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高淳村庄之 —— 砖墙

据砖墙《周氏宗谱》记载:先籍隶属安徽舒城县,派出汝南,系平城侯公谨周瑜苗裔。周瑜任吴国岭南郡太守的时侯,与孙策结为连襟,大乔是孙策的夫人,小乔是周瑜的夫人。周瑜去世后,其子周循授承务郎,命居相国圩,建周城。

当时吴国京城在南京,相国圩已围筑七八百年,圩田千倾,物产丰富。把这个富饶的地方赐给周瑜之子周循居住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周循来到相国圩后,在此筑城营府,奠定了周氏创世之基。

查阅周氏宗谱,他们的一世祖却是北宋名臣周省。从东汉末年至北宋末年近1000年,却没有谱系详载,这是什么原因呢?北宋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只有国史,没有家谱。家谱的创始人是北宋两个赫赫有名、彪炳千秋的学者,一是欧阳修,二是苏东坡,是他们两人首创谱谍,记载姓氏家史的。宋代以前的家族史,一般在谱头、谱序中加以概述。从南宋起,各个姓氏开始修谱,都能把世系以及大事、要事,家族名人记述得清清楚楚。到了明代洪武年间,姓氏家谱文理、体例已相当完整,并且用上等好布制作成漂亮的宗支,画上祖先的排位于春节时期悬挂展示,让子孙后代瞻仰祭祀,使之铭记祖先大名,开创美好未来。那么砖墙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呢?

靖康二年(1127),东京汴梁被金国攻陷,徽、钦二帝被掳,周省随宋高宗护驾南渡有功,调守建康府三都官。为追念先祖旧宅在溧水相国圩之内,遂全家搬迁卜居三和周城。南宋瑞平年间,周省考上进士,当上御史中丞、翰林学士。周省与吴柔胜系郎舅关系,同朝为官,周省的儿子周察经娘舅吴柔胜推荐,被宋理宗选为驸马,与大贤公主拜堂成亲,夫妻和睦,相敬如宾,深得宋理宗赵昀喜爱。父王高兴,洪福降临,遂降旨命建康知府孟拱,在周城遗址建造驸马府第。皇帝一道圣旨,知府马上行动,盂拱依周循先时的周城,建造了一座高大气派的驸马府,还写了一篇《孟兵部修砖墙记》的文章载于史册。

当时相国圩都是一些低矮的民房,看到驸马府又高又大,用青砖砌了门头、围墙,有上马牌坊、下马牌坊、旗杆石、系马石等,还建有亭台楼阁,花园鱼池,都说驸马府比皇宫还要好。一个雷声天下知,宋理宗也很快听到了这个消息,信以为真,心存不悦:周城驸马府造好一点没关系,但建制决不能超过高大雄伟的皇宫啊!于是宋理宗亲自来到相国圩,一来看看女儿,二来巡视驸马府。他到了相国圩,见驸马府不过是一垛砖墙,并非民间传说的气势恢宏的城墙城堡,这才笑着说“此乃砖墙耳”,“砖墙”由此得名。

如今古代的砖墙早已消失殆尽,只有少数老人尚可指认当年砖墙的遗址所在。那么,建造砖墙的那些青砖究竟弄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据《周氏宗谱》谱序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鼎金陵,大建南京城墙,委任七世祖周昭督造城墙。周昭奉勤王之事,舍小家,为国家,将自家的砖墙全部拆除,将青砖统统用船装到南京垒砌清凉城。现在清凉城的城砖仍可查见,较常砖不同,比一般城砖略短寸许,上面刻有“盂记”字样,清晰可考。周昭舍小家,为国家的高尚义举,受到朱元璋的封赏,难怪今天在砖墙再也找不到驸马府的砖头了。

Hash:98b9e82d1e9fcd5aebe11d2a02b6abca07cafbcf

声明:此文由 印象高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