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渠村 | 御窑官制•千年琉璃

传统村落

琉璃渠村

最近力哥也中了《延禧攻略》的毒!

青砖黛瓦,朱墙琉璃下,

考究质朴的灰调古风,

和着脂粉浅香,

让人印象深刻。

《延禧攻略》第20集中,舒贵人借着乾隆寿礼献给太后琉璃佛塔,深得皇帝和太后喜爱。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古时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得比玉器还要珍贵。

“皇家琉璃在京西,鬼斧神工五色泥。”伴着一首《琉璃赋》,这个夏日,力哥带着憧憬与期待,来到京西琉璃渠村,去探寻琉璃古村落的文化印记。

初见·你好

“没有琉璃渠,就没有紫禁城的金碧辉煌。”一代又一代的琉璃渠村民以独特的技艺,把故宫三大殿、颐和园北海九龙壁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建筑装饰得雄伟庄严,流光溢彩。那么,这个神秘的古村落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古村·简语

九龙山下,永定河畔,坐落着素有“琉璃之乡”美誉的门头沟龙泉镇琉璃渠村。琉璃渠村依山傍水,环境清幽,村域面积3.6平方公里,村南有丰沙铁路通过。这个历经辽、金、元、明、清五朝的千年古村,是离北京城最近的一个传统村落,也是全国唯一一处“中国皇家琉璃之乡”,后又相继入选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匠心·琉璃

琉璃,王者用也。据梁思成先生考证,最早始于北魏,《魏书·西域志》提到五色琉璃,“光色映彻,观者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为。” 琉璃渠是当之无愧的皇家琉璃之乡,七百年来,窑火不断,以烧造“官式琉璃”而闻名天下。琉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材料,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来到村口,首先就看到了气势恢宏的琉璃牌楼。这座四柱五楼的牌楼由村民自主设计,极具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牌楼顶端为黄色琉璃瓦,油漆彩绘为明清特色的花饰图案。牌楼所有琉璃构件较多,两根主柱顶端为琉璃云罐,上坐望天吼,又称盼君归;柱腿为大青石材质,莲花座花饰的抱柱石脚。

往前便是琉璃雕塑园,目之所及的是富丽堂皇的琉璃瓦顶,精美的琉璃构件随意散落在各处,令人目不暇接。

园内陈列各种大型的琉璃饰件,有九龙壁天安门正吻、南京江楼正吻、吉星高照壁。

这座天安门大鸱吻是琉璃渠窑为天安门大修工程所烧造的大脊两端鸱吻的备用件,人们到天安门游览只能仰望赞叹,而到了这里你却可伸手摸到“天安门”楼顶的最高处,怎能不引人驻足呢?

阅江楼正吻:上图为建南京阅江楼所用正吻。阅江楼建于南京北大门狮子山顶,距长江600米,是一座总高40米,七层以歇山顶为主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建筑,为扬子江畔的一颗灿烂明珠。

九龙壁九龙的形体有正龙、升龙、降龙,翻腾自如,九龙腾飞,神态各异。中国三大九龙壁指的是北京故宫九龙壁、北京北海九龙壁和大同九龙壁

这座“吉星高照”是第二届琉璃文化节纪念雕塑,体现了琉璃烧造的最高艺术,为中国琉璃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精巧的果皮箱

雅致的座椅

那日花开得正好,园子里到处纷飞出清新的馥郁,婉转出夏日的明净与灿烂。

出了雕塑园,再往前走便可见一道由各色琉璃拼成的文化长廊,上面瑞兽花木争奇斗艳,栩栩如生。

百米琉璃文化长廊:该墙全长107米,高3.7米,由基座、壁芯、额枋、檐口、坡瓦、龙脊、正吻七部分组成,使用琉璃7000余件套,采用七彩颜色合成。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代表的秦汉文化。

