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六陵来龙去脉?详尽揭秘充满辛酸的历史之迷

“”

ID:zhaoshizongqin

常回家看看

投稿

编辑 | 趙英雄

一、为什么叫“宋六陵”却葬着七个皇帝?

南宋皇陵区属大宋王朝陵区的一部分,位于今浙江绍兴市富盛镇境内镇宝山的山岙里,是历史江南地区最大的皇陵区。

与北宋相对,南宋共有9位皇帝,葬在皇陵区的只有6位。后三位都是小皇帝:宋恭帝赵显3岁当皇帝,5岁被攻陷临安蒙古军掳走,不知下落;宋端宗赵昰(shì)病死;最后一位叫赵昺(bǐng)的小皇帝被蒙元追杀一路南逃,最后由大臣陆秀夫背着跳海自尽。

所以,南宋的皇陵区又叫“宋六陵”。分别是——

宋高宗赵构的永思陵;

宋孝宗赵眘(shèn)的永阜陵;

宋光宗赵惇(dun)的永崇陵;

宋宁宗赵扩的永茂陵;

宋理宗赵昀的永穆陵;

宋度宗赵禥(qí)的永绍陵。

除了6座南宋皇陵外,还有北宋末的一个皇帝徽宗及近百座后妃、皇室贵族墓。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八月,将金人归还的宋徽宗及其皇后郑氏以及高宗皇后邢氏的棺木葬于孟太后的西北处,称徽宗攒宫为永祐陵,郑皇后和邢皇后祔此。绍兴二十九年(1159)九月,韦太后去世,建攒宫在永祐陵之西。吴皇后陵、谢皇后陵、杨皇后陵亦葬埋在此。共7位皇后陵寝。

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右,不思收复失地,攒宫暂厝之地变成了宋高宗赵构以下南宋六帝的永久性陵园,即历史上所称的“宋六陵”。

二、为什么叫“攒宫”?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随宋高宗南渡的宋哲宗昭慈皇后孟氏(孟太后)病死,遗诏给宋高宗,要求“攒殡”。

攒殡,意思将棺材暂时集中安葬,意思是希望有朝一日讨回被金兵侵占的中原,重新迁葬于河南巩义的祖陵区。

《旧唐书·哀帝纪》:“庚子,启攒宫,文武百僚夕临於 西宫 。丁未,灵驾发引。”

据南宋人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一书所记,孟太后当时是这样说的:“权宜择地攒殡,候军事宁息,归葬陵园,梓宫取周于身,以为它日迁奉之便。”

《元史·世祖纪十》:“ 会稽有泰寧寺 , 宋毁之以建寧宗等攒宫。”

孟太后这“暂时性指示”,一直到南宋灭亡了,也未能实现,但却给中国王陵留下了绝无仅有的名称——“攒陵”,或“攒宫”(cuán gōng)”,因为此后所有皇陵是攒宫,埋得很浅,方便迁移。所在的绍兴镇宝山,也因此被喊成了“攒宫山”。本文转载自赵氏宗亲微信公众号,作者赵英雄。

图:当年的皇陵就在这山脚下,稀稀拉拉的松树就是当年的记忆

三、为什么南宋皇陵会选在绍兴境内?

为什么南宋皇陵会选在绍兴境内,而不是在当时首都临安(今杭州)附近卜选?

首先,绍兴是当时南方著名大城市。在南宋立国的153年中,先在绍兴建立行宫,接着宋高宗取“绍弈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改元为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继而将绍兴列为陪都。

更主要的,是当时“五音利姓”风水理论影响的结果,大概经过是这样的——

当时大奸相秦桧把持朝中大权,孟太后这么一说,攒殡之地怎么安排,便提到了朝廷的议事日程。宋高宗派出懂风水的朝臣出去卜地,最后相中绍兴东南面镇宝山北面一大片平地,即当地人所说的山岙。朝臣称,这里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但在一般人看来,这里就是一条穷山沟。

这山岙的风水到底有什么好?《绍兴府志》记载了杨华在宋宁宗死后奉诣卜地后的上奏:“泰宁寺之西,山岗伟峙,五峰在前,直以上皇,青山之雄,翼以紫金,白鹿之秀,层峦朝拱,气象尊崇,有端门、旌旗簇仗之势,加以左右环抱,顾视有情,吉气丰盈,林木荣盛。”

