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庄:藏匿在肥西的红色记忆,惊艳了多少时光

—— 1921-2021——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史的风,翻开了100年前的那一页。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0年的风风雨雨。党的故事承载着红色历史,铭刻着红色记忆,流淌着红色血脉,凝结着红色传统。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就全景式宣传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展示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先进事迹,彰显“人民至上”信仰力量的薪火相传。

今天

我们不妨一起走走红色根据地

( 小井庄纪念馆)

寻找红色印记,感怀峥嵘岁月

——肥西·小井庄——

包产到户发源地的红色记忆

肥西既是一座苗木成林,花卉成景、山水秀美的江淮小城,更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厚重红色文化的县城。从这里,合肥发出了改革的呐喊,开创了农业生产的新局面;从这里敢为人先、奋勇争先的精神激情迸发、薪火相传。

肥西 山南镇小井庄包产到户的故事,就是在这里发生的。故事要从1978年说起,一场百年未遇的大旱重创安徽,当时肥西山南受灾十分严重,从春到秋,大约八九个月时间,老天竟没有下过一场透雨,水塘干涸,人畜用水困难,田地开裂,庄稼枯萎,可以说颗粒无收。农民眼巴巴的望着天空,发出沉重的叹息。

古语说:“民以食为天”。山南人民不是一味地叹息,风起于青萍之末,于是包产到户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一场黄花会议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宏伟序幕。

“黄花会议”陈列室场景 郭如琦摄

1978年9月15日晚,在柿树岗黄花油厂南仓的一间会议室里,一件足以载入合肥发展史册的事件正在酝酿。山南区黄花大队党支部会议在区委书记汤茂林的组织下召开,议题是研究秋种问题。会上,传达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为“省委六条”)和“借地种麦”的决定,希望大家动脑筋想办法搞好秋种,并组织党员进行讨论。其间,不知道经过多少轮讨论、多少次争辩。会议整整开了6个多小时,持续到凌晨2点多。

曾参与会议的 柿树岗乡黄花村原党支部书记解绍德回忆说:“会议共到会23名党员,一致同意借地种麦、种油菜。”会后第二天,全大队立即行动起来,划任务、落实到人,不到两天时间,1700亩土地就分包完成1420亩。

包产到户的农村改革由此拉开大幕。此后,小井庄生产队、官亭区老庄生产队等也开始借鉴黄花大队的做法,全面实行包产到户,农业发展的春天来临。

包产到户带来了农业生产的大丰收:1979年粮食总产达3.77亿公斤,比1978年增产11.36%;其中小麦6006.7万公斤,比1978年增长1.32倍;向国家交售公粮(农业税)1949万公斤,比上年增长39.02%。结束了 肥西县长期吃国家返销粮的历史。

包产到户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的精神枷锁,给贫瘠的黄土地注入强大的生命力,从这些数据中就可以看出,实行包产到户之后产量成倍增长,确实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从这个逻辑上追寻,那个炎热夏季的那一天意义将更加深远。

近年来,山南镇依托独特的人文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紧紧抓住红色、生态两条主线着力乡村振兴,重点打造“三庄联动”示范点项目和以小井庄为主导的红色旅游,以长庄太空莲、光明生态园、金三和农庄为品牌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游,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镇、安徽省文明村镇、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等荣誉称号。

长庄村太空莲基地

惟改革者进

惟创新者强

惟改革创新者胜

如今

作为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之一的山南镇

改革创新的火仍在熊熊燃烧

镇域内环境优美、生态宜居

一幅翻天覆地的崭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孟晓莉

审核:张建春丨责编:艾克发丨编辑:常燕茹

主办单位:中共肥西县委宣传部

转载或合作请联系:weimeifeixi2017@126.com

点分享

点收藏

Hash:625ef053df1dbbba9b997d51ae8f87b04c81cef7

声明:此文由 肥西本地手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