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考研笔记(第八章:东汉),文章末尾有习题!

第八章 东汉( 25-220 )

一、东汉的的兴衰

1.东汉建立

刘秀统一: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莽新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刘秀与南阳豪强组成私人武装起兵响应。他所统率的“春陵兵”后来成为绿林军主力之一,并取得了更始政权的信任,公元 23 年 10 月,奉命持节安抚河北州郡,逐渐强盛,控制河北一带地区。25 年,刘秀称帝,年号建武。同年 10 月,定都洛阳。因沿用汉朝国号,史称东汉。刘秀则被称为“光武帝”。东汉建立之初,天下一片混乱,军阀林立,相互混战。刘秀立即发动扫灭群雄的战争。先后击败赤眉军,大破地方割据势力,击杀公孙述,公元 40 年,刘秀用了十四年的时间 ,先后镇压和平定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封建割据势力,重新统一了中国

2.加强中央集权与光武中兴

(1)设置尚书台,消弱三公权力。 尚书台 :尚书始设于秦代,汉成帝时,尚书开始分曹办事。东汉光武帝刘秀,成立尚书台,作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以制约三公权力。因尚书的官署在宫禁内而称为台阁,故有尚书台之称。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尚书仆射一人,各秩二千石;六曹尚书,三公曹、吏部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每曹设尚书侍郎,秩六百石。尚书台实际上成了皇帝真正决策和发号施令的权力机构,三公九卿只是受命办事。六曹尚书的执掌涉及行政、民事、外交、司法诸多事物,并凌驾于三公之上,大大消弱了三公的权力。

(2)加强监察机构,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包括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州刺史。东汉闲置了御史大夫,改任御史中丞负责监察百官,便于皇帝控制;司隶校尉不仅内察京师百官,并各领一州,权力很大,除了封侯、外戚和三公以外,无所不纠;东汉全国分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负责监察地方官,东汉后期刺史获得地方政权和领兵权,成为分裂王朝的地方势力。

(3)确定州郡县地方行政机构。

(4)废内地郡国都尉,集军权于中央。

(5)其巩固王朝统治,其措施主要有:

①退功臣进文吏:“退功臣”的办法,一是封侯褒扬,在经济上优待;二是奉朝请,不任官吏。同时多次征召“天下俊贤”,收罗文士充任官吏。

②以柔道治国,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实行三十税一,恢复社会安宁

③倡导儒学,宣布图谶于天下。

④削弱诸侯王势力,先是将关系远的诸侯由王降为侯,关系亲的有公晋为王。

(6)恢复社会生产,其措施有:

①安置流民,赈济贫民。

②精兵简政,轻刑薄赋,三十税一。

③释放囚奴,减轻刑罚,安定人心。

④赋民公田与假民公田,给予贫农耕地、粮食和耕牛等扶植,解决破产农民的耕地问题。

赋民公田:政府将国家所有地给予贫民耕种,接受赋田的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成为按法令独立向国家缴纳租税的自耕农。 假民公田 :政府把国有的荒地、苑囿以及山林川泽租借给流亡农民进行生产,假田在头三、五年内不收租税,甚至国家还贷给种子、粮食和农具予以支持。租种公田的人,实际上就变成被束缚在国有土地上的国家佃农。

⑤选用循吏,教民耕织。

⑥检户度田与屯田,建武十五年,命州县“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

光武度田 :所谓度田,就是丈量土地,其中也包括核实户口。度田的目的是增加政府租税和赋役的收入。刘秀在公元 39 年下令度田和检查户口,要各州郡清查田地数量和户口、年岁,以便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同时也核查豪强地主的土地人口,以限制豪强大家兼并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 ,使国家赋税收入增加。由于西汉以来土地私有制发展已成为一种社会趋势,度田遭到了豪强地主的反抗,最终以失败告终,导致东汉地主田庄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模式,并成为古代中国土地管理农耕生产的主要形式。

