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关——三关首镇,晋之屏藩

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为黄河内蒙古入晋南流的第一县。北靠长城内蒙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南与河曲五寨两县相连,东与神池平鲁两县(区)毗邻。县境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58公里。全县总面积1685.4平方公里。现辖4镇、6乡、1个居民委员会、247个行政村、429个自然村,总人口 11.56万人。

晋北锁钥 永镇边陲

偏关县历史悠久,从吴城、黄龙池、梨园三处文化遗址证实,这里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偏关县古称林湖,始称偏头关、偏头寨,因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历来为兵家争夺重地。据《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通黄河,与套虏仅隔一水,其地东仰西伏,故名。"又据《偏关县志》载,城临偏头关,以关名县。

偏头关城门

民国4年(1915)《偏关志》载:“赵武灵王破林胡、略中山,取其地置儋林郡。”五代北汉乾祐四年(951), 北汉开国君主刘崇在晋阳称帝时于韩光岭(今偏关城东1里处的山梁上)建立偏头寨,为军事要塞。天会元年(957) ,北汉第二任君主刘钧扩展原寨并筑土夯高墙。宋以寨属火山军, 杨继业、杨延昭与契丹征战于雁门、偏头一带,浴血疆场,精忠报国,可谓“丰功伟烈著边疆,浩气英风留古塞”,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世代佳话。元大德三年(1299)升寨为偏头关,设置武节将军枢密院判守御此关。从此,偏头关、雁门关宁武关合称外三关,而偏头关为三关之首。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筑偏关城于西原河坪,历经四次拓展,使其以磅礴的气势,巍然屹立于万山丛中,成为明代“晋北锁钥”“永镇边陲”之地。宣德四年(1429)设立有边关九镇之首的山西镇(又称太原镇、三关镇),治所初在偏头关。清雍正十三年(1735)设偏关县,属宁武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偏关县一度属兴县专署。1952年划归忻县专署。现隶属于忻州市。

风景秀丽 古迹璀璨

偏关县地处中原文明与游牧文明碰撞交融地带,文化遗存丰厚,名胜古迹颇多,境内有北魏明朝时所筑长城,有29座古堡、209个烽火台,是全国长城最复杂、古堡烽火台最多的县份之一,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县”“中华古堡第一县”。全县有不可移动文物点4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历代长城、偏头关、护宁寺吴城遗址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文笔凌霄塔、白衣殿、云空禅寺3处。

长城

偏关县境内现有长城近500公里,是全国拥有长城最多的县之一。现存的长城主要是明长城,分为大边、二边、三边、四边、内边、黄河边六道长城。从结构上分,有石砌长城、砖包长城、土夯长城、崖壁长城四种基本类型,涵盖关、隘、烽、堠、墩、台、营、寨、城、堡、望台等形式。偏关长城经过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的风霜雨雪,因其城墙内部夯土层遵守“十尺打三尺”的原则(即把十尺厚的干土打压到三尺厚),所以至今仍能保持原有的风貌。偏关长城还有三个特点,一是与黄河相伴,二是内外长城交汇,三是古堡遍布长城沿线。

老牛湾风景区

老牛湾风景区位于万家寨镇老牛湾村,内外长城交汇、黄河入晋处,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整个老牛湾由三湾一谷组成,分别为乾坤湾、老牛湾、四座塔湾和杨家川小峡谷。

乾坤湾有“中国的科罗拉多”之称,被《中国国家地理》称为“百里长峡中的最美回环”,又被中外专家学者定义为太极八卦图的天然发源地。在乾坤湾登高远望,黄河九曲十八湾美景尽收眼底。

老牛湾墩

老牛湾位于乾坤湾上游,主要景点有老牛湾堡、老牛湾墩。老牛湾堡是明代重要的边塞堡垒之一。堡北不远处的老牛湾古村遍布石头房子、石砌火炕、石凳、石灶台、石磨、石碾,清一色的石头世界,有“石头民俗博物馆”之称。老牛湾墩,又名望河楼,也叫护水楼,楼面呈正方形,砖石结构,空心二层,有“天下第一墩”之称。据民国4年(1915)《偏关志》记载,该墩为明万历二十五年(1579)所建。

老牛湾古村

杨家川小峡谷全长8公里,沿线贯穿着一条以长城、古堡、古村、古庙、栈道、码头等组成的风格独特的风景线。

杨家川小峡谷

护宁寺

护宁寺位于天峰坪镇寺沟村。始建年代不详。寺院坐北向南,大小院落四进。山门已毁,现存堂36间,柏树2株,钟鼓2楼,寺前有古戏台1座。主体建筑为正大殿三间,进深一间,悬山顶。正殿梁架结构为元代建筑,如驼峰等还保留宋代特点,殿内塑像均毁,残留部分壁画

