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这座凝固了千年时光的古村落,你可去过?

“文苍坡、武梅坡,楠溪江畔两明珠”——后者说的是有着9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鹤盛梅坦村。

据宗谱记载:温州谷姓始祖谷琛,为五代末期福建长溪人,愤闽王暴虐,避迁平阳,后有功于吴越国,爵封护国大将军,其后裔辗转迁到永嘉梅坡。

幽深的小巷

梅坦村,别名梅坡村,位于鹤盛镇西源村东北约5公里处,有永乐公路穿村而过,清时属仙居乡五十都,全村有650余户,为谷姓聚居之地。

梅坦村地势平整似道坦,而村南山林茂密,多植梅树,故名梅坦。但当年的梅林早已不复存在。村东南有百丈崖,海岗尖、陶姑洞等景观,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具有“崖奇、瀑美、滩平、洞幽”的美誉。该村“耕读传家”的古训,尚武崇文,世代流传,多古迹,文化底蕴深厚。

村口的霞阳亭玲珑古朴

护村古树

近闻,全县古树名木普查中,我县最年长的树为该村的千年古柏。本周,记者一行前往古村梅坦一观。

进入梅坦村,过了村口的一座古桥,从右边小径入,便能看到那棵400年的红豆杉,枝繁叶茂,主干需三人合抱,高大的树干覆盖了数十平方米的地面,留下一地绿荫。

红豆杉

梅坦村内,石砌墙垣,朴素美观,石头小巷,野趣天然。

梅坦村多古树,村中人常常聚于树下闲聊,话家常。梅坦村宗祠前的古柏,树龄900多年,树高9米,是全县最古老的树木,形似蛟龙冲天。

树龄900多年的古柏形似蛟龙冲天

宗祠前古柏有两株,并列而立。村中老人告诉记者,古柏原先位于老戏台的两侧,守护一方。后戏台重新修建,迁移至后方,两棵古柏则成了孤立祠堂前,遥遥相望,不免有些冷清。

在梅坦村大坦位置,还有两棵柏木,树龄有800余年,枝干笔直,绿荫葱郁,遒劲古朴。

梅坦(梅坡)村中心大坦“天弓射虎”之地

(图片来自胡利鸿堂)

据闻,村中古树多于村史时间相仿,乃古人栽种所留。村内老人谷九旦告诉记者,据传,这大坦边上的古树形似箭,原来古树旁建有寨墙呈弓形,而弓箭所指的方向,便是对面山上的老虎岩,“箭在弦”,古树守候着村内,保护一片安宁

饭后余闲,村里人便三三两两从家中结伴而出,坐于树荫底下,拿着蒲扇,聊着天,是人们休憩时的好去所。

梅坦大屋

梅坦村仍有相当一部分古建筑保持完好,在这些古建筑里,最别具一格的当属“凝清香”——梅坦大屋。

梅坦大屋,即谷亦淮(梅坡谷氏第二十三世祖)故宅,原名明德堂新屋,清末宣统二年(1910)谷亦淮之孙谷宁魁所建,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民初两层四合院落建筑。现属县文保单位。

俯瞰梅坦大屋

大屋坐南朝北,灰瓦门楼,格局宽大,气势恢宏。大屋门台两侧有青石刻成的对联“梅坡新宅第,兰室旧芳邻”,横批是“凝清香”三字。门台左右各有一副花屏、分别是“鹤鹿同春”、“新酉姑洗”。

门楼上的砖雕与窗花纹饰精美,图案别致,笔法细腻,浮雕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八仙过海》等各色人物,栩栩如生,以及梅兰竹菊松柏如意草等各色图案。可见当时宅院主人地位的显赫,家境的充裕与为人的清正。

进入古宅的内屋,精致的房屋建设更是让人惊叹,飞梁、立柱无不雕花繁复。这里的石磉雕刻精致,石磉上雕有龙、蜈蚣、虎等动物图案,印证着当时楠溪艺人高超的建筑和雕刻艺术

在走访梅坦大屋时,记者一行遇见了原来屋主的后人,从其口中得知,解放后梅坦大屋便被分给村中村民居住,如今的屋主后人大多居住在外,且在这里走出了多位博士、教授、知名科学家等有成就的学者。原温州师范学院院长谷亨杰便是其中之一。

武梅坡

在永嘉有着“文苍坡、武梅坡”的说法,因为梅坦武术人才辈出,古有拳师谷敬仓、谷定卓等人,今有散打高手谷俊士等人。

在梅坦大屋内,院角摆有作为练武之用的大小石墩。据当地村民谷九旦说,在村中的梅坦小学的仓库里,还能找到许多旧时人们练武余下的棍、棒、刀等。

83岁的谷九旦老人打了一套南拳后仍气定神闲

据闻,村中第一代武术者系谷敬仓,距今已有近百年。83岁的村民谷九旦,曾是村中有名的南拳师傅,带过不少徒弟。他告诉记者,其师从谷敬仓,13、14岁的时候,他便跟着师傅学习南拳。“白天我跟着师傅练拳,到了晚上我则成了小师傅,教其他学生打拳,所以拳套的学习,上手也非常快。”谷九旦说,那个年代,村里人都非常崇尚武术,那时候贫困人家没什么出路,只有学武来强身健体,抵御匪徒。“那时候,村里设立的拳坛,就有四五个,供村民习武、切磋。”

