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火神寨

文丨王 斌

春风和煦,杨柳吐絮,清明将至,闲暇之余,借回家祭祖之机,萌发了去村南火神寨看看的念头。

火神寨座落在禹州城西北十五华里的颍河北岸,始筑于明代永乐年间,明、清两代官称“永庆寨”,现属朱阁乡祁庄村所辖。该寨依丘而建,呈东西宽、南北长状,面积有五、六个足球场那般大。

因寨中有火神庙而俗称随之得名。听老人讲,大清宣统年间,刀客(土匪)攻寨三天三夜没有攻下,一气之下烧掉附近村庄豪华宅院而去。可见寨墙是多么坚固,使人引以为豪。

这里有我难忘的童年时代。

在儿时的记忆里,火神寨可与中岳庙、少林寺媲美。巍峨的寨墙像图画中的长城一样雄伟壮观,宽厚的寨门懔凛森严,三面环护的护寨沟蜿蜒盘护,崖边花木郁郁葱葱,蓬勃旺盛的酸枣树和鲜红的果实令人口馋;粼粼碧波的颍河水在寨南长绵不断,蔚蓝的大水潭深不见底,潺潺流动的泉水奔腾雀跃,河床上那参天挺拔的白杨树,葱翠的桑树,婀娜多姿的柳树和那风姿摇曳的芦苇林婆婆作响,像波浪一样随风荡漾。

可谓风景如画,美奂绝伦。依稀思来,先人择此筑堡,真乃慧眼独具,气势辉煌,风水佳地也!

如今的火神寨已修建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直通寨内。步行数分钟,隐约辨认,才依稀辩出被村人推平圈出院落那深深的壕沟,昔日屹立的寨墙仅剩下断壁残垣,硕大的土丘也荡然无存。

站在南寨墙眺望,隔河是火龙镇龙池新建的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河床上哪一排排整齐的桑树园变成了绿油油的麦田,一棵棵粗壮的杨、柳树失了踪影,乌黑的大水潭变成了村人养鱼的小水池,就连那苍茫的芦苇荡如今已辟为经济林。

古道上开挖的干渠河岸多半被开成蒜苗地。泉水干枯了,变成了腥臭、乌黑的小溪。询问村人,答曰是村北几个造纸场所为。面对这惨败现象,不由使人黯然神伤,唯一欣慰的是寨沟还在,破败不堪的火神庙还香火萦绕......

东南角那高大的寨门和结实的吊桥已无从记忆,宽大的练兵场已开垦为田园。转道向北,映入眼帘的是两层砖瓦结构、木质楼板的庙门,那是五十年代为把庙改为学校在原址上建造的。在思绪中,庙中管理员向我走来,寒暄两句,见我有进庙之意,就引我入内。

进入庙院,满眼凄凉,楼板见天,厢房坍塌,一股沧桑般酸痛涌上心头。唯一庆幸的是大殿还在。

延道前行,来到大殿前的祭坛,昔日祭祀的铁鼎改成了水泥铸鼎,大殿两侧一副对联醒目映现,“德能生土长昭丰稔盈宁,明定克金永报太平景象”,横批是“吉祥如意”。

大殿呈十二角状,分拜、叩二殿。拜殿四根立柱上都绘有金龙盘舞图案,屋梁上彩绘着“五龙”图,构成了“五龙戏珠”之势;叩殿是新塑的“火神爷”像端坐中央,神像前摆着一方形香案,案上有香炉和供品。见此情景,我就顺势拜谒了“火神爷”,祈求家乡人民安居乐业,五谷丰登。

拜毕“火神爷”,询问上香老人,说现在每逢初一、十五都香火不断,三里五村的生意人外出回归都要在神前叩拜,祈祷平安、生意兴隆。问起此庙建于何时,老人摇头不知,说殿后有几块石碑可能有所记载。

