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炫舞 千年光华——石刻胡旋舞墓门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每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尘封在岁月和黄沙中的丝路遗珍,被突如其来的阳光唤醒,徜徉在时光的隧道里,唐灵州最炫时尚舞姿就这样从历史深处款款而来。

1985年夏,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文物考古工作队来到盐池县苏步井乡窨子梁展开发掘工作,在绵延起伏的沙丘上共发现6座唐代墓葬。在清理编号M6墓葬时发现两扇石墓门,每扇石门正中浅雕一个“胡旋舞”胡人形象,这样的形象是首次在唐代墓葬中被发现,当时就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这件国宝级文物一同出土的还有木俑、琉璃球、墓志铭、陶器等。在M3出土的墓志记载墓主人卒于唐武周久视元年,也就是公元700年武则天执政时期。从志文“大周……都尉何府君墓志之铭并序”、“君……大夏月氏人也”等清楚得知,这个家族墓群埋葬着西域“昭武九姓”其中的一支,何姓的后人。

粟特人在中国史籍中被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九姓,居住在中亚锡尔河以南至阿姆河流域,是丝绸之路上有名的商业民族。以唐代“灵州界内”为核心设置的六胡州,成为较大的粟特人聚居地。窨子梁唐墓展现了一个粟特家族对汉文化的认同和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不舍记忆,同时为确定六胡州之鲁州地理位置提供了实物佐证。

这两扇石质墓门,单扇长89厘米,宽43厘米,厚5厘米;圆柱门枢高13厘米,直径10厘米。正面凿磨光滑,中间各浅雕一个胡旋舞男伎,舞伎髭须卷发,深目高鼻,胸宽腰细,体魄健壮。发束带,头戴圆帽,上身着圆领窄袖衫,下身着花边裤,脚踏长筒软靴,立于小圆毡上。两人手持长巾,挥旋对舞。四周剔地浅雕卷云纹,生动再现了1300年前唐代盛极一时的胡旋舞形象,见证了宁夏地区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碰撞。

回溯大唐气韵,感受乐舞魅力。将这样的胡旋舞形象雕刻于墓门上,说明胡旋舞已成为当时文娱表演的典型代表,是研究唐代乐舞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胡旋舞源自中亚粟特地区,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广泛,诸多典籍、诗词都对胡旋舞进行过描述。300多斤的安禄山跳起胡旋舞来“其疾如风”,杨贵妃跳起胡旋舞令唐玄宗拍红了手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更是写下“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的诗句,这一切只因胡旋舞的广泛传播,让恢弘厚重的中华文化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宁夏平原黄河血脉交融,不仅孕育了丝路绿洲,更涵养了兼收并蓄的包容胸襟。千年胡旋舞石门再现光华,让世人得以看到黄河文化海纳百川的气质,彰显了黄河文化奔腾不息、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来源:宁夏博物馆

Hash:5c9e15a392eb397cc39e06e6ba2ce868f5eb09f4

声明:此文由 发现宁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