以宋元以后的龙文化及近现代的博古、松梅动物等组建而成的艺术长卷

此时,置身于村,伸手去触摸琉璃瓦的瞬间,夹杂着雨后空气中的一丝微凉,我似乎隐约感受到匠心入魂的态度。而匠心,在经历了坚持和磨砺后,定会有绽放的刹那荣华。

非遗·工艺

琉璃渠村是北京地区烧造时间最长的御窑厂,是宫式琉璃的创烧地。2009年6月7日,琉璃渠“琉璃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诗人有云:月斧修成玉色泥,说的就是制作琉璃最好的原材料——坩子土。千百年来,琉璃渠古村窑火不熄,几十道复杂的工序,才成为一块溢彩流光的琉璃。

琉璃制作分为“上三作”和“下三作”。 “上三作”是烧制琉璃的主要工艺,分别是:稳作(负责设计、制模)、窑作(烧窑看火候)、釉作(负责配制釉料)。“下三作”主要是粉料、沤料、装窑、出窑、供应燃料等。

走过 “文化墙”,“北京市琉璃制品厂”映入眼帘,它曾经是北京唯一的一座国营琉璃厂,新中国成立后大型古建筑的维修,仿古建筑的琉璃材料,都是出自这座工厂。

如今的琉璃渠村,虽然曾经风光无限的国营琉璃工厂已经成为往昔记忆,但是琉璃制作却并没有停止。村里现在还有两家民办的琉璃窑场,仍然在延续着古老的工艺,为北京很多古建的修复提供琉璃制品。

民居·印记

村里有北京唯一一座黄琉璃顶清代过街楼,还有关帝庙、万缘同善茶棚、琉璃厂等民居古建筑,古香古色,古风古韵。

三官过街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建起,楼为东西向,砖石砌筑,券洞深10米,宽3米,高3.5米,琉璃匾额东西各为"带河"、"砺山"。城台上有殿堂三间,供奉文昌等三官。檐下悬琉璃匾额,西为“三官阁”,东为“文星高照”,是北京地区古老琉璃烧造业的实物见证。

关帝庙和过街楼遥遥相对,建于明代,坐西朝东,是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大殿两侧耳房各一间,两厢配殿各三间。

古街老院:琉璃渠大街全长1.3公里,呈弧形。街道两侧古槐成荫,郁郁葱葱,让村子平添几分恬静和怡然。

青砖青石板,瓦青瓦拢,一处处二进、三进、四进的四合院随处可见。

宝顺宅院:该院为清代建筑,三进院落,由李世吉家族建造,是典型京西富足人家民族建筑。

万缘同善茶棚:茶棚内供奉有观音坐像,坐北朝南。茶棚是到妙峰山进香的四条山道、八十多座茶棚中规模最大,建筑最精美的一座,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门外两侧墙壁上,镶有四块一米见方的菱形琉璃饰件,分别写有“万、古、长、春”四个大字。

古宅、古迹、古道,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历史隧道

未来·希冀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这说的是佛家追求的一种单纯宁静、澈照四方的心境,同时也展示了琉璃这种材质所独有的魅力。如今,琉璃文化的尘埃正慢慢抹去,重新焕发出亮丽的光彩。

从2017年9月起,门头沟区推出了“琉璃重生计划”,以该区国家级非遗“琉璃烧造技艺”为基础,开发一系列琉璃文创产品。

第十一届永定河文化节特别推出12集系列片《京西古村落》,其中第9集介绍了琉璃渠村,由文化与地理两条脉络全面展现京西古村落的独特风貌,从而多视角呈现缤纷的琉璃文化。

未来,琉璃渠村所要做的不只是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更是一个文化体系的再建。借助琉璃文化符号进入千家万户,将是琉璃下一个七百年的征途,承载着琉璃浴火重生的希望!

导航地点: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票价:免费

自驾路线:阜石路过西五环晋元桥,到双峪环岛右转向北行驶2公里到三家店水库,再向北行驶1公里即到。

公交线路:地铁一号线在苹果园站下车,换乘929路琉璃渠站下车即到;公交981临快、929及929(支)也可到达。

内容来源:乡慧

一键关注“北京美丽乡村

投稿邮箱:bjmlxctougao@sina.com

Hash:6763e5cdf9024062bc986cc5b08aab064bc0bf01

声明:此文由 北京美丽乡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