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天台┃《清晓升琼台顶石崖有仙人脚迹》 南宋•高似孙

乱石排天倚岚壁,苔痕不犯松乔迹。

上通群帝集台斗,下鉴十洲通碣石

树呼清风杂今古,山遗宿润从开辟。

丹翁曾同玉女醉,樵者亦见仙人弈。

云飞磴道晴掩冉,露湿衣裳香滴沥。

洞中灵君来不来,鹤归冲落桃花碧。

释义:

清晓: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唐•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宋•欧阳修《渔家傲》:“人语悄,那堪夜雨催清晓。”

升:登、上。

《广雅》:“陞,上也。”

《易经•升卦》:“升,元亨。”疏,“升者,登也。”

《易经•习坎》:“天险不可升也。”

琼台顶石崖有仙人脚迹:山峰名,在天台山琼台仙谷景区内,沿灵溪北行,两旁山壁对峙,山势峥嵘峻峭,奇峰纷呈,怪石错列,且愈入愈奇。

百丈崖有瀑如龙,下注成潭,潭水晶莹如黛,名“龙潭”。

潭旁一峰拔地而起,迥然卓立,即为琼台峰。峰上有石形似椅,传说铁拐李每逢中秋节之夜,来此坐椅赏明月,故名“仙人座”。

台前一山,两峰对峙,顶部平坦,颇似皇宫前两侧的楼阁,故称“双阙”。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坐在石椅上望月下群山,恍入仙境梦乡,“琼台夜月”即得名于此。

琼台峰上有唐宋以来柳泌、天和子、康有为等人的“台岳奇观”、“秀甲台山”、“蓬莱仙境”、“观止”等摩崖题刻。

民间亦传“仙人座”传说是葛玄、吕洞宾、白玉蟾等高道炼丹之处。

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

传说黄帝在祭过天圜丘后,来到天台山琼台,师从天台山神仙九元子学道,修成正果后,乘一条火鳞金甲的赤龙升天成仙。

白玉蟾《天台山赋》:“烟峤松崖而瑰奇万状,云随羽客在琼台双阙之间,鹤唳芝田正桐柏灵墟之上,丹元真人之身居赤城,左极仙翁而坐断翠屏。”

岚:山林中的雾气。如岚峰,则指雾气缭绕的山峰。

苔痕:苔藓滋生之迹。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宋•张耒《无题》:“出门蹄道苔痕满,隐几书尘鼠迹多。”

清•龚自珍《鹊楼仙》:“安排疏密,商量肥瘦,自斸苔痕辛苦。”

郁达夫《偶过西台有感》:“偶向西台台畔过,苔痕犹似泪淋痕。”

松乔:神话传说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的并称。

《搜神记》“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冰玉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崙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

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閒,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十馀年后,来于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颠,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而去。”

太平御览•道部》:“桐柏山真人王子乔年甚少,整顿非常,建芙容冠,着朱衣,以白珠缀衣缝,带剑,多论金庭山中事,言於众真。”道教敬祀王子乔为上清侍帝晨领五岳司右弼桐柏真人。

上通:形容下情上达于君。

《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下情上而道止,谓之侵。”

尹知章注:“求不上通,则与君隔绝,故曰塞也。”

宋•欧阳修《论修河第三状》:“下情如此,谁为上通?臣即知其详,岂敢自默。”

群帝:道家称谓五方之帝。

唐•杜甫《玉台观》:“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

仇兆鳌注:“道书:天有群帝,而大帝最尊。群帝,五方之帝也。”

台斗:比喻宰辅重臣。台,三台星;斗,北斗

唐•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及乎贞观初,尚书践台斗。”

明•李东阳《同年祭傅文穆公文》:“地极台斗,望隆冠绅。”

清•陈维嵩《庄椿岁•寿高阳李相国》:“绿鬓调羹,黑头补衮,人间台斗。”

十洲:道教称大海神仙居住的十处名山胜境,亦泛指仙境。

《海内十洲记》载,汉武帝既闻王母说: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有此十洲,乃人迹所稀绝处。

碣石:山名,在河北昌黎县北。碣石山余脉的柱状石亦称碣石,该石自汉末起已逐渐沉没海中。

《尚书•禹贡》:“导岍及岐……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汉书•武帝纪》:“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

玉女:仙女。

《神异经•东荒经》:“ 东王公恒与一玉女投壶。”

《楚辞•贾谊〈惜誓〉》:“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于后车。”

朱熹集注:“玉女,青要、乘弋等也。”

东汉•张衡《思玄赋》:“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虙妃 。”

刘良注:“玉女,太华神女。”

唐•李商隐《寄远》:“ 桓娥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

清•龚自珍《戒将归文》:“造亭亭之高宫兮,接玉女于云涯。”

磴道:登山的石径。

南朝•宋•颜延之《七绎》:“岩屋桥构,磴道相临。”

唐•袁郊《甘泽谣•懒残》:“忽中夜风雷,而一峰颓下,其缘山磴道,为大石所拦。”

元•揭傒斯《寻舍弟将至东牢宿野店》:“入云攀磴道,落日及村墟。”

