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港务区之新筑往事

新筑东接临潼西泉,南连灞桥镇、西临灞河与未央区谭家、草滩隔水相望,北与水流为邻。总面积39.61平方公里,辖29个村民委员会,118个村民小组,68个自然村。

新筑汉时称“新住镇”。相传,西周末年,周幽王偕同宠妃褒姒到渭河边打猎,对此地流连忘返。该镇地处西安韩城交通要道上,四周有八堡、四围墙将此镇团团围住。有“长安十八镇首镇”之称。建国前,镇上有百余家商店字号,每逢集日,人来车往,摩肩接踵,很是热闹,人称“西安小东关”。

新筑镇在抗日战争时期,西安常遭敌机轰炸,城内居民疏散来新筑地区居住的不少,城市的一些商人资本家和农村一些大户老财,也通过各种渠道向新筑商业投资,当时的“天余堂”、“万育生”、“德兴裕”等一些大的商号,都是来自西安的股东。一些由沦陷区来的住在陇海铁路沿线的难民和出卖劳力的贫民,也来新筑镇摆摊设点做生意。当时,镇上白日天天逢集,夜晚灯火不熄,人群整天川流不断。到了棉花上市季节,四面八方来此售花的棉农,担挑背送,车拉马载。新筑镇商会为了招徕远近顾客,常请来西安的秦腔名演员到镇上演戏扩大影响,推动商品销售。

建国后改革开放以来,新筑发展很快。1990年1月,将原5米的街道拓宽为13.55米,长1公里,而且安装了路灯。街道两旁建起数十座楼房,有邮电局、农行支行、电影院、粮站、浴池等。1993年,镇上有乡办农械厂、缝纫厂、面粉加工厂、建筑公司等20多个企业,村办轧钢厂、建筑队等10多个,年总产值达500多万元。其中,新筑渔具厂是西北地区生产渔网和小型渔船的独家厂,产品畅销七八个省。镇上还有50多家个体商户,经营商业、饮食、服务等。1958年11月新筑成立自己的电影队,1983年新筑影剧院简称并对外放映。

新筑镇四周有“八堡、四围墙”。八堡有:铜人堡(西坡村)、万顺堡(南吴村)、万胜堡(北吴村)、万安堡(东里村)、北里堡、杨货堡、文昌堡、永兴堡;四围墙有:复兴围墙(仓南)、兴盛围墙(涝池岸)、兴庆围墙(仓北)、小围墙(文昌村西的小庄)。镇居其中,街道成“十字形”,南北长约二华里,为主要商业区。1949年5月以前,以粟花行、杂货行、食品业为主;东西街道较短约--华里,经营日用家具、铁木器及山货土特产者居多。街镇中心有一座小钟楼。镇的四端有古庙四座,各庙之侧,均建有戏楼。这些建筑物的基础遗址至今犹存,说明新筑镇有过一-段兴盛的历史。新筑镇的商业,在明清之际,曾经繁荣过一-段时间,是渭河南岸的农产品集散地。清同治年间,由于回族造反,镇周围之建筑物及商号房舍尽被毁坏。民国15年(1926)间,在刘镇华围困西安城期间,新筑镇设有镇嵩军的后方医院和兵站。刘部兵伤员骚扰四乡,哄抢市场,以致商号停业,集市冷落。至11月,刘军败逃后,这一带农民才得休养生息。但当时新筑地区的大量耕地种起了鸦片烟,仅镇上就开设了10余户大烟馆。吸毒者倾家荡产,沦为盗贼,社会不安。民国23年(1934),禁种鸦片之后,才有扭转。之后,新筑地区种植棉花转人高潮。镇上的花行亦随之兴起。开始以恒兴何、东轧厂、德新明、乾昌丰等几家花行少量收购,主要售给陕南、川北一带的花客。后随着种植面积一再扩 大,产量不断提高,遂招来了郑州“豫丰纱厂”每年来此订货,以马车运往渭南田市镇装船,由渭水转黄河到郑州。同年,陇海铁路通车西安以后,又有上海的“申新纱厂”来此订货。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东路断绝,便以骡车、汽车转运宝鸡成都云南贵州等地。新筑镇的花行很快增加到30多号。全镇花行每年成交皮棉均在3万担以上,(每担100市斤),最高曾达4万担。

