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学:石桥古镇的悠悠岁月

石桥古镇位于成都简阳。石桥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汉朝石桥便开始生产井盐,清朝时政府在石桥设管理机构,收取盐税。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使石桥外地人口大增,被称为“六省会所”的福建会馆、广东会馆、贵州会馆、陕西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随之建立,以便协调六省移民和商人纠纷。抗战时期,石桥是有名的川中金融中心、水运码头和商贸中心,号称四川四大古镇之一。当时,全国有13家银行在此设立分行,镇内当时云集了一百多家茶馆,文化事业一片繁荣,以致简阳县衙由简城镇迁至此。战后,随着水运业的衰落,石桥也随之衰落,以至现在鲜有人知到这个曾经的川中名镇。滨临沱江,水运发达,曾有“小汉口”的别称。民国时期,尤其是抗战期间,石桥水运发展到极盛,石桥码头停靠的船只有时多达千艘,出现了壮观的“水市”之景。因此,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中央局在石桥设立了“四川省水上警察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公路、铁路运输的迅速发展,石桥码头的盛景已不复存在。

当我漫步老街,眼前的景象不由得我多想,咔嚓咔嚓的快门声按个不停,每一声都会触动我的神经。能遇此景乃是我幸!

比起商业化的古镇,我更喜欢漫步这样的老街,一切都那么的安静,自然,能把我在都市凌乱的心变得清澈。

穿过人群,浮华梦觉,苍茫尽处,想着古镇昔日的辉煌,一切都是落花随水去了!

丁字型的街口风很大,风把飘带都吹起来了,但当时人太多,我等了很久才按下快门。

在人多嘈杂老街中穿行,看见不多的元素都会停下来。所以不要走的太快,太快心跟不上!好的风景都会错过。

主人出去了,这小狗还是这么忠诚,安静地守在门口。

掏耳朵是四川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每个地方的收费都不一样,如果在成都宽窄巷子最少六十,而在这里最多六元,方法都一样,但享受的过程也就不一样了。

午市过后人比较稀少,做生意的陆续收摊,这种淡淡的生活需要我们慢慢地去品味!

莊子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太陽出來了,附近的街坊都出來擺哈龍門陣,有時我也會坐會聽他們或者問他們古鎮的歷史。

我正和九十四歲高齡的楊大爺擺龍門陣看見這孕婦走過來,一老一小世紀之寶。

一個普通的場景,讓我停留了很久,看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更是一種生活的哲學。

看著此場景,對於無情的時光,飛翔的往事,我沒有更好的態度,只有微笑看著婆婆輕輕地按下快門定格瞬間!

出了漫步老街這河提也是我常漫步的地方,因為河提對岸是高樓林立的都市,有很多老人愛站在這河提上仰望對岸,有時心情無比的複雜,原來古鎮是對面的人嚮往的生活,而如今轉換了一下!

每當我們在都市生活的節奏太快,壓力太大時,在看看他們心境平靜無瀾,萬物自然得映,心靈靜極而定,剎那便是永恆。

相遇老街每一段路口,掬一捧岁月的曼妙留于昨天,拍一幅诗赋浓情的美卷寄于在我的空间。

慢無目的穿梭在老街之間,看著清风伴残月的离绪情牵,寂凉,蔓延,在这老街无关他人的角落,散發出如此的生活場景,我放慢了腳步,我想只有用时间来读懂你,用影像來留住你!

石橋我原來一直以為就是這座橋為石橋,石橋有三座橋,這座叫下河橋,還有上河橋,和中河橋。我雖然去石橋古鎮很多次,但我還沒考證過此橋修於何年何月,從橋面來看還是經歷了无数风雨,浪迹了無數人的蹒跚步履,書寫著古鎮的紅塵往事。

在這金錢物質誘惑的今天,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話“人间有味是清欢。”

三雙腳,右邊楊大爺九十四歲,中間婆婆九十四歲,左邊婆婆八十六歲,他們三個把腳翹起讓我拍,主要講中間婆婆的小腳,說那時裹腳的心酸,裹腳會把前面的腳趾全都裹到腳心下面,慘不忍睹,號稱三寸金蓮。雖然她不是三寸金蓮,但她剛好遇到新運動,說可以不裹腳了。把婆婆開心得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他們就是古鎮的興衰的見證者,他們都把我認熟悉了,每次去都會搬凳子給我坐,給我講古鎮前世今生。

周代學:職業廚師,非專業自由攝影師,作品多次被報刊發表。中國風景攝影網在線攝影師,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藝術協會會員。

周代学:镜 像

Hash:173b6ff880045544e9efe43fd4f219f6f9d7f305

声明:此文由 纪实影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