殿后小院,满目狼藉。两座塔碑不知何时拆去,先人住宿的老土洞也不复存在了。这时,管理员说,在这片园子里,每遇刮风下雨、打雷闪电,这里就火球翻滚升天,一路向西落入寨沟。传说是火神爷派官巡游,管理五龙,以免横行,为害百姓,让黎民四季平安。

为探火神庙来历,我意犹未尽,不改初衷,就兴趣盎然地寻找石碑下落。一连找到七、八块石碑,有的散落院中,有的用作屋梁支柱,有的用作台阶踏脚石,甚至有一块铺在小石桥上当垫桥石。碑记有的清晰可见,有的已模糊不清,碑文上有建寨记载,有修庙记载,年代大多都在明清两代,最早一块是元朝仁宗帝皇庆二年(1313年)重修“五龙庙”时所撰立。

从碑文记载显示,细细想来斟酌,理清年代顺序,略知概况。唐朝僖宗乾符三年(871年),由于当时战乱,一道人逃至此地,沿丘挖洞,垒灶起始,经五代、宋朝逐渐发展,建有两间小庙,并略有香火,因庙北有五条沟,道纵横交织,犹如五龙盘舞而起名“五龙庙”,供奉五龙。元朝重建时建有后殿,经多次焚毁重建直至明朝万历五年(1578年),奉“御敕”修建才形成规模。明末清初,由于被历年风雨侵蚀,加之农民起义,匪患无穷,大殿已竟塌尽。

清康熙二十二年,老道维神真人来此鼓动村民善士结社二、三载殿宇告竣,取名“火神庙”供奉火神。“火神乃灵斯神也,为最灵昭昭也,姓王讳善,乃湘阴之庙神萨真人之弟子也”。经过几次塌焚重修,从清代至民贵的两百多年间,信徒如织,香火极旺。

“五龙庙”到“火神庙”名字的改变,当地有这样的传说:相传上帝有五个儿子,黑龙、白龙、金龙、水龙、火龙,慕凡间宜人,就结伴下凡戏水游玩,见此地风景美丽,就长期住在此地,让村民祭祀供奉,美味招待。由于久居此地,形成庙宇。但五龙因性格原因形成矛盾,金、白二龙性格温顺,黑、火二龙脾气暴躁,水龙也不示弱,常常因琐事绊嘴,反目成仇,大打出手,吐火喷水,加之村民供奉不及时,美味渐渐奇缺,就洪水泛滥,焚烧房屋,造成土地贫瘠,妻离子散,贻害百姓。

上帝知道后,派火神下凡调解,火神乃上帝司火之职,见此情况,让黑、火二龙结伴向北,水龙向南游玩。火龙见南面风景宜人,又有潭池相伴,不想向北,就与水龙大行干戈,相互争斗。火神无奈带金、白二龙向上帝汇报,上帝见其子无法无天,也毫无办法,发誓永不见三子,让火神以火政之职镇守于此,全权处理当地事务。火神向上帝建议,可以龙池为界,黑、火二龙在南建庙,水龙靠北划沟为宿,互不侵犯,这样也两全其美。上帝应允并下旨,让火神坐阵“五龙庙”,长期监督三龙越规行为,如有违规由火神自行处置。这样每遇三龙争斗,火神就要派官处理。如今看来,颍河好似一条蛟龙,且河床一直向南扩展,南岸有火龙庙、黑龙庙及龙池遗址,而每当呼雷闪电,火神庙内就火球翻滚升天也切合时宜。

游玩火神庙,哪知境况却如此颓唐!触目伤怀,颇感酸楚,自然情不能矣。

离家二十多年,总想为家乡稍尽绵力,苦于漂泊如萍,无德无能,诸事无成,情郁于中,试掂拙笔,自然要发之于外,为火神寨旅游加以宣传。

唉!家乡的火神寨,我不知何时再能见你那苍凉的容颜。

转载请注明来源:禹州市三都文化

Hash:093ef093103631be4e2b2f27938362462ae1f2c8

声明:此文由 禹州市三都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