图:南宋皇陵区,“山岗伟峙,五峰在前”,还是有风水之妙的。

从杨的说法来看,南宋皇陵这块风水宝地,可能采用了“峦头派”相法卜到的。实际上,选择绍兴做皇陵区,并非是完全如杨华所说,同时也运用了“理气派”的风水原理。但不论是何种派法卜选出来的,选在泰宁寺附近建陵算是倒了大霉,后蕃僧杨辇真伽盗陵,就是泰宁寺和尚引来的,这也是后话。

绍兴在临安(杭州)的东南方,根据当时宋朝皇室迷信的“五音姓利”理论,正位于“国音”赵姓有利的方位。后来所有陵的山向也都得朝着北方,有人说这是北望祖陵,不忘收复河山的意思,实际是与“五音利姓”的风水方位巧合。

南宋皇陵的风水巧合,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是,河南巩义皇陵区的东南面有一座山叫青龙山,而刚好绍兴皋埠镇东南面当时也有一座青龙山。这么多巧合,陵区自然就是这里了。此后,包括皇帝在内,南宋所有皇室人员死后均葬在这里。

图:宋高宗赵构画像

但是,因为是攒宫,临时的建筑,所以南宋皇陵造的比较简单,虽然也有“上宫”和“下宫”,规制却不能与巩义皇陵相比,竟然没有古代帝王陵寝必设的核心建筑——地宫。

宋皇陵的地宫有自己的叫法——“皇堂”。其实,这皇堂一点也不豪华,不过是石质墓穴,即所谓石藏,棺置其中,这所谓的地宫,实际就是一种大的“石棺罩”。相应地,没有地宫也就没有墓道,所以南宋的攒宫与民间富贵人家做墓并无太多区别,甚至有所不及。

据《思陵录》记载,石藏离地面仅“深九尺”,折算起来是2米多一点,比北宋皇陵平均30米深的尺寸,浅了许多。《思陵录》的作者是宋高宗的右丞相周必大,他当时亲护宋高宗的梓宫下葬,所记详实而可信。

因为葬得这么浅,给盗墓者带来了方便。如果说北宋皇陵在反盗墓设计上存在明显缺陷,而南宋帝王陵则根本就没有考虑安全。所以,后来西僧杨辇真伽盗陵时不用费劲,把陵上很薄的夯土层挖掉后,就露出了石室和棺材。

四、宋六陵是如何被盗空的?

宋六陵遭到了两次穷凶极恶的盗掘。帝王陵墓被盗不在少数,但像宋六陵这样的被盗程度,历史上绝无仅有。

杨琏真伽,唐兀(西夏)人,僧侣。至元十四年(1277),任元朝江南释教都总统 (后改江淮释教都总统),掌管江南佛教事务。

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八月和十一月,江 南释教头领杨琏真伽公然盗掘绍兴郊外的南宋皇陵。当时杨琏真伽和僧允泽率领部众蜂拥到陵前,守陵使竭力抗争,不让他们开陵。允泽拔刀相逼,陵使无奈大哭而去。

他们撬开墓室,抛弃皇帝的遗骸,盗走墓中随葬的各种珍宝。由于宋理宗赵昀的永穆陵中“所藏尤多”,毁坏的程度最为惨烈。据传宋理宗的尸体当时保存完好,珠光宝气缭绕其身,棺底铺有织锦,锦下承以金丝编织的网罩。杨琏真伽认为理宗的尸体上一定有宝贝,就把理宗的尸体倒挂在树上,结果淋出很多水银,尸体不腐大概和用水银浸泡有很大的关系。理宗的尸体就这样被倒挂了三天,头却不翼而飞了。

原来,杨琏真伽是番僧,他认为用帝王的头骨做成法器,可以起到厌胜的作用,因此,他就把理宗的头割下来,取骷髅做法器去了。据《宋史》记载,杨琏真伽共挖掘了大大小小墓冢100多个,变卖得到赃款116200锭,购买了土地22000千亩,此外有金银、珠玉、宝器等很多东西。

清代《历代陵寝备考》引明代《辍耕录》,说他发掘徽宗陵时,得到了马乌玉笔箱、铜凉拨锈管;在高宗陵得到了珍珠戏马鞍;在光宗陵得到了交 加白齿梳、香骨案;在理宗陵得到了伏虎枕、穿云琴、金猫睛;在度宗陵得到了玉色藤丝盘、鱼影琼扇柄。

