪清溪先生私塾门下!洪清溪先生以创办“劳动小学 ”的名义普及新式教育,更暗中为过往红军书写标语、识字册。这就是被将帅后人关注的罗田17所“列宁小学”之一的“太阳寨列宁小学”。

【太阳寨“列宁小学”洪先生教字图】

【徐向前元帅之子徐小岩中将题字“大别山罗田太阳寨列宁小学旧址”】

【徐向前元帅之子徐小岩中将题字“大别山罗田太阳寨列宁小学旧址”】

至此,《太阳寨,失散红军的“第二故乡”》 故事有了较完整的轮廓。但相关历史考证才刚刚揭幕——

【罗田太阳寨《王奶奶唱红歌》】

前面提到过,周校长讲述“尉伯”掩护战友受伤被俘的战斗,极有可能与另一位失散红军女战士何运才回忆的战斗有关,文中记述“散落太阳寨附近的红军不下三十位”:(加见《散落太阳寨下的星星月亮——失散红军》)

考证这场战斗,并参考徐向前元帅《历史的回顾》一书,战斗应该发生在一九三二年八、九月间。

佐证(一):

【罗田革命史讲座(1924-1949)】(中共罗田县委党史办公室,1987.6)

革命失利后的游击战争。1930年冬至1932年夏,我鄂豫皖军民接连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特别是红四方面军在粉碎蒋介石的第三次“围剿”中,于皖西苏家埠歼敌3万余人,直接威胁着武汉。所以,蒋介石于1932年6月又发动了第四次军事“围剿”。他调集24个师又五个旅约30万兵力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围剿”。1932年8、9月份,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局势十分紧张。国民党31军军长张印相指挥的30师占驻了麻城,卫立煌的10师、83师、98师占驻了商城金寨一带,郝梦龄的54师占驻了罗田。在敌人新的进攻面前,张国焘惊慌失措,擅自决定放弃鄂豫皖革命根据地。9月初,张国焘在张家咀开了一天一夜的会,决定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会后,他将持枪的赤卫队员和地方干部编入红军,未持枪的人员和红军家属编成“避难团”。此时,英罗边区、五星县的大部分干部随红军转移,因而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亦停止了活动。红军主力转移时,“避难团”随后。我“避难团”行至罗田梨树坳时,被国民党军包围,除10多人突围脱险外;其余全部被俘;敌将其押送罗田县城。敌罗田县县长方殿甲,在西门河坪一次就杀害“避难团”人员数十人;外县的难民在遣送途中亦被杀害不少。“避难团”的妇女被敌人强行卖掉。

佐证(二):

湖北省罗田县革命史资料汇编】(武汉大学历史系编.1959.5):

红 军撤退苏区沦陷区。一九三二年国民党调七个师的兵力向我金寨、英山霍山、罗田等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八月十一日红军独立十三团,英罗边区赤卫队、游击队向霍山、金家寨退去,中途被由黄安打来的国民党匪83军挡住,便驻扎在胭脂河。这时,金寨红军主力在国民党卫立煌部的围攻下,也撤出金寨。在胭脂河与独立十三团会合后,经罗田上堡石柱山、太阳垴(今“太阳寨”)绕到了英罗边区的石桥铺。之后,便分两路出发,独立十三团英山去皖西北,继续在皖西北的大别山一带坚持斗争,牵制敌人。我主力红军则由金家寨→霍山→英山的界岭、石头咀、金家铺→罗田的四口塘、石桥铺→撤出。

红军撤离英罗边区时,罗田一部分干部也跟着独立十三团撤出罗田与英山、浠水、蕲州、霍山等地干部2000余人组成“避难团”,由红军发给了他们枪枝。“避难团”与独立十三团经上堡太阳垴(即今“太阳寨”)过英山到安徽太湖,又转到河南罗山、商城。他沿途打游击,没收土豪劣绅财物作为给养,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当时环境很艰苦,经常有国民党匪军跟踪,但他仍在大别山区英勇地坚持斗争。

【“遥想当年太阳寨,将军至今未下鞍”】

【“上堡尚在游击,罗田岂是匪区”】

【太阳寨,失散红军的“第二故乡”】

故事未完待续......

太阳寨:红色底蕴,诗意名字,美好愿景,金色未来

太阳寨:红色底蕴,诗意名字,美好愿景,金色未来

太阳寨村银杏树下的红色故事

Hash:e330e54b999d5067573aa48e15fe8dd32f74a178

声明:此文由 晨晓枪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