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府第式皇宫建”,探访建设背后的故事

导语

揭东玉湖浮山社区位于榕江北河上游,社区居民均为许姓。在浮山社区里,有一座200余年历史祠堂——继玉公祠,它是府第式建筑,但其中一部分结构、饰件却是按皇宫的模式兴建,俗称“府第式皇宫建”。那么,继玉公祠是何人所建,建设背后有哪些故事;200多年来,它又经历了哪些辉煌与沧桑?今天我们将带大家了解这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继玉公祠位于浮山社区中部,面阔21米,进深36米,建筑面积756平方米。建筑形制为三进四天井十二房,凹肚三山门,青瓦硬山顶,四垂带格局。说起这座公祠,社区的长辈脸上满是自豪。浮山许氏源于揭阳磐东渡头村,明崇祯三年,即公元1630年,浮山先祖在此开基创业。此后的100多年里,浮山许氏一直没有祠堂。清嘉庆八年,即公元1803年,许氏殷商继玉公决定出资兴建祠堂。

东区玉湖镇浮山社区居民 许崇建:继玉公年轻时有经商的天赋,经营潮汕的土特产红糖、菜脯等,和他的五儿子一同,在汕头上船,往苏杭方向,到上海做生意。长期做这一行,后来赚到钱就买地建这座祠堂,当时浮山还没有祠堂,他就建这座祠堂来光耀祖宗。

兴建继玉公祠时,许氏继玉公才30多岁,因此,这座历时五年建成的祠堂也叫生祠。

揭东区玉湖镇浮山社区居民 许崇建:叫生祠,是他30多岁时赚到钱自己建的,以往的祠堂,大多是子孙后代为了纪念祖先,以祖先的名字来建的。

因为是浮山许氏的第一座祠堂,加上建设者是当地的殷商巨户,继玉公祠的建设非常气派。祠堂里,除了木雕石雕等是采用当时流行的工艺之外,梁、柱、大门都是模仿皇宫的模式来建设。

揭东区玉湖镇浮山社区居民 许召鑫:这座祠堂是府第式皇宫建,红梁、紫角、三山门,门楼座还有一条龙头梁,才构成皇宫式。府第式皇宫建是沾了先祖的光,这里要建时,作为驸马的子孙后裔,为了发扬先祖的精神,带动未来,就有了这座府第式皇宫建。

清嘉庆十三年,继玉公祠建成,许氏族人举行了隆重的庆典。相传,当时的庆典活动惊动了县官。当县官得知浮山许氏竟然建起了皇宫式的祠堂,随即携侍从前来探个究竟。

就在大家都担惊受怕得罪县官却不知如何是好时,继玉公的第十个儿子克盈公不慌不忙,拿出文房四宝创作了一副对联,贴在祠堂的大门上。

揭东区玉湖镇浮山社区居民 许崇建:县官在军屯岸边,等不到人来迎接,就派文书差役来打探,看到这里没什么动静,只看到这副对联,回去汇报县官,县官就问,这副对联怎么写。他就说“胤承太岳历宋元而明而清先后济美恪遵名贤教泽”,下联是“系出高阳由闽粤之潮之揭世代相传克守驸马家风”。因为我们浮山许氏是潮州八贤之一、名贤许申公的后裔,也是宋英宗驸马许珏公的后裔,将老祖宗的名誉来出对联。县官看了觉得我们有资格可以这样建,县官就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200多年来,浮山许氏人文鼎盛、人才辈出,继玉公祠也成为许氏族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是聚会、议事、祭祀的场所,也是凝结族亲宗亲情谊的载体。如今,继玉公祠被列为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也将鼓励着许氏族人更好地保护好这一精神家园。

Hash:3084bda77b6f1890c15ff06eb5e4be264a1b6546

声明:此文由 揭阳民生热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