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了2.07亿元《局事帖》的曾巩,何许人也?

他,并不以书法见长,

位列唐宋文学八大家之一,

北宋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

后居江西临川

世称“南丰先生”

他的唯一存世墨迹孤本,

7年前就以1.0864亿元成交,

成为第一件过亿的中国书法。

而今卖出2.07亿元

他,到底是何许人也?

曾巩,局事帖,镜心 水墨纸本,29 × 39.5 cm

【曾巩传世“124字”墨迹卖出2.07亿元】15日晚,曾巩传世孤本《局事帖》在中国嘉德“大观夜场”以一亿三千万元起拍,经多伦竞价,最终以1.8亿元落槌,加佣金2.07亿成交。据了解,《局事帖》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传世墨迹,为曾巩62岁那年写给同乡故人的一封信,共124字,距今已有936年,曾被历史上多位名人收藏,并经徐邦达考证著录于《古书画过眼要录:津隋唐五代宋书法》。7年前,这件作品以1.0864亿元成交,成为第一件过亿的中国书法。

根据古书画鉴定家尹光华的介绍,在900多年中,《局事帖》被多位重要收藏家珍藏,包括何良俊、项元汴、安仪周、王芑孙、曾燠、费念慈、许源来、张珩、张文魁等。据收藏家朱绍良透露,从作品的收藏印可见此幅作品确实源于鉴定泰斗张葱玉之手,后来,他因为赌博,将《局事帖》输给了收藏家谭敬,随后被带到美国。1996年,《局事帖》 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50.8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51.91万元)被著名收藏家尤伦斯夫妇买下,在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尤伦斯夫妇藏重要中国书画”专场中,曾巩《局事帖》再次现身,当时估价为1200万元至1800万元,不料最终以1.09亿元成交,13年间增值23倍。根据朱绍良分析,曾巩这件书法曾受到过质疑,但是经过著录的分析比对认定为真迹,因此其价值也迅速提升。《局事帖》此次在嘉德春拍中以2.07亿元成交,让该作品创下了20年增值45倍的纪录。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1082年),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华谊兄弟董事长 王中军

澎湃新闻记者 朱洁树 综合报道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唯一传世墨迹《局事帖》,在5月15日的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拍卖中,以1.8亿元落槌,加佣金成交价为2.07亿元。拍卖成交之后,中国嘉德董事长胡妍妍在朋友圈恭喜竞得《局事帖》的藏家——华谊兄弟传媒王中军先生。

《局事帖》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曾巩传世墨迹,是曾巩62岁那年写给同乡人的一封信。当时的曾巩已是花甲老人,外放12年迟迟未能回归京城,因此,这封书信中阐发了作者内心苦闷沉郁的心境,读来意味深长。写完《局事帖》不久,曾巩终于得召返京。但仅过了三年,他便离世了。以下为《局事帖》全文:

“局事多暇,动履禔福。去远诲论之益,忽忽三载之久。跧处穷徼,日迷汩于吏职之冗,固岂有乐意耶?去受代之期虽幸密迩,而替人寂然未闻,亦旦夕望望。果能遂逃旷弛,实自贤者之力。夏秋之交,道出府下,因以致谢左右,庶竟万一。余冀顺序珍重,前即召擢。偶便专此上问,不宣。巩再拜运勾奉议无党乡贤。二十七日。谨启。”

《局事帖》全篇包括上款、日期,总共124字。以此次成交价格计算,单字价值167万元,可谓一字千金。

曾巩,局事帖(局部)

曾巩,局事帖

曾巩纪念馆

位于南丰县城郊,是江西省十大历史名人纪念馆之一,是中外游客来南丰参观游览的首选之地,是南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南丰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故里,曾巩纪念馆景区内有读书岩、曾巩博物馆、南丰傩文化展览馆、仰风亭、观景亭等景观。有诗赞曰:横跨盱水有南台,壁洞长吟子固篇。注目墨池听古韵,凝神枫岭缅前贤。亭前树影江边月,岩下书声石上泉。胜迹美淡留青史,子孙代代作奇。

曾巩祖上世代为学者 ,祖父曾致尧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为太常博士。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

曾巩18岁时(1037年),随父赴京,以文相识王安石,结成挚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并。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 ,此后,他不但认识了欧阳修,结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经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庆历七年(1047年),其父去世,只好辍学回归故里,侍奉继母。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 嘉祐二年(1058年),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一。

曾巩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在当代和后代古文家的心目中地位是不低的。他的成就虽然不及韩、柳、欧、苏,但有相当的影响。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对兼并政策,主张发展农业和广开言路。他在任地方官时,以“仁”为怀。

曾巩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主张在不失先王意旨的前提下,对法制作必要的改革。在行动上,他能够维护新法,在齐州为官时,能力行保甲之法,使州人安居乐业。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他强调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才足以发难显之情,写“明道”之文。

曾巩重视兴教劝学,培养人才。他培养了一批名儒,陈师道、王无咎、曾肇和曾布受业于他。曾巩治学严谨,每力学以求之,深思以索之,使知其要,识其微。 在抚州居所侧建有“兴鲁书院”,并亲自定学规、执教席,推动抚州学风。在南丰“子固公园”,有曾巩幼时读书处──读书岩、曾文定公祠、仰风亭、思贤堂,县博物馆亦建在其内。南丰曾氏为耕读世家。自巩之祖父致尧于太平兴国八年(983)举进士起,77年间曾家出了进士19位。进士中,致尧辈7人,其子易占辈6人,其孙巩辈6人。此外,巩之妹婿王安国、王补之、王彦深等一批人亦皆进士。

Hash:7ada116306bd178644361ff39362a2d95f59f9d0

声明:此文由 书艺公社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