光武中兴:为了真正复兴汉业,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刘秀“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兢兢业业,励精图治,针对社会现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汉书·光武帝纪》说:“虽身济大业,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搅权纲,量事度力,举无过事”。刘秀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东汉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史称为“光武中兴”。

3.东汉后期的腐朽政治

(1)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东汉章帝以后,皇帝多因有病或被害而短命,皇太后怀抱幼主处理朝政 ,常常令父兄掌握朝廷实权,把皇帝变为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长大后,不甘心受制于外戚,往往与宦官定谋,依靠自己的奴才驱逐或削弱外戚势力。在这一过程中,宦官立了大功,接着又控制了朝政。这样,便出现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情况。

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事件主要有四次:

①和帝时期,和帝即位,年方 10 岁,由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宪专权,开始外戚专权。92 年和帝与宦官郑众定谋,迫使窦宪兄弟自杀,宦官因此得势,开始参预朝政。

②殇安时期,和帝死后,邓太后临朝听政,邓骘掌握国柄。邓太后一死,安帝乳母王圣和宦官李闰等人无情的地铲除了邓氏势力。当时朝廷的权要之事,都由宦官李闰、江京等人处理。

③少顺时期,安帝死后,皇后阎氏立幼刘懿为帝(少帝),阎显处死宦官江京,独揽大权。几个月后 ,宦官谋杀死阎显,诛锄阎氏。自此,在外戚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开始居优势。

④冲质桓帝时期,144 年冲帝仅 2 岁,梁太后临朝,梁冀辅政。冲帝命短,梁冀立 8 岁刘缵为质帝 。质帝少而聪慧,被梁冀毒死;复立桓帝,外戚势力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桓帝对梁氏深恶痛绝,与日常侍单超等五人成谋诛冀。如此在东汉大约持续了一百余年。

(2) 党锢之祸 :东汉中叶以后,外戚与宦官的争权夺利,宦官专权垄断仕途,大批太学生和儒生们上进无门,就与官僚士大夫结合,在朝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士大夫反对宦官专权的社会政治力量.他们以清流自命,视宦官为浊流,对宦官以上奏书的方式进行猛烈地抨击,揭露宦官罪恶,或利用职权直接惩治贪桩枉法的宦官及其党羽.他们"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兴起"清议"之风.桓帝时,以司隶校尉李膺、太尉陈蕃、王畅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贾彪为首的三万余太学生联合起来,结成朋党,抨击宦官专权的黑暗统治。宦官依靠皇权,两次向党人发动大规模和残酷迫害活动,史称“党锢之祸”。一是 166 年,宦官党羽张成教唆其子杀人,被李膺处死。宦官遂派人诬告李膺等,在宦官的操纵下,桓帝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逮捕“党人”,赦归田里,禁锢终身,不许做官。二是发生在 169 年,山阳督邮张俭上书告发大宦官侯鉴依仗权势,残害百姓,强占民女,侵夺田宅,请加赤族之诛。侯览反唇相讥,再度搜捕“党人”。李膺、杜密、范滂等一百余位知名人士皆死狱中,太学生千余人被捕。凡党人父子兄弟、门生故吏,及五服以内诸亲,皆免官禁锢。经过这场浩劫,天下儒生几乎被一网打尽。“党锢之祸”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产物。但“党

人”推崇贤臣,反对宦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党锢之祸”的发生,标志着士大夫反对宦官斗争的失败,说明统治阶级的腐朽,已达到了不能自救的地步。

4.黄巾军大起义

(1) 太平道 :太平道是东汉晚期民间道教的一派,“太平”是“极大公平”之意。太平道是巨鹿人张角创立的。认为“人无贵贱,皆天所生”,主张平等、平均,反对不劳而获。熹平年间,太平道首领、巨鹿人张角与弟张宝、张梁在各地传教,他们自称大贤良师,手执九节杖画符诵咒,替人治病,教病人叩头思过。广大人民饥寒交迫,也以信奉太平道为精神寄托。张角用了 10 余年时间在中原地区发展信徒有数十万人。