《明史•礼志一》:“台高三尺有奇,周以石栏,陟降为磴道。”

清•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岩洞窈窕,磴道纡折。”

掩冉:萦绕貌。

宋•王质《游东林山水记》:“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

明•高启《焚香》:“乍飘犹掩冉,将断更氤氲。”

滴沥:流滴。

汉•杜笃《首阳山赋》:“青罗落漠而上覆,穴溜滴沥而下通。”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涢水》:“穴中多钟乳,凝膏下垂,望齐冰雪,微津细液,滴沥不断。”

唐•孟郊《秋怀》:“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泉自石出,四时滴沥。”

灵君:指神灵、仙人。

宋•叶适《和答徐斯远兼简赵昌甫韩仲止》:“ 江东文士称数人,宝冠霞佩朝灵君。”

《云笈七签》:“今故报盈以凤鸾之箫,金钟玉磬,可以和神虚,馆乐真,舞灵君。”

鹤归冲落:指丁令威化鹤归辽事。

典出《搜神记》:辽东城门有华表柱,忽有一白鹤集柱头,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不知名字。

唐•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千载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高似孙(1158年—1231年)

南宋方志学家和目录学家。

字续古,号疏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祖父高开,父高文虎,官中书舍人,家境饶富。

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历任绍兴府会稽县主簿,楼钥称其“夙有俊声,能传家学,词章敏瞻,吏道通明”,

庆元五年(1199年)秘书省校书郎,庆元党禁时,著《道学之图》,又献九锡诗为韩侂冑祝寿。庆元六年(1200年)出倅徽州通判、嘉泰三年(1203年)知信州,被劾“倅徽陵轹,守丧寓居,干扰郡政”。

开禧二年(1206年)四月知严州。嘉定十六年(1223年)任秘书郎,嘉定十七年(1224年),为朝议大夫,除秘书省著作郎。

宝庆元年(1225年)以礼部侍郎知处州时,因挟妓被抨击,贪酷尤甚。升中大夫,任建康提举,进崇禧观祠禄。

晚年迁居绍兴府余姚县。卒赠通议大夫。

著有《子略》四卷、《史略》六卷、《纬略》一卷、《骚略》三卷、《蟹略》四卷、《剡录》十卷(《剡录》是嵊县第一部县志)、《砚笺》四卷、《文选句图》一卷、《文苑英华钞》四卷、《删定桑世昌兰亭考》十二卷等书。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他“其读书以奥僻为博,以怪诞为奇。”

琼台景区:

灵溪为该景区的主景线,沿溪北行,两旁山壁对峙,山势峥嵘峻峭,奇峰纷呈,怪石错列,且愈入愈奇。著名的有“李白题诗岩”、“仙人聚会”、“双女峰”、“元宝石”、“佛手峰”等景。

灵溪百丈坑有瀑如龙,下注成潭,潭水晶莹如黛,名“龙潭”。

潭旁一峰拔地而起,迥然卓立,即为琼台峰。峰上有石形似椅,传说铁拐李每逢中秋节之夜,来此坐椅赏明月,故名“仙人座”。琼台前一山,两峰对峙,顶部平坦,颇似皇宫前两侧的楼阁,故称“双阙”。

诗仙李白在《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古风中极写其绝景:百丈素崖裂,四周丹壁开。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但见瀑泉落……

龙潭瀑布东侧有周灵王太子晋王乔修炼之金庭洞,伴王乔之长寿神龟,依然静伏洞中。

洞上有飞鹤亭,纪念王乔跨鹤飞升。亭北有“通天”花岗岩牌坊,“凌云栈道”,高达300米,真有“徐徐送客上青天”之意境,上有黄帝祭坛、轩辕祠仙人座等胜迹。

从琼台向东南行2公里便是中国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道书称桐柏宫为“金庭洞天”,属七十二福地之一。北宋时,道教南宗紫阳派祖师张紫阳就居此修道,撰写著名的《悟真篇》。

摄影:范旭初、戴军斌、许明杨 等

诗路天台┃《新山别馆十景 其三 双涧观澜》 元 • 曹文晦

诗路天台┃《新山别馆十景 其七 南山秋色》 元 • 曹文晦

诗路天台┃《新山别馆十景 其六 清溪落雁》 元 • 曹文晦

诗路天台┃《新山别馆十景 其一 桃源春晓》 元 • 曹文晦

诗路天台┃《新山别馆十景 其五 螺溪钓艇》 元 • 曹文晦

诗路天台┃《新山别馆十景 其八 琼台夜月》 元 • 曹文晦

诗路天台┃《新山别馆十景 其九 石梁雪瀑》 元 • 曹文晦

诗路天台┃《新山别馆十景 其十 寒岩夕照》 元 • 曹文晦

诗路天台┃《新山别馆十景 其二 赤城栖霞》 元 • 曹文晦

诗路天台┃《新山别馆十景 其四 华顶归云》 元 • 曹文晦

Hash:bd62b0191d8c1b61c830ca0866826471cefb7d64

声明:此文由 墨香茶谣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