跟着谷敬仓学了几年的谷九旦,后来入伍成了侦查兵。凭着过硬的武术本领,他成了侦查班长。在其30岁左右退伍后,他开始收徒授拳,主要以南拳套路、棍、棒等。“解放后,村里就有不少拳师,出门授课。那时,一年有7、8个月的时间,我到处在外授课,去过乐清黄岩台州等地,收徒多达上千位。”

谷俊士是村中青年一代中的武术高手,现任温州市武术协会太极分会副会长。1964年出生的他,12岁开始就跟着谷定卓学习武术。“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有人打拳,要么请师父到家中教学,要么是去师父家里学习。”谷俊士说,那时候学拳的报酬也很简单,一个学员收五元的学费,或者送上一壶老酒,摆上一桌佳肴,便可完成拜师礼。

与谷俊士同龄一辈习武者众多,然而仍旧保持着习武习惯的,已是寥寥十来人。“我就特别喜爱武术,20岁开始外出做生意后,也从未放弃过武术。”谷俊士说,“那时候一边做生意,一边到处拜师学武,与人切磋。”在沈阳那段时间,他学会了翻子拳、散打等武术,获得过沈阳市散打冠军,也曾多次参加浙江省国际传统武术比赛,并获奖。

如今,村中习武者已不同往日,但仍有不少年轻人,跟着父辈学习武术。据闻,村内有少部分爱好武术者更是去少林寺求学,可见武术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近两年,村里还举办过“武林大会”呢。

陶姑洞

梅坦村自然风景优美,附近的陶姑洞被众人皆知。

陶姑洞深在白云深处,楠溪江方言说是深山坳角,楠溪古语说:“雁山(指雁荡山)十八洞,抵不上陶姑一个洞”。

陶姑洞周边风光旖旎

传说,我国古代著名道教思想家陶弘景,曾携妻与妹,隐居于此。陶家姑娘精通医理,悬壶施恩。为纪念陶姑,人们便将山洞命名为陶姑洞。陶姑洞下有“陶坟”已遭盗毁,而洞中石壁上刻有四首题名为“陶弘景”的诗。奇怪的是陶姑洞内现塑有神、佛像,却没有陶姑的塑像

今洞中还留有清光绪14年的两方石制香炉。陶姑洞曾是革命的摇篮,1947年,中共乐清中心县委曾在此举办首期干部训练班,40多名学员都成为后来革命队伍中的中坚分子。

陶姑洞地处深山,常年多雾。烟云从青翠的林间袅袅娜娜,依依上腾,从涧谷中冲腾而起,从岗岭上奔泻而下,忽似浊浪翻卷,忽似乱云飞窜,忽似柔波轻浮……陶姑洞四周,“洞多、峰奇、林幽”,钟灵毓秀、风光旖旎。

民俗跑马灯

梅坦村地处偏远山区,但民俗文化底蕴深厚。

梅坦元宵拔马灯节是梅坦独有的民俗灯彩游艺活动,在温州地区绝无仅有。其独特之处体现在,“马灯”高2.4米,长2.4米,与只在表演者腹背系上马头马尾跳舞的一般小马灯截然不同,工艺相当复杂,是集木工、篾工、纸扎、绘画、油彩等工艺技法于一体的手工技艺作品。

跑马灯民俗

马身竹木制,纸糊,下有檀木制底盘,再装上四个整段桕子木做的轮子,再配上马鞍,系上马铃,在马后还要按上龙须草做的尾巴。马灯每房族一头,全村约八九头,表演时,由一个人在马后推着掌舵,由四人或多人在前面用绳索拉着马,在街路上来回跑或到邻村巡游,晚上看去,酷似真马在飞奔。

晚上迎神时,一队跑马灯在前开路,后有旌旗鼓乐队,队伍前进速度缓慢,拔马灯在其中来回奔跑,整个过程每晚持续2-3小时,便于村民、外地客人观赏。

(图片来自胡利鸿堂)

在永嘉各地,民间庙宇比较多的是祭祀陈十四娘娘等,而梅坦别具一格,却祭祀明朝农民起义军首领刘七和他的手下将领,它的来源形成既与梅坦耕读传家的祖训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关,又反映出当地村民知恩图报,颂扬好人好事,敢于肯定农民起义军领袖的精神风貌,至今仍有现实的思想教育意义。

该民俗曾在文革时一度停止,15年前,在谷九旦等老人的牵头组织下,重绽光彩。

来源/中国永嘉公众微信号

永嘉网 记者 胡艺罗/文 陈胜豪/摄

Hash:37fd45636a1690aba6ed84eb02c5cb238c2f24b2

声明:此文由 温州古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