(2) 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又称张陵),于东汉末年在巴蜀一带传教。其传教方式与太平道相似,也是以符咒治病为传道手段,让病人静室思过,表示服罪,凡受道或医病者出五斗米,故名。张陵、张衡、张鲁父子相传,巴蜀一带很有影响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民间的广泛传播,使朴素的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激发了劳动群众对东汉统治的不满情绪。

(3) 黄巾起义:东汉末年,太平道首领张角以传教为手段,发展信徒数 10 万人,为起义作准备,并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公元 184 年 2 月起义爆发,数 10 万农民同时拿起了武器,他们头裹黄巾,故称黄巾军。组织在黄巾旗号之下的起义军约有百万余人,起义风暴席卷全国。起义遭到东汉王朝和各地豪强地主武装的残酷镇压,于同年 10 月失败。这次起义是有计划、有纲领、有准备、有组织的,起义地区广大,起义军战斗英勇,给予东汉王朝和豪强地主以沉重的打击。在镇压黄巾军和其它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又发生了旷日持久的军阀混战,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

二 、 东汉社会经济状况

1.农业

(1)生产工具,最大的成就是耕作工具特别是犁的改进。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东汉铁铧。接近等腰三

角形的全铁铧、牛耕图和犁模型,说明中国传统农耕用犁主体构建在东汉已经完备。

(2)水利事业,当时完成了艰巨的治黄工程,69 年(永平十二年),明帝遣王景、王吴率数十万人治理黄河。此后八百年,黄河无改道之患。

(3)耕作技术,牛耕和区种法的推广最为突出。东汉时牛耕的范围超过了西汉,已扩大到了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边疆地区。为了保证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东汉政府提倡区田法,使区田法进一步普及化。区田法,根据广东佛山出土的水田模型,田埂将水田分为六块,分别有农民的犁田、插秧 、收割和脱粒,在收割后田块里还堆放肥料——浸种施肥法。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耕地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平均亩产量约在三石左右。

2.手工业的发展

(1)冶铁铸造业,数鼓风动力的更新。南阳太守杜诗创造了水排——水力鼓风机。在铸造领域,叠铸法得到广泛应用。制钢中“铸铁脱碳技术”和“百炼钢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纺织业,马钧发明织绫机。

(3)造纸业:“蔡侯纸”的出现。蔡伦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蔡伦发明用植物纤维造纸,原料丰富,价廉物美,使造纸业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取代了简帛的历史地位。

3.商业城市

(1)东汉的创立者刘秀及其开国元勋大都是土豪、地主兼商人,放宽了对商人的限制。

①商品种类丰富,有铁器、农产品、纸业、药品、儿童玩具以及奢侈品。

②高利贷活跃。

③辜榷,商业交易中富商大贾包揽政府买卖的独占行为。

④民族互市。

⑤海外贸易。

(2)城市:商业都市日益兴起,长安成都临淄、南阳、番隅等继续保持了昔日的丰采。襄阳 、豫章、徐闻等城市也迅速崛起,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3)经济区域化,南方经济发展加快。

4.豪强地主的田庄

(1)田庄的形成,东汉政府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随着东汉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豪强地主势力进一步扩展。他们疯狂兼并土地,纷纷建立田庄。

(2)田庄的特点

①规模大,多种经营,生活生产资料可以自给自足。

②聚族而居,宾客相附,带有浓厚的宗族宗法色彩,田庄主常以宗主的身份进行管理。

③拥有私人武装,由于东汉中后期动荡,私人武装逐步扩大,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④与自耕农相比,具有很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3)田庄的作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田庄是一个比较有组织的生产单位。当庄主积极关心生产时便有能力兴建一些水利工程,推广新式农具,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田庄经济的发展只对豪强地主有利。随着豪强地主田庄的不断扩大,国家的财政来源便日益缩小。特别是中央政权腐朽的情况下,这种副作用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三、 民族关系及中外交流

