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故里魅力平鲁

2019山西·平鲁尉迟恭文化旅游节盛大启幕

在激情似火的炎炎夏日,备受关注的2019山西·平鲁尉迟恭文化旅游节于8月28日盛大启幕。

门神故里、魅力平鲁。平鲁人杰地灵,最负盛名的是被民间顶礼膜拜的大唐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华门神——尉迟恭,而“拜师打铁,夜擒海马”“高阳投军、马邑起义”“际遇明主,助李兴唐”等有关尉迟恭的典故,在这里广为流传,并浸染了这片厚重的沃土,孕育出中华民间文化瑰宝——“中华门神”,平鲁因此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门神文化之乡”和“中国门神文化研究基地”,并镌刻在中华历史的竹简上。

晚会现场 任佩贞摄

2019山西·平鲁尉迟恭文化旅游节紧紧围绕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建市30周年,弘扬平鲁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在全区城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打造更具平鲁特色的品牌活动,着力营造节庆祥和气氛的同时提升平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启动仪式现场 任佩贞摄

本届文化旅游节由中共朔州平鲁区委、平鲁区人民政府主办,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商务局、区文化和旅游开发中心承办,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平朔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摄影家协会协办,活动内容包括2019山西·平鲁尉迟恭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主题晚会、2019山西·平鲁文化旅游招商推介会、“游门神故里·赏秧歌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踢鼓秧歌展演、山西·平鲁尉迟恭文化展览、2019山西·平鲁长城文化摄影采风、2019平鲁万亩油菜花生态旅游观光季、首届“歌从长城来”全民歌手演大赛、“来塞北田园·品油菜花香”篝火晚会等,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平鲁文化旅游发展浓墨重彩的一页。

平鲁区紧紧围绕“转型引领、改革先行、加快率先发展”战略部署,深挖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业,依托旅游载体发展文化事业,以前所未有的大思路、大手笔精心打造以“开放文化、门神文化、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旅游板块三张牌,文物古迹观瞻,自然生态观光,康养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门神故里绘就百业俱兴画卷,魅力平鲁谱写率先发展新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引领下,平鲁区转型引领、改革先行,加快率先发展,奋力抒写时代华章,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9年,该区在实现首季“开门红”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上半年时间任务“双过半”,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保持14%增长,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居于全市第一,呈现了持续向好、快速进步的态势。

该区坚持项目驱动,转型发展释放新动力。牢牢把握“稳煤促新”发展方向,以项目建设为牵引,深化能源综合革命,煤矿先进产能占比提高到81%,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提高到33.6%。开工55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07亿元,其中三产完成投资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亿元。转型项目完成投资23.3亿元,比去年同期提高30.5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近200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出强度达到47.4万元/亩,支柱产业呈现高端转化趋势,为经济转型升级夯实基础。

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取过程中。平鲁区坚持“一摘四不摘”政策不动摇,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持续打好产业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硬仗。建成39万亩特色种植基地,兜底救助特困人员13706人,培训带头人1664人次,资助在校学生329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

同时,该区大力推进洪涛山绿化等生态建设工程。坚持铁腕治污,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清河行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矿黑水全面治理、农牧废水普遍清理、雨季降水严格管理扎实开展,全区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推进“三清三治三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上半年平鲁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2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712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标准推进教育优质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受益群众6480人。全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堡子沟城中村改造一期和古城小区棚户区项目扎实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取得新成绩。该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推动正风肃纪反腐,用好执纪监督“四种形态”。扎实推进“三基建设”,大力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深入研究问题、破解发展难题,抓具体抓落实蔚然成风。

(谢宏 范磊)

Hash:ab38064b3f3fa51c4e60de2539c94ede7c1df87f

声明:此文由 澎湃时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