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市区!莆田这处佛门净地又迎来暗香浮动

腊月,梅峰寺梅花开了

方奋强/图文

梅寺晨钟

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在莆田市区胜利路中段,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寺的前身原是一座观音亭

从古时的梅子冈到现在的梅峰,这座古刹在这里存续了上千年。

隋唐时,梅峰仅有观音亭。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梅峰的所有者李泮与妻黄氏,结婚多年膝下无子,在此告求观音喜得贵子李富,舍梅子冈山地100多亩,扩建为佛教庙宇。李富乃南宋时期抗金爱国将领,为莆田著名的五贤之一。李富生父李泮为闽中商界巨贾,富甲一方,李氏夫妇的善举享誉四方,寺庙也屡受皇帝封赐。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宋徽宗御书赐匾“ 梅林佛国”。宋政和元年(1111年)敕改“天宁万寿寺”,绍兴七年(1137年)宋高宗赐“报恩光孝寺”, 绍兴十二年(1142年)才改为梅峰光孝寺,一直沿习至今。

宋朝时期的梅峰光孝寺在大雄宝殿边建有梅峰书院,四周名士云集在此谈经论道,著书立说,人称“讲寺”。元朝时,朝廷在寺内设“官讲”,使梅峰寺成为名符其实的讲堂。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犯莆,寺被焚毁,明万历年间重建。清代增建大小殿宇十多座,傍山而起,错落有致。整个建筑古朴大方,布局主次分明,建筑总面积1.8万平方米,全寺占地面积达5.3万平方米。

寺内钟楼原来悬挂一口宋绍兴年间名匠蔡通铸造的优质铜钟,声音洪亮,可传数十里之外。相传梅峰寺的大钟悬挂上钟楼以后,老禅师即动身前往福州鼓山涌泉寺,临行时交待小和尚说:要等他到达福州后才能把钟敲响!小和尚不知其中奥妙,当禅师刚行到福清渔溪境内时,便好奇、性急地敲起钟来。禅师听闻钟响,气愤地立刻返回荔城,责骂小和尚不听话,坏了大事。禅师听见钟声的地方,后来叫做“钟前”,梅峰寺敲钟的响声只传到那里为止。

1887年,钟楼失火,这口宋代铜钟被火溶化。现在梅峰寺的铜钟,是民国初年模仿宋钟重新铸造的。每当晨曦初露、金鸡啼晓之时,钟声频传,抑扬顿挫,声声入耳,给荔城这座千年古城,平添了一番优雅清新的韵味,素有“ 梅寺晨钟”的雅号,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从梅子冈到梅峰,都离不开一个“梅”字,皆因此山遍植梅树而得名。

随着寺内外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只有大悲殿前和寺左侧门外空地还种植一定数量的梅树。每年到了腊月,梅花竞相开放之际,还可以想象得出当年漫山梅花争奇斗艳之盛况。

▲ 多彩/摄影

▲ 多彩/摄影

花开的季节,这里便成了市区的一处网红打卡地。梅花一团团一簇簇,红的粉的,向游客尽情展示旺盛期的风采。

有的不露声色,花蕾缀满枝头,蓄势待发。

有的突出醒目,鲜艳可人,围观者众。

有的一枝仅花开几朵,躲在不显眼的地方,孤芳自赏。

有的超凡脱俗,高高在上,令人无法接近。

有的则素雅低调,随遇而安,平和示人。

梅开时节自然引来了不少蜜蜂,它们辛勤地工作,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充分体现着自身的劳动价值。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

宋代诗人常赞美梅花,用以寄托自己峻洁的人格理想,希望能够生活在没有秽浊的美好环境之中。梅花鲜澄清冷,与佛性相通,而与世俗相违,诗人们的这些观念、理想和佛教净土信仰的盛行有直接关系。

梅花不畏严寒,品性高洁,诗人以雪喻梅,而梅有“暗香”又胜于雪。这不正是高风亮节之士所具有的伟大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么!

登上梅峰最高处,站在大悲殿前的平台上,放眼望去,寺外众多高楼拔地而起,莆田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寺内梵乐声声,轻音绕梁,暗香浮动。历史与现实之间,仿佛只隔了一道围墙而已。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清末梅峰寺大门所题的一对楹联:“ 峰顶参梅花,听来八百钟声,声声入悟;门前观沧海,看尽万千春色,色色皆空。”大概每一位来过梅峰寺的人都会有这种“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的深切感受吧。

“ 经翻梅树花如雨,偈悟峰前石点头”。作为莆田“四大丛林”之一、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梅峰光孝寺必将继续推动莆田佛教事业和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导航目的地地:梅峰寺

公交路线:莆田市区23路、12路、2路、209路、17路、218路等多条公交路线可到达,寺旁设有公交站点。

自驾路线:导航至 梅峰光孝寺 ,寺内设有停车场,数量有限。

温馨提示:疫情期间,参观请 戴好口罩,并配合寺庙规定测体温,不聚集。

作者简介

方奋强,工作之余爱好听歌、摄影,喜欢简单的生活,相信音乐能够净化心灵空间,相机可以留住美好瞬间。

赏梅了,

周末去刚刚好!

特约摄影 | 多彩

责任编辑 | 子笛

Hash:8042bf5dd27e1ee0905164ed4af2ae1626d92ad7

声明:此文由 莆田旅游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