1.东汉与匈奴的关系

(1)南匈奴的归附:东汉初年,匈奴贵族内部矛盾趋于尖锐,又遇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势力大为削弱,48 年(建武二十四年),匈奴遂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在呼韩邪单于的率领下请求归附汉室 ,以捍御北匈奴的进攻。东汉政府分置南匈奴诸部于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及西河等缘边八郡,设中郎将予以监护。

(2)对北匈奴战争: 73 年(永平十六年),东汉政府派窦固讨伐北匈奴,取得了重大胜利。北匈奴陷入困境,进退维谷。89 年汉政府遂命窦宪发北军五校、缘边骑士及羌胡之兵出塞。窦宪勒石燕然,纪功而还。单于逃往北方,此后,北匈奴在漠北难以立足,逐渐向西方迁徙。

2.西域与中原的关系

班超出使西域:班超(32-102 年),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他率令 36 人先到鄯善,斩杀北匈奴使者,促使鄯善王归汉,接着又威服于阗(今和田),废疏勒王龟兹人兜题,另立疏勒人为王。班超在鄯善、于阗、疏勒的活动,使东汉威望重新树立起来。公元 74 年,东汉政府继西汉之后重置域都护,同时设立戊已校尉于高昌壁(今新疆吐鲁番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丝绸之路在东汉呈现出三通三绝的局面。其所以绝,主要是由于北匈奴和西域某些贵族的干扰破坏。其所以通,与东汉和西域各族人民的努力有关,与班超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3.东汉与乌桓、鲜卑、羌和西南夷

4.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与汉通好。光武帝“赐以印绶”。当时越南北部由东汉设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管辖。166 年(延熹九年),大秦(罗马)商人亦曾来华,以大秦王安敦的名义,给汉桓帝赠送了一些礼物。

四、 东汉文化

1.哲学思想

(1)经学教育:

白虎观会议 :东汉章帝时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东汉初年,经今古文学的门户之见日益加深,各派内部因师承不同,对儒家经典的解说不一。为了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学与谶纬之学进一步结合起来,章帝建初四年(公元 79),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史称白虎观会议。这次会议由章帝亲自主持,参加者有淳于恭、班固、杨终等。会议由五官中郎将魏应秉承皇帝旨意发问,侍中淳于恭代表诸儒作答,章帝亲自裁决。班固将讨论结果纂辑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会议肯定了“三纲六纪” ,并将“君为臣纲”列为三纲之首,使封建纲常伦理系统化、绝对化,同时还把谶纬迷信与儒家经典

糅合为一,使儒家思想进一步神学化。

(2) 谶纬神学: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基础,以预占为特征的神学体系。是东汉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汉光武帝刘秀于中元元年(公元 56),“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之学正式确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谶,本系刻有隐语或预言的图书符箓,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起源很早,战国时流行于秦、赵等国。西汉今文经学,依据其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理论,解释社会政治现象 ,预占色彩日趋浓厚。纬则是用谶等迷信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儒家经义以言灾祥符命的称纬书,如《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七经纬等。哀、平之际,谶言迷信与今文经学中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神学合流,并吸收社会上流传已久的天文占、五行占、杂占 、符命、五德终始等迷信形式,形成谶纬神学。王莽代汉,光武中兴,都利用过谶纬中的图谶符命。

东汉统治者召开白虎观会议,组织撰写《白虎通》,大力提倡使谶纬神学达到了泛滥成灾的程度。谶纬神学实际上是一种迷信活动,是统治者编造出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的思想体系。对于东汉统治者维护自己统治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它严重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毒化了学术空气,对后世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2)王充与《论衡》

