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长征的三个历程新探(2)

红四方面军长征的三个历程新探(二)

二、红四方面军长征的理论探讨

1、红四方面军1932年西征是长征的组成部分

什么是长征?中国最权威的辞典《辞海》是这样定义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二万五千里的战略转移。”(2)中国最权威的网上辞典《百度百科》对“长征”是这样定义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3)

红四方面军1932年西征与各路红军1934年以后的西征一样,都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的,都是在国民党军队重重包围与残酷打击下的突围,都是从长江南北向陕甘根据地转移,都符合长征的定义,所以红四方面军1932年西征当然应该属于长征的组成部分。

哪一支红军最先创立与实践了从长江南北向西北部的战略转移呢?是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受到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与打击,损失巨大,无法生存。在湖北红安召开的黄柴畈会议上,决定跳出根据地,向西突围。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下,一路战斗,打到陕南与川北。在川北建立了新的根据地,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毛泽东早在1934年1月就称红四方面军的这次战略转移为“有名的远征”。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说:“红四方面军不能不退出鄂豫皖苏区,作了有名的远征,但红四方面军在四川南江宣汉、绥定一带创造了新的广大的苏维埃根据地。由于四方面军的远征,在辽远的中国西北部,开展了广泛的群众革命斗争,......(4)”这里用的“远征”概念与“长征”概念基本相同。

红四方面军西征后,在川陕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占领了大片土地,扩充了大量兵员,消灭了众多的敌军力量,证明了西征是红军冲出围困,获得新生的道路。两年后,共产党中央认识到,红军冲出围困,获得新生的唯一出路是西征,后称为长征。他们的口号是“与四方面会合去”,向四川甘肃方向转移。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到红四方面军西征成功的影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红四方面军1932年通过西征到达川陕,两年后几乎各路红军都向西部转移,都以不同的路线到达川陕,与四方面军会合。这绝不是偶然的,是因为红四方面军开辟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树立了一个西征的榜样,各路红军都向着这条成功的道路长征。

周冶陶是红四方面军长征者的后代,也是红军长征的研究学者。宫哲兵是武汉大学教授,他们两人合作发表的《论1932年红四方面军是长征的组成部分》,是有一定说服力的,成为长征研究的一个新观点,引起党史研究者的关注(5)。

郑位三是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参加过红军25军长征。他在一个谈话中说,1932年西征是“红军战史上的第一次长征”。(6)

红四方面军老战士王永亮在一篇回忆文章称1932年的西征是“最早的长征”(7)。

作家叶君健在一篇采访文章中称1932年西征为 “最先一路的红军长征”。(8)

2、红四方面军1936年的西征是长征的组成部分。

从定义上看,1936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二万五千里的战略转移”的组成部分。西征本来是为了打通中苏通道,但失败后西路军余部数千人回到了陕北根据地,这符合长征的定义。

从人员上看,西路军的将士大部分从鄂豫皖出发到达川北,又从川北到达甘肃会宁与一方面军会师。会师之后,按党中央与毛泽东的决策,马不停蹄的开始西征宁夏与甘肃。这些英勇的将士从湖北一路走来,长征的主体没有改变,长征的事实仍在继续。

从长征终点看,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分直接去了陕北,另一部分转战宁夏、甘肃、新疆,受到重挫之后还是去了陕北。陕北是长征的终点,西路军余部经历千难万险之后,终于到达了长征的终点。

从长征的差异性看,不同红军的长征有不同的时间、路线。红一方面军在会宁与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会师之后,结束了长征。但红四方面军因为有新的任务,又踏上了继续长征的道路,党史上将继续长征称为西征。红四方面军长征的特殊性就是比其他方面军增加了一个历程,西征是红四方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小平先生是西路军的后代,也是西路军的研究学者之一。他称西路军是“长征史诗的延续”:“在大部红军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声中得到了相对安宁的时候,西路军还在牺牲,还在与追敌血战!还没有资格享受红军胜利会师延安的喜悦,还在延续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中国工农红军所经历的举世闻名的长征是人类的宝贵精神遗产,西路军西进是红军长征史诗的延续。”(9)