1965年秋,,灞桥区发动职工居民群众和各中小学教职员工、学生挖筑人防工事,新筑地区也在挖,其中有坑道、地道等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能藏能走的地下防空体系。前些年遇下雨新筑小学还有很多地道坍塌,露出坑道。

同时新筑还有很多做古墓和遗址,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建设有很多已经不复存在或者已经被保护起来,希望未来有条件可以恢复他曾经的雄姿。

1.上双寨村龟背梅花紫禁城

古城址位于新筑上双寨村,面积7000平方米, 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形,形似龟背,俗称“龟背梅花紫金城”。东城墙残长约50米,高1~3米,夯层厚约0.1米,夯质坚硬。

2,乾元寺遗址

古寺遗址 位于新筑政府偏西500米处,面积2625平方米。出土蹲兽1尊。据传,该寺为周幽王宠褒妃游乐之地。遗址现为耕地,无古寺之任何遗迹

3 ,新寺遗址

宫殿遗址 位于新筑新寺村西,面积2.5万平方米。断崖可见厚约1米的建筑倒塌堆积层及厚0.06~0.11米的夯土层。遗物有云纹“长乐未央”、“天下无敌”、“满院生辉”瓦当,五角水道、方形柱础。纹饰有内布纹、麻点纹、菱形方格纹、外粗内细绳纹筒、板瓦菱形方格纹铺地砖及盆罐、瓮等残片。陕西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张法寺遗址

寺庙遗址1988 年10月发现,位于新筑乡新农村东侧,面积2700平方米。出土有灰布条砖、陆板石,面有线刻兰草纹样(高0.50x宽0.80x厚0.35米)曾出土佚首石人3尊,遗址为民居所占。

5.汉淮阴韩信墓

汉淮阴侯韩信墓位于新筑乡新农村,高约10米,封底占地133.2平方米。有立碑,碑身高1.65米,宽0. 88米,厚0.25米。圆首龟座,碑名为“汉淮阴候韩公墓"隶书,清陕西巡抚毕沅书,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立,残。

6.新农村墓葬

墓葬位于新筑乡新农村西约400米,封土覆斗形,高12米,底边40米,面积2500平方米,墓旁散见内布纹、外绳纹简板瓦残片。

7.傅太后墓葬

墓葬位于新筑上双寨村西北600米,面积625平方米,散见内布纹、外绳纹筒、板瓦、盆罐残片等,封土已无存。

8.高寨村墓葬

墓葬位于新筑高寨村西北约150米,封土覆斗形,高12米,底边42米,面积2500平方米,墓旁散见内布纹外绳纹筒板瓦残片等。

9.白陈村墓群

墓群位于新筑白陈村西南约500米,原有墓葬5座,现存3座,面积1.8万平方米,封土为覆斗形。

1号,高8米 ,底径38米,残缺,面积2000平方米。2号,高10米,底径35米,面积2000平方米。3号,高10米,底径35米,面积2000平方米。

10.郝家村墓群

墓群位于灞桥镇郝家村东500米,原10余座,俗名“溜溜塚”现存两座,封土覆斗形。1号,高20米,底径65米,面积5000平方米,南侧残。2号,高9米,底径30米,面积1000平方米。

11.南吴村墓群

位于新筑南吴村东北300米。唐代,面积9万平方米,出土陶俑、铁棺钉、开元通宝铜钱,“大唐故潘清节度使墓志1盒。

12.城隍庙

在新筑北街曾有城隍庙一座位于供销社食品厂内。面积154.56 平方米。始建于明代,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存大殿,有石碑1通,石蹲獅1对。大殿额枋上有镂空雕图等及青绿彩绘,当心间额枋上悬“太极宫”木匾额1方,殿内两侧山墙上有墨线绘“二十四孝”等内容壁画。面阔5间,进深3间,庙门口有重修城隍庙有碑1块,高1.97米,宽0.66米,厚0.16米。碑文为楷书,因字迹模糊,内容看不清,基本保存完好。

曾经新筑如此辉煌,也希望未来越来越好!以上是新筑地区整理的相关历史。

Hash:fb9e1ba47a4bbf7ae593acde041739800c935af1

声明:此文由 西安东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