文笔塔

文笔塔位于县城东山之巅,为偏关县的象征和标志。该塔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崇祯八年(1635)加高,现为十一层砖石结构八角雁塔,上书“文笔凌霄”字样。塔高35米,塔底周长29米。登塔远眺,“黄河远上白云间,长城蜿蜒出日边,风吹草低牛羊见,堡寨耸峙三关连”的景象尽收眼底。

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

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北干流托克托龙口峡谷河段,河左岸隶属偏关县,右岸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控制流域面积39.5万平方公里,总容量8.96亿立方米,调节库容4.45亿立方米。每年向内蒙古和山西供水14亿立方米。电站装机108万千瓦,年发电27.5亿千瓦时。它的建成,缓解了山西省和周边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优化了华北电网能源结构,对促进西北地区乃至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形成了万家寨水利工程景区,再现高峡出平湖的景观。从百米高枢纽大坝上放眼望去,黄河水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可感悟“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

万家寨大坝

近年来,偏关县加强文化引领,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精心开发旅游项目,全力以赴打造旅游产业,壮大文化旅游经济,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全县战略性支柱产业。目前形成了以老牛湾景区为核心,寺沟、红门口、乾坤湾、黄河水利枢纽为补充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2016年,全县旅游总收入1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2%;旅游总人数达119.7万人,增长16.19%。

边塞古城 人杰地灵

偏关县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里曾是杨家将戍守边关的地方。明代文韬武略、官至蓟辽总督、大司马的万世德和清代江南水师提督(从一品)张旺的故乡都在偏关。

在革命战争年代,作为革命老区,偏关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革命人物。曾任牺盟会雁北战时工作委员会军事部长、山西最早的共产党员县长之一的梁雷等众多烈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们的英雄事迹至今仍熠熠生辉,被广为传颂。

梁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偏关大地又孕育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原副总参谋长张维业、广州军区炮兵司令部原副政治委员张智、特级飞行员郝建华等一大批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才。

张维业

偏关县民俗文化多样。偏关面塑将风俗民情融入其中,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到的构思,物象再现与意象营造相结合,达到了形神兼备。偏关县“地摊秧歌”和“踢鼓子秧歌”风格独特,是一项非常朴素的普及性群众艺术。为纪念出塞征剿战将而设的老营灯游会,融进“九曲黄河阵列”,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民众。偏关万人会是一项融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物资交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民俗文化盛会,每十年举办一届,2009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营灯游会

脱贫致富 改善民生

偏关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借助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实现脱贫致富的同时,还努力克服自然条件恶劣的不利条件,结合实际条件,注重发挥优势,致力于增强内生动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2016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85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为3.26亿元,比2015年增加3%。

偏关县气候寒冷干燥多风沙,“水少风多树稀”是其基本特征。为此,偏关人民大力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不断改善生态条件。火烧洼作业区是偏关县人工造林的典范。1987年开始,全县造林面积近7万亩,其中有油松、落叶松为主的成片林地4.5万亩,“绿”染偏关,产生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的独特作用。

火烧洼

偏关县依托盛产小杂粮的优势,积极培育“张杂3号”谷子、优质玉米、脱毒马铃薯三大作物,并将其打造成偏关的农业主导产品,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目前,形成东南山马铃薯、关河沿线玉米、北山区谷子为主三大基地。2016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52.5万吨。偏关小米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形成“田峰五谷杂粮”“恒堡余”等杂粮品牌。

田峰香米

偏关县紧紧抓住被列入全省20个养羊重点县行列和山投集团产业扶贫等有利机遇,打造养羊大县。2016年,扶持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4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个,发展规模养羊户3534户,羊饲养量稳定在75万只以上。

舍饲养羊

偏关县立足资源、产业和区位优势,一方面,紧紧抓住准朔铁路过境的机遇,推进煤炭物流项目。目前,煤炭物流项目已落地20多个,正在形成铁路煤台东西贯通、洗选储售一体化发展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火电和绿色能源产业。引进中国华电集团、国电科技环保集团、上海新锋企业集团、大唐电力、华能电力等大型电力集团公司投资火电和新能源项目。2016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完成175777.36万千瓦时。

煤炭物流项目

近年来,偏关县政府大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和人居环境质量。横跨东西的万家寨黄河大桥、亚洲第一高度桥——万家寨铁索吊桥的建成,结束了偏关县到内蒙古走水路的历史。途经偏关的准朔铁路、灵河高速公路的上马与通车,使偏关县的交通大大改善,并形成了北山“干”字形公路框架和全县“三横四纵”的循环大交通网络。全县自然村都通了公路,行政村全部通了水泥(油)路。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市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万家寨铁索吊桥

本文转载自方志山西

文山西系列

Hash:1287e77afc9648621459765321998099a1ee6735

声明:此文由 太原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