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闰楼遗址汝宁石桥入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驻马店网讯 ( 记者 郭建光 通讯员 程玉鹏)记者日前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762处。其中,河南省共有63处(合并项目1处),驻马店市有2处入选,分别是正阳县闰楼遗址(商代古遗址)、汝南县汝宁石桥(明代古建筑)。至此,我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已达18处19项,总量居全省第一梯队,充分彰显了驻马店在华夏文明中的历史地位。这两处入选文物分别丰富和完善了在此领域考古研究的空白。

汝宁石桥:斑驳石板见证汝南沧桑历史

每一座古桥都是一部不会说话的历史书,从明代至今,位于汝南县城的两座石桥成为县城居民对外出行,发生战争,商贸往来的历史见证。无论是历史上战火纷飞的岁月还是和平年代岁月静好的模样,这两座静默的石桥镌刻下太多的往事,也见证了汝南这座古城的过往与未来。

汝宁石桥有济民桥、宏济桥两座,位于汝南县汝宁镇东关、北关,均为联拱式实腹五孔石桥,是河南存量不多的大型明代石桥。济民桥位于汝南县城汝宁大街东端,俗称东关大桥,是横跨汝河之上的一座大型明代石桥,也是汝南东西交通的咽喉。据《汝宁府志》载:“济民桥跨汝河之上,旧为木桥,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知府钱钺始易以石,隆庆之年圮,知府陈廷光重建。崇祯六年知府黄元功修,兵乱复圮。顺治八年同知高异辰重修。”又据《汝阳县重修汝东桥碑记》记载:“大桥始工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四月,落成于万历元年(1573年)二月。”记者采访时看到,济民桥依旧成为附近居民往来的一座连接护城河两岸的民心桥。

宏济桥,俗称北关石桥,位于汝南县城北门外。紧靠城垣,是横跨汝河的又一座大型明代石桥。据《重修汝宁府志》载:“宏济桥——北城门外,跨汝河之上,以木为之。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知县雷宗始创石桥,嘉靖间知府黄似华重修,又名博爱桥。”

两座石桥在设计和建造上考虑了实用与美观等因素,桥面构造从侧面可分桥栿石、仰天石、桥面石三层,为青条石漫砌;两侧有望柱二十六根,望柱上面各雕饰桃形状柱头和石狮子,桃形状柱头较多,石狮子较少。总体来说,济民桥和宏济桥的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

但两桥结构、艺术设计上也有一些不同之处。济民桥在桥墩的分水尖上有分水兽,在空腔中不用青砖镶砌两壁。桥的栏板以上下两块青石板拼成,望柱的柱头以桃形为主,栏板的雕刻动物、花卉为主,其他纹饰作陪衬。而宏济桥在桥墩的分水尖上却没有雕刻,以沙岩石筑起,在长方形的空腔中两壁用青砖镶砌。桥栏板由一块青石板拼成,望柱的柱头以狮子和须弥座为主,栏板雕刻以吉祥纹为主。河底以青条石、灰沙岩石奠基。两桥的设计严谨,构造精巧,显示出了古代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虽历经数百年沧桑,仍然屹立在汝河之上,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记者多次参观这座北关石桥,桥面上的青石板已被往来商贾车辆打磨得铮亮。

闰楼遗址:商代贵族墓葬出土文物众多

正阳县闰楼遗址位于正阳县付寨乡付寨村闰楼北,距县城21公里,是近年来豫南地区新发现的一处重要的大型商代晚期贵族墓群,面积达150万平方米。该墓地面积大,古墓葬分布密集,更重要的是,墓地及墓地周围还有商代遗址分布,为研究淮河流域上游晚商文化及淮夷集团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学术资料。2008年9月29日,经过部分抢救性发掘,发现墓葬265座,多为商代贵族墓葬;出土有青铜器、陶器、骨器、石器,共275件。

据了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认真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宣传、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加大宣传,不断提高新增2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完善基础文物保护“四有”工作,进一步夯实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基础;指导编制文物保护规划;积极争取维修经费,加大保护利用力度。

Hash:1d3b0c0b59cc684dbdc909a4ce4629dec3dcbfae

声明:此文由 驻马店日报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