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又回王谢堂前——新城镇

新城镇位于桓台县西部,地处桓台邹平两县交界处。春秋时期,新城一带是齐国的苑囿。齐桓公爱好游猎,常从临淄来此游观射猎,并建高台戏马。新城镇隶属高苑地,后为武强、长山二县地。元太祖九年(1214),山东东路兵马副元帅邑人张贵,组织流民绕台掘土筑城,名“新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始割长山县东部、高苑南部、临淄县西部建新城县。1914年,易名耏水县;4月,因境内古有齐桓公戏马台而改为桓台县。1950年4月县城迁至索镇,1958年成立桓城公社,1982更名为新城公社,1984年改为新城镇。

新城是一座古老的城镇。这块古老的土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物华天丰。明清时期即有沈、王、徐、耿、伊、傅诸大家族。明清两朝295年的时间内,新城王氏家族从王重光到王渔洋共出进士31名,举人46名,贡生113名,诸生896名,其中有传世作品的50多人,以王象乾、王象晋、王象春、王士禄、王渔阳最为杰出,可谓簪缨不绝、科甲蝉联。其家族被称为江北青箱,海内望族。

新城镇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其中忠勤祠、王渔阳故居、四世宫保牌坊耿家大院米脂祠、王渔阳祠、齐桓公戏马台、徐夜故居、清音堂、北极庙、渔阳墓等,展现了新城古老的文化底蕴。同时众多的新城文人名士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和历史遗存,丰富了新城的文化内涵,使新城这座古老的城镇,更加辉煌灿烂、魅力无限。

忠勤祠又名王家祠堂,位于新立村。初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重修时拓为王士祯纪念馆。祠院南北88米,东西43米,占地3784平方米。院内有正堂楹,中间3间出厦。堂内有合抱圆木柱8根,顶部栋梁上饰有彩绘,内壁墙上镶嵌石碣85块。碑文系历代书法名家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柳公权、虞世南的字刻成,真、草、隶、篆诸体俱备。堂内有王重光碑刻彩绘像。后堂3间,称为“司马祠”,原为明末兵部尚书王象乾的祠堂。王士祯生平展室有诗文著述、手稿、印章及康熙帝御赐信古斋、带经堂复制件等。正堂前东、西厢房各3楹,堂前有双人合抱的古桧两株,左右对称,高约20余米。院东南隅有四面碑1幢,上刻建祠时祭者姓名。祠东50米处为原“碑廊院”存石碑9幢。

新城原有牌坊72座,主要有中山北街牌坊、中山南街牌坊、中山东街牌坊、中山西街牌坊及鹏程牌坊、四世宫保牌坊、父子尚书牌坊、贞节牌坊等,现仅存四世宫保砖坊1座,其他都毁于战乱和“文革”。

耿家大院是明朝父子进士耿鸣世、耿庭柏故居。在明清两朝,耿氏家族出进士7名。清朝后期至民国时期,耿家成为新城最有实力的家族,其工厂、店铺遍布济南张店等地,耿家大院成为新城最大的院落。今仅存清末民初风格四套院落,建筑60间。耿鸣世,新城人,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历任邢台知县,刑部、礼部主事,广西、山西道监察使巡按等职。其子耿庭柏,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山阴县令、光山县令、刑部职方司职事、吏部考功司主事、浙江巡抚督察右佥都御史。俗有“新城王半朝,不如耿家一根毛”之说。新城有王氏“四世宫保”牌坊,耿家有“三世宫保”牌坊。

王渔洋故居位于城南村,有明清及民国建筑108间,是全国不可多得的北方古建筑群。该故居是在原西城别墅的基础上由王渔洋增葺修建。王渔洋去世后,西城别墅发生火灾。至晚清,被盐商冯冠儒所买,加以改造和扩建。

漫步在王渔阳故居,看着古色古香的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的亭台楼榭,仿佛能看到这位文坛大家当年春日赏花,夏日听雨,冬日观雪的闲适生活和文人意境。徜徉在古朴典雅、结构独特、工艺精湛、雄伟壮观的“华夏第一砖坊”——四世宫保坊旁,我们真正领略了建筑之乡精湛高超的建筑技艺。听着老人们讲起七十二牌坊的故事,王氏家族和耿氏家族辉煌的家族史,仿佛能看到这座桓台老县城牌坊林立,建筑别致,成群的文人墨客“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繁华之景。同时又为古城历经风云剥蚀,众多古迹业已泯灭不可见而感到惋惜。

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感受着古老的文化底蕴。夕阳西下,看着家家户户燃起的袅袅炊烟,不免心旌荡漾,顿时生发良多历史兴替的感慨。古风可追,今人存志,如今,村舍四邻,安居乐业,勤劳敦厚的村民正迈步奔向幸福新生活。新城镇这座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古县城,历经兵祸,几经废兴,是怎样的文化底蕴支撑着这座古城又焕发今日的新颜;冬去春来,那王谢堂前的燕子又是怎样记得回来的路。深厚的人文底蕴,悠久的历史文明,积淀孕育了千年新城的辉煌,近者欣悦,远者争来。

古城开发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2008年新城镇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为山东省第一家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借此东风,新城做好了古城恢复的详细规划。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新城古镇会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让那王谢堂前的燕子找到回家的路。

选自《山东古镇古村》

图片资源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山东古镇古村》

编者著:董珂 郭晓琳

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本书主要收录了齐鲁大地上宋、金时期及之前形成的、尚有一定文化遗存的自然镇、集镇、建制镇及村庄,而且每一条地名都详细描述了地理位置、历史沿革、重要历史人物或事件、风土民情及今日发展等关键信息,期以地名文化的视角走进、领略并展示山东古镇古村的独特魅力。

Hash:dbfbba05abd4ae25f4c07659c8834a4648618e7a

声明:此文由 山东友谊出版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