王充,东汉思想家,仕途坎坷,担任过功曹、从事、治中等职务。一生中写出了多部书稿,《论衡 》最为著名。《论衡》共八十五篇,凡二十万言。在这部著作中,王充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否定了“天人感应”学说和神鬼有知论,指出“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在此基础上,王充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先验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批判占统治地位的谶纬神学,系统阐述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3)佛教的传入,洛阳白马寺

2.史文科技

(1) 班固与 《 汉书 》:班固,字孟坚,抚风安陵人,其父班彪,因司马迁的《史记》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乃收集史料,续作《史记》65 篇,名为《史记后传》。彪死,班固继续其父的修史事业 ,用 20 余年的时间,修成《汉书》100 卷(后分为 120 卷),班固死时,“八表”及《天文志》尚未完成,由其妹班昭和史学家马续完成。《汉书》分 12 纪、8 表、10 志、70 列传,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公元前 206 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230 年间的史事,材料详实,内容博洽,记西汉一代史事,首尾相连,融会贯通,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新体裁。它吸收司马迁《史记》中的有关内容,在编纂体例上有所创新,废“世家”入“列传”,改“八书”为“十志”,别开史学之风。后世史书,多有志书,大体上是依据(《汉书》10 志。另外,《汉书》贯穿着浓厚封建正统观念 ,

极力突出汉家的历史地位,开创了封建正统的史学方法。

(2) 科学家张衡:张衡是我国东汉伟大的科学家,精心于天文历算的研究,他制造的浑天仪和地动仪,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浑天仪是用水力转动的一个浑象,用铜铸成,球面标出黄道、赤道、南极、北极及二十八宿和其它一些星座,漏壶滴水使浑象有规律地转动,可以观察星体出没 ,与实际完全一样,这个浑天仪是天球仪的鼻祖。地动仪也是用铜制造的,圆径八尺,形似酒樽,内置机关,在八个方向各按一龙头,口衔铜丸一枚,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同方向的龙头就口吐铜丸,发出警报。公元 138 年地动仪就准确地测出了陇西的地震。地动仪的发明,开创了人类用仪器测量地震的历史。另外,张衡还著有《灵宪》一书,讲述天体现象,从科学的角度来论证天体的结构及运行,对日蚀和月蚀作出了科学的解释,说明他在天文理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3)医学

张仲景东汉末年人,当时疾病流行,家族成员多患伤寒而死,乃发奋研究医学,是成就斐然的一代名医。张仲景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写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张仲景还从临床实际出发,形成中医诊断学上的“八纲”原理。在治疗方面,他总结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疗法则,成为以后中医的准绳。张仲景被后世医家尊为“医圣”。

华佗精于医学,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无所不能,外科更为突出。他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医学史上全身麻醉的先河。他还通晓“养性之术”,提倡锻炼身体,预防疾病。为此,他创造了“五禽戏”。五禽戏实际上就是五套健身操。

(4) 《 九章算术 》 :标志着东汉算学的最高水平。全书分 9 章,为《方田》、《粟米》、《差分》 、《少广》、《均输》、《方程》、《傍要》、《盈不足》、《勾股》,记载了几何学、代数学上的重大成就,解决了二元一次方程式的整数解法,处理了各种三元一次和四元一次方程式的问题,提出了勾股定理。全书由 246 个算术命题和解法汇编而成,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的完整体系的形成。

(5)其他:

①桓譚,著有《新论》,反对谶纬神学。提出万物有生,灵魂不灭,反对天人感应,长生术。

②《东汉观记》③古诗十九首④说文解字⑤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世界最早炼金专著。

⑥《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思考题:

1.东汉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自身统治?

2.评述东汉的清议与党锢

3.东汉初期的党锢事件

4.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经济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微信关注:历史学考研营,获取更多资讯!

Hash:c2d60343c494d37d69f731f9ef60a76570c4ed4f

声明:此文由 历史学考研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