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烂泥洼”今日“红旗村”——宁阳县胡茂村发展经验与主要做法之我见

胡茂村,位于泰安宁阳县西部,南与济宁兖州相邻、西与汶上接壤,是2市3县交界之地,人口430户、1568人、党员 48 名、村“两委”成员7人;全村耕地2900余亩,其中已流转土地2400亩,全村有近100多人常年在东方园林公司打工,人均月工资3000多元;全村有苗木种植大户15户,种植规模300余亩,户年均收入40多万元;村内建有8条主干道,设立3处旅游生态停车场,大街小巷、院墙边角”见缝插针”栽植绿化苗木10万余株;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21万元,主要来源于园林苗木和乡村旅游发展。

近年来,胡茂村以强化班子建设为基础,以发展致富产业为抓手,以集体群众增收为目标,依托苗木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从“偏远村”向“美丽乡村”蜕变的发展历程。胡茂富民强村走上“康庄大道”,“高光时刻”熠熠生辉,该村先后荣获国家森林村居、山东省卫生村、泰安市红旗村党支部、市级文明村等30余项荣誉称号,成为省级美丽村居试点村;同时,村党支部书记吴延春也先后被授予“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齐鲁乡村之星”、“泰安市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等20余项荣誉称号。昔日无人问津的“边界村”、“烂泥洼”,成为今日的乡村旅游名村、“红旗村”。他们的发展经验与主要做法可以用四句话来高度概括:

因地制宜,产业旺。“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曾经是胡茂村的真实写照。过去的胡茂村集体无产业发展、无收入来源、无资金投入的“三无村”,是县里有名的软弱涣散村,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为主,加上村庄地势低洼,极易积水,雨后地里根本走不动、进不来、出不去,施肥只能人扛肩挑,被老百姓称之为“烂泥洼”。2006年吴延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并利用3年时间解决了群众百姓关心关注的8大历史遗留难题,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胡茂变形计”,经过多年努力付出,他和村“两委”一班人硬是把过去的“烂泥洼”打造成了如今在全省有位置、有名气的美丽乡村、旅游名村。胡茂没有区位优势,即不靠山也不依水,更没有工矿企业和城镇辐射带动,但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硬是把“一马平川”的胡茂村打造成了让人羡慕的“金山银山”、乡村振兴的“样板村”,其“蝶变”的背后正是村“两委”一班人思路超前、理念创新、敢闯敢试、凝神聚力、团结务实,坚持走“因地制宜、规模发展、产业兴村、旅游强村、富民带村”之路的结果。2010年,胡茂村抓住北京东方园林在宁阳县建设苗木基地的机遇,动员群众以每亩1050元的价格把全村90%的土地流转出去,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在此带动下,胡茂村周边苗木花卉面积达到2万多亩。同时,村里因势利导积极发展关联产业,牵头成立了胡茂村用工协会,由村集体统一招募、安排到东方基地打工,目前人员规模达到100余人,每天可为务工人员带来50--100元收入,村集体年增收3万多元;村里参股红盛绿化工程公司,参与揽建设工程搞园林绿化,协会和公司年利润达30余万元。绿化苗木产业的“聚集效应”,同样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胡茂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休闲目的地”。2016年,村里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对上争取省级项目资金100万元,会同周边的刘茂、赵茂等11个村联合发展园林观光、民俗体验等服务,打造“十八黄茂”古村落旅游品牌,建有游客中心、民俗广场、摸鱼池垂钓园及拓展训练等设施,购置旋转汽车、观光小火车,建立民俗展馆、农家乐餐馆等。围绕旅游路线建有周仓碑、五圣庙碑等10余处景点。2017年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用企业理念经营旅游项目,收入归集体所有。2019年,接待游客20万人建设以上,旅游收入达90多万元。5年来,仅游乐园项目就先后投入资金700多万元,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成绩斐然。

顺时应变,环境美。2017年以来,投资200万元完成“村村通”4公里,“巷巷通”12公里,“户户通”18.8公里,改厕率100%,并兴建了2处旅游公厕等设施;投资2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1处,铺设污水收集管网20000米,日处理生活污水80m³;2020年又借助省美丽村居项目,投资200万元对村容村余貌进行升级改造;投资20余万元全村安装仿古太阳能路灯130盏;实施沿街房屋、院落青砖白缝粉刷,修建仿古小瓦墙顶,打造鲁派民居,全村先后建成8处文化休闲主题广场及1条廉政教育文化街道,沿途栽种各类高档苗木4万多株,粉白墙面5000多平方米,组织绘制核心价值观文化墙400多米,制作展板80余块,设立雕塑小品等20余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近年来该村先后投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金达1000多万元。

移风易俗,树新风。2015年,胡茂村率先在全镇推动移风易俗改革,倡导文明节俭新风。以《村规民约》的形式约定,红事喜事从新从简,严禁大操大办;特别在白事方面,成立理事会,取消鼓乐,服孝从简,村里无偿提供桌椅、板凳、餐具、青袖章,吊唁客人一人一碗菜,每个丧局可节省5000元—10000元,得到全村群众的拥护。在文化活动方面,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融合“两疏故里”和东疏“十八黄茂”旅游品牌,全村建设以廉政、党建、“家”、“泰山挑山工”等为主题内容的文化广场8处,村里成立了广场舞队、太极拳队、锣鼓队,定期开展活动、组织比赛,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每年进行好媳妇、好婆婆、好公公等先模人物、美丽庭院评选,倡导新时代文明新风,振奋了党员群众精神面貌。

团结务实,人心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村党支部建立了每天“双七点碰头会”制度,早7点碰头,将全天工作安排到位、责任到人;下午7点碰头,逐人汇报工作完成情况,倒逼“两委”干部履职尽责。近年来,胡茂村不断加强支部村委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政治学习和组织活动,利用主题党日对党员干部进行素质教育,落实干部包片、党员联户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严格述职评议制度,年中、年底两次述职评议,村“两委”成员上台汇报半年工作,党员群众对“试卷”打分,“用制度管人、用真心服务,用效果说话”,支部研究的事情“说了算、定了办”,形成“党员依靠班子、群众信任班子”的党群鱼水关系。同时,用好各类人才资源,抓住2018年10月,省乡村振兴服务队入驻胡茂村发展的机遇,争取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旅游观光项目果景园,建设高标准采摘大棚2个,栽植葡萄猕猴桃等果树4万余株,供游人采摘、观光,建成后每年可增加收入60余万元;注重发挥乡贤能人作用,把本村技术能人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激励他们创新创业、为群众服务,目前全村登记在册的志愿服务者达150余人。结合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搞好“三资”清理,对清理出的闲置宅基地、荒片,由村集体统一实施管理,共栽植绿化苗木37亩10万多棵,使集体资产得到充分利用,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 (焦兴攀)

来源:山亭区融媒体中心

Hash:46a91d84ce925a59781aefeefaea55957e41a5e8

声明:此文由 幸福新山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