杨琏真伽盗发南宋六陵和徽宗的永祐陵后,将各位帝后曝尸荒野,其后,又捡出帝后的骨骼遗骸,混杂在牛马的骨骼里。

为了达到分裂民族的罪恶目的,杨琏真伽还打算将六陵遗骸埋到杭州南宋皇宫内,并在上面建造白色的镇南塔,表示让宋人永世不得翻身。南宋有人哭道:“故宫思见旧冬青,一塔如山塞涕零。领访鱼影香骨案,更从何处哭哭灵。”白塔传说在元朝被雷火击毁,烟火三日方止。本文转载自赵氏宗亲微信公众号,作者赵英雄。

杨琏真伽盗陵后,有两个绍兴义士唐珏和林景熙事先得到消息,冒着生命危险偷偷进入六陵,用动物的骨头调换了皇帝的真骨,分别装入箱子,埋到绍兴兰渚山天章寺附近,上面各种一棵冬青树作为标记。

明朝洪武二年(1369),太祖朱元璋下诏将六陵遗骸迁回攒宫,重新立碑植树,划定保护范围,设置护陵机构。从此,荒芜了半个多世纪的宋六陵总算恢复了以前的气象。不过,由于长期战乱,社会经济凋敝,明初的国力十分脆弱,这种经济条件决定明太祖朱元璋不可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恢复六陵原有的建筑风貌与规模。

之后的宋六陵依然多灾多难,在清代和汪伪政权时期被多次盗掘;再经过“文革”的浩劫,宋六陵地面建筑几乎不复存在。而明代重建时种植的作为辨别宋六陵范围标志的几万株松树,也因为台风、白蚁侵蚀和人为砍伐,到今天仅存几十余株。宋六陵由此几乎埋没了。

附录:《绍兴晚报》报道——

宋六陵遗址考古发掘有新发现

宋高宗陵园有多大?7000平方米!

宋六陵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有了新的发现。宋高宗赵构墓园大小和上宫位置已基本确定。考古专家认为,宋高宗赵构墓园覆盖面积达7000平方米。目前,已在宋高宗墓园区发现了完整的上宫位置。

记者在宋六陵考古发掘现场看到,宋高宗陵园考古处,沟坎整齐,柱础、条石、柱顶石、基石等在探方中清晰可见,现场能看见陵园围墙遗迹。在考古现场及周边,有8棵古松,其中有一棵枯死、一棵被雷劈断。从现场看,高宗陵的上宫位置十分清晰。而明时重修的围墙也呈现出来。

据现场考古专家介绍,这次考古发掘基本已清楚,宋高宗陵上宫东西长70米、南北宽90米,加上享殿相关建筑遗迹,整个墓园的覆盖面积有7000平方米左右。从宋朝陵墓的建制来看,宋高宗赵构下宫应在上宫的西北方向。考古还发现,宋高宗陵的享殿,其开间完整、规模较大。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从今年5月4日开始,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手对宋六陵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可以考古发掘的面积为1000平方米。省、市考古专家最早从宋高宗陵选择4个探方、400平方米的面积进行考古发掘,逐渐扩大范围。考古发掘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各皇陵的具体位置及地下遗址的保存状态,并为宋六陵遗址公园建设提供基础和依据。

据史料记载,赵宋南渡以后,由于北方祖宗陵园失陷,对已故皇帝在会稽山亭乡(即今宋六陵处)选择陵园浅埋,行攒宫制度。准备将来收复失地后迁回祖宗陵园。据文献记载和当地文物部门调查,现宋六陵实际上有10陵,即南宋高宗永思陵、孝宗永阜陵、宁宗永茂陵、光宗永崇陵、理宗永穆陵、度宗永绍陵、北宋徽宗永祐陵、徽宗后陵、哲宗后陵、高宗后陵。宋六陵实际上葬有7位皇帝、3位皇后。宋六陵,其实是南宋大帝陵之称谓。

宋六陵皇陵区现有2.25平方公里,1989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北宋陵都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并把壬、丙二方看作吉地,因此,神墙之外的壬地便是下宫,即北方偏西之处。

有关考古专家告诉记者,宋六陵内应有8个与高宗永思陵一样大小的陵园,另外的比这8个规模略小些。

这里

Hash:b3ffa91f6243ffd009d565e3acf0cf8a0f9a6803

声明:此文由 赵氏宗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