任小平又说:“西路军是红军长征走的最远的部队”:“西路军左支队是红军长征走的最远的一支英雄部队。这支部队在李先念、李卓然等人的率领下不停地按照中央军委的电令艰苦行军作战,由最初的1300多人减员到437人,最后胜利到达新疆星星峡,与前来接应的党代表陈云、滕代远会合。”(10)

西路军是红军长征史诗的延续,是走的最远的部队,这就是认为西征是长征的组成部分。

3、概念上分析,特定时期,“西征”是长征的一种表述名称

从长征的概念上看,长征很长时间被称为“西征”。1935年以前,红军还没有使用“长征”的名称,当时称为“西征”“远征”。1932年,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到川北建立了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都称这次战略转移为“西征”或“远征”。徐向前在自己的回忆录中称这次转移为“西征”,毛泽东称为“有名的远征”,其实“西征”与“远征”都是对“长征”的表述名称。

1935年2月,陈云在他写的《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中,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西征”(6)。陈云于1936年初在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上发表了《英勇的西征》一文,介绍了红军长征的情况。1935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前进报》第1期刊载博古的署名文章《前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去!》,文章中把中央红军“长途远征”的目标看作是与四方面军会合,说明红四方面军1932年的西征带动了其他方面军远征,西征与远征后改称为“长征”。

由于西征是从红四方面军开始的,所以从“西征”到“长征”称呼的变化,很多与红四方面军相关。1935年6月12日,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在给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报告中指出,“西征军万里长征,屡克名城,迭摧强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报告第一次将“西征”与“长征”这两个概念统一起来了。“西征军”不仅仅是指一方面军,还包括四方面军与其他方面军。

特定时期,西征就是长征,红六军团是党史上一个典型的例子。红六军团奉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令,1934年7月下旬,撤出湘赣根据地西征。此举带有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路的性质。8月上旬,红六军团9700多人从湘赣根据地开始西征。经过两个多月,行程5000余里,于10月24日与红三军在贵州印江县木黄胜利会师。红六军团由任弻时领导,红三军由贺龙领导。这两支红军组成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936年8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向北走出草地后,又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六军团的长征在党史上一直被称为“西征”,这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这个特定时期的称呼,是红军长征的一个组成部分,(11)

正如红六军团的西征是长征的组成部分一样,红四方面军1936年的西征也是长征的组成部分,在党史上也是这个特定时期的概念表述。如据有一定权威的《360百科》“红军长征”中称西路军是“最后一支结束长征的红军部队”:

“四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5月到1936年10月,起点是川陕苏区嘉陵江畔,经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终点是陕甘苏区;其中9军、30军和由中央红军五军团改编的5军组成西路军,在到达陕甘苏区前的宁夏战役中西黄河,经宁夏、甘肃、青海,在消灭了总数超过自己的马家军部队的同时,先后于 1936年12月、1937年1月和3月遭到马家军的歼灭性打击,残部于1937年4月到达新疆,是最后一支结束长征的红军部队。”(12)

“最后一支结束长征的红军部队”,就是承认西路军的西征是长征的组成部分,他们进行的战斗是长征中最后的战斗。【待续】

作 者 简 介

周冶陶为大别山罗田太阳列宁小学旧址揭匾

周冶陶 ,红安县籍老红军、原中共川陕省委书记、红军总卫生部政委周光坦之女,曾任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湖北省反贪局首任局长、湖北省检察学校首任校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湖北省人大常委、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系湖北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会长,湖北省地方立法研究会名誉会长,湖北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调解网”(http://www.tiaojie.com/)发起创始人。

宫哲兵,男,山东蓬莱县人,1949年10月生。 1981年武汉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 1981-1997年任教于中南民族学院,1997年至2016年任教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担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研究所副所长。 现任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武汉大学中国女书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等。 在哲学、宗教学、人类学、性别学、超心理学、“女书”研究等领域有丰硕成果。

【更多精彩期待大家共同发掘分享】

本期排版 | 寨主

▼ 邮箱:2727619943@qq.com

Hash:b6a214799222de5710eba89dbb2097250380387f

声明:此文由 晨晓枪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