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渼陂

渼陂古村座落在吉安青原区文陂乡,是一座比较典型的江右民系古村,它就是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的渼陂古村。

本文作者:旷胡兰

阳光、春花、彩旗,锣鼓、唢呐、龙腾。就在这么一个早春的灿烂光阴里,在这么一个喜气漫溢的热闹节日里,我又一次踏进这片土地。这个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走出过四个共和将军的地方——青原区渼陂古村。

这是一片灵秀而卓绝的土地,一个古老而端庄的家园,一方神圣而庄严的红土。南宋初年,梁氏祖先从陕西夏阳迁徙至此。祖祖辈辈的双脚,在这片土地上走过了八百余年。无数的男人和女人,以汗水甚至鲜血,升起一片繁华,筑起一方端庄和典雅。

“肇基于斯喜紫瑶左峙芗城侧卧本地名山钟灵秀,发祥有自看渼水南来王江北中流砥柱汇渊源。”镌刻于村中梁氏总祠石柱上的对联,清楚地告诉我古村的地理位置和人杰地灵。一个多么有福的村子啊,两山两水,相得益彰。巍峨的芗峰侧卧于村子东面,秀丽的紫瑶山耸翠于村子西南。两山作屏,自古护佑村子风调雨顺、兴旺发达。渼水从村南蜿蜒而来,绕村而过,村北的王江(也称富水)环绕整个村庄。两条经年波光粼粼的水流,给村里带来不息的灵气和财气。夹岸的杨柳,舞出村子的平和安宁

先前,我从没见过哪个村庄有如此多的水塘,这里,数十口大大小小的水塘分布村庄四处。水塘之间相连相通的水道,在不同的季节,自动调节每口水塘的水位。流动的池水,荡漾着碧波,就像村子闪着灵波的眼,又像古村胸膛里日夜奔流的血。家家池塘忙浣衣,户户门前流清泉,一派纯朴安详的乡村风情。青绿的池水倒映着屋舍和树木,倒映着岸上的绿草和啃着绿草的牛羊。我不禁想起,若是星光闪耀或月色皎洁的夜晚,这众多的水塘倒映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古村该是一幅怎样的迷人景象。我真想,他日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来到古村,与天上的星星对话,与水中的月亮私语,再俯下身子,听一听古村的秘密。

一棵棵古樟,老干虬枝,或连理,或驼背,或似卧龙,老树新枝,叶片青绿。它们与波光潋滟的渼水、富水和一口口池塘,与一树树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田园里金黄的菜花,辉映出古村的奇绝和美丽。

总祠名叫“翰林第”,亦称“永慕堂”。村里人说,“永慕”之意,就是永远仰慕自己的祖先。祠堂建于南宋初年,元末时被毁,明朝正德年间重建,清朝时期加建,是典型的明清结合式的风格。堂内数十根红色石柱,均刻有对联。我惊异地发现,每一副对联,都有“永”和“慕”两字嵌于其中。村中导游告诉我,以前村里人过年时,族长为了考验家人的才学,以嵌“永”和“慕”二字作联,择优镌刻在石柱上,以此激励后生晚辈,因之村里自古文风鼎盛,代代相承,人才辈出。

“忠”“信”“笃”“敬”四个红色大字,分别以两人之高的撼人气势,书写在永慕堂两侧墙壁之上,这便是古村人祖祖辈辈的信仰。他们忠实地尊奉着,践行着,因之就有了村子自古至今的繁盛和安详。如今,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栋栋明清时期的民居,一座座气势恢宏的祠堂、书院,依然保存完好。其中经年的木刻、石雕、楹联、家训,印证着古村昔日辉煌的人文景象。长长的“S”形古商业街,众多建筑风格与规模一致的老式木门板店铺、客栈,错落有致,分布两边。褪色的门板,斑驳裸露的青砖,依稀可见昔日名目各异的商号,亦可想见当年古街商贾云集、人流穿梭的热闹与繁荣。曾经“天不夜”“月常明”的万寿宫,虽早已不见了先前的雕龙画栋、莺歌燕舞,而呈现在我的面前重新修复之中的横梁构架,已是初显规模。

走进梁氏将军馆,我感动于村中走出的四位共和国将军的动人事迹。梁兴初中将、梁必业中将、梁仁芥少将,都是共和国首批授衔的开国将军。三人同年参加红军,投身革命,戎马一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非凡贡献。现供职于中国军事科学院的梁必骎少将,从小家境清贫,却凭借自己的禀赋、勤奋和刻苦,成长为一位精通军事理论的儒将。

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我深深喜欢上了它的豪迈和秀雅。“名教乐地”古书院中的这副对联,也深得当年毛主席喜爱,主席便选了这古宅作为居住和办公的场所。巧合的是,昔日古宅主人留下的这副楹联,竟十分准确地印证了毛主席文韬武略的一生。一九三○年二月七日,毛主席在古村所作《关于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的报告,似乎仍在那个座西向东的梁家宗祠内回响。永慕堂,就曾经是红四军军部旧址,军队干部住在祠堂二层楼上。岁月的风云已悄然隐入历史,而风云中的人物,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愈发鲜亮。

毛主席曾在古村居住生活四个月之久,与多少个村民谈心过,交流过,他一遍一遍倾听群众对土改、对革命的意见和看法。紫瑶山下,富水河边,一棵棵古樟的绿阴之中,一方方水塘间的石板路上,留下过主席多少个厚重的脚印,留下过主席多少深深的思索。

朱德同志、曾山同志同样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思索过,为“二•七”会议的顺利召开,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和调查研究。他们的名字和旧居,也将永远在这片土地上闪烁熠熠的光辉。行走在悠悠古村,我总是感觉自己被一种绵绵的意蕴包围。我想到,古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必将长长久久滋润庐陵大地,滋养庐陵后人。

Hash:1dd49835196747d785f2dc336394144f30120810

声明:此文由 猫眼看天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